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中的情感教学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exLiuN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也是语文课堂的主旨所在。每篇文章都充盈着作者的真情感悟,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与体会,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溢和升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恰如其分地引领学生,用激情导入叩击语文課堂的情感大门,用真情品读掀起语文课堂的情感涟漪,用深情诵读呼唤语文课堂的情感升华。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及作者之间情感的相互交融。
  一、用激情导入叩击语文课堂的情感大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上课伊始,教师以饱满的情怀创设一种意境和气韵,学生很快就会被激发出潜在的求知欲,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
  我在六年级上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没有急着翻开课本学习第一课。而是精心设计了一段激情导语:“我们迎着《山雨》,途经《草虫的村落》,去欣赏《彩色的翅膀》,去领略《索溪峪的野》,与《中华少年》结伴去《山中访友》;世界《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必将《青山不老》,让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大瀑布的葬礼》;我们还要与动物做朋友,走进《老人与海鸥》的生活,看看《跑进家来的松鼠》,向《最后一头战象》致敬;一起认识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共同拜访与阿累有《一面》之缘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听他老人家讲述《少年闰土》的故事;与季羡林老人一起《怀念母亲》,被《穷人》的善良感动,为《伯牙绝弦》的知音难觅而感叹,聆听贝多芬流传千古的《月光曲》,共赴神秘的《蒙娜丽莎之约》。精彩的语文课堂,任由我们驰骋——因为,这是《我的舞台》!”
  我用诗一般的语言,将这学期的课文内容贯穿起来,迎来的是孩子们热烈的掌声和一双双渴望探究的眼睛,为整学期的语文课堂教学叩开了情感的大门。
  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播放长安街为总理灵车送行的录像片之前,我以无比悲戚的语调导入:“1976年1月8日,一个令世人悲伤欲绝的日子。一颗流星划破了夜空,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高山在流泪,江河在哭泣,整个世界笼罩在哀思中……11日下午,人们等候在长安街,为总理送别……”在哀乐声中,将学生带到那个灰蒙蒙的日子,学生对总理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为整篇文章的理解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用真情品读掀起语文课堂的情感涟漪
  作者用情缀文,学生以情品读。这就需要教师用真情在两者之间传递情的纽带,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体验,把作者的情感波澜传导给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高层次的体会作者笔下的高大形象。
  袁鹰的《白杨》这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以“白杨”在大戈壁风沙雨雪压迫下,依旧“高大挺秀”为情感切入点,使读者看到了其“正直、朴实、伟岸”的品格;又以“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让人们感受到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继而“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更使我们看到了祖国边疆的建设后继有人。这样环环相扣、托物言志的文章思路,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细心品读,使学生的感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强烈的撞击,掀起课堂教学的情感涟漪。
  三、用深情诵读呼唤语文课堂的情感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的精妙之处,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引领学生深情诵读,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以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
  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最后一段时,任泪水在我的脸颊上流淌,悲泣中我深情背诵:“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在我声情并茂地吟诵完这一段之后,教室里先是鸦雀无声,继而传来阵阵抽泣声。已无需再用语言去讲解,去分析,此时,孩子们的心,已经和作者,和千千万万个为总理送行的群众连在了一起。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极度的升华。
  总之,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情感让语文课充满了活力,是语文课的生命。课堂上,教师演绎文本的悲欢离合,传递人间的喜怒哀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溶于文本作者的情感之中,感受世间的真情,激活智慧的种子。“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起到了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倡导以观察、调查和实验为主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本文在理论和创新的基础上探究几例初中生物实验的延展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 延展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举足轻重,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实验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
期刊
[摘要]高校院系是高校科学研究的重要单位,高校科学研究丰硕成果的重要性要求高校院系必须要重视和加强院系的科研档案工作。研究高校院系科研档案的构成与管理工作的制度与要求,分析高校院系科研档案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加强高校院系科研档案工作的建设,搞好高校院系科研档案工作,充分发挥高校院系科研档案的重要价值,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队伍,是高校“创世界一流大学”和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食品领域中的诚信缺失对中学生的影响,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在中学生中进行诚信教育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诚信缺失 《经济生活》 诚信教育 启示    2011年4月份央视报道,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馒头的分公司自今年1月以来,违法生产、销售掺有违禁添加剂“柠檬黄”的“染色馒头”83716袋,共计334864只,价值20多万元,并进入了上海知名的华联、联华等多家超
期刊
[摘要]對于语文教学来说,关于写作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要相对滞后于阅读、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课堂教学,近期,笔者对写作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收效:一是写鼓励性、人性化、私人对话式的评语,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信心和兴趣;二是给学生读自己的作品,讲自己的写作经历,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趣味的事情;三是组织学生编选作品集,体验作品发表的快乐,养成作文修改的习惯。  [关键词]写作
期刊
[摘要]1.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前奏;宽容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2.平等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3.赞美是和谐师生关系的调和剂;4.宽容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5.关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根本。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 尊重 平等 赞美 宽容 关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学校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不在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不再把老师当作神圣者,这就需要老师放下高高在上的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我在已有信息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就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探索小学学科教学内容整合的方法,作了一点初步的尝试。  一、创设一种虚拟的现实生活情境   皮亚杰认为,小学生认知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的儿童认知结构虽具有抽象概念,能进行
期刊
[摘要]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青年人的教育事关民族的荣、辱、兴、衰。他们能否健康地成长,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影响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首先,国家的法制教育是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保障。其次,社会环境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再次,学校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最后,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促进作用。探究影响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对
期刊
古代书籍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意所作的停顿,或在古书上按停顿加的圈点,就叫“断句”(文言文斷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如果不了解这些就会闹笑话,甚至还会出大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说二》曾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也,’非有一足也。”说的是,鲁哀公因
期刊
[摘要]美术教育在树立高尚人格及提高道德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把德育寓于美术教学之中,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美术教育 德育 美育 审美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书重在育人。“教育就是对人的社会改造”,这是教育最根本的意义。经常有
期刊
天下的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够成才,然而有的父母能够如愿以偿,有的父母的愿望则成为泡影。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有些做父母的忽视了幼儿和少年的养成教育。什么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和青少年养成良好习惯和品质的教育实践活动。何为习惯?习惯是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养成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良好习惯的必经之路,是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是通向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