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的必要性与方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76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学习生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但学生的发展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前一学习阶段结束和新的学习阶段开始之间必然存在一个衔接的问题。本文阐述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教学的必要性,并依据经验就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教学提出具体方法。
  【关键词】衔接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151-01
  一、引言
  近年来数学学科在前沿领域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当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后,学生数学成绩的个体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甚至小学数学不错的孩子在升到七年级以后突然出现断崖式下滑的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衔接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
  依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本阶段学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为能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分类和理解逻辑关系。到了初中,学生的认知进入到形式运算阶段,需要学生能运用符号进行命题演算,能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在这发展过程中,个体差异较为普遍。从教学的内容看,小学数学更加注重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对抽象和逻辑思维培养的要求较低,因此,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如果在认知方面没有做好准备,很难跟得上教师课堂教学的进度。
  (二)学习任务加重,学习精力分散
  小学阶段,学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其他为考查科目,进入到中学以后,考试的科目变为九门,是原来的三倍,学习精力不可避免地有所分散。特别是对于专注力不太强、行为习惯有待加强的学生,既无法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讲解过程,又没有太多精力课后自主学习或巩固知识,学习的结果自然事倍功半。
  (三)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的方法多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案例也比较的多,呈现给学生的多是具体的、感性的思维方式。到初中阶段之后,由于学习内容的加深,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理性的、抽象的、辩证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方法也必须有别于小学数学教学。正因为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如果学生不能够及时地转变学习方法,那么就不能理解直观与抽象之间的关系,不能将直接经验通过推理、同化上升为间接经验,从而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发展与学习结果。
  三、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方法
  (一)整合教材,运用情境
  小学数学教材与中学阶段的教材編写思路存在明显的差别。小学阶段教材编写者以数与计算为主线,将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等内容随数与计算教学内容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而有机地结合起来,但受制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知识更多的停留在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层面。
  而初中数学教材编写者主要的思路在于通过特殊的案例抽象出类似情况下的一般数学规则,更多的是对数学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对认知能力的要求要更高,因此教师在内容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然后在此基础上整合教材的内容,并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数学意义。例如在学习初中“负数”这一概念时需要教师结合小学数学的内容,并通过多个情境和具体案例然后再得出负数这一数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忽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仅仅依靠教材上的几个例题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如人意的。
  (二)梯度要小,合理设问
  由于初中数学的理性思维要求更高,而学生在学习方法与认知水平上短时间内的不适应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采取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措施。减小问题的梯度显然是最合理的方法之一。如果设问不合理,难度太大就会挫伤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挫败感。
  例如教师在教授“函数”内容时,如果先从小学所学的等式的性质为出发点,首先解决ax=b形式再到ax b=c形式,然后过度到ax b=c d形式,最后讲解a(b x) c=d e形式,则更加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设问,诱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增加学生问题解决的成就感。
  (三)做好评价,顺利过渡
  教学评价是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将知识抽象化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中学教师的课堂时事评价中要注重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利用生成性资源进行教学。同时,中小学在考试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小学高年级教师在考试内容上应适当渗透初中考试的常见题型和考试要求,初中低年级教师在初期则应尽量使用小学常见的内容和题型,做到平稳衔接。
  四、结语
  学生的学习生涯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的认知特征注定了培养的目标有所差异,但是学生的发展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一个学习的阶段并不是孤立的,因此需要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共同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熊佳绍.在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9(20)
  [2]顾新民.如何进行中小学数学知识点衔接[J].学周刊,2017(16)
  [3]周俊,刘翠.以渗透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浅析中小学数学知识衔接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9)
  作者单位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附属小学;湖南省岳阳市师大附属南湖学校;湖南;岳阳;414000)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时期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既是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强身健体的保障,同样也能助力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来应对平常的学习任务。因此下文着重分享教师如何创新教学模式,促进高中生自主体育锻炼能力的提升以及培养该种良好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体育 自主锻炼 习惯培养 策略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科目。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们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英语教学中的成绩分化现象日益严重。现在,笔者就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英语 后进生 成绩分化 原因及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
【摘要】自主学习,指学生不在老师或其它人的依赖下,能够独立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去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并顺利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问题。如何使学习学会自主学习,本文从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热情,教授学习方法和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自主学习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1-202-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各级教育的工作目标,德育作为基础教育内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初中教育内的融合也得到了更多学校及教师的重视。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下,德育方式及内容均呈现单一状况,不满足新时期的学生需要,以下笔者分析新课改下初中德育工作的问题,探究初中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有效策略 德育工作 初中 新课改  引言:在新课改的推进下,中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科能力培
【摘要】美术学习除了能够提高学生鉴赏美、欣赏美的艺术能力,而且对班级生活有良好的导向与指导作用。同时合理利用美术学习,可以为学生的班级生活、学习服务,让学生形成坚毅不拔的意志与独立动手的能力。基于此,笔者将分析和探讨美术学习对班级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美术学习 班级生活 影响  引言:学生学习美术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理解事物的能力。尤其是在班级生活上,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生存
【摘要】在新课改制度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更重视对学生综合化学素养的培养,更重视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的能力。并且从初中化学基础实现了到高中正式步入化学大门的过渡,因此尽管与初中化学知识有着许多联系但对许多学生而言难度也明显加大,学起来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针对目前高中阶段化学的主要问题重视对教学情境的创新设计,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学内容《铁盐及化合物》为例对具体教学设计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
【摘要】导学互动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所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考动向,采取合理的互动方式,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更高的活跃度。由此,本文就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分析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导学互动 初中数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1-226-0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角与弧度、三角函数概念和性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应用。三角函数描述现实世界中周期现象的一种数学模型,是一类最典型的周期函数,在刻画周期变化规律、预测未来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一阶段学生所学习的三角函数具备以下特点
【摘要】当今社会,德育一体化发展理念逐渐成为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主流,学校在注重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对德育建设的关注也越来越密切。新时期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衡量,不仅注重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而且也要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当前学生的德育一体化建设可以以班集体为依托,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背景的影响下,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成为培养初
【摘要】针对青少年开展德育教育向来都是我国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教育工作对于青少年而言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改变,同时还要重视学生能力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要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素材的选择与运用做出探究,以往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