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知识综合性”“活动方式特殊性”及落实过程中诸多的“不可预知因素”,其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指导、成果生成和评价等都充满了挑战。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反思、总结和自我评价,并以评促思,以思导行,才能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与理念,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笔者结合实践经验,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的基本策略。
“发展性”是指以学生的健康发展及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为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的目标。并且,需要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反思评价的核心目标,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反思评价的延伸目标,而教师反思性评价的终极目标,则是通过对上述二者的思考与评价,实现教师个人更进一步的专业能力发展。
对学生“发展性”的反思性评价,包括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知识的收获,对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对活动和学习的态度,对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识与情感等。评价的对象包括学生群体与学生个体,对学生群体的发展性评价主要以学生群体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和深入程度、活动目标的达成度、活动成果输出的质量来做判断,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在活动中所承担任务的执行与落实情况、与组内外其他学生的合作情况、对活动的思考与创新情况、从活动中得到的收获与成果情况等去判断和评价。
对教师“发展性”的反思性评价,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四大方面。专业理念的发展主要为结合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与实施实践,去深入思考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活动组织的要素及流程、实验的步骤与方法、学生的指导与评价等基本理论;专业知识的发展主要是对综合实践课程相关知识、活动中涉及的多学科专业知识整合、新的教学技能、新的教学法知识等多类型知识的更新和掌握;专业能力的发展主要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活动中突发或偶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活动中对相关人员的沟通与协调能力等教学能力的发展;专业态度的发展主要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更深的认识和感情,在教育观、教学观等方面有更正确的理念和坚强的信念。
例如,《走进中国八大菜系》主题活动的反思性评价,教师可以从学生小组研究计划制定的质量、学生查阅及整理资料的结果、学生实地调查访问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访谈结果的整理与分析情况、学生研究成果的丰富性、学生对活动的感想与收获交流情况等多个方面去评价学生的“发展性”,并基于此,细究教师个人在每个活动环节的教学和指导情况,判断自己的专业“发展性”,包括对此项活动的设计、组织、协调等能力的发展以及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组织、中国八大菜系和饮食文化的认识等。
“过程性”是指教师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需要贯穿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实施及总结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延续的、思辨的,具有阶段性和整体性。“动态的”主要指教师的反思性评价贯穿活动的始终,对每个教学步骤、每个活动环节都适时进行反思,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原定设计进行动态调整;“延续的”主要指教师的反思性评价不是随着某个活动环节或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更多的是用反思的结果去指导将来的教学思考与教学行为;“思辨的”主要指教师的反思性评价需要以所发现的教学问题为中心进行思考和辨析;“阶段性”表示教师可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阶段性反思总结,并对下个阶段的活动组织与教学深入思考,调整或优化原定方案;“整体性”是指教师在一次活动结束后从全局角度进行整体思考、分析、评价和总结。
在贯穿全程的反思性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宜的观测和评价工具进行落实,如对活动的核心环节进行录音或录像,将自己作为“观察者”,对教学语言、教学行为、表情把控等个人的教学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并核对每个教学环节中对时间的把控情况,分析预想效果及实际效果存在差距的原因,仔细观察不同学生的表情与反馈,判断学生的理解和认知程度等,也可以选择较为科学的评测工具进行自我评测和分析。
例如,教师设计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方案,在设计活动流程时进行第一次反思,认为此主题太大,内容宽泛,不易于明确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也不易于活动的组织,在反思后将主题调整为《中国的春节文化》。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春节文化”讨论热烈,却各有兴趣指向,教师仔细倾听与观察,适时反思,增加“确定主题”活动环节,在学生的发言和讨论中,确定了“春节的红灯笼”“春节的饺子”“春节的鞭炮”“春节的压岁钱”“春节的拜年”五个主题,并以自由组合方式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选题,开始下一环节的研究性活动。
“适切性”主要指教师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需要从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组织、活动成果梳理等多个方面考虑教学指导的适宜性与有效性,寻找在不同情况下的最优教学方案。
对于“适切性”的反思性评价,可以从三个角度展开。一是寻找成功点,分析优势和长处,并归类整理,以“发扬光大”,指导今后的教学。例如,“组织学生提前学习了访谈的策略和方法,并对每个小组的访谈提纲一一把关,组织了访谈的演练示范,这是学生访谈调查效果好的最主要原因”,“每个研究小组提前确定好组长、记录员、材料整理员等角色分工,且明确职责,这是今后组织活动可借鉴的有效方法”等。二是寻找失败点,分析不足,寻找原因,以“引以为戒”。例如,“本次活动的环节与步骤设计过细,束缚了学生的思考和活动形式,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研究成果多以模仿为主,创新不足,效果不好”,“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集体参观的方式实施,没想到有少部分家长坚持跟随全程,并对学生的探索性活动也有一定程度的包办和代劳,影响了活动效果,今后组织校外实践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到家长因素”等。三是寻找疑问点,包括学生的困惑和教师自身的疑虑两个方面。对于学生的困惑,有的在活动中即时解决,活动后进行反思总结,有的问题比较重要,但在活动中因各种原因无法及时解决时,教师需要随时记录,找准时机解决问题,对于教师自己也不确定答案的问题,则需要仔细思考、查询资料、总结分析,给予学生准确的答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评价。对于教师自身的疑虑,则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精心钻研、吸取经验,最终达到清晰、透彻、明了的效果。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可以围绕“发展性”“过程性”和“适切性”进行落实,这种自我认识和反馈,有利于教师准确了解自身的優势与不足,并不断改进,不断获得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广德湖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
一、发展性——自我反思性评价的目标与指向
“发展性”是指以学生的健康发展及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为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的目标。并且,需要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反思评价的核心目标,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反思评价的延伸目标,而教师反思性评价的终极目标,则是通过对上述二者的思考与评价,实现教师个人更进一步的专业能力发展。
对学生“发展性”的反思性评价,包括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知识的收获,对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对活动和学习的态度,对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识与情感等。评价的对象包括学生群体与学生个体,对学生群体的发展性评价主要以学生群体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和深入程度、活动目标的达成度、活动成果输出的质量来做判断,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在活动中所承担任务的执行与落实情况、与组内外其他学生的合作情况、对活动的思考与创新情况、从活动中得到的收获与成果情况等去判断和评价。
对教师“发展性”的反思性评价,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四大方面。专业理念的发展主要为结合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与实施实践,去深入思考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活动组织的要素及流程、实验的步骤与方法、学生的指导与评价等基本理论;专业知识的发展主要是对综合实践课程相关知识、活动中涉及的多学科专业知识整合、新的教学技能、新的教学法知识等多类型知识的更新和掌握;专业能力的发展主要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活动中突发或偶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活动中对相关人员的沟通与协调能力等教学能力的发展;专业态度的发展主要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更深的认识和感情,在教育观、教学观等方面有更正确的理念和坚强的信念。
例如,《走进中国八大菜系》主题活动的反思性评价,教师可以从学生小组研究计划制定的质量、学生查阅及整理资料的结果、学生实地调查访问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访谈结果的整理与分析情况、学生研究成果的丰富性、学生对活动的感想与收获交流情况等多个方面去评价学生的“发展性”,并基于此,细究教师个人在每个活动环节的教学和指导情况,判断自己的专业“发展性”,包括对此项活动的设计、组织、协调等能力的发展以及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组织、中国八大菜系和饮食文化的认识等。
二、过程性——自我反思性评价的原则与方式
“过程性”是指教师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需要贯穿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实施及总结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延续的、思辨的,具有阶段性和整体性。“动态的”主要指教师的反思性评价贯穿活动的始终,对每个教学步骤、每个活动环节都适时进行反思,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原定设计进行动态调整;“延续的”主要指教师的反思性评价不是随着某个活动环节或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更多的是用反思的结果去指导将来的教学思考与教学行为;“思辨的”主要指教师的反思性评价需要以所发现的教学问题为中心进行思考和辨析;“阶段性”表示教师可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阶段性反思总结,并对下个阶段的活动组织与教学深入思考,调整或优化原定方案;“整体性”是指教师在一次活动结束后从全局角度进行整体思考、分析、评价和总结。
在贯穿全程的反思性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宜的观测和评价工具进行落实,如对活动的核心环节进行录音或录像,将自己作为“观察者”,对教学语言、教学行为、表情把控等个人的教学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并核对每个教学环节中对时间的把控情况,分析预想效果及实际效果存在差距的原因,仔细观察不同学生的表情与反馈,判断学生的理解和认知程度等,也可以选择较为科学的评测工具进行自我评测和分析。
例如,教师设计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方案,在设计活动流程时进行第一次反思,认为此主题太大,内容宽泛,不易于明确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也不易于活动的组织,在反思后将主题调整为《中国的春节文化》。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春节文化”讨论热烈,却各有兴趣指向,教师仔细倾听与观察,适时反思,增加“确定主题”活动环节,在学生的发言和讨论中,确定了“春节的红灯笼”“春节的饺子”“春节的鞭炮”“春节的压岁钱”“春节的拜年”五个主题,并以自由组合方式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选题,开始下一环节的研究性活动。
三、适切性——自我反思性评价的标准与内容
“适切性”主要指教师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需要从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组织、活动成果梳理等多个方面考虑教学指导的适宜性与有效性,寻找在不同情况下的最优教学方案。
对于“适切性”的反思性评价,可以从三个角度展开。一是寻找成功点,分析优势和长处,并归类整理,以“发扬光大”,指导今后的教学。例如,“组织学生提前学习了访谈的策略和方法,并对每个小组的访谈提纲一一把关,组织了访谈的演练示范,这是学生访谈调查效果好的最主要原因”,“每个研究小组提前确定好组长、记录员、材料整理员等角色分工,且明确职责,这是今后组织活动可借鉴的有效方法”等。二是寻找失败点,分析不足,寻找原因,以“引以为戒”。例如,“本次活动的环节与步骤设计过细,束缚了学生的思考和活动形式,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研究成果多以模仿为主,创新不足,效果不好”,“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集体参观的方式实施,没想到有少部分家长坚持跟随全程,并对学生的探索性活动也有一定程度的包办和代劳,影响了活动效果,今后组织校外实践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到家长因素”等。三是寻找疑问点,包括学生的困惑和教师自身的疑虑两个方面。对于学生的困惑,有的在活动中即时解决,活动后进行反思总结,有的问题比较重要,但在活动中因各种原因无法及时解决时,教师需要随时记录,找准时机解决问题,对于教师自己也不确定答案的问题,则需要仔细思考、查询资料、总结分析,给予学生准确的答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评价。对于教师自身的疑虑,则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精心钻研、吸取经验,最终达到清晰、透彻、明了的效果。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可以围绕“发展性”“过程性”和“适切性”进行落实,这种自我认识和反馈,有利于教师准确了解自身的優势与不足,并不断改进,不断获得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广德湖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