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KT/p-mTOR蛋白在儿童Burkit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6857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标志蛋白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在儿童Burkitt淋巴瘤(B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1年9月至2018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的58例儿童BL病例,同时收集30例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炎(RH)做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KT、p-mTOR在BL及RH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差异及与患儿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58例BL患儿中,确诊后失访6例。接受治疗与随访的52例患儿,男43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5岁(2~14岁)。p-AKT、p-mTOR蛋白在儿童BL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9,P<0.001),表达率分别为62.1% (36/58)和60.3% (35/58),均显著高于阴性组(分别33.3%,36.7%;P=0.011,P=0.035)。p-AKT阳性组的高血清乳酸脱氢酶(LDH≥573 IU/L)的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P=0.006),p-mTOR的表达与血清LDH高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低相关(分别P=0.006, P=0.034),而性别、年龄、分期、肿块大小、有无B症状、结外病变数及国际预后指数(IPI)在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AKT阳性组的5年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均较阴性组明显降低(分别72.7%比94.7%,χ2=4.123,P=0.042; 66.7%比94.7%, χ2=5.822, P=0.016)。p-mTOR阳性组的5年OS较阴性组显著降低(71.0%比95.2%,χ2=4.881, P=0.027),但PFS较阴性组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KT/p-mTOR双阳性组的5年OS、PFS较存阴组(单一蛋白表达缺失或p-AKT/p-mTOR均不表达)显著下降(OS: 69.0%比95.7%, χ2=6.285, P=0.012; PFS:65.5%比91.3%, χ2=5.405, P=0.02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KT/p-mTOR双阳性、高LDH和IPI 3~5分是影响BL患儿OS的独立危险因素,p-AKT阳性、p-AKT/p-mTOR双阳性、巨大肿块(>10 cm)、高LDH和IPI 3~5分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

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AKT、p-mTOR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是儿童BL诊断的参考和评估预后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恶性腹膜间皮瘤(MPM)原位人源动物模型(PDX模型),鉴定其生物学特征,为研究MPM病理机制及探索诊治新技术提供实验平台。方法将术中MPM标本接种于BALB/c-nu/nu裸小鼠皮下,进行3次传代,稳定后取第4代皮下瘤制成瘤细胞匀浆,以100、200 μL剂量接种于裸小鼠腹腔,建立PDX模型,鉴定其生物学性状。结果成功建立MPM裸小鼠皮下瘤及腹腔瘤模型,皮下瘤模型接种第20天成瘤,第20
目的探讨BRAF V600E基因检测联合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在甲状腺结节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期间甲状腺FNAC检查病例共6 399例,所有患者均同时做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其中有组织病理对照结果的患者共2 447例,选取临床病理资料完善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1 535例回顾性分析B
期刊
目的探讨混合性嗜铬细胞瘤(composite pheochromocytoma,CP)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CP,对5例CP的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预后进行观察,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CP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男女发病比例为4∶1,发病年龄52~68岁(平均年龄59岁,中位年龄54岁)
金属人工关节置换术主要的并发症为假体松动,翻修中的假体周围组织由于是非肿瘤性病变,学界对其病理组织形态与临床组织不良反应相关性的关注较少。本文对假体周围组织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分析,对感染病例探讨术中冷冻及常规石蜡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分析二者对临床感染诊断的提示意义。对无菌性假体周围组织进行详细的分类描述,包括:滑膜上皮、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磨损颗粒的分级半定量评估。通过各种无菌性淋巴细胞为主型血管炎
期刊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细胞学样本的临床应用价值不断提升,如何在1~2张的细胞学涂片极端条件下,满足复杂的临床诊治需求,值得探寻。该文作者通过涂片回收细胞蜡块技术,收集痰及胰腺、肺经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获得的手工及液基细胞学涂片上的细胞进一步开展免疫组织化学,验证了该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以此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涂片回收细胞蜡块的制备流程及潜在的影响因素,以促进该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
期刊
目的探讨miR-449a对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首先构建携带miR-449a抑制剂、miR-449a mimic的质粒和携带KLF4 siRNA的病毒,并将其转染到血管平滑肌细胞当中,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49a的量,用Western blot检测KLF4的表达量,并检测表型转化相关代表蛋白SM-MHC、α平滑肌肌动蛋白、骨桥蛋白。同时,用CCK-8和细胞划痕
期刊
目的探讨颅面部良性纤维-骨性病变(benign fibro-osseous lesions, BFOL)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及与其他颅面部相似骨性病变的异同。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的65例颅面部BFOL、8例外周性骨化性纤维瘤(ossifying fibroma,OF)及1例低级别中央型骨肉瘤的病例资料及存档切片。所有病例采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5例疑难交界
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通常发生在十二指肠黏膜下层,具有特征性的形态学特征。该文报道1例51岁男性发生在十二指肠的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伴有淋巴结转移,描述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电镜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并结合文献复习其组织学特征及预后。
期刊
目的探讨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WL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市顺义区医院WLPTC病例5例,对其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标记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复习文献。结果5例WLPTC组织大体观察,肿瘤切面呈灰白色或灰褐色,实性,质地硬,边界尚清。镜下见肿瘤组织形态似涎腺的Warthin瘤,呈乳头状结构,间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但无明显滤泡形成;表面被覆复层上皮,肿
期刊
胸腺瘤是前纵隔内常见的原发肿瘤,但是其内继发肿瘤转移比较罕见。现报道1例发生于前纵隔的瘤对瘤转移——乳腺癌转移至B2型胸腺瘤内。患者女,55岁,因"发现纵隔肿物2年,近期肿物增大1个月"就诊。肿物最大径6 cm,有包膜,灰白色、实性、质地坚实。显微镜下,绝大部分区域形态符合B2型胸腺瘤,即在大量未成熟淋巴细胞背景上散在巢团状分布肿瘤性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细胞核大而疏松,可见核仁。但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