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晋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本文结合近年来太原市的发展状况,为挖掘好山西晋文化,以迎泽公园为研究对象,进行文化经济与景观的结合设计探讨,目的在于加强文化旅游与生态开发,在公园建设中融入传统与时代色彩。适度开展一般公益园林项目,提升文化型经济项目的体验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山西太原的经济文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迎泽公园;晋文化;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1 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传统公园理念
  传统式公园多位于一个城市的中央地带,且被赋予了固定的含义,这些公园往往是人们在喧哗都市中放松心情和休闲娱乐的小型世外桃源。在多数出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太原人”看来,太原市的传统老式公园——迎泽公园,可谓太原市城区的世外桃源。
  迎泽公园坐落于太原市的中心地带,北接迎泽大街、东临青年路,1957年正式建立,2002年7月1日起免费向社会开放,后期依据开放式现代公园设计理论[1],实行以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文化效益为主的综合型园林改造计划[2],以打造一个“文明太原”。
  纵观国内外的公园景观设计会发现,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趋于个性化、多样化、超前化[3]。城市公园的改造升级也不断追求更好的发展[4]。但在强调理念升级转型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社会矛盾突出的问题。赵爱民先生在《当前我国城市公园建设的现状与发展》一文中[5]提出了城市公园建设面临的主要几个问题。第一,区域性的投入与维护无法持续。公园项目一般被定义为政府支持的公共公益事业,政府的重视程度往往决定一个公园的文明建设程度,同时会决定项目的开展与延续是否存在强大的内在阻力。如二、三线城市的政府支持力度有限,导致后期的资金投入得不到保障,无法体现出现代公园的建设要求,影响到城市公园的升级计划及公共服务水准。第二,园林内部规划及整体布局缺乏合理性。公园景观的设计多围绕和谐统一的山水人文风情进行,而国内许多公共环境改造不可避免地引发人地矛盾冲突。在重建进程中,对景观周围的场地因素考虑不全,而开发低等、低质的动土工程,造成城市整体性的缺失和资源的浪费。第三,园林设计理念落后。近几十年,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公园改造都采用“西学东渐”般的模型式构建法,这种模式下建设的城市公园,多是一种礼仪化、形式化的空间体现,缺乏传统元素,越来越少的中国文化元素展现让公园建筑失去了传承千年的楼宇内涵,致使建筑理念缺少中国文化内涵。
  2 太原市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与生态的冲突愈发激烈,省会太原市尤其突出。
  2.1 工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无法实现良好统一
  20世纪90年代的太原作为一座古文明旧都,具有晋土散发出的浓厚的祥和之风。到2010年左右,随着煤钢产业的再扩大和农业生产回归,山西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因盲目追求产量、忽视环境承载能力,最终加剧了产能的不协调,致使晋文化的创新面临艰难处境。
  2.2 传统晋文化资源破坏严重
  传统晋文化,总体上有两种认识,一种指上古三晋文明,另一种则专指黄河流域内的山西文明。据记载,在战国之后的历史长河中,纯粹的三晋文明越发不清晰,至近现代,文史家对传统晋文化的剖析仍存在异议。有关晋文明的渊源、继承和分期问题的研究解释,对后世的归属保护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纵观现今的三晋大地,保留着的晋文化踪迹难以寻觅。历史的风云变幻使得无数文明结晶被摧毁,青年工作者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义不容辞地保护与创新晋文化。
  3 迎泽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晋文化元素不明确
  年纪稍大的太原人游迎泽公园,看的是楼台庙宇,年轻一辈的太原人游迎泽公园,看的是灯火游人。
  3.1 历代迎泽公园景观装饰环节中人文元素不足
  《山西晚报》曾这样记录迎泽公园建成后60年内的变化:在这段岁月静好中,老公园经历了从计费到免费、从封闭建设到拆墙透绿还绿于民的改建之路。几十年前那个简单老气的中式旧园,谁曾想也会有翻天变化之日。从近看来,单一绿地上,较以往也是多了几处人文风光;从远看去,却含几分亭閣相映、小径萦回之意,越来越多的人文元素点缀其中[6],艺术家们将人与自然相结合的建造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那望月阁、观澜阁以及古代的戏台建筑和自带明清宫苑风格的古典院落分布四处[7],让人感受不到以往的那般生硬俗气,而能感受到一种时代的鲜明特征。
  3.2 迎泽公园园林项缺少生态文化工程保障
  迎泽旧区单一的经济元素快速覆盖了园区的内部结构,古色古香的园林艺术被兴起的时代风潮影响,自然意味日渐稀少,生态味道越发浅淡。取而代之的是新兴工业设备与娱乐设施,随处可见被丢弃的商品废物和人类素养,趋于一致的价值观让公共环境急剧恶化,谴责的声音迫使当地政府必须作出改变……
  4 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4.1 符合生态园林要求
  生态园林要求在传统园林的基础上,遵循生态美学的构造原理,进行园区应用系统升级,围绕人类、动植物、大气环境等宏观微观新秩序,达到生态之美、文化之美、艺术之美、科学之美的目标,实现社会、生态、经济三者的良好循环。公园景观设计改造应从生态的角度出发,着重对当地绿色景观资源进行治理规划,努力改善区域景观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与恶化,改变市容市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供静雅的城市滨水景观;注重运用现代公园设计概念帮助城市树立良好形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依赖健康清洁的“生物绿肺”[8]发展绿色经济。
  4.2 提高文化感知度与体验度
  公园的规划设计要以科学技术和艺术原则为指导,满足游憩、观赏、环境保护等功能要求。规划是统筹研究解决公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开放式城市公园建设工程其景观建筑方案需强调一定的空间关系[9],分析多样化的游客需求,满足人们的感官体验,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因子巧妙地融合起来。   5 构建更加美好的现代公园
  第一,良好的科学配置。建立良好的时空群落,进行人流分配,提供丰富的良性循环服务。安阳市曾就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强调园林区位文化要坚持艺术性原则、景观性原则、生态学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10]。
  首先,生态性园林结构不再是简单的绿植堆积,而是要深层次地理解艺术形式的生态美学[11],在设计中强调点、线、面三者的有机结合[12]。其次,合理分配和组合绿植群落,追求优质装饰效果,明确文化小品的应用[13],达到文明与景观的碰撞切割[14]。再次,积极衡量环境构成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价值,科学分配与协调,形成完善的结构合理型、功能健全型[15]、种群稳定型的生物景观设计[16],形成物种互补互依的生命链条。最后,根据生态学的种类多样导致群落稳定性的原理,发挥园林生态之美反哺城市建设之利的功能[17],利用好生物的多样性,因地制宜,建立可循环的生物互馈机制[18],发展好园林事业[19]。
  第二,充分利用绿植[20]优化景观,调节小气候[21]。在保障公园观赏建筑高质量建设的前提下,创造有创新[22]、有内涵的文化体验物[23]。借助绿色生态园林工程[24],提高城区的游览观赏水平[25]、社会服务水平[26]、公益事业水平[27]、安全保障水平[28]、保健修养水平[29],更全面地规划未来城市发展[30]及其文化生存发展蓝图[31]。
  6 结语
  迎泽公园作为太原城的经典建筑,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太原人的记忆,太原人共同的愿望就是迎泽公园越发美丽。这座蕴含三晋文明的时代古城——太原市,需要通过园林景观更新,展现更加可爱的山西风光,展现更加美好的时尚太原。
  参考文献:
  [1] 宋仁杰.以迎泽公园为例谈城市开放式公园的景观设计[J].山西焦煤科技,2003(06):31-32.
  [2] 高若瑶.环境空间中的陶瓷装置艺术[J].艺海,2020(12):108-109.
  [3] 马媛,蒋晖.论明朝江南地区城市发展下的妆奁研究[J].大众文艺,2019(19):68-69.
  [4] 陈晓蕾,丁山.酒店客房的智能化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1,34(2):58-59.
  [5]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2-93.
  [6] 毛鸿瑾,耿婉馨,李丹,等.传统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体现[J].艺术科技,2020(24):28-29.
  [7] 吴彤,汤箬梅.葫芦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6):80-82.
  [8] 江缇,丁山.“公园城市”理念模式与实际探索——以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4):147-148.
  [9] 宋佳莉,黄秀英,包婷.走进生活——论荣昌夏布的现代创新设计[J].大众文艺,2019(21):70-71.
  [10] 巨夏楠,朱一.再生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33(23):176-177.
  [11] 蒋幸珈.紫砂艺术与鉴赏[J].艺术科技,2020(21):21-22.
  [12] 鲁遥,胡志强,祝遵凌.基于地下水过滤收集技术的生态驳岸设计[J].设计,2020(11):152-154.
  [13] 居雨欣.刘国钧故居装饰图案的研究[J].艺术科技,2020(21):169-170.
  [14] 张澳,梁晶.生态视角下的时装展示空间设计[J].艺海,2020(09):127-128.
  [15] 李晓冉.当代城市高层住宅户型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21):143-144.
  [16] 丁振兴,叶洁楠.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中的集成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6):89-90.
  [17] 吴歆悦,李雪艳.艺术中的雅俗文化之辨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52-53,57.
  [18] 陈子澜.枯山水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3):47-48.
  [19] 康露露,孙琦.地铁广告与互动媒体技术[J].艺海,2020(4):88-89.
  [20] 时潇潇,李雪艳.生态设计文献综述[J].大众文艺,2018(24):76-77.
  [21] 刘云,曹磊,朱宇婷.论民间艺术“土、俗、野、艳”的设色风格[J].艺术科技,2020,33(23):57-58.
  [22] 汪静,杨杰.旅游目的地产品包装创新设计的“点”“线”“面”[J].美术教育研究,2019(11):74-76.
  [23] 黄薇,吴冬蕾.浅析园林雅俗嬗变[J].美术教育研究,2020(23):86-87.
  [24] 李静怡.新媒体思维下的公益传播设计探索[J].艺术科技,2020,33(23):55-56.
  [25] 陈思凡.浅谈家具设计中的波普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72-73.
  [26] 翟子敏,李博.嘻哈文化下的专卖店设计[J].艺海,2020(4):86-87.
  [27] 王璁.城乡接合部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21):189-190.
  [28] 孙鲁宁.回归公共性——对乡村转型建設中艺术介入的思考[J].艺术科技,2020,33(23):143-144.
  [29] 胡玥.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学科的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20(8):51-52.
  [30] 孟李想,张磊.社会互动理论下的城市交往空间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178-179.
  [31] 郭贝,蒋晖.浅析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理念[J].美术教育研究,2020(8):85-86.
  作者简介:刘大纲(2000—),男,山西太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洪泓(1971—),女,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与公共艺术。
  文问(2001—),男,湖南长沙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热词的“热”体现为巨大的流量效应,“流量为王”的数据热遮蔽了媒体事件报道背后的隐性问题:“加害者隐身”现象。本研究运用网络观察法,通过“硫酸男孩”的案例分析,解析网络热词流播的表征归因与传播机制。研究发现,媒体报道中情绪优先于事实、报道传统框架的固化和社交平台的算法机制共同促成了“加害者隐身”现象,网络热词流播的隐性机制体现在弱编码叙事、智能推送和参与式文化三个层面。  关键词:“加害者
期刊
摘要: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作了重点部署。在实施乡村振兴和振兴乡村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厘清思路,在注重基層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抓住机遇弘扬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思想。以乳山市田家村实际改造为例,其积极弘扬“乳娘精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具有“红色基因”的农村新景象,通过突出“红色+”的产业特点吸引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城区居民反哺革命老区,带动山村百姓共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各种新媒体欣欣向荣,同时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应用也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契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特别是在昭通等偏远山区,新媒体不仅赋能广大农户技术知识,同时为带领农户脱贫致富带来新希望。本文以昭通天麻产业发展为例,从新媒体助力昭通天麻产业发展中的应用角度入手,分析新媒体技术对乡村特色产业的作用与不足,进而基于该案例实践从人才培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品牌创新等方面进
期刊
摘要:本文以民间文学类作品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例,基于如今的抖音利用短视频形式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作与传播的现状,探究短视频传播的特征,以求找到民间文学再生的破局之路。短视频用双重视角深化叙事,借用新媒体对其进行开发选择和科学利用,从而弘扬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现代化特色,有利于传达深蕴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  关键词:新媒体;短视频;民间文学类非遗  中图分类号:I20
期刊
摘要:张恨水笔下女性的爱情,大多都在开始的时候令人称羡,最后却都变成了一出出爱情悲剧。这些深受压迫的女性,即使她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恋爱对象以及不同的恋爱模式,但是结局大多都是不可逆的悲剧。张恨水的悲剧艺术在这些作品中得以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古典悲剧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张恨水;悲剧艺术;《金粉世家》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艺术的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化。装置艺术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发生了改变。互动装置作为新兴艺术表达形式逐渐走向大众的视野。如果将其与行为艺术相结合则可以更好地满足艺术家的奇思妙想。互动装置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在与观众的互动中都能给予观众新的感受,引起观众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鸣。本文调查研究学习互动装置设计与行为艺术相结合的意义,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的研究,以鲁班和宇文恺为线索,对比分析古今工匠精神的共鸣,以史为鉴,分析故宫文创产品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旨在探索工匠精神的传承与体现,阐明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工匠精神重要性的认知。  关键词:工匠精神;传承与发展;故宫文创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1 工匠精神的概念
期刊
摘要:色彩遍布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光的地方就会有色彩。食物的色彩是丰富多样的,当前有很多研究剖析了色彩对食欲的影响。实际上,五官的感知是相通的,食物的色彩传达视觉刺激信息时,各个感官都会收到信息,这种现象就如语言文学中定义的“通感”,是食物色彩对人的感官的一种多维冲击。  关键词:通感冲击;食物色彩;色彩心理;色彩情绪行为  中图分类号:J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
期刊
摘要: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们通行、交往等功能。本文以西安市南二环为调研对象,采用全天行为观察的方法,对比周末与工作日各类行为活动的种类及人数,研究影响街道活力的环境因素,提出激发街道活力的空间设计策略。  关键词:街道活力;环境因素;街道空间;设计策略  中图分類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兼具自身餐饮文化特色与地域风情的一家曼谷餐厅为例,探究其空间的意境美学及营造元素,以呼吁餐饮空间设计关注空间意境及营造细节,并使其作为设计的一种语言,创造出具有和谐特色与文化底蕴的空间。  关键词:餐饮空间;空间意境;心理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1 意境的概念  意境是情理形神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