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
印尼亚齐省、大亚齐县、默斯吉拉雅镇的尼亨村,一块不久前刚刚平整出来山坡地上。十把铁锨挥动起来,红褐色的泥土,纷纷扬扬地飞向那特别引人注目的奠基石,那是中国——印尼友谊村的奠基石。挥动铁锨和参加这次开工、奠基典礼的有中国驻印尼的大使、有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有承建单位中国水电集团的领导、项目经理,有印尼重建委员会副主席、亚齐省、大亚齐县政府、议会要员、亚齐军区司令、沙璜海军司令、亚齐省总警长、高检署署长、大亚齐法院院长,及当地镇长、村长、长老与社会人士、棉兰、亚齐、雅加达华社代表,灾民代表、孤儿院孤儿等500余人。奠基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完成了,由中国百姓捐资兴建的美丽的灾民新村即刻就会在这里开工。这时,时针正指向2006年5月18日中午12点钟。
这里占地22.4公顷,中国民间捐助的9600万人民币将在这里建设的灾民新村有标准砖混结构住房660套,并建有学校、幼儿园、商店、诊所、礼堂、运动场等公共建筑,以及小区道路、排水沟、水塔、小区给排水、小区供电等配套生活设施。计划一年之内保质保量地完工。
B
这真是个美丽的地方。山体错落有致,三面有茂密、绵长的绿化带环抱,一面面向蔚蓝的大海。大海里帆船点点,远处还有掩映在云雾中的山峦。
开工奠基典礼上,在中国水电集团总经理助理杜楠介绍了工程项目的情况之后,大亚齐县县长Maj I d A .R便在致辞中称赞地说,中国人、华人都很漂亮,他们选择的新村的村址也漂亮得很。他谈到了中国人民与印尼人民的友情,说:“中国人民与印尼人民交往历史悠久,亚齐人民与华族社会也相处融洽,没有存在着种族问题。在我居住的乡村,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有华人定居了。亚齐ACEH本是由阿拉伯、华族、欧洲、印度等民族与当地居民所组成。大家在一起,求同存异、殊途同归。” 县长Maj I d A .R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亚齐海啸灾民建造这个“中印友谊村”。他还希望中方在建好新村之后,还能协助恢复地方经济,帮助灾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减少社会问题。
我们都希望而且坚信,像县长说的那样,历史的进程中印尼各民族都能和睦相处。华族曾经遭迫害的那不堪回首的过去,就让它永远过去,成为永远尘封的记忆。
这次我们一到亚齐,便深切感受到了亚齐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们下车的地方,刚好有当地幼儿园的老师带着许多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不远处的草地上玩耍。看到我们这些中国朋友,老师便带领孩子们一起微笑着向我们招手,并让孩子们向我们跑来。我们走到孩子和老师中间,和她们热烈交流,高兴地与她们合影留念。看老师和孩子们那一张张无比灿烂的笑脸,就能感受到他们在中国朋友面前有多么开心。开工仪式上,我还特别注意并拍摄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亚齐百姓那一张张对中国人民充满真情、友情、感激之情的笑脸。
开工奠基典礼时,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贺同兴回顾了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人民踊跃为海啸灾民捐款的动人情景,回顾了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水电集团在印尼政府、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及当地民间慈善组织的大力协助下,多次来灾区考察,并最终确定援建地点、制定出总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做好了施工前的一切准备的过程。贺会长说:“印尼—中国友谊村项目是中国与印尼两国政府与人民友谊合作的象征,它代表着中国民间无数捐款人的祝福,也代表着亚齐无数海啸受灾百姓的期盼。我们一定不辜负捐款人与印尼受灾人民的重托,将我们的友谊村项目建成一流的标志性工程,不辜负两国政府与人民的希望与信任。我们将切实做好项目的协调与管理,保质保量地圆满完成项目工程,切实为灾民提供安居乐业的新居和满意的生活环境。”
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在对印尼海啸灾民的紧急救助和灾民新村的选址、考察、协调各种关系的过程中,始终是在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的全力帮助和支持下进行的。海啸发生后的第42天,中华慈善总会的代表团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安排和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的帮助下,深入灾区、深入灾民中间,实施紧急救援的。那时,大使馆的公使衔参赞和一位一等秘书一直和中华慈善总会的代表团在一起。现任大使蓝立俊大使一直关心中国民间捐资修建中印友谊村的问题,多次与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同志商议友谊村选址、建设的问题,协调与印尼政府的联系,明确提出要求。蓝大使还多次深入亚齐灾区考察,解决许多实际问题。那天,我看见烈日下的工地,蓝大使与友谊村建设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在新村效果图前,仔细商议建设中的问题。我用相机记录了这个过程。在中印友谊村的开工奠基典时,蓝大使衷心希望“参加中印友谊村建设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印尼技术人员、工人通力合作,也希望有关各方能对友谊村的建设继续给予宝贵的支持与帮助,使这一象征中印两国人民友谊和友好合作的住房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地早日完成,让亚齐更多的受灾居民尽快搬入新居,进而为中印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和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积极的贡献。”蓝大使衷心祝愿“在印尼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亚齐人民的努力和国际社会的帮助,亚齐灾区的重建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把亚齐建设得更加美丽。”
印尼重建委员会是在印尼总统直接领导下,专门负责灾区重建工作的重要机构。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同志多次到重建委员会与该会领导就捐建中印友谊村的问题进行磋商。建设中印友谊村的这片土地和这个项目的实施方案就是由重建委员会主席昆德鲁审批的。印尼重建委员会副主席郭进祥博士参加了开工仪式,他在致辞中也谈到印华两个民族的友好交往与和睦相处。他介绍说,已故的印尼著名的人道主义工作者叶添兴大律师就是亚齐华族,曾为印尼国家做出过不少贡献,深得印尼人民的爱戴。谈到中印友谊村,郭进祥副主席说:“亚齐重建委员会BRR的纲领是修复、兴建、改造、资助。这里现在要进行的建设新的房屋,建造一个新村。兴建一个新的社区,工作繁重。希望有关单位在建设中注意环境保护,保留天然景观。” 郭进祥副主席非常感谢中国人民给予印尼海啸灾民的支持与帮助。
亚齐省前省长Mr. Azwar AbubaKar也参加了中印友谊村的开工奠基典礼。海啸发生时,他正在任上,亲身经历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亚齐灾民及时周到的援助。他不久前曾应邀到中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访问。一到北京他就说,我真想再见一见中国的医疗队,真想再对他们说一声“谢谢!”。他还谈到了海啸中华族与印尼人的情谊。开工仪式上,亚齐省府秘书长T.SetiaBudi代表省长、省政府热烈欢迎中国大使暨中国贵宾莅临出席“印中友谊村”的开工奠基典礼。他说:“房屋是人民的安身之所,失去了房屋使灾民陷入困境。‘印中友谊村’的兴建,使大家感到幸福与安详。2004年底的地震与海啸给亚齐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有幸得到国际社会的无私援助,其中中国政府与人民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物资,还派遣医疗队到灾民中救助、治疗……‘印中友谊村’的兴建,将为至今仍寄宿在帐篷里的同胞兄弟们提供房屋和正常的生活环境。亚齐省政府非常感谢中国社会对穆斯林社会提供的支持与援助,祝愿印中友谊万古长青。”
无论是在对印尼海啸灾民紧急救援还是在兴建中印友谊村的过程中,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一直得到印尼苏北华社非常好非常到位的鼎力协助。印尼苏北华社赈灾委员会统筹廖章然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时说:“通过中印友谊村的兴建,将会让印尼人民,特别是亚齐人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友善和爱心,使居住在印尼的华人得到更多的理解,印尼人民和我们华人一定会更加融洽、更加友好。我们印尼华人非常支持在印尼亚齐建设友谊村,正像刚才县长所讲的,我们华人在这里是奉公守法的族群,我们希望和亚齐人民和睦相处。”
C
以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贺同兴为团长,中华慈善总会高级顾问邓铜山、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海京为副团长,有中华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张心国、红十字会处长戴晓明,两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苏辉、赵小芳、李冯亚、马文波及国家民政部王国利处长组成的代表团,在参加“中印友谊村”开工仪式和奠基典礼之前还对亚齐海啸灾区进行了考察。现在的亚齐,无论是海边还是市区内都还有许多当年地震、海啸留下的印迹。有些是人们特意留下的,并设立了纪念牌,用这些印迹记录大海啸曾经给这里带来的巨大灾难。大家看到一条巨大的驳船正静静地趴伏在远离海岸的市区街道和居民住房的中间,还看到一艘海轮悬在一处两层已经损坏却没有倒塌的白色楼房的屋顶。还有距离海边不远处一个已经被海啸夷为平地的军营,幸存者在那里竖起了用天然巨石做成的纪念碑。就在离这些废墟不远的地方,我们看到、感受到在印尼政府的努力和各国的援助下,道路已经修复,新的房屋也正在修建之中。
2005年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访问中国时,与中国领导人签订了由中国民间捐款为印尼海啸灾民修建“中印友谊村”。从那时起,在印尼海啸灾区援建灾民新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单确定新村的地址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其中不但要考虑到新村能够最大限度地抵御自然灾害的侵害,还要协调各种关系,与土地所有者、重建机构进行艰难的磋商。2005年9月,一直负责海啸受灾国救援、援建工作的中华慈善总会副秘书长、救灾委员会主任张心国曾带领一个工作组到亚齐深入考察,并确定了中国民间援建项目的地点,和重建机构也签订了该项目的合作协议、备忘录。但当他们再一次到印尼亚齐,并准备动工时,项目却无法在那里进行了。同年12月,张心国和红十字会的戴晓明、承建单位的负责同志再一次到印尼。在中国驻印尼大使馆蓝立俊大使的直接关怀、帮助下,他们在亚齐最艰苦的环境里,到处奔波,最终确定了现在的新村地点。12月28日,由中华慈善总会代表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与亚齐省政府、大亚齐县政府、大亚齐——尼亚斯重建委员会(BRR),以及苏北华社赈灾委员会五方共同签署了“中国——印尼友谊村”项目的备忘录(MOU)。两会共捐助9600万人民币的民间捐款资助该项目,并委托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作为项目的执行方。该备忘录签署后,还必须由重建委员会主席昆德鲁的最终签字才能生效、上报。而那天昆德鲁主席陪同总统重要公干,直到很晚才回家。当时,昆德鲁主席已经回家休息了,可还是起床为这份备忘录签了字。可这时,离张心国他们凌晨起飞回国的航班只有一个多小时了。
2006年2月2日上午,在亚齐省政府、BRR、苏北华社的共同努力下和帮助下,“中国——印尼友谊村”项目用地由大亚齐县土地管理部门正式批准。“中国——印尼友谊村”正式获得了土地使用权。2006年2月2日上午,“中国——印尼友谊村”项目的相关资料上报到亚齐——尼亚斯重建委员会(BRR),该项目的相关信息同时在网上注册。2月17日,BRR正式批准该项目,项目编号为INFRA288IN。标志着该项目已经在印尼合法注册。2006年2月6日,中国水电集团公司委托印度尼西亚具有总规划资质的公司,对“中国——印尼友谊村”进行地形测量和整体规划工作。经过两周的努力,完成了22.4公顷土地的地形图测绘工作。
总规划设计制定出来以后,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的相关部门和领导,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多次讨论,并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经过总规划设计单位的数次修改,“中国——印尼友谊村”整体规划方案由施工单位上报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和印尼BRR批准。紧接着,中国水电集团公司夜以继日地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完成了标准42型房屋、公共建筑、给排水、高低压供电等配套设施的设计。设计中特别注意环境保护、注意人性化,而且设计原则完全尊重当地的宗教习惯。同时,在房屋安全、抗震、耐久、隔热等方面均优于BRR要求的标准。
总体规划和施工图设计完成以后,施工设备很快就运抵施工现场,并开始工作。由于“中印友谊村”所处地点没有自来水供应,为彻底解决施工和将来住户用水问题,钻井工作比计划提前半年就开始了。开工仪式前,200多米的深水井就已经打好,并开始使用。不单解决了施工用水,而且解决周围居民的用水问题。高压供电引入工作也在开工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应该说,中国水电集团公司在印尼海啸灾区的重建工作也是很出色的。中国水力电力总公司总经理助理杜南在开工仪式上说:“对于我们来说,承建这个项目、贡献我们的力量,我们感到非常光荣。我们一定会精心施工,保证工程按期完成、按质完成,让灾区人民住得放心,让中国民间的捐助者放心。”
印尼亚齐省、大亚齐县、默斯吉拉雅镇的尼亨村,一块不久前刚刚平整出来山坡地上。十把铁锨挥动起来,红褐色的泥土,纷纷扬扬地飞向那特别引人注目的奠基石,那是中国——印尼友谊村的奠基石。挥动铁锨和参加这次开工、奠基典礼的有中国驻印尼的大使、有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有承建单位中国水电集团的领导、项目经理,有印尼重建委员会副主席、亚齐省、大亚齐县政府、议会要员、亚齐军区司令、沙璜海军司令、亚齐省总警长、高检署署长、大亚齐法院院长,及当地镇长、村长、长老与社会人士、棉兰、亚齐、雅加达华社代表,灾民代表、孤儿院孤儿等500余人。奠基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完成了,由中国百姓捐资兴建的美丽的灾民新村即刻就会在这里开工。这时,时针正指向2006年5月18日中午12点钟。
这里占地22.4公顷,中国民间捐助的9600万人民币将在这里建设的灾民新村有标准砖混结构住房660套,并建有学校、幼儿园、商店、诊所、礼堂、运动场等公共建筑,以及小区道路、排水沟、水塔、小区给排水、小区供电等配套生活设施。计划一年之内保质保量地完工。
B
这真是个美丽的地方。山体错落有致,三面有茂密、绵长的绿化带环抱,一面面向蔚蓝的大海。大海里帆船点点,远处还有掩映在云雾中的山峦。
开工奠基典礼上,在中国水电集团总经理助理杜楠介绍了工程项目的情况之后,大亚齐县县长Maj I d A .R便在致辞中称赞地说,中国人、华人都很漂亮,他们选择的新村的村址也漂亮得很。他谈到了中国人民与印尼人民的友情,说:“中国人民与印尼人民交往历史悠久,亚齐人民与华族社会也相处融洽,没有存在着种族问题。在我居住的乡村,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有华人定居了。亚齐ACEH本是由阿拉伯、华族、欧洲、印度等民族与当地居民所组成。大家在一起,求同存异、殊途同归。” 县长Maj I d A .R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亚齐海啸灾民建造这个“中印友谊村”。他还希望中方在建好新村之后,还能协助恢复地方经济,帮助灾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减少社会问题。
我们都希望而且坚信,像县长说的那样,历史的进程中印尼各民族都能和睦相处。华族曾经遭迫害的那不堪回首的过去,就让它永远过去,成为永远尘封的记忆。
这次我们一到亚齐,便深切感受到了亚齐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们下车的地方,刚好有当地幼儿园的老师带着许多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不远处的草地上玩耍。看到我们这些中国朋友,老师便带领孩子们一起微笑着向我们招手,并让孩子们向我们跑来。我们走到孩子和老师中间,和她们热烈交流,高兴地与她们合影留念。看老师和孩子们那一张张无比灿烂的笑脸,就能感受到他们在中国朋友面前有多么开心。开工仪式上,我还特别注意并拍摄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亚齐百姓那一张张对中国人民充满真情、友情、感激之情的笑脸。
开工奠基典礼时,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贺同兴回顾了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人民踊跃为海啸灾民捐款的动人情景,回顾了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水电集团在印尼政府、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及当地民间慈善组织的大力协助下,多次来灾区考察,并最终确定援建地点、制定出总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做好了施工前的一切准备的过程。贺会长说:“印尼—中国友谊村项目是中国与印尼两国政府与人民友谊合作的象征,它代表着中国民间无数捐款人的祝福,也代表着亚齐无数海啸受灾百姓的期盼。我们一定不辜负捐款人与印尼受灾人民的重托,将我们的友谊村项目建成一流的标志性工程,不辜负两国政府与人民的希望与信任。我们将切实做好项目的协调与管理,保质保量地圆满完成项目工程,切实为灾民提供安居乐业的新居和满意的生活环境。”
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在对印尼海啸灾民的紧急救助和灾民新村的选址、考察、协调各种关系的过程中,始终是在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的全力帮助和支持下进行的。海啸发生后的第42天,中华慈善总会的代表团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安排和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的帮助下,深入灾区、深入灾民中间,实施紧急救援的。那时,大使馆的公使衔参赞和一位一等秘书一直和中华慈善总会的代表团在一起。现任大使蓝立俊大使一直关心中国民间捐资修建中印友谊村的问题,多次与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同志商议友谊村选址、建设的问题,协调与印尼政府的联系,明确提出要求。蓝大使还多次深入亚齐灾区考察,解决许多实际问题。那天,我看见烈日下的工地,蓝大使与友谊村建设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在新村效果图前,仔细商议建设中的问题。我用相机记录了这个过程。在中印友谊村的开工奠基典时,蓝大使衷心希望“参加中印友谊村建设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印尼技术人员、工人通力合作,也希望有关各方能对友谊村的建设继续给予宝贵的支持与帮助,使这一象征中印两国人民友谊和友好合作的住房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地早日完成,让亚齐更多的受灾居民尽快搬入新居,进而为中印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和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积极的贡献。”蓝大使衷心祝愿“在印尼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亚齐人民的努力和国际社会的帮助,亚齐灾区的重建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把亚齐建设得更加美丽。”
印尼重建委员会是在印尼总统直接领导下,专门负责灾区重建工作的重要机构。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同志多次到重建委员会与该会领导就捐建中印友谊村的问题进行磋商。建设中印友谊村的这片土地和这个项目的实施方案就是由重建委员会主席昆德鲁审批的。印尼重建委员会副主席郭进祥博士参加了开工仪式,他在致辞中也谈到印华两个民族的友好交往与和睦相处。他介绍说,已故的印尼著名的人道主义工作者叶添兴大律师就是亚齐华族,曾为印尼国家做出过不少贡献,深得印尼人民的爱戴。谈到中印友谊村,郭进祥副主席说:“亚齐重建委员会BRR的纲领是修复、兴建、改造、资助。这里现在要进行的建设新的房屋,建造一个新村。兴建一个新的社区,工作繁重。希望有关单位在建设中注意环境保护,保留天然景观。” 郭进祥副主席非常感谢中国人民给予印尼海啸灾民的支持与帮助。
亚齐省前省长Mr. Azwar AbubaKar也参加了中印友谊村的开工奠基典礼。海啸发生时,他正在任上,亲身经历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亚齐灾民及时周到的援助。他不久前曾应邀到中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访问。一到北京他就说,我真想再见一见中国的医疗队,真想再对他们说一声“谢谢!”。他还谈到了海啸中华族与印尼人的情谊。开工仪式上,亚齐省府秘书长T.SetiaBudi代表省长、省政府热烈欢迎中国大使暨中国贵宾莅临出席“印中友谊村”的开工奠基典礼。他说:“房屋是人民的安身之所,失去了房屋使灾民陷入困境。‘印中友谊村’的兴建,使大家感到幸福与安详。2004年底的地震与海啸给亚齐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有幸得到国际社会的无私援助,其中中国政府与人民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物资,还派遣医疗队到灾民中救助、治疗……‘印中友谊村’的兴建,将为至今仍寄宿在帐篷里的同胞兄弟们提供房屋和正常的生活环境。亚齐省政府非常感谢中国社会对穆斯林社会提供的支持与援助,祝愿印中友谊万古长青。”
无论是在对印尼海啸灾民紧急救援还是在兴建中印友谊村的过程中,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一直得到印尼苏北华社非常好非常到位的鼎力协助。印尼苏北华社赈灾委员会统筹廖章然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时说:“通过中印友谊村的兴建,将会让印尼人民,特别是亚齐人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友善和爱心,使居住在印尼的华人得到更多的理解,印尼人民和我们华人一定会更加融洽、更加友好。我们印尼华人非常支持在印尼亚齐建设友谊村,正像刚才县长所讲的,我们华人在这里是奉公守法的族群,我们希望和亚齐人民和睦相处。”
C
以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贺同兴为团长,中华慈善总会高级顾问邓铜山、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海京为副团长,有中华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张心国、红十字会处长戴晓明,两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苏辉、赵小芳、李冯亚、马文波及国家民政部王国利处长组成的代表团,在参加“中印友谊村”开工仪式和奠基典礼之前还对亚齐海啸灾区进行了考察。现在的亚齐,无论是海边还是市区内都还有许多当年地震、海啸留下的印迹。有些是人们特意留下的,并设立了纪念牌,用这些印迹记录大海啸曾经给这里带来的巨大灾难。大家看到一条巨大的驳船正静静地趴伏在远离海岸的市区街道和居民住房的中间,还看到一艘海轮悬在一处两层已经损坏却没有倒塌的白色楼房的屋顶。还有距离海边不远处一个已经被海啸夷为平地的军营,幸存者在那里竖起了用天然巨石做成的纪念碑。就在离这些废墟不远的地方,我们看到、感受到在印尼政府的努力和各国的援助下,道路已经修复,新的房屋也正在修建之中。
2005年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访问中国时,与中国领导人签订了由中国民间捐款为印尼海啸灾民修建“中印友谊村”。从那时起,在印尼海啸灾区援建灾民新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单确定新村的地址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其中不但要考虑到新村能够最大限度地抵御自然灾害的侵害,还要协调各种关系,与土地所有者、重建机构进行艰难的磋商。2005年9月,一直负责海啸受灾国救援、援建工作的中华慈善总会副秘书长、救灾委员会主任张心国曾带领一个工作组到亚齐深入考察,并确定了中国民间援建项目的地点,和重建机构也签订了该项目的合作协议、备忘录。但当他们再一次到印尼亚齐,并准备动工时,项目却无法在那里进行了。同年12月,张心国和红十字会的戴晓明、承建单位的负责同志再一次到印尼。在中国驻印尼大使馆蓝立俊大使的直接关怀、帮助下,他们在亚齐最艰苦的环境里,到处奔波,最终确定了现在的新村地点。12月28日,由中华慈善总会代表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与亚齐省政府、大亚齐县政府、大亚齐——尼亚斯重建委员会(BRR),以及苏北华社赈灾委员会五方共同签署了“中国——印尼友谊村”项目的备忘录(MOU)。两会共捐助9600万人民币的民间捐款资助该项目,并委托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作为项目的执行方。该备忘录签署后,还必须由重建委员会主席昆德鲁的最终签字才能生效、上报。而那天昆德鲁主席陪同总统重要公干,直到很晚才回家。当时,昆德鲁主席已经回家休息了,可还是起床为这份备忘录签了字。可这时,离张心国他们凌晨起飞回国的航班只有一个多小时了。
2006年2月2日上午,在亚齐省政府、BRR、苏北华社的共同努力下和帮助下,“中国——印尼友谊村”项目用地由大亚齐县土地管理部门正式批准。“中国——印尼友谊村”正式获得了土地使用权。2006年2月2日上午,“中国——印尼友谊村”项目的相关资料上报到亚齐——尼亚斯重建委员会(BRR),该项目的相关信息同时在网上注册。2月17日,BRR正式批准该项目,项目编号为INFRA288IN。标志着该项目已经在印尼合法注册。2006年2月6日,中国水电集团公司委托印度尼西亚具有总规划资质的公司,对“中国——印尼友谊村”进行地形测量和整体规划工作。经过两周的努力,完成了22.4公顷土地的地形图测绘工作。
总规划设计制定出来以后,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的相关部门和领导,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多次讨论,并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经过总规划设计单位的数次修改,“中国——印尼友谊村”整体规划方案由施工单位上报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和印尼BRR批准。紧接着,中国水电集团公司夜以继日地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完成了标准42型房屋、公共建筑、给排水、高低压供电等配套设施的设计。设计中特别注意环境保护、注意人性化,而且设计原则完全尊重当地的宗教习惯。同时,在房屋安全、抗震、耐久、隔热等方面均优于BRR要求的标准。
总体规划和施工图设计完成以后,施工设备很快就运抵施工现场,并开始工作。由于“中印友谊村”所处地点没有自来水供应,为彻底解决施工和将来住户用水问题,钻井工作比计划提前半年就开始了。开工仪式前,200多米的深水井就已经打好,并开始使用。不单解决了施工用水,而且解决周围居民的用水问题。高压供电引入工作也在开工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应该说,中国水电集团公司在印尼海啸灾区的重建工作也是很出色的。中国水力电力总公司总经理助理杜南在开工仪式上说:“对于我们来说,承建这个项目、贡献我们的力量,我们感到非常光荣。我们一定会精心施工,保证工程按期完成、按质完成,让灾区人民住得放心,让中国民间的捐助者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