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银行成长性综合评价

来源 :财经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r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银行的成长直接关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完善、金融服务的创新以及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本文通过构建商业银行成长性评价体系,利用突变级数法对14家中小银行2007—2010年的成长性进行评价,得出中小银行具有振荡向上的成长趋势,且股份制银行整体成长性优于城市商业银行,但对于影响成长性的各因素,银行间的表现不尽相同的结论,表明中小银行还需调整经营管理思路来保证成长的稳健和持续。
  关键词:中小银行;成长性;突变级数法
  众所周知,中小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其成长直接关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完善、金融服务的创新以及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但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银行业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中小银行由于资本、市场、技术等多重限制,正面临着存款波动大、资本扩张难、利润增长慢等诸多成长困境。而要解决这些成长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科学的评价其成长性,只有在准确的定位后,才能通过横纵向的比较,找出差距,获得成长之道。鉴于此,本文将从中小银行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应如何修炼内功、增强各方面能力,以摆脱当前困境,自如应对各方监管与挑战,实现平衡、稳健的成长。
  一、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对其成长性的研究,应依据普遍的企业成长理论,从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具体来说,研究商业银行成长性的文献如下:
  就商业银行成长性的理论研究,朱建武,李华晶[1](2004)以全新的视角,首次从中小银行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以部分股份制银行为考察对象,对1999~2003 年间我国中小银行的成长现状、特征以及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理论分析。葛兆强[2](2009)则指出商业银行成长是一个规模扩展与结构转换互动的渐进过程,并从制度、技术和文化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成长的内部决定因素及其内在机理。而针对商业银行成长性的评价问题,朱建武,沈黎明[3](2005)通过将中小银行的成长分为与公司治理、盈利能力、资产安全性有关的内部成长和与银行资产、机构、职工、存款、贷款有关的外部成长,选取四家银行五年间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刘斌,葛兆强[4](2007)指出对商业银行成长性的衡量和评价要从规模、速度、潜力三个维度进行全面考察。孙立梅等人[5](2008)则构建了以股东收益、银行经营绩效和风险防范为二级指标的商业银行成长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主成分投影法对五家上市银行的成长性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尽管上述学者通过理论阐述或指标评价,对商业银行的成长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总体而言,此类文章趋向于采用定性研究的方式从理论上分析影响成长性的若干因素,或以几家银行作为案例,利用数据、图表来进行对比说明。这些分析并不系统、完善,也缺乏强有力的实证支撑。鉴于此,本文将构建全面的成长性评价体系,利用突变级数法分析影响中小银行成长的主要方面以及四年间各银行的成长趋势,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提出促进中小银行稳健、持续成长的建议。
  二、商业银行成长性评价体系及模型
  由于商业银行的成长是持续实现其价值增值的动态过程,故不能单纯的通过某个或某几个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必须依据相关理论和原则,建立一套评价体系,并利用一定的模型全面、综合的衡量。
  (一)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企业成长性的一般理论并结合商业银行高负债、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特性,本文将从银行规模、经营业绩、发展潜力三个方面设计成长性评价体系。具体的指标设置如下:
  1、银行规模指标
  关于企业规模与成长之间的关系,著名的吉布莱特法则曾指出,企业成长与企业规模是成比例的。而彭罗斯[6]认为,成长是一种过程,规模是一种状态,成长过程的结果就是大规模化,规模是成长的“副产品”。那么,对于具有“企业”一般属性的商业银行,其经营规模与银行成长之间必然具有密切联系,规模将是衡量商业银行成长性的重要指标。根据一些学者关于企业规模的测定方法,可以从“经济规模”和“组织规模”两个层面来衡量银行规模。
  2、经营业绩指标
  规模扩大的同时,必须匹配着盈利能力的提升,如此才能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否则,没有利润的增长,单纯的规模扩大将导致“大而不强”的局面,故本文采用增长率来衡量其盈利增长的速度。此外,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其盈利水平的高低与流动性状况、资产质量密切相关,忽视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盈利将是不具有竞争力和持续性的。基于此,本文选取盈利能力、安全性、流动性三个方面的指标综合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
  3、发展潜力指标
  发展潜力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能力,它关乎企业成长的重大问题,也反映着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成长应该是动态、不断发展的过程,但无论是银行规模还是经营业绩,都是以过去某些时点的状态反映商业银行成长的,并没有考虑成长的动态性和持续性。因此,本文选取业务扩展水平、内部治理状况、效率与创新能力这三个方面的指标,以动态的观点评估商业银行在未来不确定条件下的成长预期。
  依据上述三个方面指标的选取,并进行一定的综合和整理,本文可建立如表1所示的成长性评价体系。
  (二)评价模型的建立
  当前,评价企业成长性的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突变级数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衡量的侧重点和运用的条件。依据本文所选指标和研究目的,考虑到突变级数法能够体现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减少评价过程的主观性又不失科学性、合理性,且计算简易准确,故采用该方法来获得中小银行2007—2010年的成长性系数及排名。
  通常,在突变级数法中,常见的突变系统类型有3种,即尖点突变系统(一个指标分解为两个子指标)、燕尾突变系统(一个指标分解为三个子指标)、蝴蝶突变系统(一个指标分解为四个子指标)。   三、实证检验
  基于第三章商业银行成长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本章将通过可量化的指标,运用突变级数法对中小银行的成长性进行定量分析。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代表性,在此实证研究部分,本文选取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徽商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共计14家中小商业银行,对他们的成长性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最股网中各银行2007—2010年年度财务报告,并经整理所得。
  首先,从第一层控制变量中的银行规模指标来看,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除浙商银行的规模低于四家城市商业银行之外,其他均大于城市商业银行,且大多数银行的规模指标排名与成长性系数排名基本持平。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中小银行规模的扩大,其市场份额将增加,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也会增强,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客户和产品,以此实现规模经济,此外,伴随着规模的扩大,增设的营业网点和多元化的业务都会加深客户对银行的认知,使得品牌效应显现。而资产总额、存款量的上升,则会增强银行的流动性,使其抗风险能力得以强化。
  其次,对于经营业绩指标而言,各银行间波幅并不大,排名第一的徽商银行和排名最后的北京银行,该项指标仅相差0.18。从而可以说明,这14家银行均较好的遵循了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在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管理上都有所成绩。此外,从经营业绩指标的控制变量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系数和流动性系数通常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而盈利性系数则相对较低。其中,浙商银行和华夏银行为这一趋势的代表,这说明了由于城市商业银行规模较小、融资渠道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为了增强客户的信任、更好的抵御风险,其必须保持审慎经营的态度。而徽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与此趋势明显相悖,徽商银行净利润、每股收益的大幅增长产生了很高的盈利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经营业绩指标,深圳发展银行则由于在2010年向平安寿险非公开增发新股,使其净资产增加,导致衡量盈利性的重要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长为负值,较大程度的影响了经营业绩指标。由此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同步提高流动性、安全性以及盈利性指标,才能获得经营业绩的全面优化,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将造成业绩较大幅度的下滑。
  最后,针对发展潜力指标,我们可以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系数值较接近,而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较大,既有发展潜力良好的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也有发展潜力很低的徽商银行,究其原因,徽商银行公司治理水平和业务扩展能力均较弱,反之,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不断强化的业务扩张能力增加了其未来发展的潜力。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除规模最小的浙商银行具有很强的业务扩张能力外,其他各家银行业务扩展水平、公司治理状况、效率与创新能力基本保持平稳,并且其效率与创新能力较城市商业银行而言更为突出。此外,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发展潜力指标值较小是因为两者的公司治理状况较差,亟需对其加以改善,否则将影响银行持久的成长性。
  由上述三个方面综合作用所得出的成长性系数,反映了各家银行的整体成长性,可以看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长性整体优于城市商业银行,但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的不断成长,规模经济效应的显现,协调发展能力的提升,必将逐渐缩小这种差距。
  (四)、中小银行2007—2010年成长趋势分析
  为了更清晰的说明中小银行每年成长性的变动趋势,本文以成长系数为衡量尺度,分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两组,绘制图形来分别进行研究。
  上图表示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07—2010年的成长趋势变化,由该图可以看出,除深圳发展银行和民生银行外,其余七家中小银行在各年的成长趋势相同,即成长性系数均在2009年达到低点,并在2010年有所提高,这主要是由于2009年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背景下,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形势严峻,各家中小银行面临着经营风险加大、息差明显收窄的考验,从而整体成长性受到较大的影响。而深圳发展银行由于在2008 年第四季度进行了一次特别的大额信贷拨备,使得其 2008 年全年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发生了大幅度的下降 ,进而导致了较低的成长性系数,到2009年则随着信贷拨备恢复正常,资产质量稳定,经营管理完善,成长系数获得大幅提高。此外,民生银行于2009年在香港成功发行H股,使得资本获得有效补充,再加之利息和非利息收入的大幅增长,使其在2009年相较其他银行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其次,基于各种原因,深圳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以及浙商银行各年间成长系数的波动幅度较大,说明这些银行的经营管理并不稳健,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成长的持续性有待提高。
  针对五家城市商业银行,其四年的成长趋势如图2所示,观察该图可知,五家城市商业银行中,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成长趋势较平稳,但有下滑的趋势,应在扩张规模、稳健经营的同时,提高资本、资产的盈利能力以及公司治理水平。宁波银行在2008年成长性有一大幅提高,并在此后保持了这一趋势,而上海银行则在2010年走出谷底,实现了高速成长。相比较而言,徽商银行各年的成长性很不稳定,跌幅过大,2009年和2010年成长性排名均在下降,且较2008年成长性系数减少很多,这主要是由于徽商银行低的发展潜力水平所导致。长期没有提高的公司治理水平、业务扩展能力,使得其即使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在当前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成长性仍然不足。
  由上述分析以及表3可以看出,虽然各年商业银行的成长性均有或大或小的波幅,但振荡向上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且股份制商业银行整体的成长性要好于城市商业银行。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各家中小银行的成长具有振荡向上的趋势,且股份制银行整体成长性优于城市商业银行的结论,但对于影响成长性的各因素,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表现各不相同,说明当前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更加注重经营业绩方面的提升,而股份制银行已初具规模,且充裕的资本、更广阔的盈利途径使其更有能力优化公司治理、加强金融创新,以获得成长的持续性。   鉴于商业银行的成长应是在一定规模、业绩基础上的动态、持续过程,针对上述结论,本文将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首先,由影响中小银行成长性的三方面指标可以看出,各家银行的规模、业绩、潜力指标的排名波幅较大,并没有稳定在一个水平上。而规模、效益、质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提升银行的成长能力。因此,中小银行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弥补不足,使影响成长的各个方面能够保持平衡发展,尽量避免因为某一方面的缺失而影响成长的均衡性。这就需要中小银行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注重加强公司治理、提升产品竞争力,而不是单纯的追求大规模、高收益。
  其次,个别银行成长性在各年之间的大幅波动也给我们一定的警示。稳健经营是社会各界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要求,也是反映商业银行成长持续性的重要方面,频繁的波动表明其经营管理战略在各年间的不稳定,或者银行对偶然性因素缺乏应对能力。因此,中小银行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积极创新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通过大力培育优质中小客户、增加零售业务收入和非利差收入等方式改变目前中小银行单一的业务和收入结构,减少同质化竞争现象,从而增强中小银行的竞争力,并能未雨绸缪,以完善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来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通过稳健的成长趋势来赢得各方信任,保证可持续发展。
  最后,银行业作为金融服务行业,面临着各种市场风险,深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而中小银行较小的规模和尚未完善的内部机制,使其具有更弱的抗风险能力。要使中小银行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较好的应对外来冲击,减少损失,除需加强金融创新能力、利用比较优势不断开拓市场外,还应加强合作,以战略联盟的形式共同抵御外来风险,提高其整体竞争力和成长性。在这种联盟状态下,即可继续发挥单个中小银行对市场变化反应灵敏、决策高效、执行快捷的特点,更好的巩固中小银行“服务地方, 立足中小”的市场定位,又可相互依赖,以更强大的规模和实力来应对外部风险。
  参考文献:
  [1]朱建武,李华晶. 2004.我国中小银行成长分析(1999~2003)机遇、挑战与对策[J].当代经济科学(5):61-63.
  [2]葛兆强. 2009.商业银行成长:制度、技术与文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3]朱建武,沈黎明. 2005.我国中小银行成长分析模型及其实证检验[J].生产力研究(1):24-30.
  [4]刘斌,葛兆强. 2007.商业银行成长: 理论内涵与成长机理分析[J].当代财经(6):40-49.
  [5]孙立梅,任旭,沙进进. 2008.我国商业银行成长性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经济(3):20-22
  [6]彭罗斯. 2007.企业成长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7]丁琳. 2010.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
  [8]陈晓红,彭佳,吴小瑾. 2004.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研究[J]. 财经研究(11):5-15.
其他文献
摘要:以1978—2011年以来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发现,我国进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和GDP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关系。通过22年的贡献率计算,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稳定的拉动作用,但是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幅度较大。本文依据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 固定资产投资 GDP 协整检验  一、引言  我国正处于转型阶段,从经济转型大方向看,消费应
期刊
收稿日期: 2013-10-10  基金项目: 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3zk2087)  作者简介: 李晚金(1963—),女,湖南平江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会计基本理论与财务会计。  摘 要:以深市上市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作为非财务信息的替代变量,实证检验了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与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关系。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质量越好
期刊
收稿日期: 2014-03-1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基金(71350015)、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2B51)  作者简介: 黄 政(1982—),男,江苏盐城人,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资本、信息披露;吴国萍(1962—),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披露、内部控制。  摘 要:以2001~2012年沪深两市
期刊
摘 要: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中一种重要的资金力量。但是,2011年爆发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和温州“跑路事件”引发人们对民间借贷危机的担忧。民间借贷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同时,因缺乏有效的监管而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为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我国在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下,应该建立“双向多头”式的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加强金融监管,成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机构等,严格从
期刊
摘要:采用包络分析方法,通过对2006~2010年的财政投入和相关社会产出数据,进行我国省级政府的  财政投资效率研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对省级政府财政投资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财政投资;效率;DEA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2)05—0055—05  一、引言  政府与市场是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两种重要
期刊
摘要:财政是养老保险制度健康运行的物质基础之一,超过财政负担能力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仅自身难以为继,还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制约作用。通过预测发现,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并未使社会统筹养老金的收支状况得到改善,预测期间内养老金一直处于缺口状态,并且在最严重的时期已超出财政的承受能力,而对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将有利于减轻财政压力,保证制度的健康运行。  关键词: 养老保
期刊
摘要:依据2011年中小板市场股票的日收益率考量对该市场短期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结果显示:当形成期为一周时,持有期为一周、四周、八周的情况下市场均存在收益反转现象;当形成期为两周时,持有期为四周、八周的情况下市场均存在收益反转现象;当形成期为四周、八周时,各种持有期情况下均存在反转效应。重叠抽样结果显示:除了形成期为两周且持有期为两周的情况下,市场效应不明显之外,其他均显著表现为收益反转效应。同时
期刊
摘要:以中国证监会“会计新规”为切入点,构建基于“会计新规”的上市公司损益效应测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揭示上市公司损益效应演进的二维微观机理,并以此为理论依据,设计基于损益效应的上市公司增发认购策略。该研究成果可为上市公司理性对待被投资企业的增发认购问题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实现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双赢局面”,从而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上市公司;增发股份;认购
期刊
摘要:次贷危机发生后,很多国家中央银行都采取了大量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来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尤其以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最具代表性。虽然非常规货币政策复杂多变,但是通常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清晰记录。借助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能够全面梳理次贷危机后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有助于深入理解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退出机制。  关键词: 非常规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量化宽松  中图分类号:F821.5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现金流分解法的理论思想,推导了浮息债定价的理论模型,证明了浮息债报价利差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定存利率和市场收益率的相对涨幅,并从报价利差的历史数据上获得了实证支持。本文将浮息债的定价理论和投资实践结合起来,对定存浮息债的资本利得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对定存浮息债投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定存浮息债; 利差;资本利得  一、引言  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定价成为市场交易的核心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