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喜宴——噶玛噶仓》译注(十)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8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文提要:本章译文主要记载了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于1461-1468年在藏区的一些活动.在此期间,他随从许多大师闻习了藏文以及藏文典籍,他一面勤修,一面为他人说法,成为一位乐意供施、亲示教导、严守戒律的僧人.他曾为上部洛(lho-stod)的众生传授了成熟解脱戒.在索地,他吩咐诸弟子建造有一座大桥和一座铁桥,并向赞丹寺(tsandan-dgon)众比丘赐予食物.继后,他在达拉绒钦之珠托地方(stag-la-rong-chen-gyi-vbrug-mdo)接受了大喇嘛达瓦多杰(bla-chen-zla-ba-rdo-rje)与地方显贵苏意扎巴坚赞(zovu-yi-grags-pa-rgyal-mtshan)叔侄为代表的木雅热冈(mi-nyag-rab-sgang)之所有僧俗部众的迎请呈文、茶、衣服、绸缎等无数的财物.在囊谦(nang-chen)地方,因为两个新的寺院长期纠纷,使所有人都遭了殃,而后他赐以佛语教导,于是二寺院的执事僧与住持拜他为师并随从其左右.所谓“纠纷自行平息,二寺成为好兄弟”的佳话在当地寺院中广为流传.他还调解了脱切(thod-che)与蔡瓦(tshe-ba)的重大纠纷以及多塞(rdo-ser)的所有重大纠纷.他的足迹遍及苏莽、斋塘、杂喜、措(mtsho)、盖(ske)、多康(mdo)等地.他所到之地,部落纷争自行平息,社会安宁,并使众人财物双盈,获得利乐.却扎嘉措于鸡年(1465年)十二岁之时,由贡钦嘉木白桑波(kun-mkhyen-vzam-dpel-bzang-po)任堪布,国师白觉顿珠(dpal-vbyor-don-grub)任规范师,剃度出家,赐名为却扎嘉措白桑波(chos-grags-rgay-mtsho-dpal-bzang-po),授圆满沙弥戒之正行.后师从贡钦嘉木白桑波修习所有的经、论、律,并达罗汉之果位.此后,他抵达上下协廓(shal-khog-stod-smad),从根本上解决了佛教与苯教之间的纷争以及佛苯僧团之间的矛盾.他勤奋修习佛法,广行布施,愿力无比,弘法益民,故在卫藏、甘、青、川、滇等藏区闻名遐迩.
其他文献
学校、家庭、课堂教学相结合打破完美,直面人生缺憾;通过激活角色意识,开展关注活动,构建文化氛围,垒起支点,消解人生虚无,帮助学生实现飞渡,延展个体心灵。 Schools, famil
文章分析了修缮工程审计的特点及现状,指出了当前审计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的要点.
信仰是由人类精神自觉而产生的。人类有自我意识,能自我思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点。人的信仰和宗教、哲学密不可分,哲学─理性和宗教─信仰是对立两极。文章通过对哲学
舞蹈是文化的特殊表达形式之一,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作为一种典型的“意会”形式,一种不能翻译的特殊语言,决定了它更需要以创造意境为最高宗旨。文学意境的三大基本特征:情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的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具体指在一个量子力学系统中,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动量不可被同时确定。在测量某个事物时,
美国女作家安妮·普鲁的小说《船讯》蕴含了丰富的家庭伦理内涵。作家通过主人公重建家庭的经历在小说中完成了家庭价值观的建构。小说描写了一个其貌不扬、才智平庸的中年男
2011年元月,我校教师受Universityof MaS—sachusetts(麻州大学)的邀请,一行32人踏上了赴美交流之路。此次美国之行,我们和三所中小学校(道尔顿、park、实验二小在旧金山的姊妹学校
王先生和王太太都有一份让同龄人羡慕的工作,又有一个虎头虎脑儿、活泼可爱的儿子.一家三口每天早晨一起出门,王先生先送儿子上学校,再送妻子去单位,最后去自己的单位。晚上呢,先接
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存在论证明自提出以来,就遭到过诸多批判。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这个证明的比较著名的批判主要来自托马斯.阿奎那和康德。托马斯.阿奎那把这个证明视作先
在浪漫主义高举想象旗帜之后,罗蒂进一步肯定了想象的作用.罗蒂把想象视为一种创造隐喻的官能.利用想象局部新创的隐喻,把不同领域的对象或事件重新描述一番,不仅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