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观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ror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网络舆情发生新的变化,从舆情信息到接收主体都产生新的问题与挑战,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亟需改进完善。本课题通过集中整理近五年习总书记就舆论工作方面的重要讲话,深度学习习近平舆论观,并结合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特点,分析现实诉求,探讨客观可行的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与青年学生价值引导机制。
  关键词:新闻舆论观;高校网络舆情;网络思想政治引领
  (一)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特点
  “舆情”,“舆论民情”。相对于舆论多是社情民意的“表达”而言,舆情更多是在对舆论情况的“分析、研判与应对”。而网络舆情,就是在新的网络时代条件下,舆情在网络上的发生、发展、变化等诸多情况的综合表现与应对处理。高校网络舆情是网络舆情在高校这一特定而又特殊环境的发生与变化。
  1.高校网络舆情场推陈出新
  网络舆情生于网络、长于网络、变化于网络、消散于网络,网络空间的各种形态的网络信息平台与工具、软件等在 传播、扩散网络信息的同时,也为网络舆情的生发提供了场所。我国较为传统的网络舆情场是网站、 BBS 与博客,但是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的普及、 3G4G 网络的普及,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当前的大学生已进入“00后”时代,他们往往使用较高端智能手机通过微博、微信、 QQ 等社交APP传递与交流各种信息,简短、快速、及时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大学生群体通过这些微媒介平台能够及时地实现与同辈学生群体的沟通,并且能够通过观看这些微媒介平台上的推送信息,及时地掌握世界与社会发展的热点动态,并针对这些热点动态可以充分借助其自身所拥有的社交APP平台发表舆论与观点,甚至能够引发大的社会性讨论,因而“互联网+”时代的即时通信网络APP 逐渐成为新兴的高校网络舆情场,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事发地。
  2.高校网络舆情主体欠缺成熟性
  从受教育的主体来看,当前的中国高校,已经进入“00 后”的年代,这一代大学生身上可以说天生有互联网的印记,加之当前手机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他们身上的网络印记更加深刻且与手机网络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高校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且生活环境较为优越,呈现出较强的个性特征与个性追求,乐于在微博、微信 QQ 空间以及各种论坛贴吧发表言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向于利用网络媒介受众广传速快的特点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大学生敢于在网络上发表各式各样的网络舆论观点,大学生虽有较高的理论与知识素养,但是心理辨别素养与理性思维能力还是较为欠缺的,难以正确区分网络上的各种信息,极有可能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出现跟风式的网络舆论转载与评价。虽然现在手机已经实名制,但仍然有很多网络媒介并不是实名制,高校网络舆情主体借助非实名制的掩护隐匿于众多的网民中,分散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减少了发表不良言论所带来的愧疚感,并且在一定的情况下,大学生更是将网络舆论推向不可控的网络舆情的潜在推手。
  3.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复杂多样化
  高校所需要关注的舆情信息不仅是大学生在网站、 BBS、 微博、微信、 Q等社交媒介上所发表的实际信息,还要关注一些隐性信息,例如,大学生的浏览记录、网页搜索记录等。 大学生群体十分庞大,因而网络社交信息量与浏览量和发表量不仅在数量是十分庞大的,在内容上也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堪称图文并茂。大学生通过互联网络实现了同世界的链接、与社会的同步,但是如此庞大的网络信息量对于高校的网络舆情监测、应对与预测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社会多元化与大学生的个性张扬,导致大学生在对待网络事件尤其是与自身的切身利益高度相关的舆论事件的时候会出现立场不同、观点各异甚至激烈碰撞的情况,呈现出高度的独特性,而这就加剧了高校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使得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更加多样化。
  (二)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现实诉求
  1.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需要
  在信息开放、自由的“互联网+”时代,各种理论和思潮可以在网络上交融、交锋和碰撞,这不仅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高校青年大学生价值引领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但是近几年高校却出现了不少意识形态乱象,高校的学生和教师都要培养政治意识,提高忧患意识,增强主体意识,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政治、讲党性、 讲立场。在“大思政”格局下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做到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及时了解高校师生网络舆情的动向并提前做好准备,充分把握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导权和主动权。
  2.提升高校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需要
  随着融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网络信息可以借助不同的媒体平台和各种新兴的即时工具迅速向外传播,并发展成为无限共享的信息。由于高校学生所接受的网络信息大都是零星的、碎片化和浅层次的,加之其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薄、甄别判断能力有限,他们对这些网络信息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偏差和盲目性,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動参与,更不用说提出质疑和进行考证。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并没有开设此类课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大都是来自生活经验,缺少系统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导致个体在面对社会热点人物评论、热点舆论事件时,表现出来的网络媒介素养水平差别很大,有些学生被一些负面言论或者事件的表象所迷惑,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爆料台等疯狂传播,甚至表达不成熟、非理性的观点。与此同时,由于高校学生工作者使用网络媒介的技术条件有限,获取网络信息的宽度和广度有限,严重缺乏对高校学生的有效引导,在遇到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时候只能采取回避、删帖等方式进行 “冷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仅凭个人的理解和浅显的社会经验去感知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而不是通过接受科学的指导和系统的学习来获得媒介素质,自然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媒介表达理性的声音和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蚀。面对网络媒介素养师资 队伍欠缺、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普遍偏低的情况,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与培训,加强对高校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及认知能力的培养,规范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是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关键所在。   3.维护校园和社会安全稳定的需要
  近几年,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校园主流意识形态的预测和网络舆论的有效疏导,不仅是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同时也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举措。“自我声音的表达”成为一种趋势。加之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以及约束机制的缺位,使得高校学生的网络言论过度自由,甚至剑走偏锋,来自学校、社会等各方观点的汇集发酵使得网络舆论往往向极端化、偏激化发展,进而酝酿极端化舆论。
  (三)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探究
  1.坚持正确的高校舆论导向,壮大校园主流思想;
  习近平舆论观的核心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即“党媒姓党”的基本原则,在48字工作方针中提出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可谓是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基本工作方针。高校必须有大局意识,秉承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将党性原则贯穿到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是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舆情氛围,积极主动地利用新媒体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展示主流社会的良好形象,维护健康的校园形象,引导广大师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将高校营造成弘扬主旋律的舆论阵地。二是构建权威专业的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平台,丰富高校校园的官方主干网站,积 极关注校园热点问题。针对大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或议题,撰写有深度、有说服力、易理解的时评文章,善于将文件语言转化为学术语言,做好高校舆情工作的动态监控。通过校园网主页新闻、政务公开、学生网络社区探讨等多种形式开展舆情引导,将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三是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共青团组织、学 生社团等机构的作用,充分利用学生团体畅通普通大学生诉求表达的渠道,保护其合理表达舆情的权利,培养优秀党员、学生干部学网、懂网、用网,做好网络舆情监测的排头兵,构建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之间的理性宽容的对话机制,从末端上做好舆情疏导工作。四是依法做好舆论引导,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而是说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不能超越了宪法法律界限”。
  2.加强高校网络舆情队伍建设,培养学生阵地意识;
  习近平舆论观的重点在于民心的认可和民意的认同,“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正是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主要目标。高校是社会科学文化的高地,是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正向的引导能够促进大学生心智的成熟,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一是注重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对于网络上具有突发性和非理性特征的校园舆情事件,要做好跟踪防控,在24小时内控制好网络舆情的发展,并做好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党组织对网络舆情管理的主体引导作用,组建一支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将思想政治工作者、学生干部以及心理教育、应急事件管理和舆情管理的专家学者充实进来,构建行之有效的高校网络舆情责任机制。二是注重“意见领袖”的培养,培养一批有思想、有主见、够活跃、懂传播且具有政治敏感性和一定学生影响力的“学生意见领袖”,打造一支包括高校领导、辅导员和优秀学生干部在内的网评队伍,及时抢占 传播阵地,把握好网络舆情发展的导向,使这项工作的开展有正气、有底气、有立场。三是注重打造全媒型、专家型、创新型融媒体工作队伍,统筹抓好理论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提高校园网的公信力和引导力。
  3.注重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健全舆情引导机制;
  習近平舆论观的创新在于其遵从时代发展的规律,强调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任务“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明确了“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视野格局,并且首次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的理论观点。目前,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取代传统的校园贴吧、 QQ 空间,逐渐成为 校园网络舆论新兴阵地,大学生更加注重张扬自我和个性成长,其多元化、普泛化的特点使得网络舆情的监测更难把控。在此形势下,高校更要在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指导下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环境育人,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一是用好新媒体资源,创新舆论宣传的内容、 形式、手段、机制、题材等,重点发展校园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络微视频等,紧跟网络最新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把握先机,从网络信息的收集反馈、分析甄别,到网络信息的预警、应急处置等,全方位构建舆情引导机制。二是搭建融媒体平台,既要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又要注重新兴媒体的即时性和多样性。当出现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时,高校应该及时通过校园网主页、校报校刊等澄清事实,秉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向广大师生做好解释工作,引导学生走出舆论误区,探索高校“中央厨房”新闻舆论宣传模式,通过“线上报道”引领“线下舆论”。
  4.推动青年群体共同参与,促进朋辈价值引领。
  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不能仅限于课程教学、舆情监督,还应当注重大学生参与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体性地位,形成青年群体主动接受、共同参与的生动局面。大学生活跃在不同的网络社交圈中,通过在各自的网络圈层获取并发表信息,实现其价值观念的交互影响。因此,高校舆论工作应当强化正面宣传、推动群体团结,注重青年学生的相互作用。一是发挥青年团队引导功能,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教育互动,增强主体引力。强化团队引导,不仅要求高校学生党支部、共青团组织、学生社团等机构发挥好监督和疏导作用,也要求青年团队加强沟通,通过理性平等的交流、线上线下的互动,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关注与引导,提升思想教育的互动层次,有效加强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二是加强学生朋辈引领作用,培养意见领袖,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影响作用。依托部分优秀学生,在青年同辈中积极宣传政策措施,在网络领域传播主流声音,勇夺舆论领导权,凝聚学生情感。依托社交关系较强的同学,在朋友圈、同学圈中宣扬真善美,揭露批判身边的假丑恶。以青年意见领袖的观点为先锋,引领朋辈形成正确的判断、客观的看法,带领更多同学正面发声,接受、支持并主动宣扬主流价值。通过有效传播,提高舆情引导效率,增强舆论宣传的感染力、引导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2]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基金项目:
  “2019年度上海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资助项目”及课题批准号:2019ZHDA10。
其他文献
摘要:话语标记语是指指示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且不含命题意义的词、短语或句子。作为一种连贯和衔接手段,在没有固定的术语下,话语标记语研究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本文主要回顾了国外对话语标记语具有代表性的两大研究理论:连贯理论和关联理论,以及国内近二十年对话标记语(1999-2019)的相关研究。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尽管国内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数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与国外相比在理论深度与实验广度上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卡诺(KANO)模型的分析和运用,帮助驾校理清了消费者对于驾校的各类需求,通过需求的分析为驾校改革提供了方向,为塑造与提升驾校业务品牌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一、引言  驾校在其业务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战略分析工具的运用,导致驾校业务发展的盲从性,无法有效的认清消费者(本文特指即将进入驾校学习的准学员)的真实需求,难以有效指导自身驾校业务的发展。本文通过运用卡诺模型来帮助驾校进
期刊
摘要:在某种意义上讲,刑满释放人员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刑释人员自刑满释放之日就被标签化,很难再实现无差别的融入社会,但刑释人员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们不能也难以剔除的。刑释人员再社会化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保障其就业权,只有保障就业权才能使其真正融入社会。但刑释人员的就业权在整体环境下并不乐观,在目前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下,法治中国建设涉及到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刑释人员就业权的保障是其中一个关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而环境公益诉讼就是解决我国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措施,其中赋予公民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地位则是环境公益诉讼能否发挥重要作用的核心问题,本论文将简单描述我国有关环境公益诉讼现状,从公民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必要性、现实困境、制度安排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证明公民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重要作用。  关
期刊
摘要:白家海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隆起带东段,具有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是准噶尔盆地里油气富集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本文运用沉积地质学研究方法,结合岩心、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划分研究区沉积相。结果表明研究区三工河组一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并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相和8个微相。  关键词:白家海地区;三工河组;沉积相  白家海凸起处于准噶尔盆地中央隆起带的东部,具有较为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研究区是准噶尔
期刊
摘要:我国目前正在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乡村振兴问题,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扶贫模式日益暴露其缺陷与不足,需要更多的创新,“保险+期货”创新型金融扶贫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将对安徽省宿松县的棉花种植所采用的新模式进行多维绩效模糊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保险+期货”;创新型金融扶贫;多维绩效模糊评价 
期刊
摘要:我国跨行政区域水冲突频发,主要表现为水量冲突和水质冲突两个方面。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功能多样性等因素是导致水冲突的主要原因,水冲突的实质是利益冲突。通过跨行政区域水冲突的类型化分析,检视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从利益衡平角度探讨解决水冲突的措施。  关键词:跨行政区域;水冲突;利益冲突;利益衡平  一、跨行政区域水冲突的含义  跨行政区域水冲突是指我国陆地淡水水量配置失衡及污染物大量排放造成水质污染
期刊
摘要: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中,比例原则尤其重要,被誉为行政法中的“帝王原则”。本文拟用“杀鸡取卵”的比喻阐述比例原则的含义,通过司法案例来分析比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引用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而从司法层面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杀鸡取卵;比例原则;行政法  “杀鸡取卵”来源于希腊《伊索寓言·生金蛋的鸡》,是指一个人为了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结果却一无所获。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杀鸡取
期刊
翻译转换理论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是国内外专家学者们都比较热衷研究的翻译理论之一。在众多的翻译转换理论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于1965年在他的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提出的“翻译转换”。他将翻译转换定义为“原语进入译语过程中离开形式的对应”。根据他的理论,他将翻译转换分为两大类: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
期刊
摘要: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在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服务优势,进行一些切合实际的创新服务,以期更好地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思维  1、以创新的服务理念贯穿读者服务工作的全过程  学校图书馆是一个服务机构,更是一个学术机构,服务是图书馆的宗旨,具有恒久性;而学术性、教育性则贯穿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1]。服务工作中渗透学术性、教育性不仅是读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