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建议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na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规定: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还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文言文教学改革却要滞后得多。传统文言文教学长时期以来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模式: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学生们忙于记词义、记用法、记译文。教学目的是应对考试,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以字词句意义的读背为终极目标。这种“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教法使得文言文教学课堂枯燥沉闷。它既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又窒息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生气与活力。这样文言名篇成了一种营养价值极高,但学生却不愿吃并且不易消化的营养品。因此,笔者建议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革文言文教学。
  一、重诵读,轻讲授
  诵读是我国古代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学生在反复诵读之中潜心涵咏,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久之,就会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灵敏的文言语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故事性强又有人物对话的,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唐雎不辱使命》、《孙权劝学》等;抒情色彩浓而蕴意深刻的散文,可让学生反复朗读,如《小石潭记》。处理好全班或小组齐声朗读与学生个别朗读的关系,齐声朗读声音洪亮、气势盛大,但要克服节奏失调、语速过快或过慢、语调不明、个别学生滥竽充数等缺点。要在读准字音、节奏的基础上,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进而读出文言文的意思,读出文言文的美。
  二、重欣赏,轻翻译
  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注重对作品的翻译。有的教师甚至以试题为依据,解释重点字词,并不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评价,对学生的文化熏陶更是谈不上。而学生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为了应付考试,依靠翻译参考书,看着译文学习文言,实际上是在变相地学习现代文。众所周知,选入课文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需细细品味才能有所领悟,才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让学生品味作品中的人文情怀,汲取祖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欣赏品味中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如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重点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作者情感,探究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迁客骚人悲与喜引发出来的。
  三、兼重课内外
  初中文言文教学相对现代文教学来说,课内课外严重分离,必须改变这种重课内,轻课外的做法。教师应将课内外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课外延伸,在“大语文”框架下学好文言文。在课外阅读中学习文言文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教师有计划地找一些符合学生阅读心理的、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有注释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迷上文言文。教师可推荐给学生一些书目:如《古文观止》《聊斋志异》《三国演义》等。教师还须在关键的地方给以点拨,使学生把在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并且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这样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能逐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能真正形成。
  四、重积累重迁移
  积累知识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知识,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可是,现行文言文教学走向积累的极端,课堂上从不放过或忽略一个知识点。教师把大量精力用在积累上,而忽视了知识的迁移,让文言文沦为了“第二外语”。“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揭示了课文的本质属性,我们的课内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服务的。学生的课堂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得以延伸、拓展,并形成能力,才算是学会了学习。因此,注重课后的迁移拓展尤为重要。结合以前所学的课文,及时归纳总结有规律性的东西,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获得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例如,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解释,实词解释时要兼顾到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现象,虚词理解不仅要知道它的意义,还要弄清它的用法(词性)。教师精挑细选出名篇配合课文使用,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受益。以上只笔者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相信在新课程改革下,只要我们用心探索,大胆创新,初中文言文教学定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责任编校:合欢)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形势下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地方工程类高校应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高级工程人才,介绍了在改革和完善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上进行的有益探索,给出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方法及内容,即在树立多元化的工程人才培养理念、调整发展特色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积极开展创新活动等。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区域经济;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是文化教学。本文提出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本土文化缺失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笔者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的现状和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解决本土文化失语的对策,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本土文化;文化失语;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借杜牧的两句诗作为文章的开头。古诗中说的是山与建筑的关系:在松林茂密的山坡上,一条迂回曲折、层迭向上的石级,伸向远处云烟缭绕之间
摘 要: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改革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趋势和方向。文章具体分析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势、设计及目的,进一步证实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加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重视,从中考、高考再到大学时期的四、六级考试,听力的比重不容小觑。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值得探讨和研究。国外相关心理学的调查研究表明,人类通过视觉学到新知识的比率高达83%,而听觉只占1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现代教育化的基础,是服务于其他学科的课程。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那么通过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了信息技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而基于信息资源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环境也应运而生,它必将作为传统教育的一大补充。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课程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迅速兴起、蓬勃发展的“多媒体”与“因特网”成了划
本文跟随苹果教父乔布斯挖掘“苹果力“的脚步,破译教育信息化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具备的综合”苹果力”——站得稳讲台的教学思想力、登得上高台的培训传播力、耐得住后台
摘 要:作为一门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曾受到许多高校的重视,被列为公共必修课,但当前大学语文在高校遭遇到了尴尬,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新时期下,大学语文课程只有深化改革,努力创新,才能不辱使命,逐渐走出“困境”,真正发挥其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语文;通识教育;文化素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
情感目标的实现既有利于学生心身更好的发展也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融洽。但在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对于情感目标的教学还是有所欠缺,教师在内容的设计、组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