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的特点和理论基础,提出了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氮肥后移;理论基础;特点;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52-02
  
  在冬小麦高产栽培中,氮肥的运用一般分为2次,第1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翻于地下,称为底肥;第2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传统小麦栽培,底肥一般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还有的在小麦越冬前浇冬水时增加1次追肥。上述施肥时间和底肥与追肥比例使氮素肥料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在高产田中,会造成麦田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小麦生育中期田间郁蔽,后期易早衰与倒伏,影响产量和品质,氮肥利用效率低。
  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包括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例的后移和氮肥追施时期的后移,建立具有高产潜力的2种分蘖成穗类型品种的合理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根据高产麦田的需肥特点平衡施用氮、磷、钾、硫元素和培育高产麦田土壤肥力等。现介绍如下。
  1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的特点
  氮肥后移技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至50%,追肥比例增加至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一般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片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可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2叶健挺的株型,使单位土地面积容纳较多穗数,形成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的合理群体结构;能够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土壤深层根系比重,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能够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植株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的稳健积累,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促进单株个体健壮,有利于小穗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能够促进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运转,有利于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能够提高籽粒中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含量,提高籽粒中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含量,改善小麦品质。
  2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的理论基础
  2.1提高粒重和籽粒产量
  (1)提高小麦开花后旗叶的光合速率。追氮时期由起身期推迟到拔节期,提高了开花后旗叶的光合速率,尤其是在灌浆中后期对减缓旗叶的光合衰减有重要意义。
  (2)增强了小麦生育后期根系的吸收能力,延缓了根系的衰老。氮肥后移在拔节期追氮的处理提高了根系总的吸收能力,有利于延缓衰老。
  (3)提高了开花后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延缓旗叶的衰老。拔节期施氮处理的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起身期,尤其以灌浆后期差异显著。小麦开花后保持旗叶较高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利于延长旗叶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增强其生产和供应光合产物的能力。
  (4)促进光合产物向穗部的分配。氮肥后移至拔节期追施,可促进挑旗期生产的光合产物向籽粒分配,减少旗叶的滞留比例及向其他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有利于提高经济系数、提高粒重和旗叶的光合速率。
  (5)促进了挑旗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增加了总干物质积累量。施氮时期由起身期推迟到拔节期,虽然挑旗前干物质积累稍慢,但能够提高开花后干物质的日积累量,因而成熟期的总生物产量较高。
  2.2改善籽粒品质
  (1)随追氮时期后移,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
  (2)拔节期、挑旗期和开花期追施氮肥,籽粒清蛋白和球蛋白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起身期追氮肥的处理。说明追施氮肥时期过早,影响籽粒清蛋白和球蛋白的积累。
  (3)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是小麦的贮藏蛋白,是面筋的主要成分,与小麦面粉的加工品质密切相关。醇溶蛋白积累表现为开花期追肥的处理最高,高于起身期追施氮肥的处理;谷蛋白积累表现为,挑旗期追施氮肥的处理最高,起身期追施氮肥的处理最低,表明追施氮肥过早(起身期)不利于籽粒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积累。
  (4)氮肥后移可以改变小麦品质,产量也随之提高。但是施氮时期过晚,在开花期施,虽然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但面团稳定时向变短,籽粒产量也降低。将品质与产量结果结合分析,拔节期是优质高产高效的追氮时期。
  (5)在小麦高产栽培中,一般提倡施总氮量的1/2作底肥,总氮量的1/2作拔节期追肥。在高产地力条件下,由于土壤肥力较高,减少底肥氮量,增加追肥氮量,有利于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统一。
  3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3.1播前准备
  (1)培肥地力和施肥原则。实行氮肥后移技术,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生产实践证明,小麦产量5 250kg/hm2左右及以上的麦田,适合于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应培养土壤肥力达到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全氮0.08%、水解氮70mg/kg、速效磷15mg/kg、速效钾90mg/kg、有效硫16mg/kg以上。在上述地力条件下,施肥种类应考虑到土壤养分的余缺,平衡施肥,以利于良种高产优质的发挥。产量7 500kg/hm2的地块,总施肥量为有机肥45t/hm2、氮(N)210kg/hm2、磷(P2O5)105kg/hm2、钾(K2O)105kg/hm2、硫酸锌(Zn)15kg/hm2。硫酸铵和硫酸钾不仅是很好的氮肥和钾肥,两者也是很好的硫肥。
  (2)选用良种,确定合理群体,做好种子处理。选用品质优良、单株生产力较高、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株型较紧凑、光合能力强、经济系数高的品种,有利于高产优质。在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有2类强筋和中筋品种,以不同的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都可获得优质高产。一类是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由于其分蘖成穗率高,适宜基本苗要求较少;由于是中穗,则单位面积穗数要求较多。另一类是分蘖成穗低的大穂型品种,由于其分蘖成穗率低,适宜基本苗要求较多;由于是大穗,则单位面积穗数要求较少。要选用经过提纯复壮的质量高的种子。播种前用高效低毒的小麦专用种衣剂拌种。小麦专用种衣剂含有防病和防虫药剂,有利于综合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易发生的根腐病、纹枯病,培育壮苗。
  (3)深耕细耙,提高整地质量,坚持足墒播种。适当深耕,打破犁底层,不漏耕;耕透耙透,耕耙配套,无明暗坷垃,达到上松下实,播前土壤墒情不足的应造墒播种。
  3.2播种
  适时播种,抗寒性强的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8~16℃时播种,抗寒性一般的半冬性品种在16~14℃时播种,冬前积温650℃左右为宜。冬性品种应先播,半冬性品种应在适期内后播,早播会形成旺苗,造成早衰;晩播,冬前营养少,光合产物少,根系生长发育差,分蘖少,不能形成壮苗。
  在播种适期范围内,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基本苗以150~180万株/hm2为宜;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基本苗为195~300万株/hm2。按种子发芽率、千粒重和田间出苗率计算播种量。播期推迟,应适量增加播种量。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江苏沿海滩涂苗木发展状况及几种新型可供沿海滩涂林业种植的品种,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以为沿海地区耐盐苗木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耐盐苗木;发展状况;效益;江苏沿海滩涂;  中图分类号S7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2-0197-01    围绕国家级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省将加大滩涂围垦开发力度,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初步确定,到20
为掌握玉米需肥规律,在大荔县进行了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70kg/hm^2 46%尿素、120kg/hm^2 16%过磷酸钙、225kg/hm^260%氯化钾,玉米产量最高,达11 025kg/hm2,
补码键控-正交频分复用(CCK-OFDM)技术是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g指定的调制方式之一,结合了补码键控(CCK)调制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的性能优势,增强了抗多径、抗窄带干扰、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能力,在未来可兼容性、高速率的无线局域网数据传输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在回顾了CCK、OFDM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CCK-OFDM系统的仿真流程,并运用Matlab在高斯信道环
刘翠玲副理事长,1963年6月出生,河北唐山人。200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学校网络中心主任。
阐述了顶水压式沼气池的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工艺流程,总结了其技术要点及在生产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推广前号,以供参考。
空中移动通讯平台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军事领域,由于在点对点信息无线传递过程中,通讯设备需要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最好是相互对准,从而增加信息通讯效率、减小误码率。基于飞
介绍了LF精炼炉底吹氩过程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测试法建模、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实现。通过对精炼炉底吹氩过程控制系统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根据测试法建模的有关知识以及有关数
以6个不同的荞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荞麦种子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的测定,对各品种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耐盐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
摘要 介绍了大棚生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生姜;大棚高产栽培;播种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32.504 .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17-01    生姜原产东南亚,我国南方普遍栽培,生姜以地下根茎供食用,除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含有
晚稻甬优6号喷施多效唑控制株高试验结果表明,在田中无水的情况下,喷施15%多效唑1.125-2.250kg/hm^2株高可矮化10~20cm,喷施4.50kg/hm^2株高矮化35-40cm,分蘖丛生,基节变粗,成穗少,株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