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意识残缺与命运的不可逆转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echu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环境的阴霾,压抑在每个人的心中,给每个人的内心都笼上一层灰色。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人物内心的悲剧色彩。而在那个社会背景下的女人,缺少了独立自主的人格,生存得尤其艰辛,不得已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个处于社会影响中的男性身上,尽显她的命运之悲。
  关键词:主体意识 女性命运 社会背景
  处于不安定的社会氛围之中,每个人的内心也都躁动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其遗留的传统思想深深束缚着人们。那个想要突破束缚追求自由的女性,将自己的一切寄托于男性身上,却忘记了整个社会背景下,人性的压迫使得这个男性走不出那片“黑林子”。作为女性,既没有自己的主体意识,又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她的悲剧结局显而易见。
  一、女性在社会中主观能动性的缺失
  主体意识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而当主体意识缺乏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不够完善。而在封建色彩残余的社会中,处于低下地位的男性都会缺少主观能动性,作为没有实践能力的女性,则完全被社会和男性所操控。《原野》中花金子的命运被身为男性的父亲掌握,一开始婚定仇虎,却因其家道败落,随后被嫁给了有一个儿子的焦大星。花金子在整个过程中只能是顺从。正如“原罪说”中所说的,夏娃诱惑亚当吃了苹果,被送到人间受苦。虽然这是西方为男性地位所说的虚假的话,但是对于男性在女性地位之上的中国仍然符合。所以,和夏娃一样是女性的花金子,虽然没有做错什么事,却要顺从于男性,而成为了焦大星的妻子之后,则完全依靠于焦家。所以受到焦母的刁难,被整个家庭认为是“不洁的”。而花金子的美貌则加剧了这个“不洁”,从而让这样一个忍受与顺从的女性真正走向了不洁,用自己的身体去找寻一个可以带自己离开的仇虎。但是处于缺乏主体意识的女性,即使仇虎让她逃离了这里,其命运也不言而喻。
  二、花金子不可逆转的悲剧结局
  在《原野》中,花金子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付于别人,注定了其结局之悲。分析其原因,我们不仅要从花金子自身总结,更要从她所处的人物关系中去寻找。
  其一,就是作为花金子的丈夫——焦大星。在剧本中,焦大星是一个老实人,但是,在妻子面前又敢说“淹死我妈”这样的话来讨好她。嫁给软弱的焦大星,使得花金子对于这样的生活没有盼头。成为最终导火索的是,在得知了花金子与仇虎的关系之后,焦大星仍然希望花金子留下,甚至愿意和仇虎“共妻”。这样软弱无能的表现,彻底激怒了花金子,以至于劝说仇虎将焦大星杀害,两个人逃跑。
  其二,焦大星的妈妈——焦母。作为一个受到封建社会影响的传统女性,也成为了男权社会的执行者。焦母讽刺花金子,强迫焦大星将钱交给自己。更是把花金子的美貌看成是勾引男人的资本,总认为她会去勾引别人,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其三,整部剧的中心人物——仇虎。一个可以带着花金子寻找“黄金子铺的地方”的男性,与焦大星相比,他有更大的吸引力。不过,从一开始仇虎与花金子发生关系时,仇虎性格中的封建残余思想就显露无遗。在进入“黑林子”后被追赶时,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出现了诸多围绕其身边的幻觉,这是道德的良知束缚着他。仇虎被自己内心的“理性色彩”所折磨,最终自杀于林内。
  作为一个主体意识缺乏的女性,其悲剧命运仍然悬浮其头顶。从这片林子走了出去,外面还会有诸多的林子。因为花金子还是会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归根结底,生存的社会环境没有改变,其悲剧性的命运不可逆转。
  三、旧时代混乱推动命运的旋涡
  在剧中,一直出现的焦阎王是以遗像的形式出现,这恰恰具有一种封建色彩。当花金子与仇虎发生关系的时候,仇虎的这种封建礼数让他误以为遗像的眼睛在动,刺激着仇虎的内心。而在之后“黑林子”的幻觉更是产生一种铺垫,推动了仇虎内心精神崩溃的速度。
  而在整个剧中,最浓墨重彩的场景就是那片“黑林子”。此景正如当时的社会环境一般,扭曲了人的内心。但是,当花金子独自一个人面对笼罩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的阴霾时,其命运的走向并不会顺利,当这种心安理得的理由和这种“野性”被消磨之后,剩下的则是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
  综上所述,在《原野》中,曹禺笔下的主角虽并非是花金子,但在整个大的社会背景熔炉之中,缺乏主体意识的花金子,妄想把自己命运托付于混乱时代中的男性,这种悲剧的命运终将如钩上之鲤,是逃不去的。
  参考文献:
  [1]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出版社.2005.
  [2][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3]敬琴.外化的恐惧与隐含的焦虑——评尤金·奥尼尔的《琼斯皇帝》[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董炳月.论《原野》的精神内涵——兼评《原野》研究中的某些观点[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叢刊,1990.
  (作者简介:赵保宇,男,广西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责任编辑 徐参文)
其他文献
摘要:坡与王尔德作为英美文学史当中的两位怪杰,均以其奇特的写作风格、另类大胆的艺术追求和对艺术独立性的推崇而闻名于世。虽然二者的生存年代和生存环境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但其艺术主张和美学理念却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更详细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20世纪西方文学和美学理念变迁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爱伦·坡 王尔德 威廉·威尔逊 道林·格雷的画像 共性与差异  19世纪末期,英
期刊
摘要:在80后作家的笔下,城市中生活的他们,情绪是孤独的,在这种整体“孤独”的基调烘托之下,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形象在80后作家的笔下诞生。《三重门》中希望走出家门、校门、社会之门的林雨翔;《红X》中不被人理解而逃亡现实生活的沈生铁;《北京娃娃》里外表吵闹内心孤寂的春树;为了参加舞会拿刀杀死了父亲的《小染》;《澜本嫁衣》中以暴戾的情绪遮掩内心脆弱的叶知秋;《十爱》中每一篇的主人公。尽管这些形形色色的人
期刊
摘要:阅读是人类了解世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语言学习依赖于大量的阅读,广泛的阅读能够帮助儿童语言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抓住学习的敏感期,注重早期阅读对儿童思维、认知发展的影响。在早期阅读过程中,幼儿通过阅读大量图文并茂的绘本读物来实现与图画、文字的互动,进而达到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目的。  关键词:英文绘本 学前儿童 认知发展  一、理论背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期刊
摘要:广播剧《红衣奶奶许巧珍》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一个典型的好人好事的创作,获得中广协广播连续剧专家评析奖金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江苏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广播剧系列一等奖、常州市五个一工程奖。面对每年文艺作品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该怎么写才能与众不同、耳目一新又符合真实生活?该剧缘何成功?归根结底在于创作前对素材的深入研究,对选材的准确把握。笔者把自己的创作体会写下来,希望给同行以借
期刊
摘要:社会性别是指男性和女性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扮演的动态的社会角色。社会性别强调文化、家庭、种族等社会因素而非生物性因素。本文以社会性别为主要理论框架,从家庭和社会期望两个因素对当代“富养女,穷养儿”的性别观念回潮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发展尚不平衡的社会性别观,从而呼吁构建平等、健康的社会性别观念。随着当代全球化的极速进程,社会结构的动态转型,个体意识的日益增强,新时代赋予了性别关系新的文化内涵和要
期刊
通化县文化馆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注重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力。通化县文化馆的老年大学开始由几个人的老年读报组衍生为老年大学,旨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从而让老年人强身健体、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满足老年人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通化县文化馆老年大学创办以来,始终坚持老有所学,增长知识;老有所乐,促进健康;老有所为,服务社会的宗旨,努力把老
期刊
摘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以其类型化的好莱坞生产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独有风格,被众多“超级英雄粉”强烈追捧。DC漫画公司更是凭借系列经典的超级英雄电影成功转型。本文运用符号学观点,以伴随文本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电影中传递的价值观、中国DC超级英雄电影受众特点以及所打造的丰富的伴随文本等为题进行探讨,浅析DC超级英雄电影如何在中国市场进行跨文化传播。  关键词:超级英雄电影 符号学 伴随文本 跨文化
期刊
2017,我们一路笑语欢歌,我们一路砥砺前行,我们收获了榆树文艺发展繁荣的累累硕果,蓦然回眸,流淌在我们心底的是无悔和欣慰……  2018,新时代的朝阳已跃升在地平线上,照亮了我们的奋进之路,我们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去书写榆树文艺的锦绣华章……  第一部分:文化惠农  刘家镇永生村  1月17日,榆树市文联与长春市文联共同组织艺术家一行50多人,来到刘家镇永生村开展“文化惠农直通车共筑中国梦?
期刊
光阴荏苒,寒梅传香。我们又迎来了以“放歌新时代,书写新篇章”为主题的德惠市作家协会2017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暨会员联谊会。回首刚刚辞别的2017年,在吉林省、长春市作协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下,在德惠市文联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在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我市文学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德惠文苑》《德惠作家》《德惠文化》等报刊按期发行,作协读书会、训练营等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轰轰烈烈。一批文学新人加入德惠
期刊
少时嗜读,如饥似渴。奈何书籍奇缺,终不得解其饥渴。而今书山文海,浩渺无际;网络微信,铺天盖地。良莠真伪,怪异惊艳,混杂其间,时有无所适从之感,加之年逾“知天命”,视力下降,激情消退。于是,除了诵读点国学经典外,就只热心于本土名家笔下散发着本土气息的文字了。每每打探搜寻,先睹为快。  近日,读到了丁志峰连发的三部中篇小说——在《参花》头题刊发的《最爱的人》《金桥恋歌》以及发在《鲁北文学》上的《送你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