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已从对教育的功利追求深入到对生命质量的真切关怀。创新教育坚持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因而必须按照人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本文从教学氛围、学生兴趣、教师自身、课外活动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职专学生的创新能力,为2l世纪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培养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老师能公平看待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的需要,努力创建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社会实践活动、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更新教学观念,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变口若悬河的讲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就要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发现和肯定学生的那怕是一丁点的优点和成绩。
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调适,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环境。希望获得成功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和内在本质,成功了才更能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对学生的新发现,老师要表扬、激励,商量的口吻、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语气都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敢想敢说,敢有与别人不同看法的课堂环境。
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创设一种乐学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要诱导学生找出疑点,大胆推测和猜想;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话。教师要明白,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老师的思想深度,学识修养,语言感染力以及人格魅力。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能博采众长,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头脑,还应敢于解放思想,推陈出新。
三、加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问题的设计
无论教师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都不能忘记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才可能真正融入课堂。积极开动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很多教师都做了很多尝试,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恐怕则是课堂形式的单一性。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确实是摆脱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状态,但他们又都陷入了另一种形式:课堂只限于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一旦学生回答不上来.则由教师代答,更有甚者大发雷霆,致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信心。
四、教师自身创造能力培养
创造教育对我国教育来说虽然不是一种新思想,但无疑是一个新课题,它对宏观的教育体制和微观的教育措施等都必将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教育,而创造教育的开展,则需要一大批具有创造教育能力的教师。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者。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中职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要求职专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强化能力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是关键。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做到:(1)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给予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5)使评价和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材是很好的进行语文实践的材料,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但教学内容又不能限于课文,应注重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活动结合。体现在课前搜集资料,课中联系相关内容,课后拓展延伸上。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学生有大量的时问或读,或思,或论,或写,或演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并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凸显语文学科中高职学生的特色。
六、课外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視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深化学生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的需要。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良好的情绪环境。学生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在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得来的,如参观、调查、表演等。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学习,教师可以灵活安排学生各种活动,如学习讲演方面的文章,理所当然的开展演讲比赛,并评出名次;学习诗歌,可以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并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练习写诗歌;涉及到科技方面的说明文,可以鼓励应学生开展各种发明创造活动,并改写成科技小论文等。
七、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和全新的观念,这种意识和观念来自于学习和实践。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经常做到民主地、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讨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引导学生思维创新。课堂上学生不仅是学习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而且是主动参与者和主要创造者。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个主体,解放学生的头脑,充分发挥其创造思维。
【参考文献】
[1]陶林华.《浅谈如何教好职专语文》.快乐阅读·经典教学.2010,(2).
[2]李金荣.《浅淡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教文汇.2008,(25).
[3]李杨.《浅议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辽宁师专学报.2008,(2).
[4]张红.《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文创新能力》.考试周刊.2011,(10).
[5]邓梦垠.《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7):6.
[6]何光辉.《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003,(13):3.
[7]赵艳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辽宁高职学报. 2007,(9):6.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培养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老师能公平看待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创新潜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的需要,努力创建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社会实践活动、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更新教学观念,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变口若悬河的讲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就要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发现和肯定学生的那怕是一丁点的优点和成绩。
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调适,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环境。希望获得成功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和内在本质,成功了才更能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对学生的新发现,老师要表扬、激励,商量的口吻、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语气都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敢想敢说,敢有与别人不同看法的课堂环境。
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创设一种乐学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要诱导学生找出疑点,大胆推测和猜想;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话。教师要明白,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老师的思想深度,学识修养,语言感染力以及人格魅力。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能博采众长,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头脑,还应敢于解放思想,推陈出新。
三、加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问题的设计
无论教师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都不能忘记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才可能真正融入课堂。积极开动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很多教师都做了很多尝试,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恐怕则是课堂形式的单一性。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确实是摆脱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状态,但他们又都陷入了另一种形式:课堂只限于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一旦学生回答不上来.则由教师代答,更有甚者大发雷霆,致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信心。
四、教师自身创造能力培养
创造教育对我国教育来说虽然不是一种新思想,但无疑是一个新课题,它对宏观的教育体制和微观的教育措施等都必将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教育,而创造教育的开展,则需要一大批具有创造教育能力的教师。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者。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中职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要求职专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强化能力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是关键。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做到:(1)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给予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5)使评价和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材是很好的进行语文实践的材料,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但教学内容又不能限于课文,应注重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活动结合。体现在课前搜集资料,课中联系相关内容,课后拓展延伸上。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学生有大量的时问或读,或思,或论,或写,或演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并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凸显语文学科中高职学生的特色。
六、课外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視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深化学生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的需要。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良好的情绪环境。学生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在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得来的,如参观、调查、表演等。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学习,教师可以灵活安排学生各种活动,如学习讲演方面的文章,理所当然的开展演讲比赛,并评出名次;学习诗歌,可以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并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练习写诗歌;涉及到科技方面的说明文,可以鼓励应学生开展各种发明创造活动,并改写成科技小论文等。
七、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和全新的观念,这种意识和观念来自于学习和实践。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经常做到民主地、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讨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引导学生思维创新。课堂上学生不仅是学习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而且是主动参与者和主要创造者。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个主体,解放学生的头脑,充分发挥其创造思维。
【参考文献】
[1]陶林华.《浅谈如何教好职专语文》.快乐阅读·经典教学.2010,(2).
[2]李金荣.《浅淡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教文汇.2008,(25).
[3]李杨.《浅议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辽宁师专学报.2008,(2).
[4]张红.《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文创新能力》.考试周刊.2011,(10).
[5]邓梦垠.《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7):6.
[6]何光辉.《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003,(13):3.
[7]赵艳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辽宁高职学报. 200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