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形式与内容:元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论析

来源 :歌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lytekmi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煌莫高窟壁画众多,在洞藏壁画中堪称一绝的乃是第3窟洞藏元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从用色、用线到装饰性纹样构成都是无可挑剔的.透过元代时期佛教的发展,以及当时中国绘画的发展变化,梳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中国不同时期的民族民间描画纹样变化,寻找民间画工绘画技法的形成以及对绘画的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内在联系,阐释绘画用线、用色,以及装饰性纹样中的“同心散发”“重复”“对称”等艺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梳理当时画工的绘画创作脉络,论析千手千眼观音普度众生的文化内涵,为大家解读壁画《千手千眼观音》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荆钗记》作为南戏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后世得到广泛流传.《荆钗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除“义夫”王十朋和“节妇”钱玉莲的形象以外,钱流行的人物形象同样也是特别成功的.钱流行是《荆钗记》故事进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角色,他的行为影响了整个剧本的发展.从四方面分析钱流行的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剧本内容.
作曲技术理论是中国各大音乐类高校普遍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了解音乐组织规律、掌握音乐的内在形式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下的作曲技术理论存在着技术中心主义与文化维度的缺失,西方技术理论话语与中国本土语境的脱节,课程分裂导致的专而不通以及同质化、内卷化等问题.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应从几个维度进行重构——首先,应当以文化理解为基础,关注音乐形态学对文化理解的链接;其次,打破西方技术话语的一元主导现象,从西方话语主体走向中西对话的多元文化范式;最后,打破课程间的分裂,走向有机综合的音乐理解观,进而构建适应不同院
根据对相关音乐考古资料的分析、整理和推断,关于我国古埙起源的问题,相较于流传甚广的“石流星”起源说,“埙哨同源”说更加具有合理性和逻辑性.我国古埙的前身应是原始社会中用各种材料所制成的与埙有着同样发音原理的哨,两者在发展初期同为原始社会先民劳动生活中的信号器,且原始单音孔埙的音列选择受到了鸟鸣等自然音响的启发,并多用来召唤飞禽进行射猎或协助狩猎.在“埙哨同源”的背景之下,直到多音孔埙的逐渐出现,我国的原始社会古埙才逐渐与哨分流,逐渐演变为可以演奏丰富音列的专用乐器.
近年来少数民族服装产业经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企业数量和贸易额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深度融合,已逐渐成为引领行业变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少数民族服装产业也产生了很大冲击,影响了对人才的需求变革.从人工智能在服装产业的应用入手,可以分析少数民族服装产业现状和对人才的新需求,并从多个维度提出应对人才变革的策略.
期刊
2013年广西天等县壮族打榔舞正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至此打榔舞这个流传了近千年的壮族传统文化,在全国保护“非遗”的呼声中,逐渐得到重视,其保护工作也陆续展开.为了更全面地展开对打榔舞的保护,必须重新审视目前的保护工作.文章从“非遗”的角度探讨打榔舞保护现状,结合朴永光老师等舞蹈学科专家的“非遗”保护观点,针对打榔舞的历史文化、生态变迁、保护意义、保护方法等“非遗”保护语境进行探讨,希望为完善壮族打榔舞的保护机制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作为成长在废墟上的画坛诗人,安塞姆·基弗以多样化的镶嵌、焊接等艺术手法勾勒了非凡的绘画空间.他在艺术创作上将材质性和精神性相结合,把德国历史、北欧神话、英雄史诗、诗歌、建筑等原型注入画面中,使得绘画呈现出文化隐喻特征.正是这些文化隐喻使绘画本质更加直观化,进而引发观赏者的深度思考.
“跳岭头”在广西南部一带较为盛行,是壮族文化与汉族文化、海洋文化与山地文化融合与互动下形成的民间信仰与习俗.通过祭神、娱神、驱鬼灭疫显示其神秘性,以祭祀、饮食习俗和歌舞为载体,通过复杂的仪式在内容上将政治与道德思想、宗教、历史文化融入其中,在唱法上引入民间艺术的元素.其是汉族与壮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和地域性村圩文化的展现,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和乡风教化价值.
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重要战略部署下,各级政府增强了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重视程度并相应地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然而,通过对罗城仫佬族土布染制技艺个案调研发现,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代表之一的罗城仫佬族土布染制技艺,仍存在着民众认知程度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相关产业融合不足、传承后继无人、生产效率低与技艺缺乏创新等问题.在国家大力支持传统文化发展的背景下,罗城仫佬族应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采用文献资料收集与分析、田野调查以及人物访谈法,对极具特色的罗城仫佬族傩舞的仪式流程、艺术特征以及传承现状和策略等进行探究可知,在仫佬族傩舞表演中,既保存着先祖最传统的原生态肢体语言,同时也包含受时代发展的影响而衍生的肢体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仫佬族傩舞传承受到一定冲击.基于此,对仫佬族傩舞独特的艺术特征、传承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助于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