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 精神文明建设让理想信念的明灯 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l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荣臣——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创造物质文明发展的世界奇迹,提供了丰硕的精神文明成果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讲过,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008年12月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我们党把“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在亿万人民群众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一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二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三是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上做起,为端正党风政风率先垂范,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极大地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着眼“四个全面”,促进文明发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各地深入开展,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显著改善。中国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最美人物。他们中间,有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有的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有的孝老爱亲……,精神文明建设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社会新风。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和民族综合素质的竞争。我们必须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①
  02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金民卿——
  精神文明建设要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就是要在全社会弘扬和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形成和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从而产生巨大的理想引领力量和目标召唤力量。
  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物质消费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思想影响着一些干部群众的精神境界。与此同时,受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曲折的影响,一些人开始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产生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示怀疑。正是基于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通过不断强化人们的共同理想,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消解错误思想的影响,以共同的理想信念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前进的正确方向。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融理论普及、思想共识和实践展开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就是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的理论武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思想,从思想家、理论家的理论建构走进人民群众的头脑之中,形成普遍性的社会共识,转化为广大群众的集体意志;就是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发展实践的理论基础,进而从科学理论形态转化为群众实践形态,形成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伦理,高度重视人格完善和道德养成,注重把至高目标与现实路径、标准规约与自律慎独、环境熏陶与虚心涵泳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富有特色的道德养成路径,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丰富的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站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维护广大人民利益、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上,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和实践要求,反映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和价值观基础,释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不断强化全国各族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提高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认同,巩固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科学理论基础,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道德氛围和价值观共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有力促进人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②
  03 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 王耀——
  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成概括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的价值目标、共同追求和价值准则,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道路和发展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将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开创文明河南建设新局面。
  补足理想信念之“钙”。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打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的“金钥匙”、“方向盘”,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不断加深对讲话精神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实践认同,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筑牢价值引领之“魂”。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战场和排头兵,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继续在全省开展“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持续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和“文明河南”公益广告,让正确价值观念浸润头脑、引领行动。
  强化道德建设之“基”。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重要作用,发挥党员干部、道德模范、河南好人的正向示范效应,着力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弘扬社会文明之“风”。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建好用好“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深入实施关爱空巢老人、残疾人等服务项目,吸引广大群众多行义善之举,常做有益之事,让“做文明人、办文明事”成为每个人的行为自觉。
  多谋利民惠民之“实”,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深化文明旅游、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创建活动,让老百姓活得舒心、吃得安心、用得放心;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系列创建活动,着力整治脏乱差现象,打造一批中原特色名镇、名村,留住历史根脉、文化记忆和美丽乡愁。
  引领时代风气之“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转型新要求,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新趋势,创新理念思路和方法手段,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以改革的精神、发展的眼光、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文明河南建设,为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③
  04 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调研员 刘学礼——
  精神文明建设要不断凝聚中国精神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培育了伟大的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精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容,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弘扬中国精神,培育出新的中国精神。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培育出五四精神、红船精神、安源精神、二七精神、北伐精神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培育出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南梁精神等。抗日战争时期培育出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太行精神和红岩精神等。解放战争时期培育出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培育出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这段时期中国精神最突出的特点是坚定理想信念,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
  改革开放之初精神文明建设就开始启动。邓小平提出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随后,党中央科学概括以前中国共产党培育的中国精神,强调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进一步培育出小岗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劳模精神等新的中国精神。这段时期中国精神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与时俱进。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重视大力弘扬培育中国精神,强调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奋中华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除了科学提出中国精神外,还对弘扬劳模精神、五四精神、西柏坡精神、古田会议精神、雷锋精神做出强调,对抗战精神作出科学概括。
  总之,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新形势新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要不断凝聚中国精神,以中国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④
  05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 吴潜涛——
  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培育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重视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培育,是新形势下实施“四个全面”战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当前道德建设领域面临的种种挑战“倒逼”出来的重大课题。坚定人们的道德信仰,提高道德素质,提升道德境界,必须切实有效地加强以“四德”培育为着力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注重学校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四德”建设是一项培育优良品德、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娃娃抓起,循循善诱地逐步推进。一方面应依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成长规律,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科学安排教育内容,合理地选择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应构建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整体衔接的内容序列,实现大中小学道德教育课程有效衔接,增强道德教育的系统性。同时,还应注重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使各门课程都能发挥“立德”的作用。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国传统社会以家庭为基点,积淀而成以家庭美德为核心,以家规祖训、家教家风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文化。当前,应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和家教方式方法,顺应时代新诉求,实现创造性转换和创造性发展,充分发挥现代家庭在“四德”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构建社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机制建设,以法律制度的硬约束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应完善媒体监督、舆论引导机制,尤其是发挥网络引导社会风气、打击歪风邪气的积极作用,敢于亮剑,善于亮剑,营造崇善贬恶的社会氛围。   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人们对道德要求的认知认同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必须依赖于道德实践。应把开展“四德”实践活动与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相结合,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做到基层、做到社区、做进家庭,激发人们向善向上的美好愿望。深入开展评选表彰、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⑤
  06 福建省宁德市委书记 廖小军——
  精神文明建设要强化“求实、务实、落实”工作作风
  习近平同志一贯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世纪80年代末,他主政福建宁德时,强调指出:“我们必须在建设好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这个问题上,肯花大力气,能够打持久战,善于采取好办法。”
  20多年来,宁德始终大力传承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思想,以“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切实发扬“求实、务实、落实”的工作作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今年2月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表彰活动中,宁德市14个单位和村镇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称号。当前,宁德正在朝着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目标奋力前进。
  立足实际、科学谋划,确保在制定目标上求“实”。长期以来,由于宁德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基础也比较薄弱,要在短期之内突飞猛进,达到发达地区的水平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为此,宁德正确处理好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关系,科学制定规划纲要,确定总体发展目标、区域发展目标和先进荣誉目标,以清晰的步骤、实在的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加快发展、打牢基础、有序推进。
  创新载体、增强活力,确保在推动工作上务“实”。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虚实结合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断创新、虚功实做、实功真做,才能取得新成绩,突现新突破。近年来,宁德对接群众关切,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务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支持青年志愿者成立“学习大军”网络评论班,充分利用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开辟网上形势政策教育工作新渠道;深入实施“魅力闽东”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周末免费百姓剧场”,不定期深入基层巡演,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驻宁部队的优势,扎实推进军民共建,打造精神文明建设特色品牌。同时,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作风转变深化年”等主题活动,引导各级各部门抓争创、立新风、树形象。
  完善机制、强化保障,确保在工作成效上落“实”。为政之要,贵在落实。宁德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同落实,并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城乡结对的共建机制和督查、点评、走访、约谈、保障五位一体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责任机制上,将目标任务细化为具体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链”,层层传导压力,真正把规划变计划、计划变措施。督查机制上,制定《宁德市中心城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督查办法》,党政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开展专项督查,及时通报,限期整改。⑥
  07 北京市海淀区区委书记 隋振江——
  要不断改革创新,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改革是不竭动力,创新是源头活水,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持续注入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新载体、新机制,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改革创新,就是要用时代要求来审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着眼于“四个全面”以及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围绕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主题,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时代精神、现代意识、文明理念深入到人们的头脑中去,使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增强全社会每个人对实现梦想的精神自信,为实现梦想的过程提供文化支撑和行动指南,让新的时代赋予精神文明建设新的活力。
  改革创新,就是要不断解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新问题。应坚持问题导向,把改革发展的难点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当前,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公共文明培育养成以及城乡环境面貌的“脏乱差”等,都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当中,群众非常关注的问题,只有及时回应、有效解决这些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改革创新,就是要不断拓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载体和阵地。针对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速的趋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需要随着人“动”起来,把工作对象由“固定的人员”向“流动的人员”延伸。针对社会组织形式逐渐多样化的新特点,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范围需要全面涵盖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针对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阵地需要由“实体社会”向“虚拟社会”拓展,向各类信息传播的新渠道拓展。
  改革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体制机制。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把功夫下在日常、平常、经常上,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宣传动员机制,统筹社会各方,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合力。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针对具体问题、具体事项的责任机制、协调机制、督查机制和保障机制,推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不断提升水平。⑦
  08 山东省委书记 姜异康——
  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山东省各级党组织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始终把领导、支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全省17市已有7市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着力增强思想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必须坚持按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深入实施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经济与文化同步、物质与精神并重,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着力把握为民惠民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注重为民利民惠民。衡量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必须看群众满意不满意。山东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抓起,持续5年深入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目前已基本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农村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农民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连续3年每年办一批“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让基层群众共享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着力抓住加强领导这个关键。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是山东精神文明建设的普遍要求。省市县各级文明委主任由党委书记担任,党委书记既挂帅又出征,出思路、定政策、提要求,亲力亲为,率先垂范,有力推动工作落实。各级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真正使精神文明建设“软指标”变成“硬任务”,树立起鲜明的工作导向,形成了党政动手、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合力。
  着力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优势。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方面资源丰富。山东着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发挥优势,积极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建设道德文化高地。启动实施齐鲁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深化拓展“四德工程”、“学雷锋,做山东好人”等活动,大力选树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发挥领导干部、先模人物的示范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⑧
  09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秦宣——
  着眼“四个全面”大局,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仅就精神文明建设而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是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其中,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其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建设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因此,着眼“四个全面”大局,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灵魂工程,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全面深化改革要在各个领域统筹推进。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的密切配合。精神文明建设属于文化建设的范围,它的发展既要依靠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的配套改革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坚定理想信念的支持。只有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才能坚定改革信心,集中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智力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领导方式和作风建设等各个方面。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面依法治国,离不开崇德向善的正能量。而法律信仰的确立,崇德向善正能量的累积,必须依靠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全面从严治党与精神文明建设也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培育文明风尚,党风是关键,只有从严治党,才能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从而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从严治党,思想教育是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不断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才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四个全面”与精神文明建设是内在统一的。只有围绕“四个全面”大局,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再上一个台阶;只有坚持不懈地抓精神文明建设,“四个全面”才能落到实处。⑨
  10 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 徐令义——
  锲而不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中国文化的制高点。中国梦的实现是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均衡发展为基础的。
  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看,我们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短短6年时间,我们必须既推动经济健康增长、又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既使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又让精神定力更加牢固,实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创建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其中,补理想信念之“钙”,铸价值引领之“魂”,强道德建设之“基”,正社会文明之“风”,谋利民惠民之“实”,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有力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
  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加深对讲话精神的理性认同和实践自觉。要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和排头兵,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叫响做实、落地生根。广泛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开展诚信、孝敬、勤俭和礼仪教育,既利用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又利用好“七一”、“八一”、“十一”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活动,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优良美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一年到头有声音、有气势。立足城乡社区,以学雷锋精神为魂、以志愿服务组织为体,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困难群众等志愿服务,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狠抓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诚信问题,会同有关部门联手惩治失信“老赖”,发布偷漏税款、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等方面的“黑名单”,让百姓“吃得安全、用得放心”。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整治脏乱差现象,努力改变垃圾围城、雾霾遮天现象,保护绿水青山,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古村落古民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音。
  同时,精神文明创建服务“四个全面”,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转型时期新要求,积极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强化群众观点,强化法治理念,强化问题导向,强化网上文明,强化统筹能力,做到老品牌有新亮点、新品牌有硬举措,不断形成精神文明创建新优势。⑩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对外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时代,外交工作取得显
注:公司上市后市值部分选用当月最高值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号称“4亿人都在拼”的社交电商拼多多所呈现的消费世界,和2018年全年CPI涨幅超过了2%的中国社会看起来似乎不太一样。但不少人已经相信,拼多多上这些廉价、琐碎、质量不高的商品,代表的是中国消费市场上此前不受关注的基石型需求。  拼多多这家创立至今只有51个月的年轻公司,在老牌电商阿里巴巴和京东面前,做出了自己的差异化:作为一个电
报废的共享单车,成为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原材料,被运到位于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天津新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工厂。  作为城市居民,你大概也有这样的生活体会:刚扔到楼下垃圾箱的废纸箱、旧衣物、破玩具,有时候就是一顿饭的工夫,便会“自动消失”。  消失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它们仍有利可图。虽然年轻一代面对这些生活废品,多半已没精力找人上门来称重卖钱,而是直接当垃圾丢掉了事,但拾荒者们会把它们很有耐心地收集
植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一般有叶绿素,没有神经,没有感觉。地球史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属于菌类和藻类,其后绿藻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首次登陆大地,进化为蕨类植物,为大地添上绿装。而后裸子植物开始兴起,进化出花粉管,并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形成茂密的森林。接着被子植物开始出现并代替了裸子植物,形成今天的被子植物时代。    植物的枝条、叶子和花瓣有相同的起源,都是从茎尖的分生组织依次出芽、分化而来的。新芽生
1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侯松涛——  中华优秀文化的积聚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积聚,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  大约在商周时期,定期公布刑书就已经形成定制。传统法治思想比较系统地形成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青铜文化代表的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春秋时曾铸刑于鼎。春
美用奶牛基因改造玉米    美国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玉米生产生物燃料。但只有含有大量糖分的玉米种子才能被用来经过发酵处理,继而转化为生物燃料。目前,玉米秆和叶子都只能经过昂贵的化学处理才能被加以利用。正因为如此,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开始潜心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玉米整个植株,而无需经过化学处理。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奶牛的胃。奶牛可谓把各种植物转化为糖分的“专家”,因为在它们的胃中存在一种特殊的酶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3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
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是立法机关第一次以决定的形式对野生动物交易及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公开宣战。在此之前,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要抓紧修订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健全执法管理体制及职责,坚决取缔和严
摘 要:随着软件在信息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软件系统的可信性方面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对可信软件和软件构件进行定义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的可信软件系统框架;一个基于构件的可信软件系统框架包括软件系统的信任根构件、可执行的构件集、HASH函数以及构件之间的控制权可信转移协议等部分;在此框架下,对基于构件的可信软件系统进行描述和表示。为基于构件的可信软件系统的构造和开发提供相应的理
精彩导读  不走“老路”和“邪路”,都突出了对中国道路的牢牢坚持,并要求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  如果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路子上取得更多更好的收获,势必带来更大的制度红利。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在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式中,不是分离的,而是互相促进的。  道路是旗帜,是形象,是方向。人类社会总是沿着一定的路子向前发展,任何一项伟业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对道路的探索和选择,坚持和发展。  中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