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进步、各行各业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的科学发展,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文明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对其进一步的树立和强化,就成为了现代安全生产中弘扬和倡导的主流。安全文化即企业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是保护人的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是企业员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高度概括和经验总结。说到底,就是大家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安全意识,一种自发的安全行为。所谓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宣教、活动及管理,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提高全员安全意识,转变安全观念,最终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要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使安全意识真正在全员心中落地生根,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全员参与安全管理
真正的安全管理绝不是上层领导指挥一线员工怎么做那么简单,而是要全员参与安全管理。为此,要倡导和发动全体员工主动关注身边的安全问题。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定位、目标、指标,把其分解到下层部门以及部门下的职能科、股、班组等职能岗位;制定涵盖公司所有业务内容的流程,把安全管理的理念在这些工作流程中得到体现,也就是说,通过对全体员工的素质要求,职位描述和工作流程的解析,让每个员工都能够清楚的知道,各自岗位上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具体做什么内容,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从而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这种做法会无形中引导员工深入思考如何做好安全工作,使原本由企业管理层少数人思考的问题变成所有人思考的问题,形成全员参与共同努力的良好局面。
二、要着力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制度化运行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种”要我做、被动做”的状态,如何让员工上升到”我要做、主动做”的境界,从而讓安全管理工作充满活力呢?我们可从国学中寻找启迪,”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叫”善结无绳而不可解”,意即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却让人解不开。因此,企业不能只靠安全规章制度来约束人,而要建设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转变以往安全工作以罚为主的旧观念,突出安全”正能量传递”。
企业可以建立全员安全隐患报告制度,即任何一名员工发现一条隐患或提出一条合理的安全意见或建议,就给员工”加一分”。同时建立员工安全档案,记录员工的安全职责落实,安全教育、活动、积分、违章等情况,并将这些情况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前置条件,即发生安全问题将”一票否决”。
这些小小的激励机制可以起大作用,可以让企业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安全管理,不用领导逼着去做,而是自然养成一种习惯,不仅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还要保证安全,不仅要管自己的安全,还要管别人的安全。
三、要给员工建议权、知情权、选择权
上下同欲,全员参与,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而安全文化恰是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把企业安全文化做深做细,首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娱乐活动赋予员工建议权、知情权和选择权,让企业员工产生荣誉感,认同感和幸福感,从而促进员工接受并认可管理层的思想。最终的结果是,员工用自己的思想指挥自己的行动,能自主自觉地认真落实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内容。
四、要提高员工的学习驱动力
学习驱动力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有了学习驱动力,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就会从”感知”上升到”悟知”的层次,这样他们在从事安全生产工作时,就会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接受,并在工作中找到快乐,让所有员工都在向成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执行者、学习者、思想者、管理者、经营者和创新者转变。
企业可以通过大力改善生产作业环境,规范岗位标识,时刻提醒职工牢记安全不放松;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减少”三违”及事故的发生;广泛开展”让管理理念成为行动习惯”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意识,大力开展亲情文化建设,打造”亲情安全寄语台”,营造”家”的氛围,感受”家”的温暖,增强职工的归宿感,建设以安全文化为引领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
五、要加强问题隐患分析
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企业应加强摸底分析,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推进论理式管理,利用”口号、文书、论据、会议”等论理形式,把理说透,事理说明,情况说通,实施告知式管理,优化服务式管理,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工作理念,做到多指导、少指责,多服务、少惩处。通过这些措施,使安全生产理念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六、要正确处理经营指标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通过对已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分析,不难发现有些事故表面原因虽然复杂,但根本原因很简单:要销量、追指标、赶名次、抢进度,其背后还是”经营第一、安全第二”的指挥棒在作祟,安全管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尽管别家失火,权当自家冒烟”,当前尤其要纠正”以丰补欠,只顾要追、赶、抢,不要安全发展”的思想。要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弦要绷紧,警钟需长鸣。千道理、万道理,安全生产才是硬道理;这效益、那效益,安全生产才是硬效益。违反科学,盲目决策,换来的极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进了监狱才想通。
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但安全基础仍不牢固,安全隐患仍很突出。我们必须继续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突出抓好安全生产,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乘势而上、紧上加紧、严上加严,切实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与企业财产安全。
一、要全员参与安全管理
真正的安全管理绝不是上层领导指挥一线员工怎么做那么简单,而是要全员参与安全管理。为此,要倡导和发动全体员工主动关注身边的安全问题。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定位、目标、指标,把其分解到下层部门以及部门下的职能科、股、班组等职能岗位;制定涵盖公司所有业务内容的流程,把安全管理的理念在这些工作流程中得到体现,也就是说,通过对全体员工的素质要求,职位描述和工作流程的解析,让每个员工都能够清楚的知道,各自岗位上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具体做什么内容,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从而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这种做法会无形中引导员工深入思考如何做好安全工作,使原本由企业管理层少数人思考的问题变成所有人思考的问题,形成全员参与共同努力的良好局面。
二、要着力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制度化运行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种”要我做、被动做”的状态,如何让员工上升到”我要做、主动做”的境界,从而讓安全管理工作充满活力呢?我们可从国学中寻找启迪,”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叫”善结无绳而不可解”,意即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却让人解不开。因此,企业不能只靠安全规章制度来约束人,而要建设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转变以往安全工作以罚为主的旧观念,突出安全”正能量传递”。
企业可以建立全员安全隐患报告制度,即任何一名员工发现一条隐患或提出一条合理的安全意见或建议,就给员工”加一分”。同时建立员工安全档案,记录员工的安全职责落实,安全教育、活动、积分、违章等情况,并将这些情况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前置条件,即发生安全问题将”一票否决”。
这些小小的激励机制可以起大作用,可以让企业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安全管理,不用领导逼着去做,而是自然养成一种习惯,不仅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还要保证安全,不仅要管自己的安全,还要管别人的安全。
三、要给员工建议权、知情权、选择权
上下同欲,全员参与,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而安全文化恰是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把企业安全文化做深做细,首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娱乐活动赋予员工建议权、知情权和选择权,让企业员工产生荣誉感,认同感和幸福感,从而促进员工接受并认可管理层的思想。最终的结果是,员工用自己的思想指挥自己的行动,能自主自觉地认真落实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内容。
四、要提高员工的学习驱动力
学习驱动力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有了学习驱动力,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就会从”感知”上升到”悟知”的层次,这样他们在从事安全生产工作时,就会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接受,并在工作中找到快乐,让所有员工都在向成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执行者、学习者、思想者、管理者、经营者和创新者转变。
企业可以通过大力改善生产作业环境,规范岗位标识,时刻提醒职工牢记安全不放松;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减少”三违”及事故的发生;广泛开展”让管理理念成为行动习惯”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意识,大力开展亲情文化建设,打造”亲情安全寄语台”,营造”家”的氛围,感受”家”的温暖,增强职工的归宿感,建设以安全文化为引领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
五、要加强问题隐患分析
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企业应加强摸底分析,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推进论理式管理,利用”口号、文书、论据、会议”等论理形式,把理说透,事理说明,情况说通,实施告知式管理,优化服务式管理,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工作理念,做到多指导、少指责,多服务、少惩处。通过这些措施,使安全生产理念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六、要正确处理经营指标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通过对已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分析,不难发现有些事故表面原因虽然复杂,但根本原因很简单:要销量、追指标、赶名次、抢进度,其背后还是”经营第一、安全第二”的指挥棒在作祟,安全管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尽管别家失火,权当自家冒烟”,当前尤其要纠正”以丰补欠,只顾要追、赶、抢,不要安全发展”的思想。要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弦要绷紧,警钟需长鸣。千道理、万道理,安全生产才是硬道理;这效益、那效益,安全生产才是硬效益。违反科学,盲目决策,换来的极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进了监狱才想通。
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但安全基础仍不牢固,安全隐患仍很突出。我们必须继续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突出抓好安全生产,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乘势而上、紧上加紧、严上加严,切实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与企业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