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37岁.因右上腹隐痛10 d于2010年4月4日入院.查体:右上腹类圆形肿块,下极达肋下3 cm,欠光滑,质稍硬,无压痛,可随呼吸移动.尿常规正常.超声检查:右肾上极见实性低回声光团,大小73 mm×103 mm,边界尚清,边缘不光整,周边见血流信号.IVU检查:右肾盂肾盏受压下移,上极肾小盏杯口影消失,结构不完整。
【机 构】
:
51063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51063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51063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37岁.因右上腹隐痛10 d于2010年4月4日入院.查体:右上腹类圆形肿块,下极达肋下3 cm,欠光滑,质稍硬,无压痛,可随呼吸移动.尿常规正常.超声检查:右肾上极见实性低回声光团,大小73 mm×103 mm,边界尚清,边缘不光整,周边见血流信号.IVU检查:右肾盂肾盏受压下移,上极肾小盏杯口影消失,结构不完整。
其他文献
本文综述已有文献阐述淋巴结清扫对于肾癌分期和预后的作用。研究通过以肾细胞癌、肾肿瘤、淋巴结清扫和淋巴结切除、肾切除、淋巴结转移,影像学和并发症等主题词在Medline中进行检索,所有相关的论文、综述和评论性文章被收集。循证医学证据等级高的文章获得作者认同后被综述。
目的 报道单中心209例泌尿外科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并评价其临床应用特点和价值.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8年12月至2012年7月209例泌尿外科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围手术期数据.男121例,女88例.年龄(52.8 ±14.5)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23.5 ±3.1 )kg/m2.既往腹盆腔手术史42例(20.1%).麻醉评分( ameri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男科学学术大会定于2012年9月21—24日在郑州市会展中心召开。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目的 评价超声检查诊断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再次排尿困难的可靠性.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1月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术后再次出现排尿困难的BPH患者60例.年龄61~87岁,平均73岁.术后1个月~3年,再次排尿困难1~3个月.60例均行超声 和尿道镜检查,给予膀胱颈瘢痕电切、尿道狭窄冷刀切开、前列腺切除、尿道激光碎石、尿道扩张等处理. 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膀胱颈闭锁11例,膀胱颈
患者,男,33岁,因左侧腰部疼痛2个月于2011年9月2日入院.无尿痛、尿频、尿急、血尿.查体:左侧腰腹部轻度叩击痛,无压痛.B超检查提示肾内低回声2.5 cm×2.0 cm大小.CT检查左肾盂内见一类圆形稍高密度影,直径2.5 cm,边缘尚清;下极肾盏内见2个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清晰,最大者约0.4 cm×0.6 cm,肾盂轻度扩张,肾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肾周围脂肪间隙清晰,未见肿大淋巴结影.
患者,男,33岁.因尿痈1个月,加重伴血尿1周于2011年6月12日入院.患者自幼烦渴、多饮、多尿,近10年来每日饮水量13 000 ~ 16 000 ml,尿量15 000 ~ 18 000 ml.无乏力及排尿困难。
目的 探讨改良技术减少阴茎癌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皮瓣坏死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0年6月63例阴茎癌126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患者资料,清扫范围按照经典的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方法,减少皮瓣坏死改良技术包括:S形切口,在膜性解剖标志引导下精确分离皮瓣层面. 结果 63例随访12~ 93个月,共发一并发症37侧次,其中轻度皮瓣坏死7侧次(5.6%),切
目的 总结离体供肾钬激光碎石清石术处理结石供肾的经验. 方法 分析1例采用后腹腔镜取肾、离体供肾钬激光碎石清石术后亲体肾移植的治疗经过及结果,并复习文献.供者肾动态结果显示左肾GFR 38.7 ml/min,右肾42.3 ml/min,左肾下极两个肾盏内各有一枚1.0 cm×0.5 cm的结石.后腹腔镜切取左肾后,离体肾脏采用4℃低温肾脏保存液灌注,行输尿管下钬激光碎石清石术,结石碎片用套石篮和取
患者,男,42岁.因左侧腰部酸痛不适,B超检查发现左肾上极占位性病变于2006年9月16日入院.既往有慢性肾炎史8年,长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2年前因左胸外伤行左肺段切除;无放射、化工物质接触史,无烟酒嗜好;无肿瘤及家族遗传病史.查体:血压160/100 mm Hg(1 mm Hg =0.133 kPa).偏消瘦,体质量56 kg,贫血貌.肾区未扪及肿块,叩击痛(+).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实
一、OAB的现状近十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膀胱过度活动症( overcative bladder,OAB)来描述一系列的储尿期症状.之前曾经使用膀胱刺激性症状或膀胱不稳定来描述尿频、尿急、夜尿、尿失禁等一系列症状.OAB概念最早在1989年被提出,但直到1997年才推广使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