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新时期学生的认识特点,说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性。“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理念之一,创设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情景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充分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化学素材,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 生活化素材 情景 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1 化学教学走向生活化的必要性
美国著名化学家西博格博士深刻指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作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但人们的实际认识并非如此。有人认为:作为一门成熟的老学科,化学没有什么可研究了,21世纪的化学将在物理和生物学的夹缝中逐渐消失。近年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使更多人相信:化学就是腐蚀、污染、爆炸、有毒有害的代名词。人们开始厌恶化学,对化学产生了莫名的恐惧。很多学生在心理上也对化学敬而远之,不愿选择与化学有关的专业深造。公众的认识使化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为艰难,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时代的责任要求我们应该从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培养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消除大家对化学的偏见,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和认同。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理念之一,就是强调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中的每一单元都提供了可选择的生活化情景素材,高中阶段也设置了化学与生活选修课程,这表明化学课程改革相当重视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形成认知需要,产生学习动机和研究志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深刻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激励学生学好化学。
2 化学教学生活化学习情景的创设途径
2.1 利用自然现象,活化教学内容
化学从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揭示物质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奥秘。面对熟悉的自然现象时,我们可以从化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中,我展示了一组古民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在一些“年纪”较大的房子里,窗玻璃仿佛蒙上了一层白色的轻纱,变得不太透明。与新玻璃对比,为什么旧玻璃看起来是白蒙蒙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设计了一组启发性的问题:(1)玻璃是用什么原料生产的?主要成分有那些?分别属于哪些类别的物质?(2)成分物质的水溶性如何?在水溶液中发生什么变化?(3)硅酸钠遇水水解的产物是什么?产物还有进一步的变化吗?
在不断深入分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过程,好奇于化学知识竟然隐藏于生活之中。生活化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注重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2 利用生活事例,活化教学内容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衣食住行的内容都是丰富的情景素材。对身边的生活保持一颗好奇心,有利于引领学生进入奇妙而有规律可循的化学世界。
在“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教学中,我引入一则生活故事:格林太太出了意外事故。幸运的是,镶的一颗金牙没事,不幸的是,金牙旁边的一颗牙齿分了家。牙医为她补了一颗铁质烤瓷牙。几年之后,老太太落下了“后遗症”:经常头疼、失眠、心情烦躁。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治好。后来,一位年轻的学生帮她找到了原因。格林太太到底得了什么“怪病”?你也能解除了她的烦恼吗?
贴近生活的“病例”马上调动起大家的兴趣,在愉快的解决生活问题的课堂中,化学成为同学们的思维方式,充满生活气息的问题让学生坚信,化学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武器。教学中精心设置喜闻乐见的问题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化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2.3 利用生产实际,活化教学内容
化学知识不是纯理论,最终还是要落脚在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中。教材与工农业生产联系的内容非常多,如农药、化肥、催化剂、玻璃雕刻、电化学、合金、三大合成材料等内容都能提供丰富的素材。
在“电镀”的教学实验中,使用最简单的由硫酸铜和硫酸组成的电镀液,阴极上仅能获得红色泥状疏松的铜沉积,镀层不牢固,极易脱落。我建议学生在原溶液中添加少量葡萄糖后,重新电镀,结果获得了较为致密结实的镀层。通过实践,学生认识到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际工业生产还有很多方面的改进。该实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之后有学习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假期自学电镀知识,利用学校的实验条件,电镀出较为光亮的镀铜产品。
有实践,才会知不足。了解课本知识的不足和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后,往往能强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究中他们经历了从失败到成功的全过程,无疑在知识、技能、意志、能力等方面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4 利用科技发展,活化教学内容
科学技术深远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中结合科技发展,不仅体现化学的发展史和科学成果,也能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和创造潜能,引导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了化学的发展成就。化学的核心是合成和分离技术,过去100多年,人们合成和分离了2000多万种新物质、新药物、新材料,取得了辉煌成就。现在人们经常提到六大技术发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技术,航空航天和导弹技术,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却很少有人提到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化学没有受到重视。六大技术缺少一两个,人类照样生存,但如没有发明合成氨,世界粮食产量至少减半;没有发明合成各种抗生素和新药物的技术,人类平均寿命大为缩短;没有合成大量新分子和新材料的工业技术,上述六大技术发明没有一个可以实现。面对这些无可争辩的事实,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加深了“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的理解,增强了学好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5 利用新闻素材,活化教学内容
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利用新闻材料,真实生动,富有启迪性,让学生感同身受,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拓展到社会生活中来,提高应用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习更为有效。
学完甲醛的性质后,大家观看了几则甲醛的负面视频报道,学生普遍心情沉重。甲醛世界年产量在2500万吨左右,难道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吗?我向学生列举了甲醛在合成树脂、皮革、染料、建筑材料以及消毒和防腐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重点介绍了以三聚氰胺和甲醛为主要原料的优良塑料产品——密胺。与大多数塑料不同,密胺安全无毒,可以在沸水中蒸煮消毒,耐老化,表面硬度大,有像瓷器的光泽,去污容易,可以印制各种美丽的图案,加上它轻巧的特性,使航空公司早就把密胺餐具首选为飞机上的餐具。通过新闻,引导学生对知识深入了解,纠正了大家的片面认识,甲醛其实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化学工业中的多面手。
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认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学习化学,要掌握一些重要物质的性质及其在工农业中的不可或缺性,也要了解任何东西的使用都必须有个范围和限量,一旦使用超越某个范围、限量,就会带来不利的一面,而面对不利时,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避害趋利。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教学关键是创设情景,即教师将化学问题或事实镶嵌在一种模仿或真实的环境中,呈现给学生。情景主要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情景提示的事实能引起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
3 实施生活化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教学内容的真实性
教学活动要服务并服从于主题内容和教学目标,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起到搭建平台的作用。联系生活,提出真实的生活化问题,容易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思考中提问,在良好的思维习惯中不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生长,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3.2 教学内容的启发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实际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的盲点来设置生活化问题,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在重点处创设有梯度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在难点处精选感性材料,指导学生类比迁移;在无疑处设疑,使学生思维紧张活跃。学生山穷水尽时,适时点拨,激发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使学生顺理成章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3.3 教学情境的发展性
教学情境应该具有促进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有利于激发和增加学生潜能的功能。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便于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形成新的情境;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的水平。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的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学生的人格不能分成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不是纯理论研究,学生学习知识不能脱离生活,学习化学是个人成长的需要,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生活化的教学大量引入了生活实践素材和活动,通过现实生活或模拟现实生活,使学生习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学以致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真正激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将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他们更有效地学习,更好地生活和创造生活,个人得到发展的同时,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蒋小钢.激发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思考.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 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化学参考,2008(7).
[3] 叶永烈.生活科学.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7.8.
关键词 生活化素材 情景 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1 化学教学走向生活化的必要性
美国著名化学家西博格博士深刻指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作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但人们的实际认识并非如此。有人认为:作为一门成熟的老学科,化学没有什么可研究了,21世纪的化学将在物理和生物学的夹缝中逐渐消失。近年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使更多人相信:化学就是腐蚀、污染、爆炸、有毒有害的代名词。人们开始厌恶化学,对化学产生了莫名的恐惧。很多学生在心理上也对化学敬而远之,不愿选择与化学有关的专业深造。公众的认识使化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为艰难,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时代的责任要求我们应该从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培养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消除大家对化学的偏见,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和认同。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理念之一,就是强调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中的每一单元都提供了可选择的生活化情景素材,高中阶段也设置了化学与生活选修课程,这表明化学课程改革相当重视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形成认知需要,产生学习动机和研究志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深刻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激励学生学好化学。
2 化学教学生活化学习情景的创设途径
2.1 利用自然现象,活化教学内容
化学从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揭示物质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奥秘。面对熟悉的自然现象时,我们可以从化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中,我展示了一组古民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在一些“年纪”较大的房子里,窗玻璃仿佛蒙上了一层白色的轻纱,变得不太透明。与新玻璃对比,为什么旧玻璃看起来是白蒙蒙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设计了一组启发性的问题:(1)玻璃是用什么原料生产的?主要成分有那些?分别属于哪些类别的物质?(2)成分物质的水溶性如何?在水溶液中发生什么变化?(3)硅酸钠遇水水解的产物是什么?产物还有进一步的变化吗?
在不断深入分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过程,好奇于化学知识竟然隐藏于生活之中。生活化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注重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2 利用生活事例,活化教学内容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衣食住行的内容都是丰富的情景素材。对身边的生活保持一颗好奇心,有利于引领学生进入奇妙而有规律可循的化学世界。
在“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教学中,我引入一则生活故事:格林太太出了意外事故。幸运的是,镶的一颗金牙没事,不幸的是,金牙旁边的一颗牙齿分了家。牙医为她补了一颗铁质烤瓷牙。几年之后,老太太落下了“后遗症”:经常头疼、失眠、心情烦躁。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治好。后来,一位年轻的学生帮她找到了原因。格林太太到底得了什么“怪病”?你也能解除了她的烦恼吗?
贴近生活的“病例”马上调动起大家的兴趣,在愉快的解决生活问题的课堂中,化学成为同学们的思维方式,充满生活气息的问题让学生坚信,化学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武器。教学中精心设置喜闻乐见的问题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化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2.3 利用生产实际,活化教学内容
化学知识不是纯理论,最终还是要落脚在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中。教材与工农业生产联系的内容非常多,如农药、化肥、催化剂、玻璃雕刻、电化学、合金、三大合成材料等内容都能提供丰富的素材。
在“电镀”的教学实验中,使用最简单的由硫酸铜和硫酸组成的电镀液,阴极上仅能获得红色泥状疏松的铜沉积,镀层不牢固,极易脱落。我建议学生在原溶液中添加少量葡萄糖后,重新电镀,结果获得了较为致密结实的镀层。通过实践,学生认识到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际工业生产还有很多方面的改进。该实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之后有学习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假期自学电镀知识,利用学校的实验条件,电镀出较为光亮的镀铜产品。
有实践,才会知不足。了解课本知识的不足和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后,往往能强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究中他们经历了从失败到成功的全过程,无疑在知识、技能、意志、能力等方面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4 利用科技发展,活化教学内容
科学技术深远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中结合科技发展,不仅体现化学的发展史和科学成果,也能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和创造潜能,引导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了化学的发展成就。化学的核心是合成和分离技术,过去100多年,人们合成和分离了2000多万种新物质、新药物、新材料,取得了辉煌成就。现在人们经常提到六大技术发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核技术,航空航天和导弹技术,激光技术,纳米技术,却很少有人提到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化学没有受到重视。六大技术缺少一两个,人类照样生存,但如没有发明合成氨,世界粮食产量至少减半;没有发明合成各种抗生素和新药物的技术,人类平均寿命大为缩短;没有合成大量新分子和新材料的工业技术,上述六大技术发明没有一个可以实现。面对这些无可争辩的事实,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加深了“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的理解,增强了学好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5 利用新闻素材,活化教学内容
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利用新闻材料,真实生动,富有启迪性,让学生感同身受,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拓展到社会生活中来,提高应用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习更为有效。
学完甲醛的性质后,大家观看了几则甲醛的负面视频报道,学生普遍心情沉重。甲醛世界年产量在2500万吨左右,难道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吗?我向学生列举了甲醛在合成树脂、皮革、染料、建筑材料以及消毒和防腐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重点介绍了以三聚氰胺和甲醛为主要原料的优良塑料产品——密胺。与大多数塑料不同,密胺安全无毒,可以在沸水中蒸煮消毒,耐老化,表面硬度大,有像瓷器的光泽,去污容易,可以印制各种美丽的图案,加上它轻巧的特性,使航空公司早就把密胺餐具首选为飞机上的餐具。通过新闻,引导学生对知识深入了解,纠正了大家的片面认识,甲醛其实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化学工业中的多面手。
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认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学习化学,要掌握一些重要物质的性质及其在工农业中的不可或缺性,也要了解任何东西的使用都必须有个范围和限量,一旦使用超越某个范围、限量,就会带来不利的一面,而面对不利时,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避害趋利。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教学关键是创设情景,即教师将化学问题或事实镶嵌在一种模仿或真实的环境中,呈现给学生。情景主要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情景提示的事实能引起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
3 实施生活化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教学内容的真实性
教学活动要服务并服从于主题内容和教学目标,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起到搭建平台的作用。联系生活,提出真实的生活化问题,容易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思考中提问,在良好的思维习惯中不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生长,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3.2 教学内容的启发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实际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的盲点来设置生活化问题,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在重点处创设有梯度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在难点处精选感性材料,指导学生类比迁移;在无疑处设疑,使学生思维紧张活跃。学生山穷水尽时,适时点拨,激发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使学生顺理成章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3.3 教学情境的发展性
教学情境应该具有促进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有利于激发和增加学生潜能的功能。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便于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形成新的情境;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的水平。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的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学生的人格不能分成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不是纯理论研究,学生学习知识不能脱离生活,学习化学是个人成长的需要,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生活化的教学大量引入了生活实践素材和活动,通过现实生活或模拟现实生活,使学生习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学以致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真正激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将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他们更有效地学习,更好地生活和创造生活,个人得到发展的同时,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蒋小钢.激发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思考.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 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化学参考,2008(7).
[3] 叶永烈.生活科学.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