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与和谐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tu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夏天,我在牧马人布赫额尔登先生与他的妻子乌云其其格女士家中做客。
  清晨起来,横越过缀满了露水的草原,眺望远处山丘上陆续从饮水处走回来的马群是我从来没有过的新奇经验。
  远远望去,总数有五百多匹的马群中,有老有少,有雌有雄。
  这些野放的马,一天要回来饮两次水,若是冬天有雪水可饮,它们甚至可以两三个星期都不回家,越走越远。我问布赫额尔登,在这马群之中,有几匹是受过训练,可以用来乘骑的呢?
  他说有四十多匹,也无需更多。那些有着长长鬃毛的儿马通常野性极强,不喜欢被约束,牧马人也舍不得驯养它们。“儿马”除了含有雄性的指称之外,还带有强健、勇壮以及像能撕裂的力量、扩张的力量那种种的意思。
  我看过好友白龙用了几个冬天為布赫额尔登所拍摄的纪录片,其中有一段就是换马的过程:
  布赫额尔登骑着一匹深棕色的马,手里举着长长的套马杆进入马群,选上了一匹全身雪白的马,当然,它并不愿意乖乖就范,出来服勤务,所以总要在追逐一番之后,再用套马杆套住马颈,强力把它带离马群,然后就在远远的草地上,开始为两匹马换装。
  主人把棕马身上的马鞍马蹬马笼头什么的一样样卸下,再依先后秩序搭到白马身上。我们真的可以看见白马一脸闷气,不情不愿地让桎梏加身,却又始终站在原处,忍耐着,没有移动分毫。倒是那匹深棕色的马,随着身上负担的减少而越来越沉不住气,动个不停。等到最后,全身都光溜溜了,主人怜惜地为它拭净背上的汗,防它着凉,然后再在它身上轻轻一拍,这匹马登时就撒开大步朝着马群跑过去了。
  有趣的是,就在马群的边缘,棕马忽然收势站立,把两只前蹄朝天高举,同时放声嘶叫一下,才一头钻进了群体之中,怎么也分辨不出它的身影了。
  我想,这一声嘶叫如果译成人言,无论是译作“万岁,我回来了!”或者“谢天谢地,终于自由了!”都不能算错吧。
  我问白龙,为什么一匹马不能长期作为乘骑,必得要常常更换呢?
  他是这样回答我的:
  “对于牧马人来说,一匹马身上那种天生的‘野性’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让它失去了宝贵的野性,你必须给它自由,让它重新加入野放的马群,因为那才是马儿真正的力量源头。”
  在茫茫天地之间,对于所有生命中那野性本质的敬重,是游牧文化传承到今日也难以言尽的美丽和神秘之处。
  在和谐之中贮存着野性,在野性之中诱导出和谐,我觉得这几乎就是游牧文化的精神所在了。
  日出之后,布赫额尔登的两个孩子已经用过早茶,正呼啸着骑上了马互相追逐取乐。少年的身影在晨曦中显得特别轻捷灵巧,仿佛已经和身下的马匹成为一体。我想,这同样是生长在这座高原之上的生命。真正的力量,就来自于野性与和谐的并驾齐驱之间吧。
  (林冬冬摘自《席慕蓉散文》)
其他文献
沈昌文,著名出版人、文化学者,1951年开始从事编辑工作,在他半个多世纪的编辑生涯中,策划出版了《情爱论》《宽容》《第三次浪潮》《随想录》《蔡志忠漫画》《金庸选集》《新世纪万有文库》等中外文化、文学著作,引发广泛影响。其主编的知名杂志《读书》,被誉为中国图书界的典范,延续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近日,这位出版界的泰斗级人物因病去世,享年90岁。  ●小伙计出身的文化人  沈昌文1931年出生
期刊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诗,一只蚂蚁,看起来弱小,但它并没有因为“小”而显得卑微,奔波、劳累和责任也不曾减少分毫,它生机勃勃、满怀信心地在大地上搬运,甚至像骏马一样奔跑,要“跨过日出与日落”。  诗篇开头就以“奔跑”奠定了蚂蚁灵性而自信的形象,它奔跑在青草尖上,坦荡而自在,就像在自己的草原上一样无拘无束。将蚂蚁比成姿态优美、擅长奔跑的骏马,这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比喻,凸显出了小身躯中
期刊
“空气里满是桂花的味道,突然很想念你。” ——题记  我喜欢桂花,这是全家都熟知的,每至深秋,家里都是桂花的芳香。今年,他走得很远,远得让人望不到头,每隔两三个月才有一次通话。  就在前几天,刚结束第三次通话后,我不禁流下了眼泪,今年的秋天他不回来了。“今年的秋天就不回去了,工期没到。”即使知道他很忙,但也觉得伤心难过,不是矫情,他确实是答应过我每年这个时候都会陪我。说话做事都要算数,这也是他
期刊
弈园、竹韵园、荷塘月色、染尽铅华、茶风、玉门春风……17个让人怦然心动的中国式小花园,统统出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风景园林以及园林专业一群95后学生们之手。而这些美景,源于一门课程的期末作业。  取名为“屋里乡”的小花园,红砖外墙上有网上淘来的“洛川东路200弄”的号码牌、自己铺设的地砖、留声机、滴答的时钟、上了年代的行李箱、上海里弄里左邻右舍在小竹椅上“嘎三胡”(闲聊)的意境都扑面
期刊
我当老师后,一直顺风顺水。学校突然安排我接手二年级的一个困难班。这个班级的各项表现都比较差,尤其是课堂纪律糟糕。  接手的第一年,我绞尽脑汁想要镇住这帮“匪娃”,但都失败了。班级如同一盘散沙,每天我疲于应付其他班级学生的告状、各种各样的通报批评。  在痛苦的自我否定之后,我问自己: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认真反思后,我忽然意识到,这些焦虑和痛苦有很大部分来自过去荣誉建立的虚荣心。当我陶醉在荣誉的光环里时
期刊
在我家,母亲是不懂烹饪,也不大进厨房的。问原因,她回答:“我是西医内科,不动刀。”小时候不懂西医内科究竟是什么,只觉神秘。放学后去诊所等她下班,认真打量她工作的样子,想参透其中奥秘。发现她会向病人细细提问,略作思考,说出病症的名字,然后快速写出一张药单,病人道谢,去药房取药。我问她:“病会好吗?”她说:“当然会啊。”我又问:“那是因为你猜对了病的名字吗?”她笑:“我不是猜的,但你说的也对。”  更
期刊
我摔了一跤,两条腿都摔断了,得拄着拐走路。我妈愁眉苦脸地说:“这下怎么办啊,我们家有三个瘸子了……”  其中有一个瘸子是小狗“赛虎”。半个月前,赛虎和大狗花花在房前屋后追着玩儿,结果一下子冲到了马路上。我们这里地广人少,司机开车都疯了一样地没顾忌,于是就一下子给撞飞了,左边的眼睛和左边前爪都撞坏了。  花花闯了祸,吓坏了,一下子跑掉了。怕挨骂不敢回家,在荒野雪地里整整躲了两天。后来我妈打着手电筒找
期刊
太阳从地平线上爬出来露出红彤彤的脸,绚丽的朝霞像溶化的水彩,在学校里朦胧地渗开。我站在阳台,还在为昨晚成功的表演而感到高兴,当然这都归功于先前练习时努力地尝试。  两个星期前,老师告诉我们学校要举行一次文艺晚会。我们几个同学商量了一下,决定编排一首曲子——《平凡之路》,并很快决定下来:我和YY来弹吉他,另一个同学弹电子琴,其他的合唱。  当然,弹吉他也不是个容易的事儿。要把谱子背得滚瓜烂熟,不能有
期刊
给它拍的熊生里的第一张照片,是2011年,憨萌的它坐在我新买的厚厚的《西夏旅馆》的封面上。素白色的纸上坐一个暖色调的小熊,再衬上“西夏旅馆”那几个格调过高的字,画面顿时文艺到极致。  那是个夏天,我们在去草原的路上,一群乌泱泱的人因为这张照片,礼貌又捧场地短暂围观了我这只九岁的熊。说九岁,并不是出厂时间,而是它来到我身边的时间。虽然颜色略旧,可它还是保持着作为一只熊憨态可掬的娇俏,而且又面相乐观,
期刊
那是发生在我去北海道时的事情。清晨去散步时,我察觉到树底下有什么东西在动。仔细一看,原来是松鼠。  松鼠有一个习惯,一旦发现橡实,就会到处挖洞,把它们埋起来。但松鼠会忘记自己埋橡实的地方,或者干脆忘了埋橡实这件事。所以,凡是松鼠所在之地,都会长出成片的森林。被遗忘的橡实萌发出嫩芽,发育成长,最终变成了森林。  很多时候,正如被松鼠遗忘的橡实长出的森林一样,又如沉睡在父亲书橱里的那本书引导我走上学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