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流式反应器中模拟尿液废水钾和磷同步回收的优化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uoke3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推动磷酸钾镁沉淀法在尿液废水资源化处理中的应用,以模拟尿液废水中钾和磷的同步回收为目标,研究了折流式反应器设计和运行参数的优化。结果表明,增大反应区体积有助于沉淀物沉降和反应传质,从而提升对钾和磷的回收率,反应区/沉降区体积比为1时,钾和磷的回收率最优。投加镁源和磷源能有效提高钾的回收率,Mg∶K∶P为2∶1∶2时,钾和磷的回收率分别为49%和87%。延长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可以提高钾和磷的回收率,HRT为10h时出水细晶含量极低,可以保证晶体的良好收集。
其他文献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LL6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前期单因素优化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各因素的响应面中心点,以菌株发酵液的絮凝率为响应值,以初始p 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摇床转速为影响因素,对4个因素进行优化分析,利用回归方程预测得到菌株LL6的最佳培养条件如下:初始p H值为6.59、培养时间为22.87 h、培养温度为23.08℃、摇床转速为150.34 r/min,在此条
期刊
为评价高级氧化技术对检修污水深度处理的实际运行效果,以某天然气净化厂检修污水为处理对象,搭建了检修污水处理中试装置,主要包括酸化曝气、Fenton氧化、臭氧氧化3个单元,考察了各处理单元对污水中COD、NH3-N、SS的去除效果及其BOD5/COD值的变化。中试装置设计处理规模为0.5 m3/h,随着处理流程的推进,污水中COD、NH3-N、SS浓度逐渐降低,BOD5/COD值不断升高并趋于稳定。
期刊
为分析植物型消能坝及溢流堰对渗排浅沟的水力性能及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人工配水对渗排浅沟在不同径流量下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安装溢流堰后渗排浅沟的垂向净化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浅沟表层对溶解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所下降;而植物型消能坝能够延长渗排浅沟表层的水力停留时间,减弱流量增大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可以有效截留粒径<20μm的颗粒物。
期刊
针对乍得某油田开发和集输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提出采用焚烧处理工艺以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并对各种焚烧技术进行比较,最终采用回转窑设备。对比研究欧盟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焚烧烟气排放限值,分析烟气处理技术,最终采用中国标准。结合工程实际,详细介绍了焚烧和烟气处理的工艺流程以及主要设备参数。
期刊
研发了一种新型生物转笼工艺,在鱼泉榨菜废水处理站进行启动,并应用光学显微镜镜检和PCR-DGGE技术就启动期间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比传统转盘工艺具有更强的有机物去除能力,逐步提升负荷的启动方式对功能菌的发育更为有利。镜检显示,转盘前端长期处于丝状菌膨胀状态,而转笼生物膜则较为密实,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DGGE图谱分析表明,反应器对接种混合菌种进行了"智能化"筛选,生物
期刊
采用A/O工艺处理高浓度氨氮合成氨废水,通过两个月的调试运行,对其最佳运行参数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氨氮合成氨废水经稳定运行的A/O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8—2013)的直接排放标准;最佳运行参数如下:进水量为300 m3/h,氨氮负荷<0.12 kg/(m3·d),硝化液回流比为200%,污泥回流比为80%,C/N值为4.5~5.5,
期刊
研究了反硝化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挂膜启动过程,寻求判断系统挂膜启动进程的方法,为反硝化潜流人工湿地的启动提供理论依据。在进水流量为2~3 L/h、温度为6~10℃、DO控制在5 mg/L、p H值为7.0~8.0的条件下,25 d内挂膜成功。挂膜成功后,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约为60%和40%,对TN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0%和70%以上,出水亚硝态氮为0.08~0.9 mg/L,水质较
期刊
提高可生化性是采用生化法处理煤气化废水的关键。采用O3/UASB/AUSB工艺处理煤气化废水,结果表明:与UASB/AUSB工艺相比,在O3投加量为2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O3的引入能够提高煤气化废水的可生化性(B/C值达0.41),并提高了对总酚和COD的去除率;COD为4 500~8 000 mg/L、NH+4-N为190~210 mg/L、总酚为910~1 080
期刊
依托太湖流域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研究了气升式氧化沟型MBR中试装置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9、6.75和5.4 h时,出水COD、氨氮和总氮浓度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出水总磷浓度可达到二级标准。通过对不同曝气量和曝气方式的优化试验得知,在底部小孔曝气方式时曝气量最低,为48 m3/h,此时的气水比
期刊
针对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时脱氮效果差的问题,采用两段进水方式对地下渗滤系统进行改进,并研究了不同进水分配比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的最佳进水分配比为2∶1,在此条件下对T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60.42%,远高于单段进水条件下的TN去除率(37.33%),同时系统对COD、TP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也较好,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