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带五联 治“懒”致富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ng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手在民间,好东西在基层。”南阳市内乡县七里坪乡乡长王学续说起后坪村的变化,直言党支部书记王金贵抓党建能够抓到点子上,方法多,不仅管用而且好用。他创建的“三带五联”工作法,治好了懒人、致富了群众,特别值得一说。
   后坪村扼守着宝天曼景区的大门口,是个集面村,三条公路穿村而过,省内直通南阳、内乡,省外直达湖北襄樊,人多、车多、事多。全村778户、2892人,常年居住者2500多人。全村15個自然村,分布在24平方公里内的沟沟岔岔。
   人多,矛盾自然也多,原因是大家伙都太穷。这里河滩遍地,耕地却很少,全村光贫困户就有63户,大部分人家住的都是土坯房,庄稼一年四季靠天收。2017年初,省里组织贫困户精准识别“回头看”的时候,不少户都想挤进去。王金贵说,群众住得分散,这村的那村的好多都不认识,家庭情况也都不是很了解,光靠村里评议难保准确。他就建议另外加了小组评“一道门”。
   最先由小组评议开始,参会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包括计票、监票等都摁有手印,还当场拍摄了照片为证;然后由村里评议,各家各户的房屋、土地、产业、人像、致贫原因等所有信息都制作成了幻灯片,大家看起来一目了然。这样两道程序评下来,从报名的147户到小组识别为98户,再到村里识别为63户。所有评议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全都封存在村档案室里,谁有不同意见都可现场查看。有个在外务工的村民来到村部里老大不愿意,问他二爹为啥没有识别为贫困户。王金贵让人把档案拿出来让他看,对方家里空调、电动车、家具等录像一播放,他啥话也不说了,原来小组评议都没有通过。
   现在,三本村民小组评议、两本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两本调查记录,一共七本基础档案,在村部里码得齐齐整整。王学续说,后坪村的贫困户精准识别,在全乡是独一份儿的扎实,没有咬嘴扯皮的,也没有上访告状的。
   到了当年8月,王金贵一算账,发现30多户贫困户没有收入。他就一家一家去摸底,看看到底是啥原因。去贫困户家多了,王金贵发现一个问题,有人越攒越有,有人却越过越穷。有的人年纪轻轻四肢健全,整天打牌唠嗑,摇唇鼓舌四处忙,家里穷得丁当响,他们没收入就因为一个“懒”字。
   家里有劳力,就是不想干活,必须先治“懒”。王金贵想出了一个办法,挂红旗、黑旗。村里每月5日开评议会,贫困户、党员干部、小组长、村民代表参加,贫困户先介绍自己的情况,干的啥活、有啥收入,或者为什么没收入,都要说得明明白白。干得好的挂红旗大张旗鼓表彰,不干的或干得不好的就挂黑旗“斗争他”。
   78岁的马定栓得了第一面红旗,因为年龄大打工没人要就自己种菜卖菜。他说,“不想躺在政府怀里要食吃”。村里给他的奖励是一个热水瓶,他高高兴兴拿回家放到了最显眼的地方。
   王双义领到了全村的第一面黑旗,原因是家里邋邋遢遢,个人还游手好闲,王金贵在评议会上狠狠地“斗”了他一场。“身上像背了口黑锅”,从此,他家里变得干净了,人也精神有活干了。
   村里的扶贫车间建成后,光贫困户家就来了19人。那年,全县24个扶贫车间才有贫困人员42人。眼看这个办法就是好,内乡县推广这套做法,全县挂出去6000多面红旗、4000多面黑旗,而后坪村却再也没有挂过一面黑旗。
   王金贵说,红旗一挂,变化就是大,干活的多了,打牌的少了;干正事的多了,争当贫困户的少了;正气上升了,邪气没有了。到2018年年底,该村贫困户人均收入就达到了14318元。
   治着了懒,还得想办法让群众都致富。王金贵琢磨,党员干部、致富能手、社会能人,农村这三种人得高看一眼,抓住了他们就等于攥住了致富的“金钥匙”。这一琢磨不要紧,后坪村开启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大创新,这便是内乡全县实行的“三带五联”。“三带”,由党员干部、致富能手、社会能人带领带动村民共同富裕;“五联”,是指联学、联帮、联保、联争、联创。村里把5~7户群众分为一组,联户组内开展“五联”活动,互帮互学,评先奖优,全村108个联户组、贫困群众全部被“联”在其中,驶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王学续说,过去村里工作只靠几个村干部,现在多了百十个联户组长操心,村干部身上的压力不仅小了许多,而且联户组长的作用也得到了发挥。
   联户组长刘占礼是个致富能手,原先,他腿有残疾,住在山沟里一贫如洗,母亲眼睛看不见东西,一个女儿还在上学,妻子见状离家出走了。异地搬迁出来后,他在村里帮扶下,每年种1.5万袋香菇和9000棵月季,年收入十多万元。
   今年,刘占礼又扩种到3万多袋香菇,还带领11户贫困户利用18万贷款种了5.5袋香菇。“看看现在的好生活,真是越干越想干,有政府的支持,一定要带领更多的人致富过上好日子。”现在,刘占礼住在两层小楼的小院里,不仅又娶了一个能干、孝顺的妻子,女儿还毕业上了班,他说起话来也是满脸笑容。
   联户组虽小,作用却不小。有组长带着,一块儿学政策、学经验,愿意当贫困户者少了,想着发家致富者多了。村支部因势利导,大力发展产业,引领村民开展“双业”致富,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后坪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典型引路”的办法促进产业发展,每年都组织党员干部、社会能人外出学习,到山西杨凌学习果树栽培、到南阳石桥学习月季嫁接、到西峡参观香菇种植。
   王金贵说,外出学习,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目前,后坪村的木材加工厂、编织袋厂、鞋厂等企业,为群众提供了务工平台,村中四大产业支柱已经基本形成。以黑李为主的林果产业2000亩,年产值1000多万元;以树状月季为主的花卉产业300亩,年产值3000多万元;加上传统的香菇产业和以宝天曼游客中心为依托的旅游服务业,也能为村里增加不少收入,全村经济发展得红红火火。
其他文献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需要国家、省、县、乡、村共同发力,共同配合,才能破解“三农”问题中的顽疾,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一年多来,河南省T县的乡村振兴工作整体进展不错,部分村已取得初步成效:党建作用发挥充分,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村民就近就业有保障,产业发展充满活力。其中有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并加以推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实施过程;问题;思考   实施乡
期刊
摘 要:农户生计问题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找寻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山区农户生计的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北省北部山区围场县六合店村为案例,通过梳理村内农户生计的演化过程和现状特征,分析当前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农户生计发展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户生计;山区;围场县   一、六合店村农户生计演化与现状   (一)研究区概况  
期刊
摘 要:作为高等学府,人文景观是其文化内涵的标志。天津农学院西校区作为新生校区,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站。西校区作为学生和家长的必去之处,人文景观的营造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天津农学院西校区校园环境进行分析,梳理其中人文景观存在的问题,并集合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校园人文景观改进建议,以期为学校未来校园环境改造提供参照。  关键词:人文景观;大学精神;高校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
期刊
摘 要:“碳汇农业”领域中的生物链土壤修复和CO2(碳源汇)技术的应用,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解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土壤修复,使农业持续更高产,解决了农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和各种有害重金属的高残留,解决了食品安全大难题,并直接或间接解决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打造农业经济增长极。   “碳汇农业”是人类回归自然,实现现代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的创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和生产模式。通过“碳汇农业”的实施,还人类
期刊
摘 要: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乡村振兴的有效力量、必要支撑和重要驱动,本文将聚焦古镇这一独特的乡村旅游形式,比较研究不同的旅游运营模式。通过以往文献可知,古镇旅游运营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导模式、经营权转让模式和合资合作模式,通过对上垟镇、锦溪镇、千灯镇和周庄镇的调研,本文从投资决策主体、收入来源等方面将政府主导模式和经营权转让模式进行对比,并分析了不同旅游运营模式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政府主
期刊
巍巍太行山,绵延八百里。   有人说,太行山最美的风景留给了河南,这里山势陡峭,壁立千仞;山清水秀,风景壮丽。但峻伟高拔的山峦背后,也曾遍布着无数个积贫积弱的山村,缺水、缺电、缺路的状况一度困扰着在这里生活的人们。   愚公移山,其中一座山指的便是太行山。这一传说,让太行山拥有了无比厚重的精神注脚,也给这里的人们注入了坚忍不拔的奋进基因。在人们的心里,太行山仿佛是一种精神象征,或者说是民族血性,巍
期刊
7月29日,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党委书记胡广坤赴沈丘县张单庄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要求和全省脱贫攻坚第八次推进会精神,进一步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胡广坤先后察看了村治安防控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党员活动室,认真了解了村污水垃圾整治、公厕改造等人居环境改善情况,实地察看了村庄道路硬化情况。当看到以前的废林地
期刊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8月5日,河南省扶贫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岳爱华、机关党委副书记高贵友带领调研组到方城县广阳镇,就党建助脱贫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方城县扶贫办主任孙德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增福、广阳镇党委书记王成杰等参加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新集村葫芦烙画特色文化扶贫产业工艺品加工车间、文化展厅、村便民服务中心等处,实地查看扶贫产业发展情况,与扶贫产业合作社负责人、中原工学院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
期刊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做好它没有固定法则。但全国人大代表、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却凭着“用心”和“得法”这两样法宝,带领全村走出了一条“优化结构—区域发展—市场运作—企业管理—兴村富民”的发展道路,使张河村实现了由穷到富的转变,被当地父老乡亲称赞为带群众致富的好党员、好支书、好领路人。   张河村位于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一马平川,土地肥沃。20世紀80
期刊
贫穷限制人的想象力。   2000年前的东坪村,不是一般的穷。这里地处南阳市西峡县太平镇的深山老林里,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之称。全村235户900多人,只有耕地306亩。   “最穷的时候好多人家一家只有两身衣服,谁出去办事谁穿好一点的。有的年景,在地里点包谷,包谷种子还没点上就让人吃完了。”村党支部书记吕振华说,原来真是穷啊,200多户人家分散在一个个沟沟岔岔里,有的人一辈子没有出过山,二十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