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复制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相遇在互联网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g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丽萍
  作品要实现信息网络传播,必然涉及作品以数字化等形式在信息网络中的“复制”行为。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中涉及的“复制”行为是否也同时落入著作权法规定的复制权范畴?
  典型案例:
  A公司经营一家专业儿童音乐网站,从词曲著作权人处取得了甲歌曲词曲信息网络传播权,然后,A公司在自己制作的Flash动画中使用了甲歌曲词曲,并将该Flash置于自己的网站供用户免费试听并下载。此后,词曲著作权人起诉A公司,认为A公司制作含有甲歌曲词曲的Flash动画侵害了其享有的词曲复制权。
  该案例反映了两个问题:第一,如何认定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第二,在不影响作品本身表达的情况下,对作品进行数字化格式的调整是否属于新的使用作品的行为。
  本文将从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本意、构成要件出发,针对作品在互联网中传播的特点,探讨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可涵盖的行为范围,希望为互联网环境下著作权人和作品被许可使用人明晰各自的权利义务提供一定帮助。
  复制权:著作权人通过控制作品复制件数量而控制作品传播的权利。
  自著作权法诞生起,复制权就是著作权人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最早的版权法《安娜女王法令》中就规定了对复制权的保护。《伯尔尼公约》第9条第一款对复制权的解释为“以任何方式和采取任何形式复制这些作品的专有权利”。当然,该解释作出时,尚未进入互联网时代,无法对互联网传播作品的专门规则作出预见。后WCT谈判时,各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但各国对复制权所包含的范围并未达成共识。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将复制权规定为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对该规定,除了进行字面含义理解外,还应结合著作权法对其他权项的规定进行理解。由于构成作品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具有可复制性,大部分对作品的使用行为都是以复制或再现作品为前提的,比如发行、广播、表演、改编等行为。我国《著作权法》主要以列举形式规定了十多项著作财产权,要将复制权与广播权、表演权、改编权等权利进行区分,显然不能简单机械地从公约对复制权所做的“任何方式复制”进行理解。
  从立法条文本身看,其强调了作品复制件的数量,而印刷、复印、拓印等方式仅是实施复制行为的方式。可见,不论使用何种方式复制作品,复制权的重点在于实现作者对作品复制件数量的控制。要控制作品复制件的数量,复制权应具备的要件就不应仅为“复制”作品这一行为。笔者赞同目前理论界对复制权较为普遍的认识:复制权规定的复制行为需要满足两项要件,一是作品被固定在有形载体上。只有有形载体,才能体现复制件的数量,如以数字化格式复制在DVD光盘中,作品复制件的数量往往就是光盘的数量。一旦发现他人未经许可复制光盘,侵权赔偿数额主要以光盘复制件的数量为依据进行计算。二是作品在有形物质载体上的固定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临时复制等行为均非复制权意义上的复制行为。该要件也能使复制权中的复制行为区别于广播权、表演权等涉及的复制行为。
  虽然现行《著作权法》对复制权的规定并未直接明确上述要件,但最新的《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中已吸收了该意见而规定为:“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录制、翻拍以及数字化等方式将作品固定在有形载体上的权利”。
  信息网络传播权:著作权人控制作品交互式传播方式的权利。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为了顺应数字化技术进步和互联网传播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项权利,重点在于保护交互式传播方式下的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将信息网络传播权规定为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
  该规定主要来源于WCT第8条,即在不损害《伯尔尼公约》相关条款规定的情况下,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作者享有专有权,授权将其作品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包括将其作品向公众提供,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这些作品。WPPT第10条、第14条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通常认为以上公约条款确立了权利人控制数字传播的权利。
  由于《伯尔尼公约》中涉及的传播权主要针对传统广播(Broadcasting)条件下的传播技术,互联网兴起后的数字传播与传统广播存在明显的不同。WCT、WPPT作出上述规定据说有两项意图,一是扩大《伯尔尼公约》规定的覆盖范围,二是以规定权利所应覆盖的行为,即交互式的按需传播行为(interactive on),替代法律特征的方式解决成员国之间的争议,即各成员国有权决定以何种权利来保护权利人的数字传播利益。各成员国对此采取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纳入现有权利体系中,如美国,采用对发行权的扩大解释来包含数字传播;二是设立独立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如我国;三是针对所有传播技术设立统一的向公众传播权,如欧盟。
  既然我国将信息网络传播权设立为一项与复制权、发行权、广播权等并列的的著作权权项,就有必要明确其独特之处,显然,交互式传播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其他权项的实质性区别,交互式主要体现在公众有机会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而其他权项均不存在该特征。
  复制权所涉“复制”行为与信息网络传播权所涉“复制”行为的区别
  将作品表达稳定地原样再现在有形物质载体上,即视为行使了一次作品复制权,因此,复制权涉及的复制行为是即时性的(simultaneous),当作品表达被完整再现,就行使完一次作品复制权。该行为多次反复可视为行使了多次作品复制权,复制件数量的多少往往与作品的传播范围有关。图书出版是典型例子。一般情况下,“出版”被认为是“复制+发行”,作者通常与出版社按图书所出版数量计算稿酬。   要实施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大致有以下步骤:第一,将作品数字化;第二,上传至公开服务器;第三,公众交互式浏览、下载作品。当然,将作品数字化不是每次信息网络传播行为都必需的,很多情况下,一次数字化可以满足此后反复多次的上传行为。上述三个步骤中,都会涉及对作品的“复制”,第一步是将作品“复制”到实施数字化行为主体的存储设备中,第二步是将数字化后的作品通过上传“复制”到公开服务器中,第三步是公众浏览作品时对作品进行“临时复制”或下载时将作品“复制”到其个人存储设备中。以上“复制”行为有以下特点:一是数字化作品的传播范围与复制件数量无关,数字化格式的作品甚至无所谓复制件,即使有复制件,极少量的复制件也能达到广泛传播的效果;二是多属于持续性(successive)传播行为,而非即时性行为,只要作品被上传到公开服务器中,只考虑公众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可能性,并不要求公众实际浏览或下载该作品,作品信息网络传播的范围通常以作品在公开服务器中存续的时间来考量;三是公众浏览作品时的“复制”一般为“临时复制”,非稳定、持久地“复制”。
  可见,虽然“复制”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但其与著作权法规定的复制权所规范的“复制”行为存在本质差异。
  为实现作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而对作品进行数字化格式的调整不属于行使复制权的行为,而属于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传播技术的发展,作品的数字化格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传播作品而对作品进行专门的数字化格式调整,应当属于上文提及的实施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步骤一。案例中,A公司在取得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后,在自己制作的Flash动画中使用了甲歌曲词曲,其将甲歌曲制作于Flash动画的过程就是将词曲进行数字化格式调整的过程,该行为仅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组成部分,不应单独视为行使了作品复制权。
  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对作品进行数字化格式的调整只涉及作品在信息网络传播中的表现形式,不影响行使作者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实质。例如,某出版社将某知名作家的小说以图书形式出版发行,或制作成电子书光盘形式出版发行,都视为该出版社行使了该作品的复制权和发行权。
  二是只要满足行使作品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整体要求,对作品进行数字化格式调整的行为就不应视为单独的行为。A公司经营专业儿童音乐网站,主要向用户提供儿童音乐Flash动画的在线试听和下载服务,其将甲歌曲词曲制作于Flash动画,是选择了其网站用户使用习惯、接受程度要求的作品数字化格式,满足A公司向公众提供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整体行为要求。
  当然,若A公司将其制作的Flash动画授予他人制作成音像制品,或提供给电视台等其他主体播放,则不符合其获得的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范围,著作权人可根据具体行为向A公司主张权利。
其他文献
2015年12月3日至4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贸易发展局 (香港贸发局)及香港设计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亚洲知识产权营商论坛在香港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以“知识产权:带领全球转型”为主题,邀请80余位重量级演讲嘉宾,吸引超过2400位、37个国家及地区知识产权业界精英参与,出席人数按年增幅达16%,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包括印度、印尼、泰国、菲律宾、阿联酋等,人数增幅达85%。这也打
期刊
1月23日,由《中国知识产权》杂志、中国日报知识产权频道、北京海瑞迅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知识产权新年论坛”在京盛大开幕。该论坛迄今已成功举办六届,本届论坛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知识产权路径与策略”为主题,吸引了近百家来自不同国家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及近400位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出席此次会议。  国际化成为最亮点  与往届年会不同,本届年会无论从参会嘉宾、参会机构还是论坛主题方面
期刊
石必胜  基于国际申请授予的专利权,由于译文错误,“保护范围超出国际申请的原文所表达的范围的,以依据原文限制后的保护范围为准”,这里的“原文”应当如何理解,司法实践中有争议,值得深入研究。  笔者承办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1)高行终字第100号B.布劳恩梅尔松根公司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北京市安伦律师事务所关于“用于注射针头的保护装置”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案(简称注射针头案),涉
期刊
同时拥有上海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和复旦大学法律硕士学位,兼具法律职业资格和专利代理人资格,先后供职于上海电信公司、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逐步完成从一名普通的软件工程师到业内知名知识产权经理人的“华丽转身”,透过朱浩江如此光鲜的履历,记者试图在脑海中将不苟言笑的理工“学霸”和口若悬河的法律精英两种形象交叠在一起,却不得不承认这两种相去甚远的画风着实难以相融。  朱浩江把采访地点选在
期刊
关键词 管辖 审判质效 改革与重构辖是审判的前提和基础。管辖体制不完善必然阻碍审判质效的提升。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的许多薄弱环节就是由于审判管辖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因此,为推动我国知识产权刑事审判管辖体制的完善,本文在全面检讨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刑事审判管辖体制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和重构我国知识产权刑事审判管辖体制的思路和建议。  一、我国知识产权刑事审判管辖体制的现状  根据我国《刑法》、《刑
期刊
许多中国申请人在提交韩国专利申请时,往往以为韩国和中国的专利申请制度基本上相似,因此根据中国专利法的内容来进行有关专利申请的事例比较多。一方面,正如中国申请人所了解的,中韩两国的专利制度在很多方面的确存在相似点,比如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等专利性要件等,但另一方面,韩国专利制度也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比如实用新型的实质审查、变更申请、再审查和驳回决定不服审判、订正制度等。由于中国和韩国的专利制度在
期刊
近年来,在中国诸多“计算机字体著作权”案件中,法院面临且要回答的首要问题是:计算机字体是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如果构成作品,又属于哪一类作品?在这类案件中,原告多数主张计算机字体构成《著作权法》中的美术作品。然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三条虽然将“美术作品”明确列举在作品法定类型之内,却没有给出“美术作品”的具体含义。国务院颁布施行的《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八)美术作品,是指绘画
期刊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第(二十)项规定:“逐步实现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与下属公司剥离,原则上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不再新办企业,强化科技成果以许可方式对外扩散。”很多科研机构和高校据此认为:国家已经原则上禁止科研事业单位以知识产权作价出资入股,科研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只能以许可或转让的方式向外转移转化。
期刊
知识产权  现代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基于在多个版权、相关权、专利权、标识手段或知识产权整体领域的多方国际条约上,完全符合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国际先进标准。  主要管理知识产权关系的法案是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四部分。应该指出的是,俄罗斯知识产权的成文立法与其他国家是有区别的。其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关系是由独立的法律监管,例如《发明法》《商标法》《版权法》等。关于保护知识产权与权益的个别规定也包括在其他法规及联
期刊
李扬  专利立法应当坚持民主化、法治化和体系化原则,处理好市场和权威、权威和权威之间的关系。  专利法修订是整个专利立法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和关系,它本质上只不过是对创新资源和知识财富的一种再分配。《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经济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