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有三个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谁来啦?(出示道具:大象、袋鼠、小野猪)
生:大象、袋鼠、小野猪!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三个小伙伴》。来,大家举起小手,一起写课题。
(老师板书,学生书空)
师:“伙”字和“伴”字在书写的时候,都是左窄右宽……
师:来,齐读课题。(生读)
师:这三个小伙伴在一起做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师:(映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准吗?谁来试试?
生:伙伴、一同、没有、不要、拉手、就用、把……
师:读得非常好,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遍。(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真棒,如果把拼音去掉,谁还能读准?(生读)
师:了不起,准确而响亮。下面,老师指哪个,你们就读哪个,好吗?
生:没有、就用、拉手、拱坑、伙伴、锄头……
【点评】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张老师在这一教学环节,很好地落实了这一重点。在板书课题时,张老师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伙”“伴”这两个字,写字指导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在指导学生读生字词时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有层次有重点。
【教学片段二】
师:非常了不起,把生字词都读准了。那么,这三个小伙伴在一起做了什么事?谁来说说?
生:他们把小树栽进了坑里。
师:还有谁想说?
生:他们有一天去栽树了。
【点评】概括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语文能力。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张老师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看出张老师“教一册想到了十二册”,甚至更远。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有这种意识,那孩子们到高年级概括能力就不会差了。
【教学片段三】
师:看来这些困难你们都找到了。是啊,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解决第一个困难的?请看第2自然段。谁想读这段话?(生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非常通顺。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句,是一个问句,提出了困难。谁来读第一句?
生: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让不同的学生反复读此句,让他们读出着急的感觉)
师:遇到了困难,我们是慌张还是想办法去解决?
生:想办法解决。
师:那么第一个困难是谁来解决的?
生:第一个困难是小野猪解决的。
师:来看看小野猪是怎么说的,你能把小野猪说的读出来吗?
生: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 (让不同的学生反复读此句,让他们读出自信和胸有成竹的感觉)
【点评】阅读教学要传递给学生言语感觉,这种言语感觉在师生间传递、生生间传递、更在自我反复朗读中传递。从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张老师用这一方法,让学生读出了“着急”,读出了“自信”,读出了“胸有成竹”,收到了良好的朗读效果。
【教学片段四】
师:好,大家想一下,“不要紧,不要紧”如果要你换一个词语,你们会换什么词?请把你换的词放到这句话中,再说一说。
生:小野猪说:“不要着急,不要着急,我有硬硬的嘴巴。”
师:多可爱的小野猪啊!
生:小野猪说:“没关系,没关系,我有硬硬的嘴巴。”
师:也是个非常自信的孩子。
生:小野猪说:“不要急,不要急,我有硬硬的嘴巴。”
师:太棒了!同学们,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词语的时候,要懂得换成另外一个词语来理解,明白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师:那么,小野猪是怎么做的呢?谁能把小野猪做的事读一读?
生: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师: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小野猪在拱树坑。你们见过小野猪用嘴巴拱树坑的情景吗?
生:没有。
师:那我们来看一下。(出示幻灯片)同学们,在学习中,如果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不着急,我们也可以通过动画视频来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来,让我们一起合作,把这一段话读得更好,有没有信心?(生答:有)
【点评】阅读教学不仅要传递给学生言语感觉,更要传递给学生智慧,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本,还要让学生借助文本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这一点,张老师做得很好,在她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两种理解词语的方法:一是换成另外一个词语来理解;二是通过动画视频来理解。这样,学生在这一节课上有进步、有收获、有提升。
【教学片段五】
师:同学们,小野猪用身体的优势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么第二、第三个问题是谁来解决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出示幻灯片)
师:赶紧读,告诉我,第二个问题是谁解决的?
生:第二个问题是小袋鼠解决的。
师:很好,请坐。第三个问题呢?
生:第三个问题是小象解决的。
师:好,他们都想出了解决的办法,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个办法告诉所有的人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来再次合作。(选出一名学生读问的句子,又选一名学生扮演小袋鼠,再选一名学生扮演小象)
生: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
生:(扮演小袋鼠)小袋鼠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一个皮口袋。”
(旁白)不一会儿,小袋鼠就用皮口袋运来了一堆肥料。
生: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生:(扮演小象)小象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长长的鼻子。”
(旁白)小象跑到小河边,用长鼻子吸足了水,把树坑浇得湿湿的。
师:第一次的合作就这么好,我们再来一次,要比第一次做得更好,我来读问的句子。(选出学生来扮演小袋鼠,小象)
师: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
生:(扮演小袋鼠)小袋鼠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一个皮口袋。”
(旁白)不一会儿,小袋鼠就用皮口袋运来了一堆肥料。
师: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生:(扮演小象)小象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长长的鼻子。”
(旁白)小象跑到小河边,用长鼻子吸足了水,把树坑浇得湿湿的。
师:评价一下我们的这次合作。
生:我觉得很好,我们读的声音很响亮。
生:我觉得我们配合得很好,读的声音才响亮。
生:我觉得我们读得好,读得有感情。
师:是的,只要我们密切合作,我们就能把事情做好。你们看,小象、小松鼠和小野猪就是通过密切合作,终于把树栽好了。
【点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里教者有意识让学生合作朗读课文,并且自评自己的合作,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培养了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总评】张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成了真正的阅读主体,既关注了阅读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更关注了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还能关注阅读情感和阅读体验,把学生送入了自主阅读、快乐阅读的轨道。
一、 张老师心中有学生。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是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教师的教学语言,张老师都能关注到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把握得准确到位、恰到好处。张老师心中有学生,还表现在她自始至终能够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从板书课题到读生字词,从理解课文到合作朗读无不在培养学生认真、善思、自信的良好品质。
二、 张老师心中有教材。她在使用教材时抓住重点、会取舍,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张老师心中有方法。整节课张老师能关注学生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而这种传递不生硬不做作,自然而流畅,踏雪无痕,润物无声。这种传递,不仅在文本与学生之间,还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的自身中进行。在传递的过程中,张老师用得最多的方法就是“读”,整堂课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运用各种读的方式读好多遍,让学生在读中发现,做到以读见悟。
(本课教学实录由刘嘉根据录像整理;教学片段由唐文国节选)
(张学秀,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一小学青年教师;唐文国,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
师:同学们,有三个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谁来啦?(出示道具:大象、袋鼠、小野猪)
生:大象、袋鼠、小野猪!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三个小伙伴》。来,大家举起小手,一起写课题。
(老师板书,学生书空)
师:“伙”字和“伴”字在书写的时候,都是左窄右宽……
师:来,齐读课题。(生读)
师:这三个小伙伴在一起做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师:(映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准吗?谁来试试?
生:伙伴、一同、没有、不要、拉手、就用、把……
师:读得非常好,请你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遍。(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真棒,如果把拼音去掉,谁还能读准?(生读)
师:了不起,准确而响亮。下面,老师指哪个,你们就读哪个,好吗?
生:没有、就用、拉手、拱坑、伙伴、锄头……
【点评】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张老师在这一教学环节,很好地落实了这一重点。在板书课题时,张老师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伙”“伴”这两个字,写字指导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在指导学生读生字词时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有层次有重点。
【教学片段二】
师:非常了不起,把生字词都读准了。那么,这三个小伙伴在一起做了什么事?谁来说说?
生:他们把小树栽进了坑里。
师:还有谁想说?
生:他们有一天去栽树了。
【点评】概括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语文能力。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张老师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看出张老师“教一册想到了十二册”,甚至更远。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有这种意识,那孩子们到高年级概括能力就不会差了。
【教学片段三】
师:看来这些困难你们都找到了。是啊,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解决第一个困难的?请看第2自然段。谁想读这段话?(生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非常通顺。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句,是一个问句,提出了困难。谁来读第一句?
生: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让不同的学生反复读此句,让他们读出着急的感觉)
师:遇到了困难,我们是慌张还是想办法去解决?
生:想办法解决。
师:那么第一个困难是谁来解决的?
生:第一个困难是小野猪解决的。
师:来看看小野猪是怎么说的,你能把小野猪说的读出来吗?
生: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 (让不同的学生反复读此句,让他们读出自信和胸有成竹的感觉)
【点评】阅读教学要传递给学生言语感觉,这种言语感觉在师生间传递、生生间传递、更在自我反复朗读中传递。从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张老师用这一方法,让学生读出了“着急”,读出了“自信”,读出了“胸有成竹”,收到了良好的朗读效果。
【教学片段四】
师:好,大家想一下,“不要紧,不要紧”如果要你换一个词语,你们会换什么词?请把你换的词放到这句话中,再说一说。
生:小野猪说:“不要着急,不要着急,我有硬硬的嘴巴。”
师:多可爱的小野猪啊!
生:小野猪说:“没关系,没关系,我有硬硬的嘴巴。”
师:也是个非常自信的孩子。
生:小野猪说:“不要急,不要急,我有硬硬的嘴巴。”
师:太棒了!同学们,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词语的时候,要懂得换成另外一个词语来理解,明白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师:那么,小野猪是怎么做的呢?谁能把小野猪做的事读一读?
生: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师: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小野猪在拱树坑。你们见过小野猪用嘴巴拱树坑的情景吗?
生:没有。
师:那我们来看一下。(出示幻灯片)同学们,在学习中,如果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不着急,我们也可以通过动画视频来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来,让我们一起合作,把这一段话读得更好,有没有信心?(生答:有)
【点评】阅读教学不仅要传递给学生言语感觉,更要传递给学生智慧,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本,还要让学生借助文本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这一点,张老师做得很好,在她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两种理解词语的方法:一是换成另外一个词语来理解;二是通过动画视频来理解。这样,学生在这一节课上有进步、有收获、有提升。
【教学片段五】
师:同学们,小野猪用身体的优势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么第二、第三个问题是谁来解决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出示幻灯片)
师:赶紧读,告诉我,第二个问题是谁解决的?
生:第二个问题是小袋鼠解决的。
师:很好,请坐。第三个问题呢?
生:第三个问题是小象解决的。
师:好,他们都想出了解决的办法,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个办法告诉所有的人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来再次合作。(选出一名学生读问的句子,又选一名学生扮演小袋鼠,再选一名学生扮演小象)
生: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
生:(扮演小袋鼠)小袋鼠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一个皮口袋。”
(旁白)不一会儿,小袋鼠就用皮口袋运来了一堆肥料。
生: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生:(扮演小象)小象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长长的鼻子。”
(旁白)小象跑到小河边,用长鼻子吸足了水,把树坑浇得湿湿的。
师:第一次的合作就这么好,我们再来一次,要比第一次做得更好,我来读问的句子。(选出学生来扮演小袋鼠,小象)
师: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
生:(扮演小袋鼠)小袋鼠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一个皮口袋。”
(旁白)不一会儿,小袋鼠就用皮口袋运来了一堆肥料。
师: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生:(扮演小象)小象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长长的鼻子。”
(旁白)小象跑到小河边,用长鼻子吸足了水,把树坑浇得湿湿的。
师:评价一下我们的这次合作。
生:我觉得很好,我们读的声音很响亮。
生:我觉得我们配合得很好,读的声音才响亮。
生:我觉得我们读得好,读得有感情。
师:是的,只要我们密切合作,我们就能把事情做好。你们看,小象、小松鼠和小野猪就是通过密切合作,终于把树栽好了。
【点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里教者有意识让学生合作朗读课文,并且自评自己的合作,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培养了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总评】张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成了真正的阅读主体,既关注了阅读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更关注了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还能关注阅读情感和阅读体验,把学生送入了自主阅读、快乐阅读的轨道。
一、 张老师心中有学生。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是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教师的教学语言,张老师都能关注到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把握得准确到位、恰到好处。张老师心中有学生,还表现在她自始至终能够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从板书课题到读生字词,从理解课文到合作朗读无不在培养学生认真、善思、自信的良好品质。
二、 张老师心中有教材。她在使用教材时抓住重点、会取舍,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张老师心中有方法。整节课张老师能关注学生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而这种传递不生硬不做作,自然而流畅,踏雪无痕,润物无声。这种传递,不仅在文本与学生之间,还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的自身中进行。在传递的过程中,张老师用得最多的方法就是“读”,整堂课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运用各种读的方式读好多遍,让学生在读中发现,做到以读见悟。
(本课教学实录由刘嘉根据录像整理;教学片段由唐文国节选)
(张学秀,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一小学青年教师;唐文国,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