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之“中”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义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zho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是中国古代文化与古典美学中极具内涵与普适性的范畴之一,而作为中国文化起源的《周易》,在这一范畴的形成与演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与“和”在《周易》中的地位仅次于“阴”与“阳”,因此,深入而又系统地探讨《周易》之“中”的内涵与审美意义,无疑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中国传统哲学的诸多观念里,毫无疑问“中”是其中重要的范畴之一。它的形成较早,其核心思想更是构成了民族心理的主要部分。古往今来,对“中”范畴进行不同程度论证的哲学家更是不在少数,许多哲学家的理念核心都是由“中”这一范畴展开。而“中”也是《周易》中不得不提及的范畴之一,在《周易》本经卦爻辞中,“中”字凡十五见,而在《易传》中,谈到“中”的地方更多。从《周易》和《易传》对“中”含义的定义和论述来看,其对“中”的界定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入的过程。
  一、《周易》之“中”内涵概述
  《周易》讲“中”很多,“中”的表面意义是中间,然而就爻位来讲,它的含义首先指的是中位。《周易》说天人盈亏法则,是由阴阳六爻在时位中的展开而显现。原则上,“二”“五”居于中位,未达极顶。六爻构成的卦,分下(内)卦和上(外)卦,下卦正中间的“二”,上卦正中间的“五”,称为“中”“得中”。《周易》十分看重中与正,“正”指的是在六爻中,阳爻居奇数位,阴爻居偶数位,也就是说阳爻、阴爻居于各自应当的位置才可称为“正”。所以,只有阳爻、阴爻居于各自的位置并处于中位时,才可称为中正。“正”很重要,它强调的是阴阳各居其位,因此“中正”在《周易》看来,既是吉祥的,又是合乎天理的。但是,与“中”相比,显然“正”远不如“中”重要。在占卜中,即使不得“正位”,中位所代表的含义也往往是吉利的。譬如在乾卦中,它的第二爻位是阳爻居之,但由于其在中位,因此在占筮中依然是吉利的卦象,正如爻辞所云:“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可以说,对于《周易》之“中”的思想,《易传》可谓是做到了全面而深入地继承与发展。爻位的“中”“中正”常常在《易传》中作为一种解释卦辞和爻辞的方法,并通过阐述来说明“中”之所以被认为是天地人的根本道理所在。中正是天的属性,而人处于天地之中并且是其优秀代表,自然就具有与天同样的属性,所以天与人之间是相通的,也就有了那些圣人、大人。《易传》有“三极”的说法,即将每卦的六爻分为天、人、地三才,而人在位置上是居于中位的。这种说法,表明了人所处于天地间的位置,是自然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这种排列方式彰显出人为天地的中心,即人是天地之间的根本,并由此论述了圣人、大人的与众不同,“天地设位,圣人成能”(《系辞传下》),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外乎在于其能够遵循天地之道,做符合自己本职的事,所以才能完成其伟业。由此可见,中国人在处理天人关系的问题时,是十分看重人的主体地位的。除此之外,“中”在哲学上还被称之为“中道”。把“中”解释为正中之道,这在《易传》中是非常典型的。在这里,“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空间的概念,它主要指的是做事要处于正确的立场,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恰到好处。“中道”作为一种方法,追求的是不偏不倚,它的对立面就是极端、片面、过犹不及。在《周易》中,人们不难发现它十分强调一种“中”的状态,从而追求一种“中庸”的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方式。这一点与儒家所言的“执中”“得中”“用中”等处中的思想内容十分一致,也正是如此,儒家从中获得启发,汲取营养,建立起了以“中庸”为核心的人生哲学。
  二、“中和为美”的审美理想
  在中国古代美学体系里,“中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范畴之一,也是后世许多美学理论的借鉴和发散的母体。可以说,“中和”这一美学范畴是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土壤之中的,作为一个完整的美学范畴,《乐记》早就有所提出并加以阐释,更为深刻地探讨“中和”之美的文化之源却是《周易》。
  《周易》十分强调中和之美。“和”字之用是有其确切内涵的。矛盾双方的“大和”状态又叫做“中”,所以“大和”又叫“中和”。在《周易》里,“中”被看成是“天下之大本”,这是因为天下是由祖先对大自然进行改造后才形成的具体社会,他们从大自然中获取了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所以这是一种自然的人化,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因此“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接着是“和”。“和”之所以被看作是“天下之达道”,是因为男女阴阳相交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开始,也是人伦与人生之美的象征。总的来说,人的本质除了体力和智力的外在表征之外,更重要的在于他们所特有的生命力,所以“和”也是人的本质的表现,而经由人创造出的新生命自然拥有了“和”之美。提及“和”,就不得不说“阴”与“阳”,二者也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也正是因为“阴”与“阳”的和谐一致,才有效地推动了宇宙万物的统一,进一步形成了一种“阴阳相和”的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两大基本概念和审美领域中两种最基础、最具典型性的美学风格,无论是“阳刚之美”还是“阴柔之美”,都是“中和美”和“变化美”的基础和来源,它们为“中和美”和“变化美”提供了滋养,使其拥有了别具特色的美学风格。
  正如上文所言,“和”在《周易》中往往被认为是一种通过阴阳相交而形成的和谐状态。对于“和”这一状态的把握,人们在儒家、道家的许多思想中亦可窥见其身影,其同样将“和”看作为一种美学的范式并加以论证。在道家与儒家关于“和”的思想理论基础上,《易传》将中和之美的内涵和外延扩大化,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上升发展为一种自然宇宙和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的状态,即追求一种天与人的和谐之美。这一改变,不仅继承了儒家学派一直以来所强调的以“仁”为核心的中和之美,也包含了道家敬畏上天、敬畏自然的“崇道”思想。《易传》认为,自然万物有其自身的运动变化规律,而处于自然之中的人也有着属于人本身的生存规律,那么只要人的生存规律能够顺应自然的运动变化规律,人就能从中获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此可知,中和之美不仅仅是一种审美范畴,更是指导人们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和行为准则來调节人类自身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是一种哲学,它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始终在人,不论是日常生活人们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还是形而上的对于人生态度的把握。而关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对人生态度的把握是常见的世俗伦理主题,其核心就是要实现“和谐”,即如何践行一种“度”的哲学。所以,从社会审美心态上来说,这又是一种极具典型的代表。因此,中和之美不仅仅是一种哲学范畴的理解,还是审美理想的体现,更是伦理学中如何为人的崇高目标。   三、“中正之道”与人生
  通过分析,人们可以得知《周易》是十分推崇中正之道的,这不仅是指导古人为人处事的一种行为准则,对当代人来说,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是一种教会人们如何实现趋吉避凶、追求和谐生活的有效方法。有中正方能达到合和,而要达到中正合和就需要人们日常的言行当位,因此做到当位才能进而处顺。那么又该如何做到中正合和、当位处顺呢?这就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抓准时机,懂得审时度势,不做于时不和的事情。
  在《周易》中,人们不难发现中正之道是通过其卦爻辞显现出吉凶的方式来论述的。基本上《易传》在解释这些卦、爻为何是吉辞的时候,往往说明因为其位于中位,二者之间的关联可见一斑。自古以来,对于圆满结果的追求是人之常情的,而遵循中正之道是完成这种目标或实现这种心愿的必要条件。所谓“中正”,即凡事都恰到好处,既不超过也没有不及。而提到中正合和,自然少不了要讲到当位处顺。所谓“当位”,就是指每个人都要处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而“处顺”就是在处理事情上顺畅有序,两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下面主要就“当位”在具体为人处事中的体现来做具体分析。
  首先,在具体的社会分工上,《周易》始终强调人应该在其位谋其事,认为每个人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才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君子以正位凝命”(《象传下·鼎》),就是这一思想内涵的反映。紧接着,“正位”后就要做到“位乎天位,以正中”,即把中正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一种行为准则,在本位上做到极致。就好比处于“天位”一样,即“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彖传上·需》)。所以对个人而言,这是一种高回报的结果,如果能做到便能从中获益良多;而从社会这一角度上来说,则是个人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体现。最后,要落脚到个人的“当位”。一个和谐稳定、秩序井然的社会自然离不开每个人的支撑和角色参与。而在诸多的社会关系中,家庭关系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众所周知,家庭关系包括了父子、兄弟姐妹以及夫妇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家道的内容,所以处理好这些方面的关系十分重要;又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道不正,社会自然算不得太平。反之,家道和谐,合乎正道,天下自然就有序祥和。由此可见,《周易》里一直强调的中正和合、当位处顺,本质上强调的还是时与位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人们要做到正确把握时机,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并且懂得认清自己的位置,做符合自身定位的事情。
  四、结语
  总之,《周易》中关于“中”的界定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层层深入的过程。一开始,《周易》所讨论的“中”更多的只是时间、空间上的表层含义,到了后期有了“射中”“中和”“中正”等内涵,再后来则上升到人的自身涵养及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从具体慢慢抽象化,从而变成一种重要的哲学观以及伦理道德规范。而中和之美作为一种审美理想,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之美,为人們的审美活动确定了批评的尺度,而这个尺度就是“中庸”。所以,对“中”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不仅会在人际交往中对我们有所裨益,在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对树立学生自信心进行了论述,就如何爱护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如何在课堂当中布置和安排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如何消除学生的悲观思想进行了分析,通过教师
肖恩·卡罗尔(Sean Carroll,下图),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天体物理学家,也是“Cosmic Variance”博客的创建者,他的新书《从这里到永恒》最近由多顿出版社出版。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2011年,辽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在加大力度落实各项措施的同时,不断创新方法,调整工作思路,健全领导体系,完善体制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农民工维权工作,实现了由事后调处向事前防范、由被动维权变主动维权、由讨薪变“送”薪的转变,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党和政府分了忧、为农民工解了难、为社会减了压,促进了辽中的社会和谐稳定。截止2011年12月底,共清理建筑领域拖欠的农民工工资3720
期刊
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巨大的价值,对国有企业内部凝聚力的强化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国有企业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对党建思想政治工
列位看官,不知道从何时起,家中孩子上幼儿园成了困扰中国家庭的一大难题:公办幼儿园——难进,私立幼儿园——太贵!翻开这些年的报道,幼儿园入园难、收费贵已经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为了让孩子入个优质幼儿园,拼爹、拼房、拼关系蔚然成风。家长疲惫不堪,孩子跟着也闹腾。说起来,这样的顽疾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古话有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欧美发达国家,家长们是否也有同样的苦恼,他们的政府又是怎样解决
#
期刊
#
在今天艺术多元化的时代里,各式各样的当代艺术以摇曳的姿态起舞,挥洒着迷人的魅力。这是艺术开疆拓土的时代,艺术家获得了空前的自由。然而,在表现内容可以无限扩展的前提下
期刊
【摘要】讲评课在政治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在目前的政治教学中,对政治讲评课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对这一课型的教学规律与操作方法的研究与认识,以致存在着只测试不讲评或把讲评课上成“对答案课”或“思想教育课”等现象。下面试结合平时的实践和思考,探讨如何上好政治讲评课。  【关键词】兴趣 技巧 变式训练 知识迁移 典型错案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