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肠内喂养情况回顾性分析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8851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胎龄<32周早产儿的肠内喂养情况和喂养不耐受发病率及肠内喂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方法

对2018年1至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喂养耐受性将其分为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喂养耐受组76例,男45例(59.2%,45/76例),胎龄(29.43±1.42)周;喂养不耐受组79例,男48例(60.8%,48/79例),胎龄(29.16±1.60)周。了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比较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肠内喂养、生长发育和主要诊疗情况。

结果

1.胎龄<32周的早产儿,均使用早产儿住院期间配方奶开奶,出生48 h内开奶的占92.9%(144/155例),出生24 h内开奶的占76.1%(118/155例),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开奶量分别为(12.24±4.37)mL/(kg·d)和(11.23±4.88) mL/(k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2,P>0.05)。2.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出生第1周的加奶速度分别为(8.69±4.30) mL/(kg·d) 和(4.29±4.02) mL/(kg·d);出生第2周的加奶速度分别为(8.43±0.45) mL/(kg·d)和(4.26±2.75) mL/(kg·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83、t′=13.294,均P<0.05)。3.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早产儿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分别为(20.55±9.66) d和(34.88±15.0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9,P<0.05)。4.喂养耐受组较喂养不耐受组住院时间短、体质量增长多、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下降。5.胎龄<32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50.9 %(79/155例),胎粪排出延迟、输血、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激素、使用抗生素超过2周、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可能与喂养不耐受相关。

结论

胎龄<32周的早产儿肠内喂养不理想,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偏高,医务人员喂养方案有待改进。

其他文献
期刊
手部严重损伤,多因压轧、爆炸等所致手掌部严重破坏性损伤,有的伤及手指、腕部或前臂无法进行原位修复,既往常予截肢。当前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可将断离的较完整的部分手掌指、手指进行移位再植,而重建手的部分功能。自1980年至1994年间共收治36例,均获得成功,恢复了手的部分功能。经过1~13年随访,移位再植2指以上者,不论再植于何部位,均可恢复一定的捏、夹、勾、抓等功能,日常生活和一般工作均能胜任
期刊
期刊
期刊
利用狗隐皮瓣为实验模型,分两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在皮瓣游离再植后的当天、3、5、6、7天阻断动脉蒂,保留静脉蒂完好,结果发现第6、7天阻断动脉的皮瓣可以完全存活。第二部分在皮瓣的动脉蒂上移植10~12cm经处理的异体动脉,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和异体动脉通畅情况,结果10块皮瓣全部存活,10条异体动脉在1周时全部通畅,到13周时仅1条通畅。实验结果提示游离皮瓣移植时,如静脉完好而动脉有缺损,可用经处理
在4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起源、走行及分支。该动脉外径2.5 mm,长度5.1 cm,在股外侧肌深面和外缘发出2~4支外径在0.4~1.1 mm的骨膜支到大转子前外侧,供应范围3.5 cm×2.0 cm×3.5 cm。经尸体摹拟手术表明,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大转子骨瓣移位,可修复股骨中段或上段骨缺损,具有可行性。
对分期动静脉转流术治疗肢体广泛性动脉闭塞症,进行以下几方面研究。(1)转流后静脉组织结构变化:8周后扩张和增生稳定,16周后不再增生;(2)静脉内皮细胞功能变化:术后16~18周已发生了"动脉化";(3)缺血肢体末端微循环变化:术后3~8周可见到经静脉-静脉吻合支的正常流速、流量的血流,血液染色后的活组织切片,同正常无明显差异;(4)缺血肢体末端组织细胞结构、营养变化:8周后恢复正常;(5)两端均
期刊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床边心脏超声在新生儿脓毒症心功能障碍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房收治并诊断为新生儿脓毒血症的56例患儿(脓毒症组),将其分为心功能障碍组(26例)和无心功能障碍组(30例),同期住院一般感染患儿为对照组(45例)。比较各组患儿临床特征、相关实验室指标及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