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传记撰写的探索与创新

来源 :红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vis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239;K825.8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26-3570(2016)-10-051-02
  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叶文益研究员著《张文彬传》,近日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9章,详细记述了张文彬同志的生平与业绩,刻画了一个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甘于奉献、勇于实践的共产党人形象。初读这本凝聚了作者多年心血、洋洋40多万字的人物传记,深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清新文笔所折服。《张文彬传》在撰写方法上进行了探索与创新,也为今后党史人物传记的撰写提供了有益借鉴与样本。
  一、依据丰富史料呈现人物的真实形象
  历史研究必须详尽地占有历史资料并进行具体分析,人物传记也是如此。在这一点上,《张文彬传》的作者花了相当多的功夫搜集史料。尽管张文彬牺牲较早,本人没有留下过多关于生平经历的直接材料,但叶文益研究员迎难而上,从已经编印发行的《广东党史通讯》(纪念张文彬逝世40周年专辑)、《怀念张文彬》等书中,寻找张文彬的人生轨迹。作者还重新采访了与张文彬并肩战斗过的老同志,发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线索,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搜集和发掘。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不辞辛劳,亲自走访了张文彬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先后奔赴甘肃、湖南、江西、陕西等省,查阅、复制了大量档案资料。作者还亲自到张文彬的家乡——湖南省平江县浯口镇东港高基塅进行调查,先后采访张文彬的后人和村中一些知情老人,查阅了《张氏族谱》,征集到了一批张文彬的早期资料。这些资料,为本书的撰写打下了良好基础。
  由于回忆录、访谈等资料不可避免存在错讹,这就需要作者进行认真的分析比对,特别要与原始档案进行比对,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保证准确无误。作者从纷繁复杂的各种材料中进行了认真考辩,对人物的革命轨迹进行了详细呈现和考证,从而使人物形象真实、饱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在翔实的资料和严谨考辨的基础上,经过三年辛勤笔耕,作者终于完成了本书的撰写工作。全书共有注释、引文近200处,充分显示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本书做到了言必有据,审慎为文,读起来令人感到可信、真实。
  二、多维度立论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人物传记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论述客观,不刻意拔高传主的历史作用,不掩盖传主的错误与不足。《张文彬传》的作者从掌握的史料出发,对张文彬的一生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充分肯定了张文彬在平江起义中的作用,客观地说明了张文彬在井冈山的革命经历、在中央苏区与长征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张文彬在协助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营救西路军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详细论述,让读者感到耳目一新。
  作者着墨最多的还是张文彬在广东的经历。张文彬于1937年9月受中共中央指派,南下开展华南地方党组织的整顿和建设工作,并先后担任了广东省委书记、南委副书记等职。作者对张文彬整顿党组织、妥善处理解决“南、市委纠纷”,推动粤港抗日救亡运动,加强开展与国民党广东当局的统战、促成“曲江新气象”,秘密大营救等进行了客观叙述,对其发挥的历史作用进行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对张文彬在广州沦陷后,主持广东党组织继续开展活动和积极指导抗日敌后游击战争、开辟华南敌后抗日战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论述,其中许多观点是前人没有提出的,包含作者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作者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并没有局限于单纯从张文彬的角度进行本书的叙述,而是巧妙地将张文彬的革命经历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大大丰富了本书的内容,也使张文彬的历史形象更加丰满。比如,叙述张文彬在湖南革命运动中的活动时,作者引用了李维汉以及董希如、钟期光等人的回忆文章,将湖南的革命形势描述得栩栩如生,从而使读者认识到张文彬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叙述张文彬在井冈山的革命经历时,作者首先对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历史进行了精炼概述,交代了张文彬活动的历史背景,进而引用了彭德怀、黄克诚、聂荣臻、陈正人等人的回忆文章以及部分历史文件,从而将张文彬的这段经历叙述得更加充实和饱满。
  三、借助流畅文笔增强可读性
  《张文彬传》的篇幅较大,文后还附有张文彬的重要活动年表。如何保证文字的精炼和流畅,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使读者能够坐下来慢慢品味,充分领略传主光辉的一生,需要写法上的创新。为此,作者在可读性上花费了大量精力。作者是广东党史研究的资深专家,对资料的娴熟掌握和深刻理解自不必说,也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使本书做到了写法新颖,不落俗套,从章节标题到段落行文都字斟句酌,朴实之中充溢着文字之美。每一个章节,作者都以一个简明扼要的标题外加一段精炼但内涵丰富的开场白开始自己的叙述,使读者能够对本章节的内容一目了然,以吸引读者进一步往下读,进而深入领略作者的优美文辞和传主的光辉事迹。
  特别是在叙述张文彬身陷囹圄后的斗争时,作者不仅引用了当年国民党监狱工作人员的资料,也引用了与张文彬同为狱友的廖承志的相关资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充分的文字加工、润色和修饰,没有落入传统的说教式窠臼,而是娓娓道来,对张文彬在狱中坚持斗争、誓死不降,并鼓励狱中的同志们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历史细节,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狱中与敌人顽强斗争、誓不投降、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光辉形象。
  这本书没有枉费作者的一番用心良苦,极具感染力和可读性,能够让读者坐下来一口气读下去,慢慢地,一个睿智干练、斗争经验丰富、甘于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跃然纸上,使读者深受感染和教育。
  总之,本书是一本资料丰富、论述客观、见解独到、文笔流畅、可读性强的党史人物传记,作者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和不足,在资料的搜集和运用上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在人物细节的刻画和描写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创新,为今后党史人物传记的撰写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成功样本。当然,本书囿于资料的缺乏,在撰写中人物的细节描写不足,某些历史阶段的人物刻画相对单薄。但瑕不掩瑜,这些并不影响全书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旧中国,上海乃至全国的电影市场长期遭受美国的文化侵略,战后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协定》为美国电影的文化侵略大开方便之门,使侵略的规模达到最高潮。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在维护电影发行市场稳定和保证从业人员就业的情况下,分步骤采取措施,限制并彻底肃清了在华放映的美国电影。  【关键词】美国电影;文化侵略;发行放映;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32;
期刊
【摘要】民主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活长期处于教条主义和宗派倾向的活动方式之中,从而使中国革命长期徘徊在“走俄国人的路”的盲动之中。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以“着重思想建党”的方针而逐步形成党内生活政治化和科学化的“四个基本规范”和“四个着力抓手”,建构起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党内政治生活方式,也完成了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艰
期刊
【关键词】白天鹅宾馆;改革开放;广州;霍英东;现代化酒店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644-(2019)04-0031-10  发展旅游业是实行改革开放的一项措施。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建筑业、商业、饮食业、工艺制造业、客运和其他公用事业的发展。邓小平1977年复出后,把抓涉外旅游酒店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件大事来抓,作为中国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路径之一。在此
期刊
【摘要】20世纪80以来,广东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三个阶段,呈现出由“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的总体特征。作为由中央政府主导的重大改革,广东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在中央宏观决策部署下的地方实践。但是,作为“先行一步”的广东,改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中央和地方始终互相促进,这种良性互动,成为广东国有企业改革推进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放权让利:体制创新:广东  中国
期刊
【摘 要】 新中国初期,房地产接管是广州城市大接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新旧政权交替、共产党人从革命战争转向建设实践的重要考验。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和广州地方党组织在进城之前,即进行了充分的政策、干部准备和摸底调研工作;进城之后,坚持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地制订了稳妥可行的房地产接管措施,实现了和平接管。房地产接收之后,重点在“管”,在兼顾公平和效益的同时,稳定了城市管理秩序,也体现了中共工作重心从农村
期刊
【召集人简介】曾庆榴,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教授。主要研究中共党史、广东地方史、黄埔军校史。代表著作有《广州国民政府》《走出历史的困谷》《国民革命与广州》《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等;主要论文有《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述论》《广州国民政府述论》《关于杨匏安“马克斯主义”的考证》《“廖案”能见度》《无政府主义与广州共产党之源》《关于广州起义评价的党内论争》等;主持编撰了《中
期刊
文章编号: 10055630(2014)02017507  收稿日期: 20130903  摘要: 战争环境的多样化和伪装技术的发展,促使具有多波段探测功能的新型光学仪器的发展,多波段减反射膜应运而生。根据多波段减反射膜的实际要求,阐述了基于渐变折射率的多波段减反射膜的设计原理,给出了用高低两种折射率材料的膜系初始结构。简要分析了膜系厚度和层数对光学性能的影响,应用光学薄膜设计软件进行了
期刊
【摘 要】学术界对于“中共旅欧党团组织筹建”的研究,侧重个别人物在其中的贡献或影响,较少涉及其筹建过程以及多方力量的互动。中共旅欧党团组织的筹建过程是多方力量互动与博弈的必然结果:考察勤工俭学生的赴法动机、勤工俭学实践的发展状况、法国政府对勤工俭学生的态度、共产国际的救济与引导、个别“布道者”的组织协调等,这个历史现象显示了中共早期组织发展的复杂性。  【关键词】勤工俭学;马克思主义;中共巴黎共产
期刊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不久,廖仲恺被戕。孙、廖之死,让历史走进了一个极为敏感的、躁动不安的时段,不仅将国民党置于有多种走向、多种发展可能性的岔路口上,也让孙中山手创的黄埔军校,同样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  孙中山逝世后,胡汉民的“代帅”地位,即受到了挑战。1925年4月底和5月中旬,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朱培德、加伦避开胡汉民,在东征前线的汕头,召开过两次秘密会议。两次会议除了密筹回
期刊
【摘 要】 抗战结束前后,国际国内形势跌宕起伏。出于同国民党角力之考虑,中共中央对广东等地的经营策略处在不断调适中,经历了由“发展华南”到“向南防御”的转变过程。1946年6月,囿于美苏外部压力干预与国共东北地区战略博弈的制约,在华南等地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东江纵队主力与中共广东地方组织的“精华”,为顾全革命大局,遵照中共中央命令,“不得不”北撤至山东解放区。这一方面是东江纵队的北撤行动系战后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