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无疑问,微软在IC业兴起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独占了用户的PC,其他的对手不是被其收购就是被击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微软的产品独占了几乎90%以上PC机底层的操作系统,而其他软件则都是建筑在底层操作系统之上的,换句话说,如果微软不喜欢你,它可以把你连根拔掉。Navigator浏览器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从市场的领导者迅速陨落,最终被逐出了市场。而微软的Office系列软件也同样占据了全球办公文档处理软件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比尔·盖茨给微软带来了这一切,也把微软带上了全球IT公司的巅峰。盖茨最辉煌的时间都给了微软。现在,他终于离开了。2008年7月1日,盖茨正式从微软公司的日常管理事务中退出,这无论是对于微软还是对于整个IT界来说都可以算是一个时代的结束。随着盖茨的功成身退,盖茨大学时的好友、微软一直以来的第二号人物鲍尔默开始成为新的领跑者。事实上,盖茨花了超过10年的时间来培养他的接班人,鲍尔默在8年前开始担任微软首席执行官,逐步从盖茨手上接过了微软决策者的重担。
不仅如此,鲍尔默还成功地组织起了一个庞大而有力的管理团队。微软在2005年收购了Groove Networks之后,52岁的Lotus Notes之父Ozzie开始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职务:资深高管Craig Mundie则接过了技术战略官的职责:现年47岁的资深元老Kevin Johnson以前管理着全球销售业务,现在则兼管Windows和在线服务业务;International Paper公司的首席财务官Chris Liddell被挖到微软担任相同的职务,Kevin Turner放弃了在沃尔玛的首席信息官的职务,加入微软担任席运营官……
在所有人看来,没有了盖茨的微软将迎来新的时代,鲍尔默组建的团队能否带领微软继续辉煌?今年夏天,鲍尔默提出的收购雅虎的建议被拒绝,去年年初,推出的最新版Windows Vista也未能获得消费者和企业用户市场的认同。在单机时代落后于微软的软件行业其他厂商要么开始用广告支持自己的产品,要么开始将销售产品变为销售服务。
事实上,目前整个IT业都在利用互联网改变着自己的经营和运营模式,由此也催生出Google、苹果这样的强势互联网和消费电子厂商。而在微软公司的收入中,互联网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少的,微软的互联网实力在互联网行业中只能算是非常弱小的一员。微软的霸权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鲍尔默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提出通过收购雅虎进一步进入互联网行业。
开放性是互联网的根本特性之一。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上,所有的软件几乎都可以免费获得,而且没有任何的技术壁垒可以拦截。免费和开放逐渐成为软件业的新游戏规则,特别是大量的互联网公司开始秉承“软件即服务”的原则,向用户提供优秀且免费的软件产品,再加上互联网本身的跨平台型,也因此造就了诸如Google、阿里巴巴、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对于IT企业来说,在互联网时代里最值钱已经不再是软件本身,即使软件的复制成本几乎为零。顺时而动的IT企业们都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服务,以服务盈利也逐渐开始成为许多IT企业的转型目标。
不可否认的是,盖茨时代的微软在互联网大潮到来之际有些后知后觉,正是因为如此,微软在互联网服务业已经大幅度落后于新兴巨头们。另一方面,鲍尔默在改革微软的公司架构时,将娱乐和设备独立成三大部门之一,这样可以更好地推动微软的互联网服务进入每个家庭的客厅,其载体就是XBOX和微软硬件外设产品。在目前来看,微软的管理架构已经开始走出盖茨的“单机”时代,进入到鲍尔默及其集体智慧所左右的“网络”时代。
互联网服务:后盖茨时代微软之最大挑战
最近几年,微软最为人所诟病的战略性失误之一,就是在互联网时代来临的时候,没有能够及时地把握住发展的方向,由此在互联网服务领域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内容提供
事实上,就目前来说,微软的内容提供服务可以说已经被主流的企业甩在了身后。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软件提供商,微软在卖软件之余却并没有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而只是提供了软件本身的升级服务。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在互联网刚刚开始普及的时期,微软掌控了用户访问互联网的最重要出口——浏览器,但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内容平台。
同时,反观整个业界,内容提供的平台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除了大规模的商业网站之外,大量的博客、个人网站也开始浮出水面。互联网上的内容提供者变得越来越多。而从内容形式上来看,除了常见的新闻内容之外,视频、音乐、电影、电视等多种媒体内容也都开始全面地出现。在提供内容的同时,服务商还要提供一定的社会化互动行为模式。通过这些互动行为模式,我们拥有了难以计量的集体智慧,同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单一的获取信息、共享媒体的渠道。
电子商务
在微软兴起及壮大的时期,电子商务对于微软来说还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微软从发展到现在似乎都没有涉足到电子商务,无论是直接的销售产品还是间接的搭建平台,微软都没有兴趣参与其中。这恰巧就成就了一批电子商务巨头。
从最早出名的亚马逊、eBay到叱咤风云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的概念早已远远超越了早期网络购物车的概念。阿里巴巴更是把B2C、C2C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植根中国的互联网服务巨头之一。另一方面,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巨头正在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人气陆续地开展其他的服务。电子商务不再只是小打小闹的小生意,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上最不可或缺的服务之一。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目前IT业重要的服务项目之一,而在这个服务项目上,目前微软在市场上的表现已经远远落后于Google。这并不是说,微软的技术要比Google落后,早在2004年,根据《新科学家》杂志对当时刚刚推出的微软MSN搜索引擎和Google的搜索引擎做出的第三方测试,微软的搜索引擎在技术上已经同Google搜索引擎不相上下。
但微软的产品总是会时不时地叫好不叫座,MSN搜索引擎的市场表现与其技术水平相去甚远。根据Compete最新发布的美国搜索引擎网页搜索量数据,2008年5月美国主要搜索引擎网页搜索请求量总计为90.4亿次,其中Google的网页搜索请求量近66.7亿次,占网页搜索请求量市场份额的73.5%;MSN/Live网页搜索的请求量约为7.4亿次,占8.2%的市场份额。
微软在搜索引擎大战中惨败,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微软还死抱着自己的Windows优势,并没有把搜索引擎当作一个新兴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手段来进行推广。 不过,微软已经意识到自己在搜索引擎行列“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正在通过寻找新的推广计划吸引更多用户使用MSN的搜索引擎。这也可以看作是微软从软件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的一个重要途径。
社区网站
MySpace、Facebook和Unkedln掀起了SNS(社会化网络服务)的热潮,而微软还傲慢地运作着速度和内容都让人诟病的MSN Space。
不过,对于SNS网站的态度可能算是微软服务化转型中相对来说比较快速反应的一次。2007年10月24日,微软成功击败Google以2.4亿美元收购Facebook部分股份。而正是根据这次收购,Facebook的市值被认为已经高达150亿美元。同样也是因为这次收购,使得SNS的热潮在全球再次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事实上,微软收购Facebook的主要原因,还是想借助Facebook旺盛的人气来推动其在线广告的收入。根据双方的协议,微软获得了在Facebook海外市场投放旗帜广告的机会,海外市场用户约占Facebook用户总数4900万的60%。
硬件服务:微软的新蓝海?
事实上,微软早在1982年就成立了硬件部门,但真正在硬件市场有所斩获则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事情。2001年,微软推出了与索尼PlayStation系列、任天堂N64、世嘉土星等比肩的次世代家用游戏机XBOX,随后又推出了XBOX的升级产品XBOX360,而在目前已经大众化的智能手机市场,微软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已经成为继Symbian之后的第二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平台。
相比在互联网服务方面的姗姗来迟,微软在硬件及家庭娱乐方面的成绩可以说成绩斐然。虽然索尼、苹果、诺基亚等强敌环伺四周,但微软依然从容应对
家庭娱乐
毫无疑问,在家庭娱乐领域,微软最强劲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对手,就是索尼。
从早期的录像机到现在的蓝光DVD,从Walkman随身听到PlayStation 3,索尼一直在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多渠道多类型的媒体内容。目前,在多媒体领域,索尼的优势毋庸置疑。在2006年的CES大展上,索尼首次以所有产品来证明作为一家全面的娱乐服务公司的领导者地位。索尼全球董事会主席兼CEO的霍华德·斯金格亮出了索尼“娱乐未来”(Entertaining the Future)的全新口号。
纵观整个家庭娱乐市场,索尼的品牌无处不在。而相比索尼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微软还有些力不从心。目前来说微软家庭娱乐事业部门可划分为两个主要产品线,分别是XBOX和PC。XBOX的产品线包括电视游乐器主机、接口设备、游戏软件和XBOX网络服务;PC产品线则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软件、家庭和零售部门各项产品,以及PC游戏软件与硬件周边设备。而微软在家庭娱乐方面的主要实力都集中在XBOX360上。虽然XBOX系列产品的盈利状况一直不是很理想,但对于财大气粗的微软来说,XBOX系列有着更重要的战略意义。
和索尼的想法一样,微软也想借助XBOX作为终端打入用户的客厅,使得IT产品不再只是工作的伙伴,而是生活的助手。一旦XBOX能够成功占领一部分人的客厅,将可以采用类似于苹果iTunes的销售模式,通过如网络游戏、付费影片下载等围绕XBOX的网络应用成为家庭娱乐的核心力量。
微软还有道跨不过去的坎。随着HD-DVD被东芝放弃,高清DVD的标准只剩下索尼主导的蓝光。XBOX系列如果需要使用高清碟片,那么将没有选择地使用蓝光光盘,这对于微软来说恐怕多少显得有点尴尬。
智能手机
在Symbian被诺基亚全权掌控之前,微软Windows Mobile的势头已然风生水起。但诺基亚却走出了这样让人惊讶的一步,让Windows Mobile瞬间成为异类。
2008年6月24日,诺基亚宣布将以现金收购Symbian公司剩余的52%股权,同时承诺在收购完成后将联合成立Symbian基金会,对基金会成员免费开放Symbian操作系统的使用授权。诺基亚最终的想法,是将Symbian基金会变成类似于Google的Android开放手机联盟。这样一来,微软变得腹背受敌。前有Symbian一骑绝尘,后有Android穷追不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之战立即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Symbian目前已经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而且有大量的第三方扩展软件支持,再加上开放源码和诺基亚的互联网策略逐渐拉开序幕,Symbian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会独霸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这几乎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表示Windows Mobile一点机会都没有。
和Symbian操作系统主要以诺基亚手机为主不一样,有大量的国内外品牌都推出了Windows Mobille操作系统的产品。使用Windows Mobil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其操作界面和电脑Windows XP的操作界面很相似,而且其文件和数据都不需要转换就可以无缝地贡献,这是Symbian系统暂时还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
后盖茨时代微软二次革命即将开始
毫无疑问,从成立的那一天起,盖茨一直就是微软的标志和代名词,正如同乔布斯就是现在苹果的标志和代名词一样。盖茨利用自己在技术和商业上的才能将微软培养成了当今IT界最有名的高科技公司。
随着盖茨的离职,微软这个软件巨头做进行的各项活动更多地被烙上了公司的印记而不是某个人的印记,而微软的名声也可能从此逐渐销声匿迹。盖茨是一个天才,他凭借自己在技术和商业上过人的天赋带领微软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高科技公司,特别是在技术上,微软曾经引领了无数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微软已经有些略显颓势,特别是在互联网全面进入IT业的发展的时代,微软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转变思想,同时在消费电子产品开始从工作间向客厅进步的时候,微软虽然看到了方向,但是却没能及时迈开步伐。在整个IT行业都在由“信息孤岛”向“信息服务平台”转化的过程中,微软已经落后了,鲍尔默会把微软带向成功还是没落?
鲍尔默已经让微软向互联网迈出了及其重要的一步,随着盖茨的退隐,微软原有的盖茨印记将会逐渐变成微软的印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微软战略决策过程的一部分,未来的微软很难出现“盖茨式”的精神领袖,但是在以鲍尔默为首的“四大天王’共同管理下的微软也许会走得更加理性、更加务实。无论如何,微软不会有第二个盖茨,IT业也不会出现第二个微软。在互联网时代,微软才刚刚起步。
比尔·盖茨给微软带来了这一切,也把微软带上了全球IT公司的巅峰。盖茨最辉煌的时间都给了微软。现在,他终于离开了。2008年7月1日,盖茨正式从微软公司的日常管理事务中退出,这无论是对于微软还是对于整个IT界来说都可以算是一个时代的结束。随着盖茨的功成身退,盖茨大学时的好友、微软一直以来的第二号人物鲍尔默开始成为新的领跑者。事实上,盖茨花了超过10年的时间来培养他的接班人,鲍尔默在8年前开始担任微软首席执行官,逐步从盖茨手上接过了微软决策者的重担。
不仅如此,鲍尔默还成功地组织起了一个庞大而有力的管理团队。微软在2005年收购了Groove Networks之后,52岁的Lotus Notes之父Ozzie开始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职务:资深高管Craig Mundie则接过了技术战略官的职责:现年47岁的资深元老Kevin Johnson以前管理着全球销售业务,现在则兼管Windows和在线服务业务;International Paper公司的首席财务官Chris Liddell被挖到微软担任相同的职务,Kevin Turner放弃了在沃尔玛的首席信息官的职务,加入微软担任席运营官……
在所有人看来,没有了盖茨的微软将迎来新的时代,鲍尔默组建的团队能否带领微软继续辉煌?今年夏天,鲍尔默提出的收购雅虎的建议被拒绝,去年年初,推出的最新版Windows Vista也未能获得消费者和企业用户市场的认同。在单机时代落后于微软的软件行业其他厂商要么开始用广告支持自己的产品,要么开始将销售产品变为销售服务。
事实上,目前整个IT业都在利用互联网改变着自己的经营和运营模式,由此也催生出Google、苹果这样的强势互联网和消费电子厂商。而在微软公司的收入中,互联网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少的,微软的互联网实力在互联网行业中只能算是非常弱小的一员。微软的霸权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鲍尔默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提出通过收购雅虎进一步进入互联网行业。
开放性是互联网的根本特性之一。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上,所有的软件几乎都可以免费获得,而且没有任何的技术壁垒可以拦截。免费和开放逐渐成为软件业的新游戏规则,特别是大量的互联网公司开始秉承“软件即服务”的原则,向用户提供优秀且免费的软件产品,再加上互联网本身的跨平台型,也因此造就了诸如Google、阿里巴巴、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对于IT企业来说,在互联网时代里最值钱已经不再是软件本身,即使软件的复制成本几乎为零。顺时而动的IT企业们都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服务,以服务盈利也逐渐开始成为许多IT企业的转型目标。
不可否认的是,盖茨时代的微软在互联网大潮到来之际有些后知后觉,正是因为如此,微软在互联网服务业已经大幅度落后于新兴巨头们。另一方面,鲍尔默在改革微软的公司架构时,将娱乐和设备独立成三大部门之一,这样可以更好地推动微软的互联网服务进入每个家庭的客厅,其载体就是XBOX和微软硬件外设产品。在目前来看,微软的管理架构已经开始走出盖茨的“单机”时代,进入到鲍尔默及其集体智慧所左右的“网络”时代。
互联网服务:后盖茨时代微软之最大挑战
最近几年,微软最为人所诟病的战略性失误之一,就是在互联网时代来临的时候,没有能够及时地把握住发展的方向,由此在互联网服务领域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内容提供
事实上,就目前来说,微软的内容提供服务可以说已经被主流的企业甩在了身后。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软件提供商,微软在卖软件之余却并没有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而只是提供了软件本身的升级服务。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在互联网刚刚开始普及的时期,微软掌控了用户访问互联网的最重要出口——浏览器,但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内容平台。
同时,反观整个业界,内容提供的平台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除了大规模的商业网站之外,大量的博客、个人网站也开始浮出水面。互联网上的内容提供者变得越来越多。而从内容形式上来看,除了常见的新闻内容之外,视频、音乐、电影、电视等多种媒体内容也都开始全面地出现。在提供内容的同时,服务商还要提供一定的社会化互动行为模式。通过这些互动行为模式,我们拥有了难以计量的集体智慧,同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单一的获取信息、共享媒体的渠道。
电子商务
在微软兴起及壮大的时期,电子商务对于微软来说还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微软从发展到现在似乎都没有涉足到电子商务,无论是直接的销售产品还是间接的搭建平台,微软都没有兴趣参与其中。这恰巧就成就了一批电子商务巨头。
从最早出名的亚马逊、eBay到叱咤风云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的概念早已远远超越了早期网络购物车的概念。阿里巴巴更是把B2C、C2C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植根中国的互联网服务巨头之一。另一方面,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巨头正在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人气陆续地开展其他的服务。电子商务不再只是小打小闹的小生意,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上最不可或缺的服务之一。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目前IT业重要的服务项目之一,而在这个服务项目上,目前微软在市场上的表现已经远远落后于Google。这并不是说,微软的技术要比Google落后,早在2004年,根据《新科学家》杂志对当时刚刚推出的微软MSN搜索引擎和Google的搜索引擎做出的第三方测试,微软的搜索引擎在技术上已经同Google搜索引擎不相上下。
但微软的产品总是会时不时地叫好不叫座,MSN搜索引擎的市场表现与其技术水平相去甚远。根据Compete最新发布的美国搜索引擎网页搜索量数据,2008年5月美国主要搜索引擎网页搜索请求量总计为90.4亿次,其中Google的网页搜索请求量近66.7亿次,占网页搜索请求量市场份额的73.5%;MSN/Live网页搜索的请求量约为7.4亿次,占8.2%的市场份额。
微软在搜索引擎大战中惨败,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微软还死抱着自己的Windows优势,并没有把搜索引擎当作一个新兴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手段来进行推广。 不过,微软已经意识到自己在搜索引擎行列“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正在通过寻找新的推广计划吸引更多用户使用MSN的搜索引擎。这也可以看作是微软从软件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的一个重要途径。
社区网站
MySpace、Facebook和Unkedln掀起了SNS(社会化网络服务)的热潮,而微软还傲慢地运作着速度和内容都让人诟病的MSN Space。
不过,对于SNS网站的态度可能算是微软服务化转型中相对来说比较快速反应的一次。2007年10月24日,微软成功击败Google以2.4亿美元收购Facebook部分股份。而正是根据这次收购,Facebook的市值被认为已经高达150亿美元。同样也是因为这次收购,使得SNS的热潮在全球再次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事实上,微软收购Facebook的主要原因,还是想借助Facebook旺盛的人气来推动其在线广告的收入。根据双方的协议,微软获得了在Facebook海外市场投放旗帜广告的机会,海外市场用户约占Facebook用户总数4900万的60%。
硬件服务:微软的新蓝海?
事实上,微软早在1982年就成立了硬件部门,但真正在硬件市场有所斩获则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事情。2001年,微软推出了与索尼PlayStation系列、任天堂N64、世嘉土星等比肩的次世代家用游戏机XBOX,随后又推出了XBOX的升级产品XBOX360,而在目前已经大众化的智能手机市场,微软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已经成为继Symbian之后的第二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平台。
相比在互联网服务方面的姗姗来迟,微软在硬件及家庭娱乐方面的成绩可以说成绩斐然。虽然索尼、苹果、诺基亚等强敌环伺四周,但微软依然从容应对
家庭娱乐
毫无疑问,在家庭娱乐领域,微软最强劲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对手,就是索尼。
从早期的录像机到现在的蓝光DVD,从Walkman随身听到PlayStation 3,索尼一直在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多渠道多类型的媒体内容。目前,在多媒体领域,索尼的优势毋庸置疑。在2006年的CES大展上,索尼首次以所有产品来证明作为一家全面的娱乐服务公司的领导者地位。索尼全球董事会主席兼CEO的霍华德·斯金格亮出了索尼“娱乐未来”(Entertaining the Future)的全新口号。
纵观整个家庭娱乐市场,索尼的品牌无处不在。而相比索尼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微软还有些力不从心。目前来说微软家庭娱乐事业部门可划分为两个主要产品线,分别是XBOX和PC。XBOX的产品线包括电视游乐器主机、接口设备、游戏软件和XBOX网络服务;PC产品线则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软件、家庭和零售部门各项产品,以及PC游戏软件与硬件周边设备。而微软在家庭娱乐方面的主要实力都集中在XBOX360上。虽然XBOX系列产品的盈利状况一直不是很理想,但对于财大气粗的微软来说,XBOX系列有着更重要的战略意义。
和索尼的想法一样,微软也想借助XBOX作为终端打入用户的客厅,使得IT产品不再只是工作的伙伴,而是生活的助手。一旦XBOX能够成功占领一部分人的客厅,将可以采用类似于苹果iTunes的销售模式,通过如网络游戏、付费影片下载等围绕XBOX的网络应用成为家庭娱乐的核心力量。
微软还有道跨不过去的坎。随着HD-DVD被东芝放弃,高清DVD的标准只剩下索尼主导的蓝光。XBOX系列如果需要使用高清碟片,那么将没有选择地使用蓝光光盘,这对于微软来说恐怕多少显得有点尴尬。
智能手机
在Symbian被诺基亚全权掌控之前,微软Windows Mobile的势头已然风生水起。但诺基亚却走出了这样让人惊讶的一步,让Windows Mobile瞬间成为异类。
2008年6月24日,诺基亚宣布将以现金收购Symbian公司剩余的52%股权,同时承诺在收购完成后将联合成立Symbian基金会,对基金会成员免费开放Symbian操作系统的使用授权。诺基亚最终的想法,是将Symbian基金会变成类似于Google的Android开放手机联盟。这样一来,微软变得腹背受敌。前有Symbian一骑绝尘,后有Android穷追不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之战立即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Symbian目前已经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而且有大量的第三方扩展软件支持,再加上开放源码和诺基亚的互联网策略逐渐拉开序幕,Symbian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会独霸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这几乎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表示Windows Mobile一点机会都没有。
和Symbian操作系统主要以诺基亚手机为主不一样,有大量的国内外品牌都推出了Windows Mobille操作系统的产品。使用Windows Mobil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其操作界面和电脑Windows XP的操作界面很相似,而且其文件和数据都不需要转换就可以无缝地贡献,这是Symbian系统暂时还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
后盖茨时代微软二次革命即将开始
毫无疑问,从成立的那一天起,盖茨一直就是微软的标志和代名词,正如同乔布斯就是现在苹果的标志和代名词一样。盖茨利用自己在技术和商业上的才能将微软培养成了当今IT界最有名的高科技公司。
随着盖茨的离职,微软这个软件巨头做进行的各项活动更多地被烙上了公司的印记而不是某个人的印记,而微软的名声也可能从此逐渐销声匿迹。盖茨是一个天才,他凭借自己在技术和商业上过人的天赋带领微软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高科技公司,特别是在技术上,微软曾经引领了无数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微软已经有些略显颓势,特别是在互联网全面进入IT业的发展的时代,微软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转变思想,同时在消费电子产品开始从工作间向客厅进步的时候,微软虽然看到了方向,但是却没能及时迈开步伐。在整个IT行业都在由“信息孤岛”向“信息服务平台”转化的过程中,微软已经落后了,鲍尔默会把微软带向成功还是没落?
鲍尔默已经让微软向互联网迈出了及其重要的一步,随着盖茨的退隐,微软原有的盖茨印记将会逐渐变成微软的印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微软战略决策过程的一部分,未来的微软很难出现“盖茨式”的精神领袖,但是在以鲍尔默为首的“四大天王’共同管理下的微软也许会走得更加理性、更加务实。无论如何,微软不会有第二个盖茨,IT业也不会出现第二个微软。在互联网时代,微软才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