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拓展人们的能力方面更是发挥出了独到的作用[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的明确要求。因此可以说,小学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是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在这项工作推动过程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动态引导
  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原本静态化的课堂向动态化方向引导,用于激活学生探索欲望,这是信息技术的天然优势[2]。小学生思维往往会从问题开始,以问题得到妥善处理结束。可以说,学生进行学习时,其过程本身很大程度上和创设问题情境相重叠,这是对学生认知冲突的回应,自然有助于其探究欲望的满足。另外,网络化的大环境可以起到复现或者模拟现实的作用,能够把生活里面的一些真实情境展现于课堂之上,让学生感同身受,由此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问题解决过程,便会自然很多。再者,借助课件演示的办法,则不仅能够将教材里面的画面从静态化向动态化方向转变,同时还可以使一些过于抽象的问题,利用图像、声音等手段还原为现实,促进学生有效吸收[3]。例如,教学《圆的认识》,在上课开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欣赏动物王国召开的自行车赛。参赛的有鹿、熊、兔、猴等几名运动员,它们骑着不同形式的自行车。在比赛开始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测:“谁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你是怎么想的?”有些学生表示:“小猴会得冠军,因为它的车轮是圆形的。”教师继续提问:“小兔的车轮同样是圆形的,为什么不是它取得冠军呢?”学生可能回答:“小兔运动员的车轮没有把车轴安排在正中间。”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为什么把车轮制作成为圆形,且让车轴安排在正中间,就会跑得更快呢?”通过这种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想,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化的色彩,不但保证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激活学生的思维,也为接下来自主探究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过程呈现
  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相融合对学生思维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加以完整呈现,亦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带动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完善。若是能在恰当地时间节点上,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采取过程呈现的手段,这种帮助作用会更显突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新异感,从而完全投入学习情境中去[4]。
  一方面,在突出重点方面,借助信息技术,既能够使变色、平移、闪烁等功能发挥出来,从而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之主动寻找有利的解题条件,也可以依靠课件整理与摘录的办法,创设出依从题意的场景,使抽象问题向具体方向转化,促进学生审题思维的完善。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出示应用题:甲和乙两名同学分别从A、B两地相向前行,甲同学每分钟行60米,乙同学每分钟行55米,4分钟以后两人相遇,请问A、B两地之间的路程有多远?教师即可以在信息技术手段中呈现出线段示意图,并使用变色和闪烁等方法,使大家清晰感知到运动物体的数量、速度、方向等,更可以在此过程中明确运动是不是同时发生、运动结果是相遇截止还是继续相离等。而当学生理解了一种解法之后,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另一种解法的理解,重点内容可谓是尽得彰显。
  另一方面,在突出难点方面,信息技术的作用亦极重要。学生接触数学知识时,很多抽象内容不易直接感知,因此便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把学生难以感知的现象形象化地呈现出来,继而破除难点,拉近知识和学生心理的距离。在几何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这种信息技术辅助方法尤其有效。比如,在接触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面积计算公式,圆柱表面积与体积公式等,皆可以将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填色、平移、旋转等功能发挥出来,用以直观地呈现数学思维。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出示:“我们学校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度是100米,宽度是80米,现在要对它进行扩建,操场长度增加50米。宽度增加20米,那么最终操场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呢?”在提出问题以后,教师先让大家自主绘图、计算。有些学生难免会发生解题的错误,用50和20相乘得到1000平方米的结论。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把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在屏幕上显示出相应的图形,再按题意对其加以拓展,并且把拓展之后的面积用不同颜色显示出来,学生便可以直观地看到,增加的面积并不是长为50米、宽为20米的长方形,由此逐步思考正确的解答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将非常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与可视化,使学生利用直接的方式对相关内容加以感知,这是重点、难点内容的突出与破解原理,而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的探究与学习能力也将同步得到锻炼[5]。
  三、强化想象
  借助信息技术强化学生想象能力,亦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策略。信息技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和知识之间造成的界限,使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大幅度增加。学生由此能够亲身参与到演示与交流中来,且自主把握演示机会、选择学习内容。这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基于自身能力更好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借助网络教室的功能,处理开放式问题时,学生尝试分组讨论,更会让能力的发挥愈加显得充分。为此,教师在应对数学实践活动课时,便可以充分借鉴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如教材中安排了参观果园学数学的引申实践活动课,如果安排学生进入果园进行参观实践受到条件限制,那么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为学生创建一个虚拟化的果园,使大家利用互联网进入环境、查閱资料、获取数据等,从而实现分析与判断的真实化,获得各自基于想象力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把网络技术平台的资源优势利用起来,设计形成教材周边知识的资源库,以方便学有余力的学生主动进行查阅,了解相关课外知识,从小培养其热爱数学、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维意识。今后,因为网络化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广大小学生还可以基于自身感兴趣的小问题或某个知识点进行探究,以个人或者小组进行资料查阅、过程求解、结果验证、小结报告等,从多个角度进行数学知识的探讨,进一步完善自主学习意识。
  四、结语
  信息技术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是日常学生的学习工具,借助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融合,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让学生最终走向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之路,深化学生的数学情感。为此,教师需要从动态引导、过程呈现、想象激发等多个角度提高信息技术进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田 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2):129-130.
  [2]陈淑君.基于Moodle平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6):76-78.
  [3]陈火德.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5(4):25.
  [4]程湘桂.培养农村孩子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J].求知导刊,2015(4):21-22.
  [5]吴伟鸿.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构建“自主型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3):80-82.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导趣”促进学生阅读感悟;以“导读”促进学生阅读感悟;以“导思”促进学生阅读感悟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模式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变革势在必行。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二语学习有两种独立的方式:习得和学习。因此,在英语课堂情境教学中,既要重视“习得”,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会写,把心里所思所想通过笔尖,流畅清晰、有感情地表达出来,这非常重要。但是,一直以来,写作是让学生头痛的事,而批阅作
数学作业不是“题海战术”,数学作业也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外实践作业会给学生们不一样的体验。量桌椅、制作周末时间表、逛超市、游戏竞赛、数学周记……二年级的学生乐于
全面预算管理已被大多数企业所采用,它对于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对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保证实行全
摘 要:网络语言一经产生便得到广泛传播,与其富于变化、丰富多样的形式密切相关,文章从五个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形式分析:纯汉字形式、纯数字形式、纯字母形式、纯符号形式、组合形式,最后总结了网络语言的这些特点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网络语言;形式分析;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2-04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语委、湖南省教育厅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