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酒大师,品尽人间百般味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片套名片
  近年来,“山、泉、校、酒、村”这五大城市名片,从凤城市开始叫响,并随着一曲优美的歌曲,在辽宁省及省外地区传开。其中“酒”这张名片,在国家级评酒大师教传勇的精心点缀下,夺走了更多人的眼球。
  50岁出头儿的教传勇,健壮、英俊,一张国字脸,让接触他的人有种莫名的亲近感。如果没人介绍,很难想象这个看着有些憨厚、粗糙的男人,竟是国家级品酒和评酒大师。
  教传勇是从酿酒工人起步的。在辽宁凤城老窖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酿酒班长、酿酒工艺员、产品质检员等工作他都经历过。1998年5月,厂龄七载的教传勇去了厂技术质量处。到岗后,他先学品酒,后又跟随师傅和前辈学习勾酒和调酒,每天泡在品酒室,苦练基本功。
  按着师傅的指点,他先从简单的辨别香型入手,由粗至细地辨别、品尝着茅台、五粮液等十二大香型国家著名白酒的风味,细细辨认着它们之间的区别,像是中了魔似的,厂里在品,家里在练,还常把同学、朋友间的聚餐当成演习战场,一日日苦战,总算入了门。
  入门后,教传勇开始试着品评自家生产的酒。业内人士都清楚,一个系列的酒,风格几乎都是相同的,就如同一个家庭中的多胞胎,只有那么一点点细微的差别。别说外人很难分辨,有时“亲生父母”都可能会弄差。为分清这些细微的差异,真正达到精准,教传勇选择了最原始,也是最实用的方法——练,不断地练,反复地练。
  两年多魔鬼般的苦练,教传勇终于练成了鼻上和嘴中的硬功夫。他的嗅觉与味觉仿佛变成了精确无比的“验酒神器”。车间里酿出的每一批酒,质量和口味稍有变化,他一尝便知。很快,他的这种独特本领就应用到了生产实践,不仅为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上了道强保险,还让他从一个酿酒工人成长为酒生产设计者。
  师傅的真传教传勇学到了,师傅没有教的技艺,教传勇也悟到了。在与酒结缘的近30年里,他开发研制的白酒品种达百余种,直接和间接创造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教传勇成了企业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成了企业中最亮丽的一张名片。企业也在他这张亮丽名片的加持下,成了凤城市推出的五大城市名片之一。
  这真是戏中有好戏,好戏连台,名片套名片,片片精彩。
  名片的底色
  教传勇对工匠一词,还不是十分在意,他说:“作为酿酒人,要时刻想着两个字——创新。只有创新,只有多生产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企业才会有生机。”说这话时是2002年的春天,那会儿,凤城老窖酒业刚刚进行了二次重组。重组后的企业,上下一心,都憋着股劲儿要大干一场,任厂技术质量处处长的教传勇更是跃跃欲试,要烧好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他找厂长谈了自己想要开发低度凤城老窖酒的想法。厂长听了先是一怔,继而笑笑说:“你想干就大胆干吧,我支持你!”
  教传勇知道前行路的艰难,也深知厂长笑中的含义——开发低度酱香型白酒,一直是白酒酿造业的一个难题。那时,全国许多酒企都在竭力攻关,都想突破这一瓶颈,但都收获甚微。
  教传勇决心拼一下,为企业拼出一条新路。他精心选择了窖藏的原酒为基礎酒,又选择了贮存期较长,不同质量、不同风格的年份酒做调味酒进行攻关。前后历经了5个月,调配的组别高达20个,配方品种足有100个,才精选出了一个让企业白酒评委、企业领导和市场消费者都认可的样品酒。
  样品酒变成了产品酒,不少人喝了反响不错。投入市场后,这款低度凤城老窖酒,一炮打响,很快占领了丹东地区市场,成为餐饮、超市必备的、销售额最火爆的酒水之一。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这款酒依然是凤城老窖在市场上销售的主力产品。
  首创告捷,教传勇并没有欣喜若狂。尤其是面对各方媒体的采访,他表现得很低调:“如果有功劳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它凝聚着师傅和酿酒前辈们的心血,是开发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路无止境。何况又是创新的路?教传勇不敢停步,不敢居功不前,他时刻准备着向新的目标发起冲锋。
  凤城是柞蚕饲养基地,蚕蛾资源十分丰富。“能否把这种资源和白酒联系在一起,让它变成更大的财富?”教传勇又找到了新的目标。他开始做市场调研,走访大量中老年客户,并采纳了客户让蚂蚁和蚕蛾同时入酒的建议,把这一新产品暂时定名为“蚁蛾养生保健酒”。
  这次教传勇是单兵作战,他就像是部队的神枪手,做了不少战前准备工作——查阅中医保健理论,筛选中华保健酒秘方,寻找名贵的中草药原料。经过两年反复的摸索和实践,最终利用红曲发酵及科学的酿造工艺,研制出了新型营养保健酒。产品投放市场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填补了国家白酒业的又一项空白。
  名片再镀金
  2006年11月,北京某酒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举办的“中国第七届白酒评委”考试在这里隆重举行。考场设在酒店的一个大厅里,一排又一排的小方桌后,坐满了从全国各省市筛选出的500多名白酒业精英。
  考试分笔试和实践两部分,能到这里的,笔试大都可以得满分,难的是辨认每一轮桌上摆放的5杯酒——5款贴有1到5数字不知名的酒,静静地候在高脚杯里,等待着品评。
  教传勇坐在桌前,心跳一时有些加速。他闭了一会儿眼,又轻舒了一口气,才伸手慢慢地拿起桌上的酒杯……在这次考试中,教传勇在150名录取评委中排位第五十八名,成功取得了国家白酒评委称号。同来的辽宁7人代表中,还有一位榜上有名。


  5年后的2011年,同样是在北京。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举办的第八届“国家白酒评委”考试在京铁大酒店举行。此时的教传勇明显比5年前成熟得多。
  考场上还是一张小方桌,每轮又摆上了5只品酒杯,教传勇信心十足地上场了。第一轮他很快就给出了正确答案,可到第二轮却突然卡住了。他拿起一杯酒品了一口,“怎么是水?”蒙了。端起第二杯再品,还是水,怪就怪在这水的味道还有差别。教传勇想了想,笑了,他感叹考官们的良苦用心:“酒水,酒水,酒和水本来就是不可分的,没有好水怎么能酿出好酒呢?”教传勇心中有了答案,但还有些犹疑,因为以往的考试中从没考过水。他定了定神,开始凝心静气地品起了水,硬是把5杯水一一品了出来——矿泉水,自来水,蒸馏水……
  考试成绩公布了。前去看榜的教传勇先从红榜中间的人名中找,一直找到最后也没看到自己的名字。他愣了一会儿,又开始从头儿找,一眼就撇到了自己的名字,竟是第三名。从5年前的58名到今天的第三名,名次的背后,是怎样的艰辛和付出,只有教传勇自己最清楚。
  跨越前进的教传勇几年后又获佳绩,2015年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二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大会上,教传勇被评为中国白酒评酒大师。全行业仅有53人入选,他是辽宁省白酒企业参会人员中唯一的入选者。
  教传勇之所以能在业界内名声大振,能让自己这张企业“名片”不断增值,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身上具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工匠精神。就像他所说:“白酒产品的研制开发,有很强的专业性,从基酒的选择到样品的勾调,都要反复实验。每次样品的勾调组合,都需静置72小时以上,这样酒体的香和味才能稳定,才能调出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有人说我办公室的灯光每天都亮到最后,不是我喜欢加夜班,而是白天我要做的事太多,很难静下心来品酒,只有下班后,工作室内静悄悄时,才是我品酒的最好时间。”
  2017年11月,凤城老窖酒业开始了第三次重组。这次重组,组走了企业中的大多数人。教传勇这张企业“名片”却毫无意外地被留下了。独具慧眼的新任企业老总不仅留下了教传勇,还予他以重任,让他担任重组企业的副总经理,主抓生产和技术工作。
  在老企业进行工艺、设备更新和改造的那些日子,教传勇最辛苦也最忙碌。施工现场,他是将军,也是兵。炎炎烈日,人们时时会听到他发出的指挥号令,会看到他弯腰大干的身影。脸晒黑了,人累瘦了,衣服汗湿得每天都要脱换两套。可他却从没说过一声苦,道过一句累。如今更新改造的工作早已结束,教传勇却依旧保持着那时的工作状态,还是每天早来着,晚走着,拼尽全力地守护着这个他值守了大半辈子的酒厂。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稳定后,随着消费和制造业的复苏回暖,劳动力过剩与蓝领技工告急成为劳工市场最突出的矛盾之一。一边是大批求职者排起长龙却一工难求,一边是用工方开出优厚待遇却有价无市。供求市场的进一步失衡,加剧了劳资体系的不稳定性,使本就有些畸形的劳资关系金字塔变得愈发摇摇欲坠。  国家人社部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与二季度相比,制造業复苏明显,人才需求
期刊
罗振宇|得到APP创始人  我经常被别人问起,为啥要读历史?中国古代有一个说法叫鉴往知来,就是了解了历史,就知道了未来。这话在中国古代还能成立,但是现在呢?新技术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变量了,搞懂过去和预测未来恐怕已经关系不大了。那为什么还要读历史呢?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说:“历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人过去做过什么,从而告诉我们人是什么。”历史是人性充分展开的舞台,各种极端情况下人性的表现,在历史
期刊
烧钱的手账  “手账”一词来源于日本,意思为随身携带的备忘册。发展到现在,手账已经成为一个小众圈层的爱好。  玩手账能花多少钱,你可能根本想象不到。烧钱第一步,买手账本。从手账本内芯的设计板块、纸张质量,到封皮的材质规格,每个品牌都大不一样,售价也大不相同。日本品牌knox,以“鸣叫皮”封面出名(用手抚摸皮子的时候会发出吱吱的声音),价格基本是3000元起步。  为了把手账做得漂漂亮亮,玩家还少不
期刊
农业变革  大多数国家都有一些农业补贴,新西兰却在20世纪80年代就取消了这一政策。在英国脱欧后,支持效仿新西兰的人表示,那里的农业变得更先进,也更有利润,而且不再依赖于政府政策的变化。而批评人士则认为,新西兰人口密度较低,气候不同,环境标准较低,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糟糕的蓝图。双方阵营各执一词,对于农民来说,“不误农时”才是头等大事,不论政策如何变化,英国农民最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信息和时间来准备,毕
期刊
前几天,下雪,气温骤降。街上遇到杨老太,她戴着棉帽子,围着毛围巾,远远就和我打招呼:“小李,早上好呀。”我忙迎上前,搀着她,心里却奇怪:“这杨老太,平时都喊我‘她婶子’,今天咋突然喊起小李了?”正迷惑呢,杨老太笑着说:“你比我小20岁,在我眼里便是小字辈儿,喊你小李没错儿。”  说起来我也已过古稀之年,妥妥的老人了,称呼早从小李升级为老李,这么多年也习惯了,猛然有人喊一声小李,感觉像是回到了年轻时
期刊
专属:“订单式”人才培养  近几年,“私人订制”成为热门。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由于领域不同,对技工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同样需要开启“私人订制”。  “现在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想招到对口人才很不容易。尽管有一些对口的技术院校,但学校的科目很少能和实际工作接轨,新人到了公司后大多要从头培养。”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阳地铁)运营分公司人力资源办公室副主任仲军丽描述着眼下的招工困境,说到培养
期刊
300管理员  董辉是沈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沈河大东营业分公司的地区经营管理员(俗称抄表员)。在沈阳燃气,300余名地区经营管理员,承担着800多万沈阳人抄表、收费、安检、燃气产品销售的任务。董辉便是其中一人。从青涩走向成熟,今年她在这个岗位工作刚好20年。  2个微信群  当微信成为人们重要的沟通方式后,也被燃气地区经营管理员尝试使用在工作中。董辉的手机里有两个微信群,群内好友都是她的用户。这些用
期刊
市场总是在讲述过剩与短缺的故事,近年来,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水平技工的短缺近乎成了常态。问题出在哪儿?归根究底,在于技术工人关联的三个链条出现了断裂,需要弥补性重构。  首先,是价值链,全社会对技工的认知存在偏差,这是表象。中高考时,职业技术院校是绝大多数家长与孩子最后的底线,无奈的选择;初入职场时,但凡有一丝可能,多数青年不愿、不会踏入工厂的大门;男女交往时,技术工人属于丧失择偶优先权的一方。这三个
期刊
“无人工厂”落地,对工人是个考验,要去掌握难以被机器取代的新技能。有关方面也应该思考,该怎样培养出适应新工业时代的技能人才。当然,企业经营者也要意识到,拥有更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工人,对工作环境和职业平台的需求层次更高,企业该如何满足他们所需?  有著“世界工厂”之称的广东东莞,如今有了第一家“无人工厂”。10条生产线上60台机器手日夜无休打磨结构件,每条生产线由自动传送带上下料,这一过程不再需要任
期刊
不久前据报道,在埃及卢索伊城郊外发现了一具有“心跳”的木乃伊,开罗医院的医生对木乃伊进行解剖,发现了一个不应该出现在2500多年前的装置——心脏起搏器。经测量后发现,它每分钟跳动80次,是由一块黑色水晶制造而成的,这块黑色水晶含有放射性物质,从而使它能跳动几千年不停。  2000多年前就能知道黑水晶能够保持心脏跳动的是何方神圣?到底这个黑色水晶的起搏器从何而来,又是怎么植入人体内的呢?这一系列的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