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明清家具;工艺美;材料美;纹饰美
我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历史悠久,研究家具发展史可以通过坐具的高度进行判断。席地而坐和垂足而坐是秦汉时期的主要起居方式。到了三国时期,在中原地区因为胡床的传入,出现了垂足而坐的风俗,对古代的起居方式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冲击,但低矮家具依然占據主导位置。佛教引入后到两晋南北朝,形成各民族文化大融合。随着高型坐具椅、凳的产生,给日常生活家具带来了第二次冲击。北宋末到南宋初,高坐家具的逐步完善使得席地而坐彻底被垂足而坐替代。到了明清时代,家具基本定型为高坐的。至此,中国古代的家具完全走向成熟。本文主要论述明清时期高坐家具的美学特征,主要从工艺美、材料美、纹饰美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工艺美
(1)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是明清家具在工艺方面的主要特征。榫卯是指两个构件所采用的凹凸的方式结合。凸出的部分叫榫头,凹进去的部分叫卯眼。榫卯结构最早应用木结构建筑上,由立柱、横梁、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榫卯结构不仅满足了明清家具的艺术美感,同时符合家具的科学合理性。明清家具的榫卯结构有上百种,常见的有:格角榫、燕尾榫、龙凤榫、插肩榫等等。
(2)加工精细
明清家具因其精良的做工、严谨的结构被后人广为赞誉。家具因是榫卯拼接而成的,需要对各个零件进行精准的尺寸,在榫卯的连接上需要更为严谨的工艺。使得整体家具不露出拼痕,并且木材的纹理和色泽也做到流畅、对称、过渡自然。装饰雕刻精美形象。家具的边角处理细节圆滑平润。
(3)符合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是到了21世纪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学科。但是早在我国明清时期,家具的制作就己经对人体工程学运用的恰到好处,让人们在使用家具的时候感到舒适和安全。比如:圈椅(图一),因椅背围成圆环形状而得名。圆环并不是一个平面的圆环,而通过上下倾斜角度的圆环使人们后背和两臂做的舒适放松。椅子的踏脚枨,不仅使椅子更加牢固,同时也可以让人们坐在椅子上的双腿和双脚更加舒适。除此之外,明式家具的尺寸也很符合当今的人体工程学提供的座椅尺寸。
明清家具在做工工艺方面,因零件之间榫卯结构连接、优良的加工工艺、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等多方面,使得明清家具在当今社会依然是家具设计的典范。
二、材料美
明清家具不仅在工艺上展现优良的技术,而且在选用材料上同样渗透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精神。在选取材料上,明清家具追求自然流畅的纹理和色泽,多以花梨木、鸡翅木、红木等硬木为主。最初明清家具多选用木质坚硬的榉木,榉木纹理自然优美,色泽多为黄色,由于榉木价格低廉,使得榉木主要应用在民间家具。随着家具的进一步发展,开始使用花梨木、鸡翅木等硬木。花梨木色泽橙黄而且亮丽,纹理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赋予家具简洁明快的特征。在明清家具使用中,花梨木的使用占有相当数量。鸡翅木以木质坚硬为特征,由于纹理像鸡翅羽毛的色泽而得名,罕见且奇特。由于不同时间的光照,色泽发生变化,有暗红色、棕红色等。在明代的江南地区多为鸡翅木家具。铁力木又称铁梨木,颜色略深,纹理稍粗略斜,且木材坚硬,彰显家具的坚重沉稳。紫檀木色泽深沉,质地细腻光滑,微有芳香,木材经抛光打磨后具有如丝绸般的质感,多用于宫廷家具。
清代中期以前宫廷家具,常用色泽深、纹理细腻的硬木,以紫檀木主,其次选用花梨木和鸡翅木。但到了清中期以后,多以高级红木家具为主。红木木材坚硬,呈红色系,随着时间增长和空气氧化,由浅红色逐渐过渡到深红色。色泽优美亮丽,并有轻微香气。红木家具为我国明清家具的又一重要历史发展阶段。
三、纹饰美
明清家具种类繁多,工艺精湛。整体风格简练淳朴。纹饰虽用的不多,但恰到好处。常见的纹饰有植物纹饰、动物纹饰、人物纹饰。纹饰图案不仅让家具变得更丰富,而且蕴含一定的历史文化精神。
植物纹饰主要代表有:莲花、牡丹、梅兰竹菊、水仙、桂花等。牡丹有“百花之王”的美誉,艳丽妩媚、雍容华贵。并且具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美好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有着“圣洁”的称号。佛教更是将莲花选作为标志,表示“净土”,寓意吉祥。莲花逐渐发展衍生出更多的形式,比如缠枝莲、把莲等。灵芝不仅是一种名贵的药材,还被成为仙草。象征长寿、吉祥如意。
动物纹饰主要有:龙、凤凰、鹤、虎、狮、鸳鸯等等。从古至今,龙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古代皇室将它视为权利的象征。它能消灾解难、辟邪除害。凤凰被中国古代看作神鸟,生性高洁,为百鸟之王,象征美好吉祥。凤凰与龙常常组合,寓意“龙凤呈祥”。
人文纹饰指的是以人类形象为主题的纹饰,主要代表有:八仙纹、婴戏纹、五子夺魁纹等。八仙纹来自古代八仙故事的传说,常常以祝寿为题材。寓意健康长寿、吉祥美好。婴戏纹主要描述儿童玩耍的纹饰。玩耍情景有:划船、骑马、钓鱼、抽陀螺等。明代婴戏纹十分盛行,图案丰富多彩。
我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历史悠久,研究家具发展史可以通过坐具的高度进行判断。席地而坐和垂足而坐是秦汉时期的主要起居方式。到了三国时期,在中原地区因为胡床的传入,出现了垂足而坐的风俗,对古代的起居方式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冲击,但低矮家具依然占據主导位置。佛教引入后到两晋南北朝,形成各民族文化大融合。随着高型坐具椅、凳的产生,给日常生活家具带来了第二次冲击。北宋末到南宋初,高坐家具的逐步完善使得席地而坐彻底被垂足而坐替代。到了明清时代,家具基本定型为高坐的。至此,中国古代的家具完全走向成熟。本文主要论述明清时期高坐家具的美学特征,主要从工艺美、材料美、纹饰美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工艺美
(1)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是明清家具在工艺方面的主要特征。榫卯是指两个构件所采用的凹凸的方式结合。凸出的部分叫榫头,凹进去的部分叫卯眼。榫卯结构最早应用木结构建筑上,由立柱、横梁、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榫卯结构不仅满足了明清家具的艺术美感,同时符合家具的科学合理性。明清家具的榫卯结构有上百种,常见的有:格角榫、燕尾榫、龙凤榫、插肩榫等等。
(2)加工精细
明清家具因其精良的做工、严谨的结构被后人广为赞誉。家具因是榫卯拼接而成的,需要对各个零件进行精准的尺寸,在榫卯的连接上需要更为严谨的工艺。使得整体家具不露出拼痕,并且木材的纹理和色泽也做到流畅、对称、过渡自然。装饰雕刻精美形象。家具的边角处理细节圆滑平润。
(3)符合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是到了21世纪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学科。但是早在我国明清时期,家具的制作就己经对人体工程学运用的恰到好处,让人们在使用家具的时候感到舒适和安全。比如:圈椅(图一),因椅背围成圆环形状而得名。圆环并不是一个平面的圆环,而通过上下倾斜角度的圆环使人们后背和两臂做的舒适放松。椅子的踏脚枨,不仅使椅子更加牢固,同时也可以让人们坐在椅子上的双腿和双脚更加舒适。除此之外,明式家具的尺寸也很符合当今的人体工程学提供的座椅尺寸。
明清家具在做工工艺方面,因零件之间榫卯结构连接、优良的加工工艺、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等多方面,使得明清家具在当今社会依然是家具设计的典范。
二、材料美
明清家具不仅在工艺上展现优良的技术,而且在选用材料上同样渗透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精神。在选取材料上,明清家具追求自然流畅的纹理和色泽,多以花梨木、鸡翅木、红木等硬木为主。最初明清家具多选用木质坚硬的榉木,榉木纹理自然优美,色泽多为黄色,由于榉木价格低廉,使得榉木主要应用在民间家具。随着家具的进一步发展,开始使用花梨木、鸡翅木等硬木。花梨木色泽橙黄而且亮丽,纹理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赋予家具简洁明快的特征。在明清家具使用中,花梨木的使用占有相当数量。鸡翅木以木质坚硬为特征,由于纹理像鸡翅羽毛的色泽而得名,罕见且奇特。由于不同时间的光照,色泽发生变化,有暗红色、棕红色等。在明代的江南地区多为鸡翅木家具。铁力木又称铁梨木,颜色略深,纹理稍粗略斜,且木材坚硬,彰显家具的坚重沉稳。紫檀木色泽深沉,质地细腻光滑,微有芳香,木材经抛光打磨后具有如丝绸般的质感,多用于宫廷家具。
清代中期以前宫廷家具,常用色泽深、纹理细腻的硬木,以紫檀木主,其次选用花梨木和鸡翅木。但到了清中期以后,多以高级红木家具为主。红木木材坚硬,呈红色系,随着时间增长和空气氧化,由浅红色逐渐过渡到深红色。色泽优美亮丽,并有轻微香气。红木家具为我国明清家具的又一重要历史发展阶段。
三、纹饰美
明清家具种类繁多,工艺精湛。整体风格简练淳朴。纹饰虽用的不多,但恰到好处。常见的纹饰有植物纹饰、动物纹饰、人物纹饰。纹饰图案不仅让家具变得更丰富,而且蕴含一定的历史文化精神。
植物纹饰主要代表有:莲花、牡丹、梅兰竹菊、水仙、桂花等。牡丹有“百花之王”的美誉,艳丽妩媚、雍容华贵。并且具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美好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有着“圣洁”的称号。佛教更是将莲花选作为标志,表示“净土”,寓意吉祥。莲花逐渐发展衍生出更多的形式,比如缠枝莲、把莲等。灵芝不仅是一种名贵的药材,还被成为仙草。象征长寿、吉祥如意。
动物纹饰主要有:龙、凤凰、鹤、虎、狮、鸳鸯等等。从古至今,龙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古代皇室将它视为权利的象征。它能消灾解难、辟邪除害。凤凰被中国古代看作神鸟,生性高洁,为百鸟之王,象征美好吉祥。凤凰与龙常常组合,寓意“龙凤呈祥”。
人文纹饰指的是以人类形象为主题的纹饰,主要代表有:八仙纹、婴戏纹、五子夺魁纹等。八仙纹来自古代八仙故事的传说,常常以祝寿为题材。寓意健康长寿、吉祥美好。婴戏纹主要描述儿童玩耍的纹饰。玩耍情景有:划船、骑马、钓鱼、抽陀螺等。明代婴戏纹十分盛行,图案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