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赋能乡村教师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cc7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年前的教师节,50岁的乡村教师王莉莉通过网络,参加了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开启了她的网络学习之路。
  “30多年来,我身上的标签就是村小老师,随着年龄增长,我的标签变成了老教师。我想,我的一生就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了。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触网学习,完全改变了我,让我的人生有了全新的开始。”
  8月23日,在第二届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上,王莉莉分享了她3年的“互联网 ”历程。尤其在今年疫情期间,她在网上开直播,给学生上课,给家长荐课,从容应对。
  但她也看到,面对线上教学,很多教师手忙脚乱。对于乡村学校来说,提高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任重道远。

从乡村教师到网络星师


  “在线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触网3年之后,王莉莉感叹道。她深知在线课堂与传统课堂不同,要上好网课,乡村教师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疫情期间,王莉莉一个人承担了学校3个班的教学任务,她是五年级的语文老师,但学校另外两个班的语文老师是代课老师,对网络教学经验几乎为零。
  她带着五年级3个班168名学生上语文课,还带着全校800多名学生上生命教育课。除了直播上课,她还持续地给孩子和家长推荐优质课程,包括教育部门组织优秀教师录制的优质课程,还有一些公益组织推荐的优质课程,像社会教学课程、美术课程。
  “依托互联网我们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网络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宅在家里也不觉得无聊和枯燥,每天对网络学习充满了新的期待。”王莉莉说。
  在进行了3个月的线上学习和两个月的线下学习之后,王莉莉带的3个班在期末全乡调研考试中分别获得了第一名、第二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绩。
  “我从没想过能在网上给那么多孩子上课。”王莉莉说,“50岁再出发,3年互联网深度参与,我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
  她觉得2017年加入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青椒计划”)为她开启了人生第二春。在学习的同时,她还带学生们参与了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
  “线上线下密切配合,极大丰富了村小的课程资源,缓解了乡村学校缺少音乐、美术专业教师的不足。互联网教育带给学生优质课程资源的持续陪伴,这是改变村小孩子的巨大力量。”王莉莉说。
  2018年,她又成为彩虹花公益网络课程主教团队的一员,参与课程运营。“一路走来,我深深体会到网络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事。”

乡村教育的痛点


  事实上,像王莉莉一样在网络教学中找到“第二春”的乡村教师现在还不多。对于乡村学校来说,在线教育在实际应用中还是面临很多问题,有不少痛点。
  教学中,王莉莉发现,乡村的网络课程资源还是比较单一,大多数是学科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在国家公共课堂平台上有很多资源,但很多乡村老师不知道怎么用。疫情期间,从国家到地方、学校和个人都开发了各种课程,资源很充足,但是缺乏整合。面对海量的信息,老师和学生不会选择,不知道到底要用哪些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王莉莉助学彩虹花网络课程。

  “其实这些现象的背后,主要是教师及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极其匮乏。”王莉莉指出。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王继新对战疫期间中小学在线教育进行了调研,他发现,乡村学生对于在线学习的意愿最强烈,但对在线学习的满意度低于城市学生。
  “这说明城市的在线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效果比农村好,而农村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感觉新颖,也开了眼界,所以意愿更强,但城市的在线教育质量更好。”王继新分析。
  他的调研报告显示,近八成学校组织了在线教师培训,但城乡学校差异显著。20.3%的乡村教师表示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并未组织相关培训,在线教学开展全凭教师自己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在线教学的效果。

乡村教师成长新路径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大,很多农村学校安装了电视、宽带,配备了电脑等信息化设施。
  但在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主席、国务院参事汤敏看来,这种投入主要还是硬件投入,对于乡村来说,更重要的是软件的投入,对教师的培训。
  他认为,乡村教育过去都是一个老师教、底下学生学,这样永远改变不了教育不公平、乡村学校缺乏优质老师的状况,教育信息化可以对此有所改变。未来可以尝试校内校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让乡村教育实现弯道超车。
  这对乡村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教师永远是第一位,如果教师不变,所有的梦想都很难实现。”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东坝学区综合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巩原宏说。
  他曾经任教的小学是寄宿制,教师业余时间很少,只能通过网络学习,一些线上培训课程帮助了他成长。
  “我们希望提高教师互联网教学水平。”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苗青提出,教育培训项目应该致力于打造更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成长平台。可以通过跨界合作的方式不断调动更多教育专业资源,打造一个有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的模式,引领乡村教师的培训从服务式向体验式,再向共创共建式转型。
  重庆市彭水县教委关工委副主任万建民表示从这种模式受到启发,在当地选了一所比较好的学校,找了一些教师制作课程资源,把这些资源给乡村学校使用,效果很不错。在此基础上在村小大面积推广双师教学,并以片区为单位,集中开展教师培训。此外,全县选派了300多名教师参与“青椒计划”。
  “时代正经历着剧变,乡村教师也不应该再是落后的代言人,不再仅仅是坚守和陪伴者,而应该成为这个时代最好的链接者,让更多的乡村孩子因为我们的改变而改变。”王莉莉很喜欢这句话,她希望在乡村网络教学中,迎来更多同行者。
其他文献
2019年9月,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山东、海南等6省市全面使用高中历史新教材。新教材内容多、教学课时少、教学目标高。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赶进度,开快车,知识不易掌握,基础难以巩固;讲少了,完不成教学任务;讲多了,又难以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此外,历史的进程是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但历史课本却由于内容太多,具体史实较少,导致生硬的结论太多。这些问
学科关键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化,需在课程教学中重点培养落实。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主要体现在“时序思维、集证辨据、诠释评价”三个方面。三者之间具有整体与个体、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科关键能力,需依据课程标准,区分能力层次、分解内容领域,关注衔接与连贯,从有序、有机、有效三个方面着手落实。  一、有序  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贯通历史知识、习得史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科关
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史料实证”的概念鉴定为“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1],可见新课标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走向精细与精准。随着“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笔者发现近年来较多的历史教育专家以及一线教师对史料实证素养展开理论研究或实践探索,
两中心建设是实现分级诊疗目标的重要措施。图/赵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做到国家要有高峰、区域要有高原、省里要有高地。”  近日,在国家卫健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在几个重大疾病领域布局国家医学中心。“这些是我们为打造国家高峰、区域高原不断扩容的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对于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
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占有关键的一席。历史解释的进行,事关唯物史观的达成、时空观念的培育、史料实证的推进和家国情怀的渗透。高中历史教学,离不开历史解释素养的参与。而历史解释素养的达成,笔者以为,可以在比较中推进。  一、比较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  比较是认识历史事物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把彼此有联系或者相似的历史事物放在一起对比、分析,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规律,反过来又有助于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在上海等地试教一年多,不少一线教师陷于教材大容量和核心素养高要求的矛盾中。笔者在准备《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比赛课时,获得了一些启发,记之以求教于方家。  记得初次试讲时,本人刚抛出城市和农村的问题,学生就能脱口而出“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经由初中历史课和政治课的学习,早已将相关内容烂熟于心;但另一方面,学生近乎条件反射的回答也反映出对历史简单化理
像解答其它学科的习题一样,高考作文也是在“给所问做答案”。答案是否准确,让命题者称意,首先要解决“符合题意”的问题。  “符合题意”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基本要求,就是作文要符合题目的各种规定,写作时,必须领会其精神实质,务必照章办事才行。凡文题命制,其字里行间必然有规定限制,决定着你必须写什么、怎么来写。这应该是考场作文的第一关,我们必须对作文试题上展示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弄清文题所规定(包括
降生之前,我们没有不同,同样的温暖湿润,同样的无声无息;降生时,我们依然相同,同样的一声啼哭,同样的胸口跳动。而在此之后,我们便开始了千差万别的征程,便有了万差千别的人生。  不同的际遇给予了人们不同的信念。  比如说,越南人的信仰很多,太阳、月亮,菩萨、耶稣,维克多·雨果或者胡志明,凡是有益的都多多少少地留在了他们的生活中。而印度人则不同,他们心中只有佛教,古老的合十礼,神圣的菩提树,佛珠是永恒
“表现手法分析”是高考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的一大亮点,2010年18套高考试卷有10套对其进行了考查。在日常教学中,表现手法有别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专指对比、衬托、白描、细描、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类比、抑扬、对比、悬念、以小见大等。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表现手法作用的相关知识来解题。    [方法指津]    1 熟悉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很丰富,其作用
“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1],关于历史解释多样化的成因,冯一下先生认为与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解释方法、受众等相关,并着眼受众变化补说了多样化成因。[2]受先生启发,我们从解释方法中的叙事组合切入,续说多样化成因。  一、线条性叙事组合  线条性叙事以时间为线索,如线条一般前后相接,注重叙事完整性。时间是基本线索,不同时间段即可划分不同的叙事线段或找到不同的叙事起点。故解释因叙事线段数量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