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的学术领域,电气自动化是新兴的热门学科,其理论基础是电子网理论和控制理论,并且借助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工业生产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助推器作用。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降低工业生产成本,并且提升效率,还可以降低工业生产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
关键词:工业生产;电气自动化;应用措施
1.电气自动化的概念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是融合多种技术于一身的新型学科,其中主要包括:①计算机技术;②控制技术:③电子技术;④电器技术;⑤智能技术;⑥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已在很多领域普遍地实施应用,与国民的生产生活关系相当密切,同时也正走向稳定与成熟的发展之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是运用网络将信息进行接收与传播,使得信息之间的传输速率大大增加,这也为电气工程的相关工作能够便捷且高效率地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电气控制技术
2.1在电网调度中采用自动化技术
目前电网构造比较复杂,要想提高电力工程的稳定性,就应该在电网调度中加强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合理运用。该应用程序基本上使用计算机、网络、巡逻等技术自动监控用户的电力状态,摒弃自动故障诊断和手动监控模式的传统,实现网格调度自动化。目前,中国应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实现实时图形、安全警报、大型电网综合建模等多种功能。通过网络连接到计算机后台数据库,实现自动限制。智能控制系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监控电网运行,实时收集和处理监控相关数据,有效评估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并且及时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特别是电网运行中的各种松鼠的应用,首先可以利用经济调度技术更有效地交换信息,减少问题出现的频率,可以在问题产生之前进行及时的制止。
2.2变电站自动化
根据我国的发展和变电站建设项目,项目的规格越来越大,一些小型的变电站在解决电力系统问题时并不及时,而且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提高变电站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对变电站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让电力项目都能正常进行。这种情况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出来,合理运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可以提高变电站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变电站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自动化技术的改革。结合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变电站可以对变电站数据进行综合的管理,进一步稳定电力系统运行。
2.3PLC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
所谓的PLC是指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广泛使用工业PLC和适当的配套装置,能够实现对于相关企业的整个生产线实施逻辑化操控的目的,具有稳定性高,配置非常灵活多变,抵抗环境干扰的能力较强的优良特性。随着互联网相关科技持续发展及进步,PLC控制单元将愈来愈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在各个PLC控制单元间、上位机和PLC控制单元间,联网做到互联互通逐渐向深入发展进步。在此种应用背景下,依据统一的通用行业标准,使得相关网络实现集团化控制及远距离集散式控制的最终效果,还可以在不同的企业间搭建相应的控制体系,此类技术将会在工业生产的控制过程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2.4低压电气控制相关技术的应用
低压电气控制相关技术指的是使用直流式变电装置或者交流式的相关供电装置,针对电气设备实施控制,实现相关目的一类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设备和电源进行连接,依靠外部电能驱动电机的运转,当电机正常工作以后,内部的频率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促使相关电气系统的运行状态达到良好。随后在相关的辅助装置的操控之下,将有用功的进行合理转化,驱动生产环节中各类设备按照相应的顺序平稳运行。低压控制技术需要确保电源供应电能的稳定供应,假如电流或者电压状态不够稳定,其内部装置的运行将会受到不利影响,无法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2.5变频调速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工业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之中,通常以交流型的电机为主,在此种背景之下,如果可以在相关的生产过程中加入变频调速的相关技术,就可以在确保工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品品质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损失。与此同时,经过针对闭环相关技术的科学使用,还可以对于工业产品的最终成品的品质进行严格的把控,依据现场实际状况对于生产线上的相关设备及物料实施精确调控。通过实际应用可知,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变频调速相关技术之后,可以降低至少18%以上的电能消耗,节能作用非常明显。
2.6电气自动化在高炉系统中的应用
高炉工艺复杂,各辅助工艺众多,高炉系统能够正常运行,需要配套满足工艺的控制系统,从监视和控制高炉正常运行。高炉系统包括上料小车能够有序交替上料,炉顶压力及放散连锁控制,炉内压力、炉内温度监视与控制,均需要配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工艺功能,达到高炉系统正常运行。在高炉系统的重要部位都安装有高清摄像头,高炉主控室内可清晰看到现场设备运行状态。
2.7电气自动化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不仅在大工业系统应用广泛,在机械设备上应用也很广泛。下面介绍工业生产设备卷板机,卷板机不仅包括主体的辊轮设备,升降輥轮用的液压部分,同时还包括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某台卷板厚度100mm,卷板长度3m的卷板机,除了硬件机械辊轮设备外,还需要稳定可靠精准的控制系统才可以正常卷厚板。卷板机工作过程:首先将上辊提升一定高度,再将厚板吊进辊轮并与基准线对齐,然后下降辊轮,打开电机开始卷板。
单台机械设备能够顺利工作,必须配套电气自动化控制柜,卷板机属重载设备,电机启动方式采用频敏启动。轻载设备和重载设备的启动方式不同,普通轻载设备可以采用变频启动或是软启动,卷板机能够顺序完成一个卷板工作流程是通过配套的小型PLC来完成。卷板机属生产设备,即根据生产需要而使用,当设备不使用时常处于断电状态,会带来一些问题。控制系统中中央处理器内置电池,由于设备长时间闲置处于断电状态,电池电量耗尽,若是不带存储功能的中央处理器,内部程序易丢失,当再次使用设备时,机械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所以当设备长时间不使用时,而中央处理器没有存储功能的情况下,需要隔月对中央处理器充电,保证电池电量充足,以免程序丢失,机械设备无法工作。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在相关人员的努力研发中,电气自动化系统更加的完善,同时还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支持能力并降低了企业的管理难度。相关技术人员的努力研发将会推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系统改革得以快速实行,同时也要对电气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走向,进行科学的判断与分析,其发展走向应契合社会的技术环境以及用途,并且将电气自动化从单一的控制逐渐转变成集成化控制。在对其进行创新与改革的同时,要牢牢把控自动化本身具备的特征。不管如何更新变革,都不能摒弃安全、稳定、高效以及一体化的基本属性。电气自动化依据其本身特性,可将其划分为开放与分散两种,将两种特征进行结合,将会在一定的程度上确保电气自动化未来有力的发展。
结束语:在工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保证工艺设备运行的核心,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智能化,电气自动化除占有领域广泛外,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参考文献:
[1]朱学森,孟超.PLC在钢铁冶金企业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冶金管理,2020(17):54-55.
[2]魏明.工业电气自动化生产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J].石化技术,2020,27(07):293+299.
[3]黄伟斌.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炭工业生产中的实践应用[J].矿业装备,2020(03):180-181.
[4]马国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J].石化技术,2020,27(05):199+170.
[5]丁春兵.工业电气自动化生产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5):6.
关键词:工业生产;电气自动化;应用措施
1.电气自动化的概念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是融合多种技术于一身的新型学科,其中主要包括:①计算机技术;②控制技术:③电子技术;④电器技术;⑤智能技术;⑥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已在很多领域普遍地实施应用,与国民的生产生活关系相当密切,同时也正走向稳定与成熟的发展之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是运用网络将信息进行接收与传播,使得信息之间的传输速率大大增加,这也为电气工程的相关工作能够便捷且高效率地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工业生产中常见的电气控制技术
2.1在电网调度中采用自动化技术
目前电网构造比较复杂,要想提高电力工程的稳定性,就应该在电网调度中加强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合理运用。该应用程序基本上使用计算机、网络、巡逻等技术自动监控用户的电力状态,摒弃自动故障诊断和手动监控模式的传统,实现网格调度自动化。目前,中国应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实现实时图形、安全警报、大型电网综合建模等多种功能。通过网络连接到计算机后台数据库,实现自动限制。智能控制系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监控电网运行,实时收集和处理监控相关数据,有效评估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并且及时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特别是电网运行中的各种松鼠的应用,首先可以利用经济调度技术更有效地交换信息,减少问题出现的频率,可以在问题产生之前进行及时的制止。
2.2变电站自动化
根据我国的发展和变电站建设项目,项目的规格越来越大,一些小型的变电站在解决电力系统问题时并不及时,而且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提高变电站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对变电站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让电力项目都能正常进行。这种情况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出来,合理运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可以提高变电站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变电站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自动化技术的改革。结合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变电站可以对变电站数据进行综合的管理,进一步稳定电力系统运行。
2.3PLC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
所谓的PLC是指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广泛使用工业PLC和适当的配套装置,能够实现对于相关企业的整个生产线实施逻辑化操控的目的,具有稳定性高,配置非常灵活多变,抵抗环境干扰的能力较强的优良特性。随着互联网相关科技持续发展及进步,PLC控制单元将愈来愈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在各个PLC控制单元间、上位机和PLC控制单元间,联网做到互联互通逐渐向深入发展进步。在此种应用背景下,依据统一的通用行业标准,使得相关网络实现集团化控制及远距离集散式控制的最终效果,还可以在不同的企业间搭建相应的控制体系,此类技术将会在工业生产的控制过程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2.4低压电气控制相关技术的应用
低压电气控制相关技术指的是使用直流式变电装置或者交流式的相关供电装置,针对电气设备实施控制,实现相关目的一类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设备和电源进行连接,依靠外部电能驱动电机的运转,当电机正常工作以后,内部的频率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促使相关电气系统的运行状态达到良好。随后在相关的辅助装置的操控之下,将有用功的进行合理转化,驱动生产环节中各类设备按照相应的顺序平稳运行。低压控制技术需要确保电源供应电能的稳定供应,假如电流或者电压状态不够稳定,其内部装置的运行将会受到不利影响,无法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2.5变频调速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工业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之中,通常以交流型的电机为主,在此种背景之下,如果可以在相关的生产过程中加入变频调速的相关技术,就可以在确保工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品品质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损失。与此同时,经过针对闭环相关技术的科学使用,还可以对于工业产品的最终成品的品质进行严格的把控,依据现场实际状况对于生产线上的相关设备及物料实施精确调控。通过实际应用可知,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变频调速相关技术之后,可以降低至少18%以上的电能消耗,节能作用非常明显。
2.6电气自动化在高炉系统中的应用
高炉工艺复杂,各辅助工艺众多,高炉系统能够正常运行,需要配套满足工艺的控制系统,从监视和控制高炉正常运行。高炉系统包括上料小车能够有序交替上料,炉顶压力及放散连锁控制,炉内压力、炉内温度监视与控制,均需要配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工艺功能,达到高炉系统正常运行。在高炉系统的重要部位都安装有高清摄像头,高炉主控室内可清晰看到现场设备运行状态。
2.7电气自动化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不仅在大工业系统应用广泛,在机械设备上应用也很广泛。下面介绍工业生产设备卷板机,卷板机不仅包括主体的辊轮设备,升降輥轮用的液压部分,同时还包括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某台卷板厚度100mm,卷板长度3m的卷板机,除了硬件机械辊轮设备外,还需要稳定可靠精准的控制系统才可以正常卷厚板。卷板机工作过程:首先将上辊提升一定高度,再将厚板吊进辊轮并与基准线对齐,然后下降辊轮,打开电机开始卷板。
单台机械设备能够顺利工作,必须配套电气自动化控制柜,卷板机属重载设备,电机启动方式采用频敏启动。轻载设备和重载设备的启动方式不同,普通轻载设备可以采用变频启动或是软启动,卷板机能够顺序完成一个卷板工作流程是通过配套的小型PLC来完成。卷板机属生产设备,即根据生产需要而使用,当设备不使用时常处于断电状态,会带来一些问题。控制系统中中央处理器内置电池,由于设备长时间闲置处于断电状态,电池电量耗尽,若是不带存储功能的中央处理器,内部程序易丢失,当再次使用设备时,机械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所以当设备长时间不使用时,而中央处理器没有存储功能的情况下,需要隔月对中央处理器充电,保证电池电量充足,以免程序丢失,机械设备无法工作。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在相关人员的努力研发中,电气自动化系统更加的完善,同时还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支持能力并降低了企业的管理难度。相关技术人员的努力研发将会推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系统改革得以快速实行,同时也要对电气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走向,进行科学的判断与分析,其发展走向应契合社会的技术环境以及用途,并且将电气自动化从单一的控制逐渐转变成集成化控制。在对其进行创新与改革的同时,要牢牢把控自动化本身具备的特征。不管如何更新变革,都不能摒弃安全、稳定、高效以及一体化的基本属性。电气自动化依据其本身特性,可将其划分为开放与分散两种,将两种特征进行结合,将会在一定的程度上确保电气自动化未来有力的发展。
结束语:在工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保证工艺设备运行的核心,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智能化,电气自动化除占有领域广泛外,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参考文献:
[1]朱学森,孟超.PLC在钢铁冶金企业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冶金管理,2020(17):54-55.
[2]魏明.工业电气自动化生产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J].石化技术,2020,27(07):293+299.
[3]黄伟斌.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炭工业生产中的实践应用[J].矿业装备,2020(03):180-181.
[4]马国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J].石化技术,2020,27(05):199+170.
[5]丁春兵.工业电气自动化生产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