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成家

来源 :女友·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li1989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家庭,怎样才算一个家?二人世界、两人一猫、三口之家、四世同堂,还是跟比家人更亲密的好友们同住一起?今天,我们来关注“多元成家”。传统的四世同堂式的家庭形态已经难以企及,对于未来家庭的规划,年轻人可以有一些更美好的想象、更自由的实践、更多元化的实现方法。不管是单身族还是身处不同国家的伴侣,抑或是单身父母,每个人都有自定义“幸福家庭”的权利,以及享有不用遭受非议的尊严。家是一个让心变得温柔和善良的地方,不论是哪一种家庭形态,参与者都在用实践把“家”的屋顶盖得更大。
  

什么是多元成家?


  台湾伴侣权益推动联盟提出的“多元成家”包含三个概念:一是婚姻平权,即同性婚姻合法化;二是一种新型的伴侣制度,指法律同意任意两人不以爱情和性为前提结为伴侣;三是全新的家属制度,指不限人数、性别的同居约定合法化。与此不同,《女友·花园》关注的“多元成家”,无关家的法律概念,更趋向于讨论家的全新含义、家的不同幸福途径。正如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所说,“人生有各种落单的状况,我们可以靠自己的际遇和努力,而拥有家人”。

数字说话

我们身边的多元成家


  根据2014年《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数据,中国家庭2000年—2010年间的单身人数翻倍,其中多数是年轻人。
  ·青年人的传统家庭观念(单选):
  87%  和以前大不一样
  4%   坚守传统观念
  9%   和过去差不多
  其实,在87%的年轻人眼里,除了传统的“四世同堂”家庭观念,家还可以有更丰富的含义:
  ·你眼中的家是什么样?(多选)
  92%  和爱的人在一起
  76%  一家三口
  53% 一个人住的小窝也是家
  20%  成员志同道合
  12%  三世或四世同堂
  4%   其他
  ·你认为组成一个家的要素是什么?(多选)
  96% 成员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尊重
  73% 领证结婚的异性
  66% 有自己的房子
  62% 住在一起
  57% 成员认同
  5% 其他
  ·你还有过哪些多元类型的“家”经历?(多选)
  78% 与朋友合租
  64% 婚前同居
  33% 跟单身父/母住在一起
  21% 同长辈一起居住
  10% 重组家庭拥有新家人
  8%  婚后异地居住
  ·你身边有“多元化家庭”现象吗?(单选)
  93% 有
  6% 不清楚
  1%没有
  小结:家庭多元化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大趋势。

非传统成家逻辑中的深情


  没有进入婚姻的你,可能有个固定男友、可能有个同居女友,或许还有不少姐妹兄弟淘。没进入婚姻,不代表我们只有一个人,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构筑家庭。
  在传统社会文化中,家庭往往意味着结婚,而所谓的家人则是和自己有血亲、姻亲关系的一群人,并且按照亲等顺序、父系逻辑排定了这些人和自己的亲疏远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如何聚拢在一起成为一个家,往往超出了理想的逻辑。有些人即使没有血亲关系、没有缔结婚姻,仍旧相互照顾、关爱对方、分享生活,且因为紧密的相处,对彼此的生活与性格了若指掌,成为彼此生命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人。这些人可能是同性伴侣,也可能是不愿进入婚姻的异性恋情人;可能是离了婚的中老年妇女,孩子大了不在身边,几个好姊妹就相依相伴几十年;也可能是年纪大了才终于遇上的黄昏之恋,因为顾虑子女的感受,几十年相伴也没有结婚。虽然他们的“成家逻辑”挑战了既存的文化,但不代表他们之间的情感连带比血亲或婚姻关系来得薄弱。

爱是永恒的意义与价值


  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现在的家庭,不难发现许多家庭可能只有爸爸,或只有妈妈;有的夫妻分别居住在两地;有的孩子跟父母并没有血缘关系;还有更多的家庭形式正在不断涌现……
  面对更多元的社会文化与快速的变迁,我希望借着简单的文字与色彩丰富的图画,告诉那些为家庭形式而苦恼的青年们:虽然家的形式有千百种,维系家庭的力量却是不变的。家庭的结构不再只有一种,也不能只凭单一的标准来决定一个家庭是否“健全”或“幸福”。只要“爱在其中”,不管是怎样的结构,都可以称之为家庭,而“爱”就是家庭的意义与价值。
  现实中许多种家庭,虽然各有所不同,但家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与团结一心的力量,是让每个“家”成为人人心中的避风港的主要因素。只要你向往爱,并愿意分享爱,那你就会拥有强大的家庭……
  

我们的故事


  西藏印象小栈的常住人口有四个:“家主”碎花是喜欢手作的广州姑娘,同住的有来自马来西亚的阿洘、从四川来拉萨工作的警察叔叔、从云南来的soho族宋宋。他们赤手空拳来到拉萨,像家人般聚在一起,用心布置着简陋的客栈,最终把它整理得像一个真正的家。
  门外是清澈的拉萨河,院子里种了很多格桑花,狗和猫在窗台边晒太阳,西藏“印象小栈”内的几个年轻人正在玩《三国杀》……他们是以客栈主人碎花为首的藏漂四人组。大家从世界各个角落而来,因都怀有“朴实的生活态度”而聚集在一起,过上了有爱的群居式家庭生活。

中国现实版《老友记》


  他们的生活就像中国现实版《老友记》:上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选择离开家庭,“合租”、“群居”成为普遍现象,朋友超越了家人,成了最密切的伴侣。那是生命中“一切皆有可能”的一段时光,是关于对忠诚和安逸的追求,也是对忠诚和安逸的恐惧。最重要的是,当青年人单身时,同在一片屋檐下的朋友就是家人。20年过去了,很多离家的中国年轻人们也选择了“群居”的生活方式,有的是为了房屋租金昂贵、或孤独寂寞情感波动频密。如果能有一些朋友共同分担,相对而言要容易许多。而这正是“印象小栈藏漂四人组”聚居在一起的原因。
  “藏漂四人组”的小生活很简单:平时白天基本各自忙碌,晚上再聚到一起吃饭、泡吧;到了周末,则集体出行或围坐在一起做些手工小物件装饰家里,客栈的客厅经常能看到他们认真做手工的温馨场景。大家平时嬉嬉闹闹,互相关怀,但同时充分尊重对方的私人空间。
  在这个小家,唯一的外籍成员——来自马来西亚的阿洘——最安静,她偶尔参与集体活动,但吃饭和遛狗时肯定会到场。阿洘喜欢给大家煲汤,饭前帮忙摘菜洗菜。
  唯一的男性成员警察叔叔则负责炒菜,白天执勤结束后,炒菜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他尤其喜欢在菜装盘后再撒一把葱花点缀,这是他的食物美学信仰。如果家里没葱,警察叔叔炒好菜也绝对不会上菜的。
  90后宋宋最爱和警察叔叔拌嘴,场景就像《生活大爆炸》,两人都出口成章、字字珠玑。经常是最后谁也说不过谁,索性打起来。警察叔叔坦诚道:“最开心的事情有三件:玩《三国杀》、喝酒吃烤肉、打宋宋……”
  身为客栈主人的碎花喜欢自娱自乐,偶尔抬头看看其他人嬉闹,并不参与,只是笑笑,然后继续埋头做手工或逗猫咪。
  

可以让人喝醉的家


  在家里,碎花扮演的是一个大家姐的角色,谈到年轻成员的生活习性差异,她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但只要把自我的那部分留在自己房间,不带到客厅就行了”。大家的价值观相同、兴趣一致才能成为一家人,如此难得的缘分,还是一起好好享受拉萨的阳光吧。“印象小栈藏漂四人组”不一定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客栈,但一定是在一起晒太阳最多的青春俱乐部。
  既是客栈,平时也有很多各地而来的旅客短住,一两个月或几天的都有。大姐碎花说,聊得来的人自然有很多话讲,即使短住也有家人的感觉,聊不来的天天住同一屋檐下也仍是陌生人。“藏漂四人组”是这个家庭的固定成员,相比血缘关系的传统家庭,他们各自在原生家庭里面,和长辈相处的模式就像是上级和下级,无形之中就分了你我。但相聚在这里,与有相似情感价值观的青年人组成“家庭”,则感觉更自由更欢乐,更接近“家”的终极定义:一个可以让人喝醉,埋起头来哭泣,放下所有的羞耻和秘密的地方。
  


  在咖啡馆,Zoe就对自己对这个在社交网站上认识的男人Figo一见钟情。两人相识不到半年,就在新西兰的一间教堂完成了婚礼。婚后不久,怀孕的Zoe希望孩子在新西兰出生,但Figo在深圳的工作正得心应手,于是他们决定由Zoe独自去在新西兰待产,刚组织没多久的家庭开启了“跨国模式”。

温习美好,储蓄爱


  新西兰有两人很多美好回忆——他们曾各自在这里生活过七年。每当Figo飞来和Zoe相聚时,他们便一起去两人都喜欢的薯条店,买了食物打包到海边吃。夕阳下的海滩宁静美丽,一家人坐在沙滩上聊天吃薯条,嬉戏玩耍。海边的活动和相片,都被Zoe编排进了家庭记忆。她深知,“无论是夫妻还是亲子关系,大家的共同记忆多了,对增进感情很有帮助……”
  现代科技给他们带来联络感情的新方式。他们在微信上视频聊天,手机的照片流模式也能在其中一方拍照时,另外一个人马上就能看到。这让Figo和Zoe感觉自己时刻参与对方的生活,两人有时甚至会忘记彼此身处不同国度。
  每年年末,Zoe将相聚时拍的海量照片冲洗出来做成家庭相册。无论在新西兰还是深圳,家里那个小小的相册就是温情积聚的地方。《星际穿越》里男主角的妻子说:“我们将成为孩子们的回忆。”Zoe也用着这种非科技的举动为孩子建立一份特别的记忆。“一家人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和记忆,如果不经常温习,有时候可能真的会遗忘。这也相当于在为我们的异地婚姻加油,为孩子进行爱的储蓄。”
  

“心在”更重要


  怀上第二个孩子后,两人再次商量过全家一起去新西兰生活的事,但结果还是Zoe独自在新西兰带娃,同时开始了远距离婚姻第二季。
  幸运的是,Zoe和Figo都对传统家庭模式不执著,他们并不觉得“家庭就是要一大家子人都住在一起,每天一起吃早餐什么的。”跨国阶段对两人的感情反而更好,毕竟相聚短暂,这个月一起happy,下个月又各自生活,大家在一起时都格外耐心有爱,有种“即便有了两个孩子,但仍在谈恋爱的感觉”。
  Figo在新西兰的时候,孩子们最开心。Figo尽职陪孩子们玩,全家人一起出游、游戏、拍照、做家务,每分每秒都充满笑声。比起许多女人全心带娃、男人翘着腿看手机的“常规家庭”,他们反而更加亲密。
  当别人还在为谁应该多陪孩子争论时,两人已在共同制定的家庭目标之路上疾步奔走。Zoe并没有在异国他乡撑不下去的负面情绪,她更多是考虑爸爸与孩子之间的链接。她认为三岁以前母亲在亲子关系里可以主导多一点,但随后“远程爸爸”便得变成“随身爸爸”。所以在第二次“分居”快两年时,Zoe回到了深圳,一家人如今开心地生活在一起。   回顾这远距离婚姻的经历,Figo说:“如果大家有共同目标要去实现,暂时的远距离一定能克服。这段远距离婚姻的经历让我们对维系感情更有信心,那更是我们一家人共同坚守的美好回忆。”
  曾无艳的身份是专栏作者,基督徒,也是单亲妈妈。当她和前夫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开始省察自己,原谅对方,修复关系时,曾经的一家人一起走到了生命的开阔处。孩子虽然在单亲家庭成长,但是父爱和母爱都不缺乏。
  我家孩子是位普通的小姑娘。虽然长在单亲家庭,但活泼开朗,从不怀疑父母对她的爱,是个比较有安全感的孩子。我工作以外的大部分时间都和她在一起。孩子的父亲在相邻的小区买了房子,基本上每天都有时间和女儿相处。前些年,我需要外出工作,于是,每天放学,我请人帮忙把孩子接到孩子爸爸家,孩子在爸爸家做作业,吃晚饭。我下班后,去把孩子接回家。她每天都可以和爸爸妈妈相处。我和前夫的关系不紧张,孩子也很自在。
  

和前任好好相处,是对孩子的祝福


  当然,这不是一个一步到位的过程。是在漫长的时间里,两个家庭不断地学习接受的过程。前夫的太太和我所要面对的,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当我们开始放下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真正从利他的角度去看待生活和未来时,我们发现,不仅心变宽了,事情也没那么难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前任相处不容易,比夫妻相处更难,而且几乎看不到回报。但是,真能做到,对孩子是莫大的祝福。
  离婚以后,需要很长时间的调整和成长。我的建议是,还是要检讨自己在婚姻当中的不对,该认的错要认,该道的歉要道,不管对方态度如何,先认了自己的不对,解决自己的问题。至于对方的错,要饶恕,没有饶恕就没有未来,尤其是孩子的未来。因为,双亲就是双亲,没有一方可以代替另一方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

这种爱,

绝不是男女情爱


  近年我跟前夫关系不错,来往也多,亲友们担心我因此受到伤害。有朋友找我谈话:“你要忘记他,要开始新的生活。”
  一个离婚的女人的新生,一定要从另一个男人开始吗?
  这两年,我最大的进步和成长,是对于我曾经“深爱”过的男人,包括前夫,全然释怀。我和前夫一起走到了生命的开阔处。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事情要做:爱我们的女儿,陪伴她成长,这个事情已经开始,直至未知的将来。
  我们一直不回避一个问题,这也是众多亲友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一对离婚夫妻保持持续而良好的沟通,会不会旧情复燃?
  过去了的婚姻对于我们来说,如同一个错误纠缠的泥坑,我和前夫都不是猪,真那么喜欢在泥污里打滚吗?作为父母,清洁地活着,是对孩子最大的祝福。而前夫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身份是“别人的丈夫”。我、前夫、前夫的太太之间有充分的信任。还有就是界线,我基本上不会和前夫独处,充分地尊重他的妻子,尊重他现在的婚姻。就情感而言,我与这个男人已经完全过去了。
  但是,我们之间依然有爱,这种爱,绝不是男女情爱。也正是这种爱,让我们可以如此相处。我爱他,不是因为我需要和他在一起,而是,他是我孩子的父亲,是孩子生命中无法拿走的一个人。孩子需要父母双全的爱,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是紧密地配合。这关系,就我们两个人而言,不能再有过去,似乎没有未来。然而,对于我们三个人来说,却是生命中珍贵无比的美好。
  乌丫:认识冬冬(曾无艳)八九年,我见证了她从最初的痛苦、纠结、负能量一步步走向今天的轻盈、舒畅、阳光满满。她和孩子爸爸及其新家庭之间的关系非常棒,这样复杂的问题他们居然能处理得如此美好无私,我和朋友每每谈起无不赞叹。她的微信公众号叫“曾无艳学习爱”,“学习爱”这三个字很贴切,她在婚姻和家庭中学会了爱,真诚无私地与大家分享爱,她是我们的骄傲。
  陈洁莹:有一次,我跟冬冬母女一起去接她前夫的小女儿,一路妹妹不停姐姐长姐姐短,姐姐也很有姐姐样。那一刻我甚至觉得,对比很多独生子女家庭或关系冷冰的单亲家庭,她们好幸运。冬冬在我们朋友圈里向来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她不爱聊自己的家事。尽管这样,我们也知道这个坎(离婚)她过得辛苦。是什么原因让她彻底走出来,跟前夫常相见却波澜不惊,甚至跟他现任妻子成了朋友……我想,是信仰让冬冬逐渐认清自己,不断修正自己,也更加爱自己、爱孩子以及所有身边的人。

异性同居


  我和男友是签有“同居协议”的家人,即使没有结婚,但我们的家庭关系经过法院公证,拥有法律效力。对于男友的房子、车子我们有共同的使用权,以及财产的分配权。我们能享受正式夫妻的低税和住房补贴。多数法国人在婚前都会和另一半签“同居协议”,你可以把它当作成家的预备阶段,但这种“家庭关系”是严肃而认真的。我喜欢协议带来的约束与保护,它意味着安全感。

  —— 法国律师 阿什莉

同性伴侣


  在台湾当地,尚无同性家庭的法律认可亦无伴侣制度的保护。在法律上,我无法选择家人,但我和他一起相伴十三载,早就视对方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家人。我们共同出钱购买的小家,为我俩提供了绵绵不断的亲密、保护、安全与幸福。婚姻只是成家的方式之一,不该垄断我们对于人生与幸福的想象。我希望,未来每个人在面对成家这个命题的时候,可以有符合自己现状的选择。无论异性,还是同性,是男人,还是女人。

  —— 台湾 纪凡

没有血缘的祖孙


  毕业后,我留在上海工作,和继姥姥(姥爷的第二任妻子)住一起。这是二十多年来,我觉得最有家庭感的时光。儿时父母离异后我跟爸爸,成长中彼此交流不多。只有在继姥姥细碎的关心、晚归追问时的电话中,我才感到来自亲人毫不吝啬的温柔与源源不断的关爱。从法律来说,我和爸爸,才称得上是一个家庭的家人。但在我心里,继姥姥才是我最亲密的家人。感谢她给我爱,教会我家庭的意义。

  ——上海 吴景超

跨国寄宿家庭


  在美国留学时,我曾在一个独居老人艾比的家寄住过三年,那是我在美国的第一个家。当时我很穷,除了上学就是打工。艾比从不让我做家务,一人包揽了清扫房间甚至是叠内衣的活儿。甚至在我打黑工要不到工钱的时候,是艾比花钱替我找律师,誓要帮我讨回公道。记得在她弥留的前几天,我问她为什么对我这么好,艾比认真地说,“因为我们是家人。”是的,对于独身的艾比来说,我是她晚年上帝派来陪伴她的家人。 对于我来说,在那个陌生的地方,艾比是我唯一的家人、是支撑我走下去的力量。

  ——美国 张淼淼
其他文献
加班,根本停不下来
期刊
新年在望,冬日未央。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总是格外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  冬日午后,家人围炉而坐,喁喁私语,窗外有凛冽的风吹得落叶打着旋儿飘落,屋子里一片其乐融融。这样的场景一直是汉字语境里有关幸福的经典诠释。所以,2015年第一期杂志,我们选择的好感生活关键词,是“家”。  什么是家庭,怎样才算一个家?这个关键词若想简单地说,可以简化成一对相爱的人,若想复杂的说,可以繁复成一群相爱的人,最大的
期刊
美国作家、漫画家麦克诺顿说,她工作时会在桌子上放一碗蒜泥面包片,想出好的创意时就奖励自己一点面包片。网上有人由此想去了解其他作家以什么来加油,把找到的答案画成了一组漫画:拜伦喜欢喝醋,主要是为了抑制食欲;普鲁斯特爱喝特浓咖啡;约翰·斯坦贝克喜欢吃冷面包片、喝陈咖啡;狄金森自己烤面包吃;菲茨杰拉德喜欢吃肉罐头和苹果;卡夫卡喜欢喝牛奶;惠特曼早上就要吃生蚝和肉;迈克尔·波兰喝普洱茶;科普作家玛丽·罗奇
期刊
美妆界有这么一个潜规则——那些好用的、经典款的产品,几乎都被粉丝们赋予了亲切的昵称。  神仙水、小黑瓶、小棕瓶、绿泥……除了这些为我们所熟知的经典外,以下也是有着亲切昵称的真爱!购置了传说中的经典产品,却觉得它们其实并没有那么好用?它们的独家特色、针对功效和使用方法,你真的了解吗?用错的话很有可能会事倍功半。  胡椒粉  大名:Bobbi Brown芭比·波朗深层洁净润颜颗粒  520元/28克 
期刊
马岱姝的绘本《树叶》,一字皆无。  为何要画一本“没有字的书”?“我其实没有选择,一直以来,这个故事在我脑海里以图象呈现,文字反而成了二次转述。”说此话的她,生于1984年,两幅来自《树叶》的作品刚获英国切尔滕纳姆年度插画奖。美国《漫画杂志》总编辑嘉里·格罗斯亦不吝赞美,称《树叶》为“一个反映当代人生存状况的深刻寓言”。  绘本里,画着一个漫长的冬天,庞大的机械系统布满了城市,落叶遍地中,青年捡到
期刊
穿着  不管是普通公司、文艺公司还是2X公司,尾牙时都希望女职员穿得够拼。难得放下公事轻松一回,谁希望对面的女生仍然穿得黑压压?年会不是高冷时。穿得美一点——大胆程度视公司文化而定,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消化到“度娘”那个层级的。第1招:可进可退选穿搭  如果对“是否用力太过”这事没有把握,也有可进可退的作法。选择较为经典的One piece设计,比如小黑裙,搭配华丽高调的小配饰,比如人造皮草的小披肩;
期刊
臃肿和保暖一直都是时尚大忌,这让羽绒衣一度成为时尚灾难。而这一季,羽绒衣拥有多种表情,金属光泽以及廓形设计带来更多惊喜。甚至一件使用了哥特风格印花的功能性羽绒衣,都立刻拥有摩登味道。不管是秀场内外,还是当红单品,本季的新鲜感羽绒衣都努力打破你的偏见。从轻薄的羽绒,柔软的质地,精致的线脚,以及简单而时尚的独特设计,都让它成为冬季里不可或缺的必备单品。
期刊
19世纪60年代的时装偶像Marianne Faithful曾说:“这个年代带来最好的东西是女权主义。”确实,随着平权运动的推进,她们对于时装的追求越发脱离既有性别规则:领带昭示着少女对自身性别角色意识的叛逆;男人专属的阔腿裤被切尔西街头的女孩演绎得帅气逼人……摇曳、硬朗又不失性感的标志性元素将恣意的欲求表达得淋漓尽致。本季潮流中,设计师们再次举起女权的大旗,向那些生来自由的灵魂诚意致敬。
期刊
旅行日本七次,总有新鲜,都是那些极致到令人惊叹和咋舌的细节所致。于我,日本的温泉旅馆是最不能放过的,大大小小知名无名走访过不少,如今若非十分精彩独到已无法撩动我心。而小樽藏群,是心向往之很久的一家。  从小樽车站到藏群旅馆大概20分钟车程,在路边一座老式仓库样式的房子前停下,尖顶,深灰色舢板外壁,棱角分明的大小石块被铁丝网拦成围墙,一块粗粝的铁牌上赫然写着“藏群”。  厚重木门将风雪挡在外面。当温
期刊
甜品让人为之着迷的不仅是香甜的味蕾满足感,还有斑斓的视觉享受。粉嫩如草莓慕斯,梦幻如蓝色妖姬翻糖蛋糕,缤纷如马卡龙……美妆界从来不乏甜品情结,这一季蓝色成为主角,水波荡漾、光影交互的梦幻冰蓝点缀入妆容,幻化出清新的神秘感,又散发出清澈的纯真气息,果然是芬芳馥郁的“甜品香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