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起源对文明国家民族和政府的影响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dn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起源于大陆的中国文化稳定而统一,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而起源于海洋的西方文明,形成和固定下来今天的版图也不过百年余。从不同起源来寻找造成这种差异的动因,我们能迅速抽丝剥茧归纳出地理是引起中国文化整一性稳定性和西方文化动荡性阶段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大陆文明;海洋文明;民族国家;文明国家
  一、引言
  在比较中西方的差异时,首先要明确比较的对象。西方,从名称上来看指的是在地理位置上在中国以西的地区。紧邻中国西部的一些西亚国家,不过显然它们并不是我们的比较对象。传统意义上的西方指的是欧美国家,由于笔者在这里主要探讨文明及文化的起源,只有两三百年历史的美国将被排除在比较对象之外,那么我们比较的主要对象就是中国和欧洲。
  二、海陆文明起源
  那么我们首先追溯到差异的起源,学界曾经盛行一种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笔者本人也对此深信不疑,古老的中华文明起源于大河,实质上是一种大陆文明,而西方欧洲的文明起源于古希腊雅典,围绕着是爱琴海、地中海,是名副其实的海洋文明。就以我们身边的两个邻国来举例:蒙古作为一个领土面积较大的内陆国家,这片土地上曾孕育出畜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但是海洋文明是绝无存在可能的,除非沧海桑田地球的板块运动重新把这块地区变成海洋。另一个邻近的岛国日本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但是岛上人多地少无法完成自给自足,现代的工业发展也更倾向于出口加工型。那么在更大面积的大陆上生长的中华文明面对更宽广海域的西方文明必然会体现出更大的差异性。
  三、大陆文明特点
  大陆文明依陆地而生,有难以翻越的峻岭和难以横渡的江河,因而相对具有狭隘性和封闭性。大陆上产生的农业社会向往风调雨顺的稳定,我们以“江山”这种目之所及的地理阻隔作为政权的代称,即使说“四海为家”也只是将辽远的海洋作为我们文明的一个边界。明清实施“海禁”政策,更是将海疆排除在外。我们保守,安土重迁;我们封闭,墨守成规;我们求稳,“天不变道亦不变”。大陆文明纵然植根厚重的土地,典雅而不失规矩,它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
  四、海洋文明特点
  海洋文明的生成空间则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海洋,所以它最显著的特点也就是开放性。从经济上看就体现在对外的贸易依赖,虽不能肯定海外殖民的正当性,但不能否认这是对外的经济的需求导致的。从人口流动上看,一方面西方文明不断吸收异国人口,一方面又在殖民扩张中输出人口。第二个特点是多元性,这一点在古希腊时期尤为明显,这一时期的希腊实行的是城邦制,各个城邦有自己的国王以及独立的民族性格,斯巴达好战,雅典商业发达,奥林匹亚推崇运动,底比斯同性自由恋爱……既多元又一体,在竞争中谋得发展。最后一个特点是原创性和进取精神。人类是生活在陆地的动物不是两栖动物,能迈出走向海洋的脚步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地理环境上的自由造就了希腊人性格中的自由,就连主神宙斯在希腊神话中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有不检点的行为以及略带孩子气的表现。
  五、差异的根本原因
  中国文化的整一性和稳定性与西方文化的动荡性和阶段性这一巨大差异背后的根本原因就蕴含在大陆和海洋两种迥然不同的地理环境之中。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的马丁·雅克教授在他的演讲《了解中国的崛起》中就提到了衍生的一些观点,他站在一个重新认识中国的西方人的角度对此作出了阐发。他认为中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即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德国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民族国家,由具有民族认同的日耳曼人建立起一个国家,这也是东德和西德经历分裂之后能够重新融合为一个看似没有裂隙的国家的原因。而与之相对比,中国更像是一个文明国家,没有过渡到西方所谓的民族国家。早在秦朝、先秦,甚至更早的传说中的炎黄二帝时期,古老的华夏族人就有了对祖先的祭拜,严密的宗法家族观念以及人情所形成的关系网络。而正是这些东西维系了千年绵延的中华文明。这些祖先、宗法、关系其实就是大陆文明的产物,而海洋文明的分散性和商业文明导致了它们的分别。不管中国经历了怎样的改朝换代,政治价值观始终是团结一致,分裂之后总会迎来大一统,而西方虽然兴起过很多庞大的帝国,无一例外地分崩离析。外国人曾经不相信港澳回归之后我们还会允许它们施行资本主义制度,但事实上二十年过去了,时至今日资本主义在港澳地区愈发繁荣。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在一个统一国家中能让两种制度和平共存。
  中国文化能长期完整存续的另一原因就是汉民族的统一性,汉民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自古就居住于中原地區,历经朝代变换,民族经过不断的融合成为今日之汉族。众所周知,犹太民族是一个非常有独立性的民族,无论到了民族性格多么统一的地方生活仍然能保持自己的个性。北宋时期,曾经有一支犹太人迁入当时的国都汴京就是今天的开封。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统计少数民族人口的时候这一支犹太人已经失去了自身的民族性,而被汉民族同化了。在这两个民族的相容中,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包容性可见一斑。
  六、中西方政府差异
  分析了国家和民族,接下来就是政府。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小国寡民的政治,发展到近代以后也是所谓的民选政府而且随时面临着被民选下台的风险,政府和人民站在一个对立面上。但是中国的老百姓怎么称呼我们的官员和政府呢?父母官!人民和政府是唇齿相依的,政府是中央集权的,即使是民怨达到一定程度被推翻,重新成立的政府依然是中央集权的,人民愿意把自己的权利交给政府。这样我们有了古代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还有了今天的三峡大坝和高铁。而西方的大规模建筑是谁修建的?奴隶和战俘。中国就算是少数民族当政的朝代如元和清也是少数民族受了汉族的同化,而西方欧洲版图上的帝国都是从一个小的单一民族发展壮大然后通过侵略战争将自己民族的统治建立起来,将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制度规范推广到整个帝国,因此西方的文化是断续的阶段性的。
  参考文献:
  [1]许彬.基于生态文明的海洋经济发展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第4期).
  [2]刘家沂,肖献献.中西方海洋文化比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第5期).
  作者简介:
  戚悦,女,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池莉创作的文本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世俗情怀贯穿其三个创作时期,在她的文本中的人物各有各的世俗,文本诠释了世俗,世俗构成了文本,世俗池莉文本的一个文化情结。  关键词:池莉;小说;世俗情怀;新写实  五四以来,外来文化的“入侵”,“德先生”与“赛先生”概念改变了近代中国的思想理念,尤其是现代文学领域内,他们关注和表现普通民众的艰难人生。他们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充满同情、充满怜悯、充满关爱,也为他们
期刊
摘 要:纳西族东巴文化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祭祀的需要他们创造出了东巴教、东巴文、东巴纸,特别是东巴纸,有着它特有的制作工艺,由于东巴纸主要是用于抄写东巴经,因此为了能够保存时间长、防蛀防腐,运用了一些特殊的原料。然而,在机械化生产逐渐代替手工生产的今天,东巴纸已经很难生存,一些仿冒的纸张充斥着市场的各个角落,因此,本文主要就是想要解决东巴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东巴纸;文化旅游;体验
期刊
摘 要:自人类文明的诞生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艺术”这个词语,并且,在各种行为方式的不断的演化过程中,“艺术”正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进入到人类社会,产生影响进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然而,人类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劳动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由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性的从事生产的劳动,才使社会不断的生产再发展,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技术”做为一种生产方式,是人类通过不断劳动
期刊
摘 要:唐代诗人王维,诗作所存数量不少,因他同时精通诗与画两门艺术,在分析王维文学成就时,不仅需要关注用词本身及其思想感情,还需用多角度结合的方式分析其文本,特别是王维的代表作类型——山水诗。通过对比研究的角度分析可以加深对诗的理解。  关键词:山水诗;画;王维;出位之思  西方美学界为诗画结合定义了概念“出位之思”,诗作用于耳,画作用于眼,而通感修辞引发了艺术思维上的“出位之思”①,即一种媒介超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建筑从其起源意义上的材料选择开始,就走上了土木营构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体系为主体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本文从四个角度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原因  不管是自然社会技术还是文化审美角度或者生命意识,一切都是合力因素的结果,当然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代传承,这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因素  1从材料角度  华夏意匠里曾谈到李约瑟说肯定不能
期刊
天籁出自《庄子·齐物论》与地籁、人籁相比较,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籁:从洞孔发出的声音,指自然界的风声、水声、鸟声等。天籁无声,天籁就是天上传来的声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知天籁乎而衍生知地籁、人籁也。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尔,人籁则比和悦是尔,敢知天籁声乎?  天籁:道法自然,无穷广袤宇宙的声音,是内心体悟自然万物而鼓动的声音。  地籁:乐器的单独演奏形式的一种。也指风在各种空洞
期刊
摘 要:青铜鍑作为欧亚草原文明的代表器物之一,其分布地域广泛,形状、艺术风格多样,代表了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本文以青铜鍑为线索,通过对青铜鍑的起源、用途、形制、纹饰、文化信仰等多个方面的分析,提出青铜鍑应起源于中国的北方,为生活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北方民族所发明的观点。  关键词:青铜鍑;文化交流;欧亚草原  青铜鍑是欧亚草原游牧民族所特有的一种容器,它既是炊器,也是祭器。在草原文化少有铜容器
期刊
摘 要: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我国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决定着我国文明制度的发展方向和面貌。因此,相关的文化建设单位应该加强对基层人民文化建设的研究。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策划要点。  关键词:文化建设;重要性;现状  一、群众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大众文化是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通过文化活动,感受艺术境界,感受,体验,洞察力,理解力,为了从浅到深,从
期刊
摘 要:文物作为我国华夏民族的宝贵遗产,是我国两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而我国文物的发掘绝大部分出自于农村,县城对文物管理的优化发展一直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仔细尚不健全,仍然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本文针对文物保护中经常出现的现有问题,结合文物保护的发展现状,对其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县域、文物保护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前言  文物是人类
期刊
摘 要: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弘扬中国精神理应成为军事文艺鲜明的创作导向。放眼军事文艺的人物长廊,那些曾经感动神州的军事英雄人物,至今仍驻留在我们心间。本文就军事题材形象塑造中的真实还原、女性形象等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军事题材;形象;女性  直到今天,当人们谈起军事文艺时,耳熟能详的依然是那些饱经岁月淘洗的“红色经典”,记忆犹新的仍然是那些刻录着时代印痕的英雄人物。从军人的生活当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