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e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了鲁西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小麥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小麦;播种;施肥;田间管理;鲁西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048-01
  
  1 播前准备
  
  1.1 选用良种
  优质小麦应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如济麦21、良星99等品种。
  1.2 种子处理
  包衣种子播种前不能浸种,播前浸种易使种膜脱落,而失去包衣效果。播种前底墒要足,播后剩余种子必须销毁或地下深埋,严禁再作他用。
  1.3 精细整地
  高产优质小麦要求土壤养分必须全面、充足,才能满足其高产栽培的要求。因此,应注意培肥地力,搞好水浇条件。
  
  2 播种
  
  2.1 播种时期
  根据旱地栽培的生育特点及冬前壮苗对积温的要求,一般以10月1~8日播种为宜。冬性品种宜在上述适宜播期范围的上限,弱冬性品种宜在下限播种。旱地小麦注意在适期内抢墒播种。
  2.2 播种量
  在适宜播期范围内,小麦基本苗可控制在195~270万根/hm2,冬性品种可采用适宜范围的上限,弱冬性品种可采用下限。播种偏早的可减少15~30万根/hm2,偏晚的可增加30~45万根/hm2。沟播小麦基本苗为225~300万根/hm2。
  2.3 播种方式及规格
  播种方式以20cm等行距或18~23cm的大小行为宜。播种深度为3~4cm。降雨量少、土壤瘠薄的旱地,可采用沟播。大沟麦沟距60~70cm,沟深9cm,沟宽24~27cm,每沟内播种3行小麦;小沟麦沟距36~42cm,沟深9cm,沟宽12~15cm,每沟内播种2行小麦。播种深度3~4cm。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各项工序要环环扣紧。用沟播机播种,各项工序同时进行,效果更好。播种后及时镇压,沉实土壤,利于提墒保墒、培育壮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
  苗,对缺苗的地块要及时补种。
  
  3 科学施肥
  
  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以土壤养分构成和小麦需肥规律为基础,根据产量指标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确定施肥数量、选择肥料品种、施肥时期和改进施肥方法等技术服务,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培养地力。
  3.1 基肥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合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一般中高产田,施优质有机肥45~60t/hm2,尿素150~225kg/hm2(或碳酸氢铵450~600kg/hm2),过磷酸钙450~600kg/hm2,硫酸钾225kg/hm2,硫酸锌15kg/hm2。要做到化肥深施。现在秋种多数采用旋耕的耕作方法,尽管其耕作速度快,但耕层太浅,造成犁底层加厚,破坏原有的土层结构,使土壤保水保肥力降低,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建议2~3年深耕1次。
  3.2 追肥
  出苗达3叶时进行第1次追肥,施尿素150kg/hm2。孕穗至抽穗再施尿素75kg/hm2,钾肥30kg/hm2,以促进养分向籽粒转化,提高小麦品质。采用旋耕的地块,为避免化肥施于地表,应采用耧或开沟集中施肥法。追肥时,应肥水结合,以水促肥,同时要防止大水漫灌造成水肥损失。要特别注意改变传统的施用碳酸氢铵撒施的方法,防止大量氮肥以气态形式挥发掉。
  
  4 田间管理
  
  4.1 把握三个关键技术
  一是搞好抗旱排湿工作。小麦播种后,若墒情差应浇水抗旱,促进出苗;挑旗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此时灌水有利于减少小麦退化,增加穗粒数,如挑旗期墒情好,可推迟到开花期浇水。二是实行化学除草。播前5~7d用克芜踪防除杂草1次,三叶期用巨星(苯磺隆)再除草1次(下茬种植花生禁用)。三是喷施药剂防止倒伏。于早春土壤返浆期借墒追肥,墒情较差的地块,应以镇压划锄为主;墒情较好的地块,应以划锄为主;对土壤不实、土块较多的麦田,先镇压、后划锄;结合划锄灭除杂草。
  4.2 推广化控新技术
  对于一些植株偏高的优质强筋小麦,如果群体偏大,一定要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返青期群体超过1 500万穗/hm2的麦田,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麦苗返青开始生长时,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用壮丰安450~600mL/hm2或多效唑粉剂600g/hm2对水750kg进行喷洒,可以有效控制倒伏。喷洒时要注意选择无风的晴天,日平均气温10℃时有利于麦苗吸收,注意不重喷,不漏喷,以达到理想效果。
  
  5 病虫害防治
  
  返青拔节期主要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丛矮病和黄矮病等,同时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的为害盛期。返青期至起身期是防治纹枯病发生的最好时机,以粉锈宁为首选药物,用药按有效成分225g/hm2以上防治。喷洒方法主要是喷药时加水量一定要达到600kg/hm2以上,严格操作方法,以达到防治目的。还可用5%井冈霉素2 250~3 000mL/hm2对水1 125~1 500kg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d再喷1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600~750mL/hm2喷洒麦茎基部,麦蜘蛛可用0.9%虫螨克3 000倍液喷雾防治。小麦穗期也是麦蚜、吸浆虫、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集中发生期,应根据防治对象和防治指标科学防治。
  
  6 适时收获
  
  小麦在穗子或穗下节黄熟期即可收获,收获过晚,会因断头落粒造成产量损失,对粒重、粒色及内在品质也有不良影响。收割方法以带秆成捆收割,晾晒1~2d后脱粒最好。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时,可在蜡熟末期收获,然后将麦秸还田。高产麦田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强,光合作用仍在进行,蜡熟中期至蜡熟末期千粒重仍在增加,在蜡熟末期收获,籽粒的千粒重最高,此时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也最优。蜡熟末期长相为植株茎秆全部黄色,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率22%左右,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色泽,籽粒较为坚硬。提倡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将麦秸还田,以利于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减少损失,并要注意分品种单打单入仓。
其他文献
将沂源县辖区内50余年的气象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分成3个时段进行统计,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不同时段的变化趋势,总结引起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因
摘要总结了旱地大豆全膜双垄沟播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与种子处理、选地整地、科学施肥、起垄覆膜、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指导。  关键词旱地大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5-0104-02    近年来西北产区年降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春季第一场有效降雨也逐步向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考虑如何获得更多的能源。今天,光伏发电技术已然成为最为关键的新能源技术之一,为国家能源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大
腐植酸水溶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在西红柿上施用该肥料,校验其肥效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西红柿喷施腐植酸水溶肥料,生长速度加快,增产
侨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纽带,是党发展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做好侨联工作不仅是政治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和平、稳定,做好外交工作的重要举措。文章以
国务院颁发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了今明两年我国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与措施,为便于大家学习、贯彻《行动方案》,本刊特将国家发改委吕
图书馆的社会文化建构功能,是指图书馆员通过主动表达自身对文献及其内涵文化的理解,对社会文化施以影响的一种行为模式。图书馆阅读推广是一种围绕文献而开展的服务,而文献
通过事因链图的"点"或"边"的分析,可以得到影响系统运行的关键因子。采取同样的方法,将影响林业有害生物种群增长的因素作为"边",林业有害生物不同发育时间段作为"点",构成林业有害生
总结了番茄早疫病及番茄晚疫痛的症状及痛原,分析了2种病害的异同点,并提出了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摘要从选择良种、种子处理、播种、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方面总结了山东地区玉米高效节水省肥的生产技术,对获得玉米的的丰产丰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高效;节水;省肥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0-0096-01    玉米节水、省肥栽培技术与常规的配套技术组装,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能够提高玉米产量,适于年降水量在5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