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以来,直播逐渐成为风口。李佳琦和薇娅两大主播手握巨大流量和亿元收入,靠着直播,实现了人生逆袭;知名创业者罗永浩也依靠直播,解决高额欠债,持续上演“真还传”。风口下,众多演艺明星纷纷入局,其中较为知名且热度不减的要属演员张庭。
和其他明星“替商家打call,靠抽成赚钱”不同,张庭的直播带货直接是为自己代言,通过直播和社交联动,把自己的化妆品品牌推广出去,以此吸金引流。据悉,张庭的化妆品品牌年销售额达到百亿元,个人身价也是不断上涨,俨然已跻身富婆行列。而广大“吃瓜群众”最为好奇的无疑是:微商这么赚钱吗?
微商模式年赚百亿
和很多明星一样,张庭的出道缘自偶然。出道前,她从事幼师职业,一次逛超市时,恰巧被星探发现,被邀请拍摄了一个广告片,自此开启了演艺事业。入行后,凭借生动活泼的表达,张庭拍摄了不少知名影视剧,《绝色双骄》里的陈芊芊、《穿越时空的爱恋》中的小丸子、《夜光神杯》里的小瑶,张庭饰演的很多角色都深入人心,尤其是被不少90后观众们所铭记。
在演艺事业逐渐退热后,张庭同自己的老公林瑞阳转移了事业发展重心,前往大陆进行创业。林瑞阳早于张庭出道,因为外形俊朗,曾在琼瑶的多部剧中饰演男主角,被称为“台湾第一小生”。林瑞阳颇具经营头脑,早在2000年时,就已经投身地产行业,经过几年打拼,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遍布中国多个城市。
夫妻二人前往大陆没多久,便携手创立了护肤品牌 ,正式进军微商行业。2019年,在上海市青浦区举行的百强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表彰会上,上海达尔威贸易有限公司以12.6亿元的纳税额,成为上一年度的“纳税冠军”,这家公司就是张庭和林瑞阳创建的化妆品公司。天眼查数据显示,达尔威注册于2013年6月,注册资本2237万元,属于批发行业,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经营范围涵盖化妆品、针纺织品、日用百货等。
张庭的化妆品公司依靠微商模式运营,自创办以来,不断发展壮大,旗下产品销量也是不断增加。据悉,2019年,张庭夫妇的公司年度销售额达到100多亿元,在上海黄埔区百强优秀企业中排名前三。此外,上海达尔威公司还对外投资了21家公司,涉及电商、广告、商务咨询、房地产开发、生活科技等多个领域,夫妻二人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
势头不小 争议不断
在业内人士看来,张庭的营销方式整体并不高端,概括而言是紧盯流量去处,流量指向哪,就向哪营销。张庭出众的地方在于,通过打响明星牌,为自身品牌宣传,借此吸引无数受众与潜在群体选择该品牌,或加入该品牌营销中。
提到为张庭的化妆品牌站过台的公众人物,用群星璀璨形容并不为过,陶虹、徐峥、范冰冰、赵薇、林志玲、曹格、吴宗宪、明道、蒋依依……张庭靠着自己的人脉,拉拢到了半个娱乐圈的人为其宣传,同时推动该品牌被很多人熟知。因为张庭及众多明星的“带头示范”,很多普通人或是加入其中,或是购买产品,用钱表达了自己对张庭的支持。
虽说名气与日俱增,但是张庭的口碑也直线下滑。自从她踏足微商行业,创建品牌,卖起水乳、面膜以来,多次被人扒出“虚假宣传、产品不合格、20块钱的成本翻上百倍卖”等丑闻。有消费者称,自己使用了张庭家的产品后,脸上开始爆痘,向品牌方反映,却被告知是正常现象,但此后消费者的皮肤并未得到改善,直到现在脸上还有很深的印记,变成了敏感肌。据悉,从2016年开始,这款“美容神品”就成为网上投诉率很高的产品,张庭个人也因此受到较大责备。
明星副业 有选择也该有坚守
张庭的争议引发了一个思考:明星副业经营,如何把握边界?
明星经营副业无可厚非,娱乐圈中艺人们的花期普遍较短,大多数吃的都是青春飯,或许刚走红没几年,就要直面已经“过气”的窘境,这也成为很多明星火了之后拼命捞金的原因。对大多数艺人来说,火了之后都有流量傍身,选择创业或是从事副业,既为流量找到了用武之地,又为未来铺了路。
不过选择副业开始,个人声誉就和商业经营捆绑在了一起。因自带光环,明星效应很大程度上能为商业布局所用,在吸引消费者流连驻足、花钱消费上具有不可比的优势。
大多数明星开展副业,要么指向文娱产业,要么是落脚餐饮行业。原因并不复杂,前者与自己工作密切相关,自己较为了解;后者商业逻辑简单,门槛低、毛利高、消费群体庞大。2020年以来,黄晓明、孙艺洲、郑恺、陈赫、关晓彤等众多明星纷纷扎堆,跑去开设了火锅店、烤肉店、奶茶店,一时间整个市场热闹非凡。
不过热闹归热闹,经营起来并不简单。最近几年明星副业“翻车”事件并不少见,郑恺火锅店因内装修风格深陷抄袭而上热搜,薛之谦火锅店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屡不合格为人诟病,杨颖卖出48元一杯的“天价”奶昔,引发吐槽……卫生、服务、价格争议,每一项都指向了明星的经营,拷问其商业底线。出问题的明星本质上和张庭化妆品被投诉烂脸没有区别,都是明星自身依靠名气布局商业,却对品质缺少把控,引发了滑铁卢。
可以看到,明星光环是一面,经营底线是另一面。明星在依靠名气招徕消费者的同时,也应该对副业的经营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不能光顾着借名气赚钱,而忽视最起码的商业道德。明星效应是一个放大镜,流量会带来第一次消费,但产品的品质才能决定消费者是否复购。如果明星的副业经营目标只有圈钱,名气成为噱头,消费者的自身权益可以不管不顾,那么艺人到头来也只有两败俱伤的结局,不仅自身的“钱途”受到损害,名气和信誉也会因此“一损俱损”,最终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