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中学生幸福感,研究多以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为基础。按照心理学的界定,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我评价的幸福,认为幸福是评价者个人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它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自我价值感自尊人格特性和时间管理等方面。
关键詞:幸福感;中学生
中小学生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孩子们的幸福感却并没有随之而增强。随着近几年来社会对于幸福、幸福指数和幸福感等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关注,作为中小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幸福感显著低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那么,我们目前在这方面做得怎样呢?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认为: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主要是知识性德育,即通过对道德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学校德育的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虽然在某些方面也说明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但从德育本身的特点看,这一形式却是很难实现德育目标的。而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在于影响人格,形成德性。她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中小学生敬畏感和幸福感的培养。”“在中小学阶段,应该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成长是幸福的,不断超越自我是幸福的,克服困难实现了教育目标同样是幸福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孩子往往仅仅满足于物质的幸福,而家长给他们的也往往只是物质的幸福,这样,即使他有了很多物质的幸福之后,仍然体会不到精神的幸福。他们的幸福感现状、问题及如何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主观幸福感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至少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基本组成成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瑟里格曼把幸福的方程式归纳成:快乐+参与+意图=幸福。而我国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把幸福感定义为“幸福感是一种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并非短暂的情绪体验。”简而言之,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而中小学生幸福感是指中小学生以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的主观心理体验,是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积极主观心理体验。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论其观点是否完全正确,关注和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幸福感令人担忧,影响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家庭的关爱;学生自身的感悟。以上几个因素使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把学生的天生的求知欲望变成了压力和痛苦,使得本来应该有的快乐学习成长经历只能是一种奢望,这是我们教育理念的失败。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多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无条件的关注每个学生,让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健康地成长,真正感受到幸福。
一、学校和老师的因素
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取学术能力的地方,也在帮助学生适应困难,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联系,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在学生进入社会前,他们在学校的经历对于以后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因此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会影响学生的幸福感。不过,在一些对学生要求较高的学校,学生可能面对的压力会更大,特别是当他们感到自己无法赶超同辈时。有些学校会开设一些选拔性课程,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中,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无力感。
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环境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积极。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对学生表现出明确和清晰的期望,让学生能够从个人角度衡量自己是否在进步,而不是以班级同学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参考。
面对考试焦虑,如果教师能够提供专门的学习咨询,确实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焦虑感。但是,许多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考试重要性时,往往会强调成绩与大学和未来工作相关,这可能会让学生面临更大压力。此外,教师对待学生的不公平,也会影响学生的幸福感。
二、家庭的因素
影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气氛、父母教育方式、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以及其他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获得幸福感。家长的肯定与鼓励,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虑。一般来讲,家长能够通过鼓励让孩子对学习充满信心。但是,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存有过多期待,特别是不切实际的期待,会给孩子带来更多压力,并破坏他们的自信心。
三、个人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个体客观因素和个体主观因素两个方面。根据相关研究成果,个人客观因素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性别、学习成绩以及年级段等方面。从个体主观因素来看,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自我价值感、自尊、人格特性和时间管理等方面。有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学生会比性格内向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从时间管理的角度来看,那些能够有效管理时间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较强,而那些不能对日常生活进行合理安排的学生,往往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此外,需要密切关注校园欺凌与学生幸福感的关系。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校园欺凌正成为一种新的校园欺凌模式,从模式上来讲,包括发送侮辱性信息、评论,在网络上传播谣言、通过网络孤立同学等。在校园欺凌的性别差异方面,男生更有可能遭受传统校园欺凌,而女生则倾向于遭受网络校园欺凌。
总之,中学生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善于观察,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在生活的过程中要学会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享受幸福快乐人生是生活的最终目标,让我们克服困难享受健康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邢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2]傅安球,聂晶,李艳平,金蓓蓓,崔君红;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3]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关键詞:幸福感;中学生
中小学生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孩子们的幸福感却并没有随之而增强。随着近几年来社会对于幸福、幸福指数和幸福感等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关注,作为中小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幸福感显著低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那么,我们目前在这方面做得怎样呢?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认为: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主要是知识性德育,即通过对道德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学校德育的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虽然在某些方面也说明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但从德育本身的特点看,这一形式却是很难实现德育目标的。而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在于影响人格,形成德性。她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中小学生敬畏感和幸福感的培养。”“在中小学阶段,应该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成长是幸福的,不断超越自我是幸福的,克服困难实现了教育目标同样是幸福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孩子往往仅仅满足于物质的幸福,而家长给他们的也往往只是物质的幸福,这样,即使他有了很多物质的幸福之后,仍然体会不到精神的幸福。他们的幸福感现状、问题及如何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主观幸福感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至少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基本组成成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瑟里格曼把幸福的方程式归纳成:快乐+参与+意图=幸福。而我国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把幸福感定义为“幸福感是一种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并非短暂的情绪体验。”简而言之,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而中小学生幸福感是指中小学生以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的主观心理体验,是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积极主观心理体验。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论其观点是否完全正确,关注和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幸福感令人担忧,影响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家庭的关爱;学生自身的感悟。以上几个因素使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把学生的天生的求知欲望变成了压力和痛苦,使得本来应该有的快乐学习成长经历只能是一种奢望,这是我们教育理念的失败。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多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无条件的关注每个学生,让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健康地成长,真正感受到幸福。
一、学校和老师的因素
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取学术能力的地方,也在帮助学生适应困难,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联系,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在学生进入社会前,他们在学校的经历对于以后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因此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会影响学生的幸福感。不过,在一些对学生要求较高的学校,学生可能面对的压力会更大,特别是当他们感到自己无法赶超同辈时。有些学校会开设一些选拔性课程,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中,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无力感。
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环境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积极。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对学生表现出明确和清晰的期望,让学生能够从个人角度衡量自己是否在进步,而不是以班级同学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参考。
面对考试焦虑,如果教师能够提供专门的学习咨询,确实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焦虑感。但是,许多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考试重要性时,往往会强调成绩与大学和未来工作相关,这可能会让学生面临更大压力。此外,教师对待学生的不公平,也会影响学生的幸福感。
二、家庭的因素
影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气氛、父母教育方式、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以及其他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获得幸福感。家长的肯定与鼓励,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虑。一般来讲,家长能够通过鼓励让孩子对学习充满信心。但是,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存有过多期待,特别是不切实际的期待,会给孩子带来更多压力,并破坏他们的自信心。
三、个人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个体客观因素和个体主观因素两个方面。根据相关研究成果,个人客观因素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性别、学习成绩以及年级段等方面。从个体主观因素来看,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自我价值感、自尊、人格特性和时间管理等方面。有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学生会比性格内向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从时间管理的角度来看,那些能够有效管理时间的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较强,而那些不能对日常生活进行合理安排的学生,往往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此外,需要密切关注校园欺凌与学生幸福感的关系。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校园欺凌正成为一种新的校园欺凌模式,从模式上来讲,包括发送侮辱性信息、评论,在网络上传播谣言、通过网络孤立同学等。在校园欺凌的性别差异方面,男生更有可能遭受传统校园欺凌,而女生则倾向于遭受网络校园欺凌。
总之,中学生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善于观察,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在生活的过程中要学会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享受幸福快乐人生是生活的最终目标,让我们克服困难享受健康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邢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2]傅安球,聂晶,李艳平,金蓓蓓,崔君红;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3]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