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组合作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而小组的组建、小组文化的建设、学习效果的评价等都是制约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好这种“兵教兵”、“兵强兵”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一、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形式化严重。一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所在,只是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为合作而合作,以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
2.随意性大。有些教师不能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问,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缺乏科学性、针对性,要么问题太容易,失去讨论价值;要么问题太难,外延太大,讨论不着边际,结论胡诌乱扯,费时低效,降低了讨论质量。
3.合作不平衡。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有效沟通和对讨论同一问题的共同责任等是开展好合作学习的几个重要因素,好的合作小组是能够相互信任、积极配合去完成共同的任務。但是在课堂上,小组成员间往往不是一个平等的关系,而是一个依赖的、主从的关系。即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成了小组的主角,甚至包办代替了一切,而学困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失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操作
1.小组的组建需要考虑的问题
小组的组建首先要考虑的是均衡发展的问题,这是创建公平竞争的基础,从而达到以竞争促学习的目的。教师应该把学生按照A、B、C三个层次分为每组男女均等,学生数也均等的小组。教师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意愿,以免激发逆反心理,影响小组学习及开展其他活动。在小组确定后并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选择合适的小组长是小组活动有效开展的保证。小组长在小组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他/她几乎决定着小组实施的成败。选择小组长时,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来选择小组长;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再次,愿意对学习差的同学提供帮助。在选择时尽量避免采用教师指定的方式,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先让学生推荐或本人自荐,再综合评定。当然,在选举前教师虚制定挑选组长的标准。
2.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
(1)自主学合作学习必须从个体学习开始做起,将“前置性作业”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红线”,提前安排给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对“前置性作业”的问题要进行独立思考,针对问题自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只有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对问题才有较深刻的认识,才能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把对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2)合作学独立完成“前置性作业”时,要求学生对一些不懂的、模糊的知识点用红色笔标记出来,然后组内讨论,集体解决。对于组内讨论之后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则由小组之间讨论完成,然后对组内成员讲解。要求做到每个组员对各个知识点都能理解、掌握。经过前两个阶段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则由任课教师重点进行讲解。
(3)展示学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积极做好展示准备,由学习组长迅速分工,结合展示任务,指定成员展示。对于展示内容较多的情况,还要组织多人或全组进行同时展示。没有展示任务的小组要做到认真倾听、关注展示内容,准备质疑、点评。小组展示应达到一下要求:内容全面、完整;声音洪亮;板书整洁、规范。如若出现一题多解的情况,可鼓励其他小组申请补充展示。展示过程不能拘于形式,它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检测知识的目的。
3.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
(1)小组长培训:教师对组长培训分2个方面:一是任课老师课前培训。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工作需要,随时召集学科组长及学习班长开会,了解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二是班主任定期培训。每周在固定时间,班主任都要与学习组长、副组长进行沟通交流,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班级学生动态、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及各小组存在的问题等,与大家商讨解决的办法,帮助每一名同学进步,推动班集体共同提高。
(2)小组凝聚力的培育首先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只有小组成员职责明确了,小组成员才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各施其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小组建设好以后,明确“有问题,找小组”的学习原则,就像在生活中有困难找民警一样。所以,老师经常要对遇到问题的学生说:“你们在小组里解决过了吗?”如果没有,先找小组解决。如果小组不能解决的,老师再帮你解决。其次,关注学困生的表现。每个学生都渴望表现自己,但学困生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渴望展示却又羞于展示,因此教师应在这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树立“展示者无错”的观念,激励学困生参与课堂的学习、交流、展示等。尽量将他们的优点放大,缺点缩小。对待学困生的展示,多关注过程,少关注问题结果的对与错。为组员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目的是让他们敢于发言,积极参与课堂。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综合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是高效课堂上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内容。从评价时间上来讲,可以体现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从评价对象上来讲,可以体现对组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当然也可以评价教师;从评价内容上来讲,可以评价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专项。从评价的主体来讲,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生生互评。
评价大概分为以下几种: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同时也要避免虚情假意、流于形式的“满堂夸”。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即时性评价。即时性评价具有评价及时、方式灵活、操作简练、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在高效课堂上,即时性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体现在生生互评上。课堂即时性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巧用即时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情感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采取捆绑式评价。由过去关注学生个体的评价转为关注小组整体性评价,小组评价应渗透在学习和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个人的成绩通常放在组内评价。旨在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小组整体水平。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又为多角度思维的碰撞提供了条件,它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一、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形式化严重。一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所在,只是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为合作而合作,以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
2.随意性大。有些教师不能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问,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缺乏科学性、针对性,要么问题太容易,失去讨论价值;要么问题太难,外延太大,讨论不着边际,结论胡诌乱扯,费时低效,降低了讨论质量。
3.合作不平衡。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有效沟通和对讨论同一问题的共同责任等是开展好合作学习的几个重要因素,好的合作小组是能够相互信任、积极配合去完成共同的任務。但是在课堂上,小组成员间往往不是一个平等的关系,而是一个依赖的、主从的关系。即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成了小组的主角,甚至包办代替了一切,而学困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失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操作
1.小组的组建需要考虑的问题
小组的组建首先要考虑的是均衡发展的问题,这是创建公平竞争的基础,从而达到以竞争促学习的目的。教师应该把学生按照A、B、C三个层次分为每组男女均等,学生数也均等的小组。教师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意愿,以免激发逆反心理,影响小组学习及开展其他活动。在小组确定后并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选择合适的小组长是小组活动有效开展的保证。小组长在小组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他/她几乎决定着小组实施的成败。选择小组长时,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来选择小组长;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再次,愿意对学习差的同学提供帮助。在选择时尽量避免采用教师指定的方式,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先让学生推荐或本人自荐,再综合评定。当然,在选举前教师虚制定挑选组长的标准。
2.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
(1)自主学合作学习必须从个体学习开始做起,将“前置性作业”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红线”,提前安排给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对“前置性作业”的问题要进行独立思考,针对问题自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只有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对问题才有较深刻的认识,才能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把对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2)合作学独立完成“前置性作业”时,要求学生对一些不懂的、模糊的知识点用红色笔标记出来,然后组内讨论,集体解决。对于组内讨论之后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则由小组之间讨论完成,然后对组内成员讲解。要求做到每个组员对各个知识点都能理解、掌握。经过前两个阶段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则由任课教师重点进行讲解。
(3)展示学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积极做好展示准备,由学习组长迅速分工,结合展示任务,指定成员展示。对于展示内容较多的情况,还要组织多人或全组进行同时展示。没有展示任务的小组要做到认真倾听、关注展示内容,准备质疑、点评。小组展示应达到一下要求:内容全面、完整;声音洪亮;板书整洁、规范。如若出现一题多解的情况,可鼓励其他小组申请补充展示。展示过程不能拘于形式,它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检测知识的目的。
3.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
(1)小组长培训:教师对组长培训分2个方面:一是任课老师课前培训。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工作需要,随时召集学科组长及学习班长开会,了解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二是班主任定期培训。每周在固定时间,班主任都要与学习组长、副组长进行沟通交流,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班级学生动态、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及各小组存在的问题等,与大家商讨解决的办法,帮助每一名同学进步,推动班集体共同提高。
(2)小组凝聚力的培育首先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只有小组成员职责明确了,小组成员才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各施其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小组建设好以后,明确“有问题,找小组”的学习原则,就像在生活中有困难找民警一样。所以,老师经常要对遇到问题的学生说:“你们在小组里解决过了吗?”如果没有,先找小组解决。如果小组不能解决的,老师再帮你解决。其次,关注学困生的表现。每个学生都渴望表现自己,但学困生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渴望展示却又羞于展示,因此教师应在这类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树立“展示者无错”的观念,激励学困生参与课堂的学习、交流、展示等。尽量将他们的优点放大,缺点缩小。对待学困生的展示,多关注过程,少关注问题结果的对与错。为组员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目的是让他们敢于发言,积极参与课堂。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综合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是高效课堂上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内容。从评价时间上来讲,可以体现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从评价对象上来讲,可以体现对组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当然也可以评价教师;从评价内容上来讲,可以评价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专项。从评价的主体来讲,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可以是生生互评。
评价大概分为以下几种: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同时也要避免虚情假意、流于形式的“满堂夸”。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即时性评价。即时性评价具有评价及时、方式灵活、操作简练、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在高效课堂上,即时性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体现在生生互评上。课堂即时性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巧用即时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情感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采取捆绑式评价。由过去关注学生个体的评价转为关注小组整体性评价,小组评价应渗透在学习和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个人的成绩通常放在组内评价。旨在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小组整体水平。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又为多角度思维的碰撞提供了条件,它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