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瘰膏治疗炎症型淋巴结结核46例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selh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淋巴结结核 消瘰膏
  
  淋巴结结核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2002年1月~2006年12月笔者自拟中药消瘰膏治疗炎症型淋巴结核4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8例;10岁以下3例,11岁~20岁6例,21岁~30岁19例,31岁~40岁8例,41岁~50岁7例,51岁以上3例;西药组32例,其中男13例,女19例,10岁以下2例,11岁~20岁4例,21岁~30岁12例,31岁~40岁6例,41岁~50岁5例,51岁以上3例。病史:有结核病接触史或患病史。发病部位以颈部为常见。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74-75)
  1.2.1 初起颈部一侧或两侧有单个或多个核状肿块,推之可移,皮色不变,亦不疼痛,病情发展核块与皮肤粘连,有轻度疼痛;
  1.2.2 可有肺结核病史或肺结核病接触史;
  1.2.3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血液沉降率增快。病理活检可助诊断。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消瘰膏 夏枯草1000g、海藻300g、生黄芪500g、皂角刺300g、天龙100g、蜈蚣50条、全虫50g、斑蝥3g、炮甲50g、大贝母200g、猫爪草300g、蜂蜜2000g。将上药中天龙、蜈蚣、全虫、斑蝥、炮甲,分开单包,置于60℃烤箱中,烤后分别用小型粉碎机加工成极细末和匀。将夏枯草、生黄芪、海藻、大贝母、皂角刺、猫爪草,以水浸泡,两煎后取汁浓缩,加入药末、蜂蜜文火熬膏成2000g即可。
  
  2.2 外贴消瘰膏 生半夏20g、生南星10g、甘遂20g、硇砂20g、麝香0.5g、生吡石10g、明矾10g、上药加工成级细末、取黑药肉熔化后加入药粉搅匀,摊于厚纸或布块上(每块厚度0.3cm、面积约3~5cm×3~5cm左右),冷却后装塑袋密封待用。
  
  2.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内服消瘰膏,成人每次15g(约一汤匙),儿童酌减,开水冲服,每日早晚各1次,两个月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服用。外治取外贴消瘰膏,烘化后贴于病变淋巴结的皮肤上,注意膏药温度适宜,勿烫伤皮肤,3~5天1贴。内服外用可同时进行,西药以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三联疗法,14岁以下以利福平、异烟肼二联疗法,1~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对照组:不用中药,只用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三联疗法。
  
  3 疗效观察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肿大淋巴结及自觉症状消失;有效:肿大淋巴结缩小,质地变软,自觉症状好转;无效:肿大淋巴结无明显改变,自觉症状仍存在。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33例(71.7%),有效11例(23.9%),无效2例(4.4%),总有效率95.6%。西药组:治愈8例(25%),有效14例(43.7%),无效10例(31.3%),总有效率68.7%。治疗组明显高于西药组。
  
  4 典型病例
  
  左某,女,36岁,工人。2004年3月10日门诊。自诉:2003年五一前后两颈部发现指头大小肿块数枚,推之移动,无痛痒,后来因家庭琐事,经常情志不悦,两颈肿块增大,成串珠状,他人说其会恶变后才去就医,外院诊为颈部淋巴结结核,予以利福平、异烟肼,治疗两个月未见效,肿块不缩小反有轻痛,伴有低热,检查见形体消瘦,面色潮红,精神欠佳,舌淡质红,脉细缓。结素试验阳性,X线摄片,右上肺见钙化点,诊为颈部炎症型淋巴结结核,以消瘰膏内服外治,一个疗程后,肿块渐小,局部酸痛减轻,3个疗程后肿块消失。
  
  5 讨论
  
  颈淋巴结结核,祖国医学称为瘰疬。是由于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热内生,或因肺肾阴虚,痰火凝聚等因素,致使痰聚成核而为病,中医教材将本病可分为初、中、后期,根据笔者临床实践,认为分为炎症型、干酪型、脓肿型、溃瘘型更为适宜。现代医学认为是因结核杆菌在淋巴结内感染而形成炎症,单纯西药较难治愈,是因为结核杆菌富含脂质。能保护菌体不易被吞噬,并对抗抗结核西药的作用,菌体蛋白具有抗原性,可引起机体对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大量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小淋巴细胞增生,病灶局部血管及淋巴管内皮增生,管腔堵塞,抗结核西药难以通过血液、淋巴道进入病灶。淋巴管一旦堵塞,加之淋巴结还有自身被膜的抗渗透作用,抗结核西药可谓鞭长莫及。鉴于此,笔者组方使用内服外用不同蓟物的消瘰膏。内服消瘰膏,方中夏枯草清泻肝火,疏散郁结;海藻软坚消痰;天龙、蜈蚣、全虫、贝母化痰通络,解毒散结;斑蝥攻毒散瘀;猫爪草散结消肿。全方具有化痰解郁,软坚散结,攻毒杀虫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黄芪具有良好的扩血管作用,有利于打破管腔闭塞这一病理环节,便于其它药物包括西药渗入发挥作用及机体自身免疫机能的发挥;夏枯草所含右旋樟脑、小茴香酮等有抗结核作用;蜈蚣、天龙、斑蝥、皂刺等所含成分能破坏结核菌周围粘蛋白的保护层,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炎症水肿吸收,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增强细胞的吞噬作用。外用消瘰膏中、南星化痰消痞、散结消肿;甘遂、硇砂逐痰破瘀;麝香活血散结,消瘀除积。通过皮肤缓慢吸收,药力渗入病变组织,起到活血祛瘀,散结解毒之功效。
  内服消瘰膏中的某些药物虽有毒性,但在临床使用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外贴消瘰膏局部皮肤虽有轻微痒感亦属正常。
其他文献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7岁,高二学生,因外阴异物感伴瘙痒1月右侧腰腹部疼痛1周来诊患者一月前外阴出现不适曾自行用“洁尔阴”兑水清洗,手指在大阴唇处可触及米粒样增生物,日渐增多增大,一周前右侧腰腹部出现疼痛,2天前腰腹部出现水疱皮肤科检查:外阴大阴唇内侧及尿道口周围见乳头状菜花样大小不等增生物数个,表面呈白色,有异味,伴瘙痒,触之易出血,醋酸白实验阳性右侧腰腹部见集簇栗粒至绿豆大的丘疹群,局
期刊
关键词:介苗 腋下淋巴结 结核    患儿,男,2007年2月26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第三医院,出生时足月顺产,一切正常,体重3250克当日由省三院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分别在左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卡介苗0.1ml右臂三角肌肌内注射5ug乙肝疫苗0.5ml接种10天后患儿经常哭闹,2007年6月15日作PPD试验,三天后查验PPD结果强阳性反应,同时发现患儿左腋下淋巴结红肿约12×14cm,较硬,
期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O例中,发病年龄在21~51岁之间,平均年龄36岁,病程3个月~2.5年,平均14个月;其中,子宫肌瘤65例,卵巢囊肿25例,息肉3例;盆腔积液17例,肿物均在9cm以下,大于9cm者建议手术治疗;早期无症状者122例,有症状者88例;一般都有腰骶痠痛,小腹不适,亦有伴月经不调,白带异常,少数有不规则流血有一少部分是在健康检查中发现的,或以其它疾病检测
期刊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0岁,要求拔除右下前牙。口腔检查:44残根,X线显示根尖1/3吸收。患者否认患有系统性疾病和拔牙禁忌。进行常规口腔黏膜消毒,2%普鲁卡因肾上腺素4ml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5分钟后询问患者,诉下唇及口角未出现麻木,舌尖出现少许麻木症状,身体无其它不适,探诊44 颊侧牙龈疼痛,麻醉失败。再次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后,用增隙法15分钟后拔除患牙44。患者第二天复诊诉
期刊
经行口糜是妇女每值临经前后或临经时,口舌糜烂每月如期反复发作的疾病。溃疡多发生在口腔粘膜及舌的边缘,常呈白色溃疡,周围有红晕,疼痛,进食酸辣食物时疼痛尤甚。我们近十年采用封髓丹临证加减治疗经行口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均为门诊女性病人,年龄最小15岁,最大52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5年,平均1年。所有病例均排除白塞氏病、口腔癌等其他口腔疾病;治疗前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针刺自拟穴位与针刺常规经穴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对比,治疗组痊愈率87.8%,对照组痊愈率66.7%,P<0.05。结果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该法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梨状肌 梨状二穴 针刺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由于梨状肌损伤而压迫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以一侧臀腿疼痛为主的病症,是针灸临床常见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常给患者造成痛苦,若迁延日久,可造成
期刊
[关键词]:芍药托里透脓汤加味 肝脓肿疗效观察    肝脓肿为临床上常见病,是由于胆囊肝脏受到细菌感染或阿米巴原虫侵蚀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脓肿,急性或慢性严重的多采用外科治疗。慢性轻度中度肝脏感染和阿米巴原虫感染的肝脓肿,以内科治疗。中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控制症状、缓解病情、防止复发、并且副作用小。  笔者多年来以芍药托里透脓汤加味治疗肝脓肿,配合西医输液对症治疗76例,取得较好的
期刊
产后妇女出现乳汁分泌不畅,乳汁淤积,乳房出现肿胀疼痛,甚至硬结形成,如不及时处理,容易造成化脓性乳腺炎,严重者甚至要切开引流,影响产妇产后身体恢复,妨碍产妇对新生儿的哺乳,对胎儿生长发育不利。作者在临床上运用自拟通乳汤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畅,乳汁淤积共46例均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3月~2006年8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包括顺产和剖
期刊
[关键词]:清热胜湿止痛汤 湿热蕴结型慢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直肠、乙状结肠非特异性炎症。以病程长、病性轻重不一,反复发作为其特点。与中医为“久泄”,“久痢”,“肠癖”等病证相近。从2001年以来,笔者用自拟方清热胜湿止痛汤,治疗186例本地多见的湿热蕴结型慢性结肠炎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186例,资
期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门诊病例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年龄从16~50岁,其中16~30岁19例,31~50岁29例,平均年龄33岁男性26例,女性22例病程3个月至数十年不等,常有反复发作史主要表现为咽喉异物感,发痒干燥微痛干咳,痰不易咳净,咽喉充血,肿胀,或见虑疱增生,或一侧或双侧扁桃体肿大等经X线胸透或胸片血象检查或经喉镜检查确诊,排除其它病变对照组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