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亘嫚鼎与否叔器

来源 :中国文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paal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亘嫚鼎和否叔器这两组器物的铭文辞例存在相似之处,相互比照可加深我们对铭文语句的理解.曾亘嫚鼎铭文中的“非录”,是指没有福气,与否叔器铭文中的“疾不已”一样,都是交代作器缘由,即器主发生了不幸之事,故作器求福消灾.曾亘嫚鼎铭文中的“尔”,当指代曾亘嫚本人.否叔器中的“女”,研究者或读为“母”,本文指出当读为“汝”,指代否叔献其人.
其他文献
一定历史时期内的人才培养,既受制于社会对人才“质”与“量”的要求,也囿于学校自身办学条件、理念和模式的制约.纵观晚清政府近半个世纪外交、科技及商务翻译人才培养历程,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历史环境使得其人才培养过程曲折多舛,培养质量良莠不齐,但所造翻译人才为近代中国外交、经济、科技和教育事业的转型与现代化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和积淀,成为近代新式外交的见证者和参与人、“西学东引”的传薪者,中外贸易的“摆渡人”.
本文通过校读肩水金关汉简,同时结合其他出土文献与古籍中的材料,对其中的若干人名做校订,并对所涉及汉简中其他释文的疏漏之处进行校补.
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雒魏林于1842年发表于都柏林医学杂志(The Dubli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的《达生编》译本ATreatise on Midwifery,为中国古代医学专著的首个英译本.雒魏林也是少数对中医加以肯定的西方传教士之一.本文借助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以雒魏林《达生编》英译本中的异化翻译为切人点,考察了译本中成语、药名、药方的英译.研究表明,在中医典籍英译中,应当充分发挥异化翻译在文化交流上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翻译政策研究在一些国家迅猛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分析了近30年的国外翻译政策研究,在考察其概念演变的基础上,梳理了公共服务、文化传播、语言规划等多领域的翻译政策研究进展,发现其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化,跨学科性逐步显现.国外研究虽仍有诸多不足,但在拓宽研究范围、丰富研究思路、加强理论创新、增加跨学科性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可为国内翻译政策研究带来启示.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深入改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的启动,检验医学作为大医学背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参与其中.从检验技师向检验医师的转变,从操作技能向操作技术与临床思维并重方向的转变是检验专业规范化培训的核心目标之一.本文探索与总结了本基地对检验专业住院医师持续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通过轮转时间的合理调配,轮转内容的重点把握,电子病历系统的“只读”开放,通过参加三级查房、临床会诊以及检验科医疗咨询小组等方式多途径和临床进行沟通交流,一方面以本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为基础,另一方面重视与加强检验与临床的融
教育部于2020年8月底颁布《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首次对我国高等学校使用英文译名提出了规范意见.上述文件出台之前,我国高校的英译颇随意,动辄将“学院”拔高为“大学”,恣意增减某些关键字眼,或音译某些重要字段.从实际情况来看,《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中有关译名规范的意见还可进一步细化与完善.
济南长清灵岩寺中有一块用传抄古文字刻写的七言律诗石碑,2019年李春桃先生为该碑释文,功莫大焉.但按七言律诗首句平起之格律推断,其末句释文“相思来和弦物琴”,不但不合律诗平仄,句义也不明确.笔者经研究发现两处问题,一处是原碑中的“弦”“物”二字位置被刻颠倒,另一处是其中被释为“物”的字符应是“没(歾)”字,故该诗末句的正确释读应是“相思来和没弦琴”.
吐鲁番出土文书所见“(羯)”“(岑)”“(愁)”“(示)”等字分别为“羧”“容”“熊”“桑”.其中,“容”通作“騍”,“摁”通作“洒”,“洒”为“酒”之误,“(禾)”为“耒”之分化字,“黑”用为“(缰)”,又通作“糸”,“桑”用作“衫”(或“索”),“黑(示)”“黑理”即为“糸衫”(或“(缰)索”)“糸履”.
明清尺牍作为写本文献,因其不容低估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语料价值而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尘封数百年的明清尺牍逐渐公之于众,为学人提供了学习研究的便利.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已出版尺牍在释文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文章结合已整理出版尺牍释文存在的具体问题,分类探讨并归纳出尺牍释文应注意的问题,为尺牍整理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条例.
本文考释了甲骨文中的一个疑难字,把“”分析为从虎从吕,进而与“()”相认同,释为加注虎声的“吕”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