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法测定三叶青中痕量山奈酚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shilo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在碱性介质中,山奈酚对钴铁氧体催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建立一种测定痕量山奈酚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考察了鲁米诺浓度、钴铁氧体浓度、反应介质以及pH值对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山奈酚的影响,同时做多种共存物质对测定的干扰试验。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该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5×10-9~1×10-6g·mL-1,检出限2.8×10-9 g·mL-1,对浓度为5×10-8 g·mL-1山奈酚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9%。该方法用于三叶青中痕量山奈酚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1%~107%。 In the alkaline medium, kaempferol inhibited the luminescence of luminol catalyzed by cobalt ferrite, and established a flow injection-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kaempferol. The effects of luminol concentration, cobalt ferrite concentration, reaction medium and pH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kaempferol in chemiluminescence 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At the same time, a variety of coexisting substances were tested for their interference. Under the optimiz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linear range of this analytical method was 5 × 10-9 ~ 1 × 10-6g · mL-1,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2.8 × 10-9 g · mL-1,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5 × 10- The kaempferol concentration of 8 g · mL-1 was determined 11 times in parallel with a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2.9%.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kaempferol in clover green with the recovery of 91% -107%.
其他文献
论述了经济系统中的预期不确定性及其描述模型的选择.阐述了使用ARCH模型对不确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给出了一个实证分析的例子.
综述了多目标优化的传统方法,介绍了多目标优化的遗传算法解决策略,建立了基于模糊优选技术的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模型.对用模糊优选理论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有效性进行了证
当前,乡村教育远不能适应乡村改造与建设的需要;乡村自组织的培育和建设是乡村社会与国家对接的载体;今天的学术研究要有国际的视野,更要首先充分关注和了解地方的传统文化。
为了解农村居民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和媒体材料的需求情况,并对现有国家CDC的艾滋病宣传材料进行一次效果评估。省CDC于2004年3月22~25日,对我县2个镇4个村的居民进行了预
介绍了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对成立10年来所取得的具有创新性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与研究。同时提出了管理工作未来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
利用 CFD 软件 Fluent 对不同雷诺系数下的二元圆柱绕流进行研究,对雷诺系数 Re 分别为50、500、5000、50000的圆柱绕流过程的流场分布进行展示对比,并着重对 Re 为500时的卡门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900℃、保温3 h的条件下制备了Ca1-xMoO4∶Eu3+x(0.03≤x≤0.11)和Ca0.93(Mo1-xWx)O4∶Eu3+0.07(0≤x≤0.4)系列样品,通过XRD、SEM及荧光光谱仪对粉体的晶体结构、
利用水热技术合成了一种新的有机‐无机复合的磷钨酸盐[H24,4′‐bpy]5[H2 bpb]05. H [α‐P2 W18 O62]2?4H2 O (1)(4,4′‐bpy =4,4′‐bipyridine ,bpb =1,4‐bis(pyrid‐4‐yl)benzene),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例CuⅠ‐GdⅢ异金属二维结构的配位聚合物[GdⅢ CuⅠ2(Hbpdc)4]?Cl?8H2 O (1)(H2 bpdc =2,2′‐联吡啶‐5,5′‐二羧酸),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CD )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手段研究了八羟基喹啉铜(II )配合物Cu[8‐OHQ]2与DNA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Cu[8‐OHQ]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