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物理实践素材和范例,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本技能,愿意自主探索,并且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有据可依,在一定的知识、方法上能够进一步创新。要提高学生的物理修养,教师就必须充当一个好的引导者和经验的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读、听、写、讲、用”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中学物理教学 重要环节
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实践,是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的深化。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物理实践素材和范例,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本技能,愿意自主探索,并且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有据可依,在知识、方法上能够进一步创新。高中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和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物理课时老师讲的内容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老师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发现学生自己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通过分析,我发现学生出现不少题目的解答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仔细分析发现,这种差异源于学生在物理思维上存在障碍。准确地说,他们的物理修养有待提高。要提高学生的物理修养,教师就必须充当一个好的引导者和经验的传授者。我认为,必须重视“读、听、写、讲、用”的作用。
一、在学习知识和积累知识的过程中,“读”是夯实基础的最佳途径。
课堂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的,而夯实的基础才是灵活运用的前提。这就必须重视读、学会读、广泛地读。
1.读课本教材。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材料是教材。那什么是教材呢?物理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物理学科特点等因素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的书籍就是教材。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就是课前读教材;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就是课后读教材的要求。
2.读课外物理报纸杂志。除读教材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如《中学生数理化》、《中学物理教与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等。广泛吸收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捕捉身边的物理信息,了解物理研究的动态,体会物理的价值。物理学习中的“读”,需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
二、学会“听”,是学生学习和接收物理知识的主渠道。
1.听老师讲课。主要是听老师传授发现并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发挥时的每一句话,又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
2.听同学发言。倾听和接受他人的物理思想和方法,还包括听同学的发言。从同学的发言中可以向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学习物理及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
三、写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知识和解题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展示实力和积累知识的重要方式。
1.教师的写必须是严谨的,科学的,是学生完成作业的范本。教师备课时必须一丝不苟,还应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在板书时适当加以解说。一开始就将学生引向正确规范的解题道路上来,为以后学习打好基本功。
2.学生的写能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也是老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途径。有些同学,对新知识的学习通常一知半解,对于小练习还是可以做出正确答案的,但是仔细看他的解题思路,却存在不少问题或者换个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要使得学生写的能力日渐提高,教师在对待平时的作业时,就应该关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对题目的分析思路,严格规范解题格式和步骤。对个别学生就应该做个别纠正和辅导。这个工作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来说是较大的挑战。
四、讲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交流最直接的方法,是学生创新的必要途径。
物理的基本理论的构建总体比较抽象,要想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并顺利接受知识,教师在课前的引导和课上的讲解艺术很关键。在高一物理教学起始阶段,教师必须认清学生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状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物理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激活物理思维。在新知识传授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针对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增强学生学好高中物理的信心。
解决物理问题时,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努力尝试。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开展讨论、交流,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千万不能代替学生解决物理问题。这样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意识才能成为物理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需要。
现代教育观念应该让学习和知识充满乐趣和生命力。而不是枯燥的零碎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回到以培养学生的发展为主体目标的轨道上来,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教师能耐心引导,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定会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获得丰收。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中学物理教学 重要环节
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实践,是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的深化。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物理实践素材和范例,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本技能,愿意自主探索,并且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有据可依,在知识、方法上能够进一步创新。高中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和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物理课时老师讲的内容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老师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发现学生自己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通过分析,我发现学生出现不少题目的解答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仔细分析发现,这种差异源于学生在物理思维上存在障碍。准确地说,他们的物理修养有待提高。要提高学生的物理修养,教师就必须充当一个好的引导者和经验的传授者。我认为,必须重视“读、听、写、讲、用”的作用。
一、在学习知识和积累知识的过程中,“读”是夯实基础的最佳途径。
课堂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的,而夯实的基础才是灵活运用的前提。这就必须重视读、学会读、广泛地读。
1.读课本教材。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材料是教材。那什么是教材呢?物理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物理学科特点等因素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的书籍就是教材。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就是课前读教材;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就是课后读教材的要求。
2.读课外物理报纸杂志。除读教材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应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如《中学生数理化》、《中学物理教与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等。广泛吸收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捕捉身边的物理信息,了解物理研究的动态,体会物理的价值。物理学习中的“读”,需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
二、学会“听”,是学生学习和接收物理知识的主渠道。
1.听老师讲课。主要是听老师传授发现并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发挥时的每一句话,又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
2.听同学发言。倾听和接受他人的物理思想和方法,还包括听同学的发言。从同学的发言中可以向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学习物理及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
三、写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知识和解题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展示实力和积累知识的重要方式。
1.教师的写必须是严谨的,科学的,是学生完成作业的范本。教师备课时必须一丝不苟,还应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在板书时适当加以解说。一开始就将学生引向正确规范的解题道路上来,为以后学习打好基本功。
2.学生的写能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也是老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途径。有些同学,对新知识的学习通常一知半解,对于小练习还是可以做出正确答案的,但是仔细看他的解题思路,却存在不少问题或者换个形式来考这个知识点,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要使得学生写的能力日渐提高,教师在对待平时的作业时,就应该关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对题目的分析思路,严格规范解题格式和步骤。对个别学生就应该做个别纠正和辅导。这个工作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对教师来说是较大的挑战。
四、讲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交流最直接的方法,是学生创新的必要途径。
物理的基本理论的构建总体比较抽象,要想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并顺利接受知识,教师在课前的引导和课上的讲解艺术很关键。在高一物理教学起始阶段,教师必须认清学生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状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物理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激活物理思维。在新知识传授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针对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增强学生学好高中物理的信心。
解决物理问题时,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努力尝试。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开展讨论、交流,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千万不能代替学生解决物理问题。这样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意识才能成为物理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需要。
现代教育观念应该让学习和知识充满乐趣和生命力。而不是枯燥的零碎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回到以培养学生的发展为主体目标的轨道上来,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教师能耐心引导,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定会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获得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