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9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正式公布暂缓淘汰含氰镀金工艺。
淘汰令虽然暂缓了,但清洁生产还将继续,这对我们线路板行业及企业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2013年9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正式公布暂缓淘汰含氰镀金工艺。至此,电子电镀行业、线路板行业终于松了一口气,引发全社会剧烈震荡的“丙尔金事件”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
一款化工产品,半年来飓风般席卷行业协会、检测机构,影响国家部委决策,尤其在电子电镀业界掀起了一场巨大波澜。直到今天,关于“丙尔金”的争论仍未有定论,要等待这场争论的结果恐怕还需要更多时日。不过,笔者认为,这可能只是一场利益驱动下的市场化纷争,是非曲直自会水落石出。我们不妨抽身出来,站在另一个角度,思考科学创新的正确途径,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思考。
1. 环保是必然趋势,发改委仍将坚持相关政策引导。
青山绿水,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已扬帆起航。为了地球更清洁,在生态文明成为时代强音的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性行业,为“美丽中国”贡献绿色力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相关政策紧密出台,对众多相关企业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21号令”,同样也是国家有关部委,本着“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精神,大力推广“无毒、无氰”的清洁材料,其出发点是好的,这是关注民生的体现。但有关部委毕竟是不是行业专家,对行业实际现状了解不可能面面俱到,“淘汰令”操之过急。清洁生产仍然是行业的必然趋势,推广低毒无毒材料同样也是未来科技发展、人文和谐的必然要求。相信国家的有关部委,今后对于这种事关行业命运的明令,将会更谨慎,经过深入产业、走访企业、了解现状,多方听取意见,基于客观实情做出的行政干预,将更有利于相关法令在整个产业的顺利推行。
2、利用市场机制,由下而上推动和引导企业创新。
节能环保是一个典型政策驱动型的产业,因而是一种“被动”的需求创造。这决定了其发展的决定力量在于政府和法律法规的强制力。而市场关系是一种由下至上的拉动式消费,下游产业的拉动力越强,上游产业的发展环境就越好。在 “丙尔金事件”中,行政命令与市场关系之间就出现了偏差,导致了行政法令的“遇阻”。看不见的市场之手此次仍然发挥了作用。
美丽中国势在必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创造条件,实现变革目标。既然市场经济自有其客观规律,我们何不顺应市场化,从终端开始,倒逼上游产业转型升级?行政措施与市场化的拉动结合,或许将更有利于法令的推行。而这方面,国家对家电产品的节能环保补贴政策给了我们最好的案例。
同理,国家若出台政策以专项资金补贴“环保无氰”绿标电子产品,刺激相关产品的销售,引导上游供应链为了实现“环保无氰”而不断创新。如此一来,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上游供应商将会全面考虑、积极与下游组装及品牌厂商协作,共同推进环保产品的创新研发,这才是良性的创新拉动。
3、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丙尔金事件”中涉及多家检测机构,而出具的检测报告也不尽相同。尤为戏剧化的是,有的机构还对曾经出具的鉴定报告“声明作废”。具有影响力的检测机构平台相互打架、出尔反尔,“乱花渐欲迷人眼”。须知执法机构正是依据这些鉴定报告来执行相关职权,造成如今的尴尬局面。
过去我们引导创新的方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而对于自下而上的创新路径并不是特别清晰。创新成果如何认定,由谁认定,是否能得到普遍承认,这都是企业创新面临的现实困境。从研究开发到成果产业化,以及市场开拓整个过程,都需要健全的创新引导机制来保证。完善各类环境、质量、安全标准,增强实施标准的力度和统一性,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企业创新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规则,创造各种企业公平竞争,平等获得创新资源的市场环境和机制。
4. 循序渐进,完善产品,是创新型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环保电镀从未被如此重视和关注,也给业界带来了更多启示和机会。其实,国外早已有过相关产品的研发,相信国外的专家们也进行过很多努力,只是他们有着更为科学的方法、更为严谨的态度,确保对创新成果的负责任。反观国内,一方面企业竞争激烈、生存艰难,没有响亮的产品就无法一鸣惊人;另一方面,社会风气缺乏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人心浮躁、为了利益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要重振产业的创新风气,真正研发“环保无氰”产品,也并非不可能。国内有如此多的化工原料企业、科研机构,科研人才也不缺少。具备背景和研发实力的企业可以尝试联合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共同组建产业创新联盟,争取国家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补贴,从原材料的选择、科学地研发试验,到下游产品的验证、终端销售的扶持等,形成全产业链的有序整合,循序渐进、不断完善,从上至下地创新,再由下而上地验证和拉动,必将更好地促进整体产业的创新步伐,更快实现 “美丽中国梦”。
5. 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
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要创新就会有失败,鼓励创新就要宽容失败。每一次成功之前,可能会经历很多次失败。因此,创新需要有包容的制度、文化和环境作保障。
当然,宽容失败并非无原则纵容失败,更不是鼓励随随便便失败。失败背后的创新行为,应该源于实践需要,经过认真论证,遵循客观规律,付出了艰苦劳动,留下了经验教训。这与那种因违背规律、盲目蛮干,草率行事、不负责任而导致失败的所谓“创新行为”不同,更与那种以“创新”之名假公济私、推卸责任的行为迥异。
就“丙尔金事件”延伸来说,如果某个单位或企业研发出了低毒低害的“环保电镀”产品,又或是该产品做了“经皮实验”证实无害,均是值得肯定和推荐的进步成果。对于一款工业原料产品,不宜去夸大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因为工业用品自有其使用和处理方式,行政单位及监管机构所能做的,是加强环境污染和工安的监管,杜绝公共环境危害的发生。创新需要适宜的制度、政策和环境,在这些方面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
对行业清洁生产的思考
淘汰令虽然暂缓了,但清洁生产还将持续发酵,这对我们线路板行业及企业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今,线路板企业已经更加重视节能环保的相关管理措施,如废水废液的管理、回收、治理;
对于线路板上游供应商来说,如何在清洁环保、无害化处理过程中能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成为新的课题;
而作为行业组织,在当前全社会共建美丽中国的背景下,应当与主管部门沟通,共同扶持积极升级转型、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维护企业的竞争秩序, 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参与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课题研究,更好地为行业和企业转型提供支持,实现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淘汰令虽然暂缓了,但清洁生产还将继续,这对我们线路板行业及企业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2013年9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正式公布暂缓淘汰含氰镀金工艺。至此,电子电镀行业、线路板行业终于松了一口气,引发全社会剧烈震荡的“丙尔金事件”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
一款化工产品,半年来飓风般席卷行业协会、检测机构,影响国家部委决策,尤其在电子电镀业界掀起了一场巨大波澜。直到今天,关于“丙尔金”的争论仍未有定论,要等待这场争论的结果恐怕还需要更多时日。不过,笔者认为,这可能只是一场利益驱动下的市场化纷争,是非曲直自会水落石出。我们不妨抽身出来,站在另一个角度,思考科学创新的正确途径,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思考。
1. 环保是必然趋势,发改委仍将坚持相关政策引导。
青山绿水,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已扬帆起航。为了地球更清洁,在生态文明成为时代强音的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性行业,为“美丽中国”贡献绿色力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相关政策紧密出台,对众多相关企业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21号令”,同样也是国家有关部委,本着“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精神,大力推广“无毒、无氰”的清洁材料,其出发点是好的,这是关注民生的体现。但有关部委毕竟是不是行业专家,对行业实际现状了解不可能面面俱到,“淘汰令”操之过急。清洁生产仍然是行业的必然趋势,推广低毒无毒材料同样也是未来科技发展、人文和谐的必然要求。相信国家的有关部委,今后对于这种事关行业命运的明令,将会更谨慎,经过深入产业、走访企业、了解现状,多方听取意见,基于客观实情做出的行政干预,将更有利于相关法令在整个产业的顺利推行。
2、利用市场机制,由下而上推动和引导企业创新。
节能环保是一个典型政策驱动型的产业,因而是一种“被动”的需求创造。这决定了其发展的决定力量在于政府和法律法规的强制力。而市场关系是一种由下至上的拉动式消费,下游产业的拉动力越强,上游产业的发展环境就越好。在 “丙尔金事件”中,行政命令与市场关系之间就出现了偏差,导致了行政法令的“遇阻”。看不见的市场之手此次仍然发挥了作用。
美丽中国势在必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创造条件,实现变革目标。既然市场经济自有其客观规律,我们何不顺应市场化,从终端开始,倒逼上游产业转型升级?行政措施与市场化的拉动结合,或许将更有利于法令的推行。而这方面,国家对家电产品的节能环保补贴政策给了我们最好的案例。
同理,国家若出台政策以专项资金补贴“环保无氰”绿标电子产品,刺激相关产品的销售,引导上游供应链为了实现“环保无氰”而不断创新。如此一来,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上游供应商将会全面考虑、积极与下游组装及品牌厂商协作,共同推进环保产品的创新研发,这才是良性的创新拉动。
3、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丙尔金事件”中涉及多家检测机构,而出具的检测报告也不尽相同。尤为戏剧化的是,有的机构还对曾经出具的鉴定报告“声明作废”。具有影响力的检测机构平台相互打架、出尔反尔,“乱花渐欲迷人眼”。须知执法机构正是依据这些鉴定报告来执行相关职权,造成如今的尴尬局面。
过去我们引导创新的方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而对于自下而上的创新路径并不是特别清晰。创新成果如何认定,由谁认定,是否能得到普遍承认,这都是企业创新面临的现实困境。从研究开发到成果产业化,以及市场开拓整个过程,都需要健全的创新引导机制来保证。完善各类环境、质量、安全标准,增强实施标准的力度和统一性,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企业创新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规则,创造各种企业公平竞争,平等获得创新资源的市场环境和机制。
4. 循序渐进,完善产品,是创新型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环保电镀从未被如此重视和关注,也给业界带来了更多启示和机会。其实,国外早已有过相关产品的研发,相信国外的专家们也进行过很多努力,只是他们有着更为科学的方法、更为严谨的态度,确保对创新成果的负责任。反观国内,一方面企业竞争激烈、生存艰难,没有响亮的产品就无法一鸣惊人;另一方面,社会风气缺乏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人心浮躁、为了利益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要重振产业的创新风气,真正研发“环保无氰”产品,也并非不可能。国内有如此多的化工原料企业、科研机构,科研人才也不缺少。具备背景和研发实力的企业可以尝试联合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共同组建产业创新联盟,争取国家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补贴,从原材料的选择、科学地研发试验,到下游产品的验证、终端销售的扶持等,形成全产业链的有序整合,循序渐进、不断完善,从上至下地创新,再由下而上地验证和拉动,必将更好地促进整体产业的创新步伐,更快实现 “美丽中国梦”。
5. 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
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要创新就会有失败,鼓励创新就要宽容失败。每一次成功之前,可能会经历很多次失败。因此,创新需要有包容的制度、文化和环境作保障。
当然,宽容失败并非无原则纵容失败,更不是鼓励随随便便失败。失败背后的创新行为,应该源于实践需要,经过认真论证,遵循客观规律,付出了艰苦劳动,留下了经验教训。这与那种因违背规律、盲目蛮干,草率行事、不负责任而导致失败的所谓“创新行为”不同,更与那种以“创新”之名假公济私、推卸责任的行为迥异。
就“丙尔金事件”延伸来说,如果某个单位或企业研发出了低毒低害的“环保电镀”产品,又或是该产品做了“经皮实验”证实无害,均是值得肯定和推荐的进步成果。对于一款工业原料产品,不宜去夸大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因为工业用品自有其使用和处理方式,行政单位及监管机构所能做的,是加强环境污染和工安的监管,杜绝公共环境危害的发生。创新需要适宜的制度、政策和环境,在这些方面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
对行业清洁生产的思考
淘汰令虽然暂缓了,但清洁生产还将持续发酵,这对我们线路板行业及企业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今,线路板企业已经更加重视节能环保的相关管理措施,如废水废液的管理、回收、治理;
对于线路板上游供应商来说,如何在清洁环保、无害化处理过程中能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成为新的课题;
而作为行业组织,在当前全社会共建美丽中国的背景下,应当与主管部门沟通,共同扶持积极升级转型、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维护企业的竞争秩序, 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参与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课题研究,更好地为行业和企业转型提供支持,实现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