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深度追问设计及信息反馈引导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shui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通过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确定符合“教学评一致”的指向目标的追问问题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思维,发展思维,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构建高效课堂,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必须是活跃的,而课堂追问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因素。
  一、深度追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追问应始终贯彻启发性原则,积极引导学生揭示和解决认知冲突,把教学内容变成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他们积极主动的思维,灵活机智地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精心设计的情境下,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追问,必然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起来,就容易产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二)带动丰富想象,培养求异思维
  小学生思维敏锐、想象力丰富,通过追问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学会找特征、找矛盾、求差异的思维方法。追问引导学生跳出固定的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将信息和问题进一步梳理、深化、思考,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课堂追问设计的思考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提问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追问的问题要恰到好处,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思维的发展能起到推动引导作用。在设计课堂追问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追问要有目标性
  课堂中的追问是为达成目标服务的,要指向课程标准指引下的课堂学习目标。追问必须要突出重点,盲目地“问”是得不到预期效果的。在课堂追问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有目标意识,紧扣目标,合理追问。
  例如,在青岛版教材《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中,设计了一个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追问:“同样每份都是2张纸,为什么用来表示它的分数不一样呢?”通过这个追问,让学生比较和思考并最终获得发现:单位“1”不同,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虽然都是两张纸,要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从而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的实质,达成本节课的重要学习目标。
  (二)追问要有层次性
  追问在课堂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具有系统性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元素。追问要有计划地进行,先问什么,后问什么,问题怎样设计都要系统考虑。追问要有层次性,问题逐步走向深入。这里要拿捏好一个“度”,问浅了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问深了学生跳几跳摘不到果子,挫伤積极性,所以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好层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追问要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让学生有思考、有收获,加深对知识的区别和理解。学生通过深入地思考、比较,获取知识,得出结论。
  (四)追问要关注到知识结构
  教师要对学段数学学习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知: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的认知基础是什么?达到什么程度?今天的学习是为以后学习哪些知识作铺垫?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要考虑进去。一些前后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我们要以旧知为生长点,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拔,让他们在迁移中获得新知,同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系统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追问中引领学生开展观察、对比、联想,启迪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经历形成知识的全过程,获取新知识。
  三、深度追问的反馈引导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通过提问、板演、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教学,及时通过堂堂清等检测来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反馈。但课中反馈,尤其是在追问过程中,学生被“问住了”时我们该如何处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
  面对课堂上教师或者学生的追问,当学生没有进行正确的解答或不会回答时,教师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经常有以下几种处理:一是直接评价,指出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样;二是不作评价,让学生再好好想想,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三是批评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或不着边际。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引导学生分析找出引起错误的“点”,久而久之,只能让学生弄不清,讲不明,不去认真思考数学内容的真正涵义了。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去引导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化问题,分解重建
  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时综合性比较强,学生被“问住了”,把问题适当细化,就能把学生的思维激活。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直接抛出问题:“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学生会不知该从哪些方面来比较,很难准确全面地回答。此时,可以将这个问题细化一下,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并提示学生从面、棱和顶点,这三个方面来对比思考。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对比解答后,再集体进行统一的整理归纳,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二)抓住重点,适当点拨
  教师有时提出的问题坡度较大,或者学生知识有缺漏,一时难以回答。我们可在关键处或易被忽视的重点地方加以点拨、铺垫,复习旧知识勾起回忆,减缓坡度或排除障碍,使学生思路畅通。
  例如,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2/5的分母加上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它的分子应该加上几?”这是一道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题型容易答错。教师此时要适当点拨:分母加上10,实质上是间接告诉了我们什么?那分母应该怎么办?你的依据是什么?分子如何换算成是加上几?这一系列的追问,让学生清晰了这个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思路,并准确列出四个算式:5 10=15,15÷5=3,2×3=6,6-2=4。能列准这四个算式,就说明已经理解并掌握了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
  (三)引导对比,加深印象
  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学生没有答出正确的答案,这并不能代表学生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也有可能是一些其它原因引起的错误,比如审题不严、信息问题提取错误等。
  例如,还是刚才那道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看明白是“分母加上10”,而误以为是“分子加上10”,就算他会解决这个类型的题目,也答不出正确的结果,反而会算出一个错误的答案。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两种答案进行比较,使他们发现问题并自己纠正。学生通过进一步对比思考加深了印象,再遇到这样的题,就不容易出错了。
  (四)“将错就错”,顺势而导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时往往求快,没有认真思考就得出了结论,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或错误。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下学生的错误回答,顺势而导,将错就错,让学生先沿着这个错误的思路,一步步进行思考。最后,学生们自己就能发现这样是错误的。教师抓住时机适时反问学生,促使学生反思刚才的错误之处,找到更好地解决办法。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中,教师抛出的问题是:“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该怎样计算?”此时,学生会有各种猜想,有的会想到与底和邻边有关,因而会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邻边。教师可以顺势而导,让学生用这个方法计算出面积后,再借助格子图,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验证结果,发现这样计算是不准确的。此时,学生会反思刚才的猜想,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与高的乘积。
  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是比较常见的,有效利用这些错误,反而能让我们的课堂有更多的思考和收获。学生的再思考和再认识,对高效课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深度追问作为高效课堂的辅助手段,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及思考中。反思我们的教学,在“问”与“学”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追问的主体层面上,不止有教师的追问,更应该有学生思考后产生的追问;不止有提前设计的追问,还应有课堂生成性追问……而教师对课堂追问的设计和反馈,也影响着高效课堂的形成和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当第一个人对我说:“我二年级的孩子在学奥数”,我有点不屑:又一个拔苗助长的家长;当第二个人向我提议:“你得让你的孩子去学奥数”,我笑而不语:你学你的好了,我们……再说吧!当第三个人对我唠叨:“你们报了奥数班了吗,还是报一个吧。”我开始好奇,到底有多少孩子在学奥数?  我了解到的信息是,学奥数,为的是参加竞赛拿奖。拿了奖,就有了进重点初中和重点高中的敲门砖。为什么要进重点初中和高中?升学率啊!重点高
我校创建于1949年,前身为私立新声中学。1958年更名为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是原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重庆直辖后首批重点中学。学校以“海纳百川,德建名齐”为校训,坚持“树本砺新”的核心理念,践行“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的教育宗旨和“优质 特色”的办学思路,秉承“策必廣益,行必专精”的管理理念。目前发展为“一校三区”(即观音桥校区、铁山坪校区和御龙天峰校区),实行三校区“六统一”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性质有明确的规定,其中要求思品课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的乐趣,理解规则,掌握知识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学科教学中辅助以适当的游戏环节,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所以在思品课教学中我经常会选择一些小游戏来充实和完善我的课堂教学,现结合两个实例谈一下我的认识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过程繁琐,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材料的铺垫。本文就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材料的安排,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材料安排  作文教学过程繁琐,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材料的铺垫。铺垫的方法很多,我想就叠加技巧做点研讨。“三人为虎”,“众口铄金”说的是重复的问题,重复也是一种很为可取的方法,我们做文章避讳同一材料的简单重复,所以,我们是材料的叠加,叠加,可以是同类材料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指出:本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和学校。教师应将本课程的教学与相关学科、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社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起来,从中捕捉、挖掘鲜活的素材,调动学生在课外学习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充实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同时将课内学习延伸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校内外其他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是“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教材的内容只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后,习主席的一席话已经深入大街小巷。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近年来,我校立足校情,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推动常规工作抓实抓细,推进党建特色打造有亮点、有突破,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群团组织作用的战斗堡垒作用,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层楼。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阅读可以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散思维,积累丰富的知识等等。但是学生在阅读中往往都只是粗略一看,兴致并不高,尤其是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這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无法让学生在低年段期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有质量有效率地阅读。  “‘学习单’是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载体之一。在课堂上教师围绕‘学习单’的内容讨论、解决,展示学习成果,该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
众所周知,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励志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信念。信念不是靠喊几句口号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在我们的课堂中培养、渗透,需要长期的教育影响和不断内化,需要教师长时间地发掘励志资源和探索教育途径。所以,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励志教育必不可少。  一、巧用生物科学史  罗蒙诺索夫曾说过:“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受伤,我要为科学而献身。”科学家们在工作和学
清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在教学中努力探索读的策略,优化低年级阅读教学。用“初读→熟读→品读→诵读”的教学程序,交织着各种朗读方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活动来完成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  一、初读——悟的基础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课文有一个整 体上的感知,初读的首要任务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学生边读边感知语言,学生初读课文中,要给学生充足
当前,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纵观当今的中学历史课堂,仍有较大教师采用“讲授—接受”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比较迅速地接受更多的历史知识,能够充分发挥历史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口头语言的功能。值得反思的是,这种课堂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活动以教师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一切讲解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从而导致学生思维上的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