基于气流雾化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空气过滤性能

来源 :山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克服传统单针头静电纺丝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在现有气流辅助静电纺丝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气流雾化静电纺丝装置。以聚丙烯腈(PAN)溶液为纺丝液,采用自主设计的气流雾化静电纺丝装置制备纳米纤维膜,分析了其成形原理和过程以及气流压力、纺丝电压对成形纤维形态和直径的影响,并测试其空气过滤性能。结果表明:当纺丝液的质量分数为12%,纺丝气压为0.2 MPa,纺丝电压为30 kV时,纤维的平均直径均为200 nm左右,产量达5 g/h,其过滤效率高达97.5%,气流雾化静电纺丝为纳米纤维批量化制备提供了新途径。
其他文献
利用抗坏血酸对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进行修饰,制备出能对酸性体系稳定的磁性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制备的Fe3O4-AA(抗坏血酸)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抗坏血酸能对纳米Fe3O4颗粒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从而提高了纳米Fe3O4的稳定性,这对于制备耐酸性纳米四氧化三铁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PEG-400作为有机小分子添加剂、PVP-K30作为有机大分子添加剂、TiO2作为无机小分子添加剂,使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了PES中空纤维超滤膜。利用电子显微镜(SEM)、实验室自制测量装置对PES超滤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TiO2的添加量为0.6%时,膜的综合性能最优,此时水通量达到128.6 L/(m2·h),对牛血清蛋白(BSA)溶液的截留率为83.9%。
通过单体滴加水相沉淀聚合法制备低相对分子质量丙烯腈(AN)均聚物,经乌氏粘度计测定可将聚丙烯腈(PAN)相对分子质量降至10000以下。在过硫酸铵(APS)作引发剂,链转移剂异丙醇(IPA)的作用下,系列研究了单体AN滴加速度、反应温度以及IPA用量对于PAN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转化率的影响。核磁共振氢谱仪测定分析聚合产物PAN结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PAN玻璃化温度(Tg)约为90℃,且以相对分子质量小PAN的Tg较低;热重分析(TG)测得PAN在230℃附近发生环化反应,且以相对分子质量小的P
因NY525-2012《有机肥料》标准[1]中酸碱度项目测定时要求称取5.00 g风干样进行检测,而NY525-2012《有机肥料》标准中未对有机肥料的风干条件作出统一要求,有机肥料在不同的风干条件下,其5.00 g样品酸碱度测定结果有较大差别。本文通过不同条件的摸索,寻找酸碱度测定最为快捷、准确的风干条件。
近年来,我国重大隧道工程相继开工,掘进机研发、设计和制造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分析国产掘进机的典型工程案例,总结我国掘进机自主设计、制造技术的现状:土压平衡盾构、泥水平衡盾构和岩石隧道掘进机3大机型技术已经成熟,马蹄形盾构、矩形盾构等异形断面掘进机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竖井掘进机产品开始应用。分析当前我国掘进机研发制造中存在的关键问题:1)设计软件均是国外产品,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2)掘进机主轴承、减速机等基础零部件需要进口;3)创新产品市场突破难度大。结合当前技术水平和市场现状,认为智能化和多样化
高锰酸盐指数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的常用指标。这项指标属于相对的条件性指标,测定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测定的难度系数较高。温度控制是影响其结果准确性与重现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对实验过程中的加热方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滴定温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测定误差的方法。
针对分布式光伏电站阴影遮挡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人机协同判别方法.通过遮挡机理分析和逆变器遥测参数转换构建组串直流侧电流离散率、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及电站
异戊烯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由异戊烯醇催化氧化制备异戊烯醛的绿色合成技术一直是一个热点。特别是这几年来随着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绿色催化的发展,由异戊烯醇绿色催化制备异戊烯醛变得十分迫切。本文主要是以Cu-Zn-Al2O3作为催化剂,以空气为氧化剂,在固定床连续化工艺下研究异戊烯醇的氧化反应,并且考察了反应中水的量、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的量以及反应温度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以4,4-二氟乙酰乙酸乙酯、原甲酸三乙酯、甲基肼为原料,通过一步反应合成最终产品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酸,该工艺方法条件简单,操作方便,三废比较少,产品含量很高且成本较低非常适合工业生产。
三磷酸腺苷(ATP)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生物分子,在细胞呼吸、酶催化、能量和信号传递等生命活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ATP浓度的紊乱与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发展一种可靠并能实时监控ATP含量变化的传感器对研究与ATP失衡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不同类型的ATP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