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花、爱花,是漳州人的生活情趣。行走在路上、街头或巷子,蓦地一阵清香扑鼻,那一定是有些人家的什么花开了,香气在窗口或阳台上浮动,清风把若有若无的香气朝你送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乐于用鲜花作为家庭摆设,把花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漳州人对花的情怀,其实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花卉产业的基础。
由于漳州有独特的对台资源,漳州市委市政府结合老百姓这种赏花、爱花、种花的“花事”,做成了“情牵两岸”的“美事”。1999年1月18日,第一届海峡(福建漳州)花卉博覽会在漳州市漳浦县长桥马口闽南花卉批发市场开幕,从此,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的优美画卷,在这片土地上缓缓展开。
时值花博会期间,那儿盛开的各式各样的花,立刻成为一处时令美景,成为赏花爱好者一年中最期待的节日,一时人海与花潮交汇,笑声与花香齐喧。我曾参加数次花博会新闻采访与策划,了解了通过持续20年不间断、每年一次构建的花博会平台,漳州拓展对台对外交流合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两岸繁荣共同发展的历程。这一盛会早已深入人心,如今人们欣喜地发现,它已从区域性花事活动,拓展成为突出对台,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农业经贸盛会,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绽放出越来越动人的色彩。
台湾元素——点亮花博会
漳州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发展花卉条件优越,但由于长期以来花卉种植经营分散,在市场经济中,已适应不了花卉市场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从“八五”期末开始,漳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漳州传统花卉中注入新的内涵,将花卉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作为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来抓,利用漳州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台商投资集中区这一厚实的对台
资源,搭建了发展漳州花卉载体——海峡两岸花博会,在全国首开两岸花卉界直接交流先河。此后,每年举办花博会,永恒不变的是“台湾元素”,从某种角度看,每一场主题都是“花开两岸 合作双赢”。
2005年,花博会暨农洽会首次推出闽台农业合作成果展,首辟台湾馆;
2006年,台湾园艺花卉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中华花艺设计协会(台湾)、大陆台商精致农业园艺联谊会等三个单位参与联办,160多家台湾花卉企业组团参展;
2012年,为打响漳州市“中国食品名城”品牌,推动两岸食品产业交流合作,同期举办“海峡两岸食品博览会”,着力打造专业食品展会,设置台湾精品馆,组织近百家台湾本土企业参展,展示台湾优质食品、精致农业和民俗风情等。花卉展区则邀请台湾兰花产销发展协会和台湾兰花育种协会参与设计和布展;
2014年,1200多家境内外企业参展,其中台湾参展商240多家,展示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加工品13000多种。花一向是花博会的重头戏。这一年,专门设置水仙花展区和海峡两岸花卉合作展示区,分别展示漳州水仙花和台湾精品花卉、特色园艺,来自台湾的参展花卉包括蝴蝶兰300株、兜兰340株、卡特兰150株、文心兰100株。除了“花”外,还有“茶”,50多家台湾知名茶企参展推广,漳州更有信心打造海峡两岸区域性茶业集散地和展销平台,成为继福建武夷山、安溪之后的“茶都”。
“台湾元素”点亮了美丽的园区,带来了斑斓色彩。每一次,花博会都是海峡两岸花卉业、农业的热情相拥。新奇美艳的名贵花木、琳琅满目的台湾特产,一直都是最吸引眼球的“景观”,令人流连忘返;每一次,花博会都是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示的大舞台。浓烈的漳州特色与温润的台湾元素在花博会中相互融合、交相辉映,为两岸交流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过20年的培育与发展,花博会已经成为海峡两岸农业领域交流合作,互惠互利,谋求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成为辐射海峡两岸的全国性农业经贸合作盛会、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专业花事盛会。
旅游元素——花博会的“颜值担当”
花博会期间,厦门高崎机场、漳州动车站就会显得格外繁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穿梭往来,有一大部分是赶来领略每年一次的漳州花博会盛况,并借此游览漳州。随着众多海内外媒体采访报道,“漳州”这个名字伴随着花博会的信息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漳州”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对漳州心生向往。可以说,漳州花博会的“颜值担当”不仅只有花朵,还有“花朵”形成的效应漳州旅游。花博会的举办,为漳州打造旅游带来了巨大的契机。
经过20年的建设与完善,东南花都花博园以其绚丽多彩的美景,清新可人的自然风光,日趋完善配套设施,吸引了海内外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开会或培训,逐渐成为名闻遐迩的区域性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顺应这一趋势,早在2012年,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建设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对东南花都花博园进行改造提升,并与周边景区统筹规划,形成生态旅游“大景区”,即以花博园为中心,从龙海九湖到漳浦天福茶博物院,沿边沿线拓展,形成“百里花卉苗木走廊”,带动沿线生态游、乡村游。
为了实现“大景区”目标,委托清华大学设计团队,对花博园区提升改造,重点突出“彩化、亮化、规模化”。大面积种植各种颜色、不同花期的特色花卉,形成四季花开的美丽景观;建玫瑰月季园、芙蓉园、樱花园、茶花园;改造花海广场和滨河景观带,有效提升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实施园区夜景工程,营造爽心悦目的美丽夜景。 “百里花卉苗木走廊”是漳州花卉苗木生产研发基地、生态旅游大景区,也是“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一大亮点。它以花博园为中心,沿324国道向周边拓展,形成了展示交易、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化,沿途还配套建设了15个生态休闲驿站,游客可小憩赏景。
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作为花博会的一个重要功能,随着每一年的举办,其带动效益也在不断的显现。
漳州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把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基地变成景点、把田野变成景区,推出“漳州十大最美乡村游”。花博会上设“花样漳州?美丽乡村”展区,以“乡村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推介“漳州市十大最美乡村游”。十个“美丽乡村”的村代表现场“摆擂台”,同台轮番推介,秀出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及产品。华安县新圩镇官畲村以畲族特色服饰配以民俗歌舞;长泰县马洋溪后坊村带来古色古香的古琴表演……引人入胜的各方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欣赏。同时,组织前来报道展会的境内外记者深入十个乡村进行采风活动,实地感受美丽乡村的不同风情,通过记者真情实感的宣传报道,提升“漳州十大最美乡村游”的知名度,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花博会突出“绿色发展?优质果蔬”为主题,凸显“生态+”特色,全面展示漳州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对台农业、全域生态旅游等方面发展,不知不觉中旅游元素渐渐凸显。
文化元素——提升花博会的气质
文化元素并不是花博会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着的生命。在花博会强劲的脉搏里,随处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我顺着时间的隧道,去寻找花博会里的文化元素。台湾词坛泰斗庄奴,为花博会写了会歌歌词。应该说,这就是花博会的文化元素。“蝴蝶兰的情呀情最深,深深的深情系两岸,蝴蝶兰展翅飞跃海峡,两岸人家唱起了合家欢。”庄奴先生以花博会会歌《花会》词作者身份应邀出席第八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覽会。会歌歌词写于2003年11月,那时庄奴第一次踏上漳州这片土地,便兴致勃勃地去看花博园,置身花海,挥笔作词。漳州市领导在征求庄奴同意之后,把这首《花会》定为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的会歌,同行的总政歌舞团著名作曲家张卓娅兴奋地为其谱曲。
去过花博会的人,想必对那里的梦幻科技馆、闽南文化馆、 奇石馆记忆犹新。
2012年,借鉴台北花博会的做法,建成体现先进数字技术的梦幻科技馆。它以花和植物为主体元素,让游客通过听、看、品、闻、触的全感官体验和多形式互动,借助声、光、电等多媒体先进技术,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馆中拥有花之殿堂、花之幻境、中华花魂、4D影院等让人震撼的高科技体验区,可以体验不一样的梦幻花都。更别致的是,展馆还利用互动投影技术,以卷轴的形式展示历代名家国画,花卉艺术珍品,人们还可以通过触控平台,在卷轴装置上作画或提字。
闽南文化展示馆,则展示闽南文化的丰富内涵。闽南文化展示馆由福建漳龙集团与闽南师范学院闽南文化研究院共同建立,分为上下两层,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是全国首个全方位介绍闽南文化的特色馆。展示馆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通过区域民系、斯文教化、经济民生、民间技艺、宗教信仰、风尚民俗、垦殖台湾、侨居海外、地灵人杰和研究成果等10个主题、22个单元,配以丰富的实物、详实的文献、精美的图片等资料,全面介绍闽南文化丰富深刻的内涵以及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
走进天然奇石馆,映入眼帘的是形态万千的大小精品藏石,每一块都别具一格。馆内共设有山水景观石、文字图案石、人间百态石、各路神仙石等八个主题展厅,集中展示了中国四大名玉、漳州“市石”——华安玉(九龙璧)藏品数千件以及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的奇石,另辅以相关书法、国画,使整个展馆洋溢着厚重的文化气息。
随着梦幻科技馆 、闽南文化馆、奇石馆的设立,花博会文化气息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融入,增强了花博会内涵,提升了花博会的气质。
20年过去了,漳州花博会早已美名远扬。人们欣喜地发现,这一盛会越办越立体。它不仅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代表漳州的城市形象,更是漳州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窗口……
由于漳州有独特的对台资源,漳州市委市政府结合老百姓这种赏花、爱花、种花的“花事”,做成了“情牵两岸”的“美事”。1999年1月18日,第一届海峡(福建漳州)花卉博覽会在漳州市漳浦县长桥马口闽南花卉批发市场开幕,从此,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的优美画卷,在这片土地上缓缓展开。
时值花博会期间,那儿盛开的各式各样的花,立刻成为一处时令美景,成为赏花爱好者一年中最期待的节日,一时人海与花潮交汇,笑声与花香齐喧。我曾参加数次花博会新闻采访与策划,了解了通过持续20年不间断、每年一次构建的花博会平台,漳州拓展对台对外交流合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两岸繁荣共同发展的历程。这一盛会早已深入人心,如今人们欣喜地发现,它已从区域性花事活动,拓展成为突出对台,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农业经贸盛会,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绽放出越来越动人的色彩。
台湾元素——点亮花博会
漳州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发展花卉条件优越,但由于长期以来花卉种植经营分散,在市场经济中,已适应不了花卉市场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从“八五”期末开始,漳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漳州传统花卉中注入新的内涵,将花卉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作为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来抓,利用漳州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台商投资集中区这一厚实的对台
资源,搭建了发展漳州花卉载体——海峡两岸花博会,在全国首开两岸花卉界直接交流先河。此后,每年举办花博会,永恒不变的是“台湾元素”,从某种角度看,每一场主题都是“花开两岸 合作双赢”。
2005年,花博会暨农洽会首次推出闽台农业合作成果展,首辟台湾馆;
2006年,台湾园艺花卉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中华花艺设计协会(台湾)、大陆台商精致农业园艺联谊会等三个单位参与联办,160多家台湾花卉企业组团参展;
2012年,为打响漳州市“中国食品名城”品牌,推动两岸食品产业交流合作,同期举办“海峡两岸食品博览会”,着力打造专业食品展会,设置台湾精品馆,组织近百家台湾本土企业参展,展示台湾优质食品、精致农业和民俗风情等。花卉展区则邀请台湾兰花产销发展协会和台湾兰花育种协会参与设计和布展;
2014年,1200多家境内外企业参展,其中台湾参展商240多家,展示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加工品13000多种。花一向是花博会的重头戏。这一年,专门设置水仙花展区和海峡两岸花卉合作展示区,分别展示漳州水仙花和台湾精品花卉、特色园艺,来自台湾的参展花卉包括蝴蝶兰300株、兜兰340株、卡特兰150株、文心兰100株。除了“花”外,还有“茶”,50多家台湾知名茶企参展推广,漳州更有信心打造海峡两岸区域性茶业集散地和展销平台,成为继福建武夷山、安溪之后的“茶都”。
“台湾元素”点亮了美丽的园区,带来了斑斓色彩。每一次,花博会都是海峡两岸花卉业、农业的热情相拥。新奇美艳的名贵花木、琳琅满目的台湾特产,一直都是最吸引眼球的“景观”,令人流连忘返;每一次,花博会都是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示的大舞台。浓烈的漳州特色与温润的台湾元素在花博会中相互融合、交相辉映,为两岸交流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过20年的培育与发展,花博会已经成为海峡两岸农业领域交流合作,互惠互利,谋求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成为辐射海峡两岸的全国性农业经贸合作盛会、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专业花事盛会。
旅游元素——花博会的“颜值担当”
花博会期间,厦门高崎机场、漳州动车站就会显得格外繁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穿梭往来,有一大部分是赶来领略每年一次的漳州花博会盛况,并借此游览漳州。随着众多海内外媒体采访报道,“漳州”这个名字伴随着花博会的信息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漳州”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对漳州心生向往。可以说,漳州花博会的“颜值担当”不仅只有花朵,还有“花朵”形成的效应漳州旅游。花博会的举办,为漳州打造旅游带来了巨大的契机。
经过20年的建设与完善,东南花都花博园以其绚丽多彩的美景,清新可人的自然风光,日趋完善配套设施,吸引了海内外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开会或培训,逐渐成为名闻遐迩的区域性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顺应这一趋势,早在2012年,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建设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对东南花都花博园进行改造提升,并与周边景区统筹规划,形成生态旅游“大景区”,即以花博园为中心,从龙海九湖到漳浦天福茶博物院,沿边沿线拓展,形成“百里花卉苗木走廊”,带动沿线生态游、乡村游。
为了实现“大景区”目标,委托清华大学设计团队,对花博园区提升改造,重点突出“彩化、亮化、规模化”。大面积种植各种颜色、不同花期的特色花卉,形成四季花开的美丽景观;建玫瑰月季园、芙蓉园、樱花园、茶花园;改造花海广场和滨河景观带,有效提升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实施园区夜景工程,营造爽心悦目的美丽夜景。 “百里花卉苗木走廊”是漳州花卉苗木生产研发基地、生态旅游大景区,也是“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一大亮点。它以花博园为中心,沿324国道向周边拓展,形成了展示交易、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化,沿途还配套建设了15个生态休闲驿站,游客可小憩赏景。
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作为花博会的一个重要功能,随着每一年的举办,其带动效益也在不断的显现。
漳州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把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基地变成景点、把田野变成景区,推出“漳州十大最美乡村游”。花博会上设“花样漳州?美丽乡村”展区,以“乡村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推介“漳州市十大最美乡村游”。十个“美丽乡村”的村代表现场“摆擂台”,同台轮番推介,秀出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及产品。华安县新圩镇官畲村以畲族特色服饰配以民俗歌舞;长泰县马洋溪后坊村带来古色古香的古琴表演……引人入胜的各方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欣赏。同时,组织前来报道展会的境内外记者深入十个乡村进行采风活动,实地感受美丽乡村的不同风情,通过记者真情实感的宣传报道,提升“漳州十大最美乡村游”的知名度,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花博会突出“绿色发展?优质果蔬”为主题,凸显“生态+”特色,全面展示漳州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对台农业、全域生态旅游等方面发展,不知不觉中旅游元素渐渐凸显。
文化元素——提升花博会的气质
文化元素并不是花博会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着的生命。在花博会强劲的脉搏里,随处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我顺着时间的隧道,去寻找花博会里的文化元素。台湾词坛泰斗庄奴,为花博会写了会歌歌词。应该说,这就是花博会的文化元素。“蝴蝶兰的情呀情最深,深深的深情系两岸,蝴蝶兰展翅飞跃海峡,两岸人家唱起了合家欢。”庄奴先生以花博会会歌《花会》词作者身份应邀出席第八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覽会。会歌歌词写于2003年11月,那时庄奴第一次踏上漳州这片土地,便兴致勃勃地去看花博园,置身花海,挥笔作词。漳州市领导在征求庄奴同意之后,把这首《花会》定为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的会歌,同行的总政歌舞团著名作曲家张卓娅兴奋地为其谱曲。
去过花博会的人,想必对那里的梦幻科技馆、闽南文化馆、 奇石馆记忆犹新。
2012年,借鉴台北花博会的做法,建成体现先进数字技术的梦幻科技馆。它以花和植物为主体元素,让游客通过听、看、品、闻、触的全感官体验和多形式互动,借助声、光、电等多媒体先进技术,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馆中拥有花之殿堂、花之幻境、中华花魂、4D影院等让人震撼的高科技体验区,可以体验不一样的梦幻花都。更别致的是,展馆还利用互动投影技术,以卷轴的形式展示历代名家国画,花卉艺术珍品,人们还可以通过触控平台,在卷轴装置上作画或提字。
闽南文化展示馆,则展示闽南文化的丰富内涵。闽南文化展示馆由福建漳龙集团与闽南师范学院闽南文化研究院共同建立,分为上下两层,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是全国首个全方位介绍闽南文化的特色馆。展示馆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通过区域民系、斯文教化、经济民生、民间技艺、宗教信仰、风尚民俗、垦殖台湾、侨居海外、地灵人杰和研究成果等10个主题、22个单元,配以丰富的实物、详实的文献、精美的图片等资料,全面介绍闽南文化丰富深刻的内涵以及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
走进天然奇石馆,映入眼帘的是形态万千的大小精品藏石,每一块都别具一格。馆内共设有山水景观石、文字图案石、人间百态石、各路神仙石等八个主题展厅,集中展示了中国四大名玉、漳州“市石”——华安玉(九龙璧)藏品数千件以及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的奇石,另辅以相关书法、国画,使整个展馆洋溢着厚重的文化气息。
随着梦幻科技馆 、闽南文化馆、奇石馆的设立,花博会文化气息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融入,增强了花博会内涵,提升了花博会的气质。
20年过去了,漳州花博会早已美名远扬。人们欣喜地发现,这一盛会越办越立体。它不仅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代表漳州的城市形象,更是漳州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