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常行为是指动物在环境条件能够满足其各种需要时(无应激、无剥夺、无疾病)的行为表现。但并不是说任何偏离正常范围的行为都属异常。行为变化是否正常,要看这种变化能否满足动物的生理和生活需要。构成异常行为至少应满足下列条:①明显偏离一个物种或品种的行为规范;②明显不能满足生存或生活需要;③导致自身或其他个体的损伤。
异常行为的特点是,无目的性或是对自身或是对其他个体有害(如啄肛、啄羽、咬尾等)。动物一旦染上这类行为,会给生产及管理带来麻烦,必须找出异常行为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猪的异常行为
1.嗜血症。主要表现为咬尾、咬耳、咬外阴及关节等部位,以咬尾最为突出。嗜血症的危害除了导致患处感染以外,还会导致全群攻击某头猪,被咬猪因失血、食欲降低而生长受阻,甚至急性死亡。同时,行为发生者也会因过度兴奋而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因此,嗜血症给集约化生产带来的损失日益为生产者所重视。导致嗜血症的原因很多,如猪群过大、密度过高、饲喂不规律、采食空间不足、舍内噪音过高、有害气体 (二氧化碳、氨气)浓度过高、温度、湿度过高、环境刺激、猪群骚动不安等。
嗜血症的表现程度主要取决于管理条件。另外,品种、年龄、性别、气候等也影响嗜血癥的表现程度。体重在30~70kg或3~5个月龄之间的个体多发。性别似乎也起一定的作用,雌性往往比雄性更活跃。咬尾活动一般上午多于下午,采食前多于采食后,这是未满足采食动机所致。
2.咬栏。咬栏是繁殖母猪在限位饲养条件下最常见的异常表现。母猪通常将面前的铁栏含在嘴里,或前后或左右地啃咬,铁栏始终被含在口中,同时发出短促有力的咬栏声。生活在不能随意转身和活动的环境中,且地面无任何杂物时母猪无以消闲,又无法进行社会性接触或探求活动等,咬栏就成了增加刺激的唯一途径。咬栏行为并不直接导致对个体的损害,只是加大了饲料的消耗。矫正的办法是通过改进管理方式,如废除使用限位栏,母猪采用散放群养方式,在饲料中增加粗饲料以及在栏内铺设垫草或锯末等。
3.食仔。食仔通常是动物社会行为的一种现象,又称同类相残。多发生在初产母猪,表现为母猪咬伤、咬死,甚至吃掉所生仔猪。猪的食仔行为大体上有三种表现形式:①母猪表现接受仔猪,但易被仔猪惊扰,对仔猪的干扰表现暴躁,虽然不攻击仔猪,但由于行动过急或无法控制,经常伤害或致死仔猪;②母猪对声音和运动物体表现极度的紧张和敏感,袭击所有靠近的物体,也包括仔猪;③母猪表现出害怕仔猪,想躲避,但由于圈栏空间的狭小,无法避开,这样就由害怕转为攻击,袭击靠近的仔猪。出现食仔现象后,母猪多被淘汰,所以很难探求母猪食仔的真正原因。
二、鸡的异常行为
1.啄羽。啄羽是家禽常见的异常行为,从一日龄到成年鸡均有表现。鸡的啄羽没有特殊部位的选择,颈、胸、背、尾及翅膀等部位均可.被啄鸡会因裸秃而影响其商业价值,更大的影响是啄羽引起鸡群骚动不安,导致生长受阻,产蛋量下降。生产上通常采用断喙的办法防止啄羽,但从动物福利
角度看,这种方法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个体的痛苦。导致鸡啄羽的原因很多,社会行为中的“啄序”可能是一个影响因素。饲养密度增大以及日龄的增长,使啄羽活动随之增加。另外,还与生产管理有关,舍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缺氧、有害气体增多、光线过强等诸多问题均会导致鸡对上述环境刺激的过度敏感,集约化生产中的严重啄羽问题证实了这一观点。再有,与饲料和饲喂方法有关,应注意的是每天的饲喂量和日粮的平衡。啄羽若不能得到及时控制,会引起严重的啄羽癖,很难纠正,应引起特别重视。
2.嗜血症。鸡的嗜血症多数是由啄羽引起的。啄羽有时过强,常造成表皮破损、出血,红色及血液进一步刺激了啄羽行为,尾尖及肛门是鸡最喜爱的部位。啄羽通常由某个个体引发,同群其他鸡只随即加入,受害个体最初是试图躲避,但因空间狭小,躲避无效,很快变得虚弱,直至无法站立,
最后被啄死,有时至还啄食死鸡暴露的内脏。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啄羽活跃的鸡,及时发现受伤个体,立即将它们隔离,以免殃及全群。
3.啄趾。这是嗜血症的另一种表现,主要发生在雏鸡的早期阶段,是与采食活动有关的异常行为。多数表现啄同伴的脚趾,个别的则啄自己的脚趾,一般不会导致脚趾的损伤,但个别用力过大,致使破损、出血。一般平养条件下的啄趾现象多于笼养。
4.食蛋。这是笼养条件下十分普遍的一个现象,表现为母鸡啄食所产蛋。引发这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营养缺乏有关。
三、牛的异常行为
1.卷舌。这是十分常见的行为异常,表现为牛将头向前伸出,舌头伸出口外或由一侧摆向另一侧,或将舌头伸出再卷回,如此反复不断。一般多在喂食前或采食后表现,持续时间约从几分钟到几小时。各种年龄及饲养方式的牛都会发生卷舌,青年牛表现得更为频繁。导致卷舌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营养缺乏有关,特别是铜、钴及镁等矿物质元素缺乏。精料多、粗料少、缺乏充分的咀嚼活动,亦可引起卷舌现象。对发生卷舌的牛应隔离,以免其他牛模仿。
2.成牛吮奶。这是泌乳母牛及育成母牛所表现的行为。有两种形式,一是吸吮其他牛的奶;另一种是吸吮自己的奶。在许多情况下,吮奶牛多数在牛群中选择一个固定的对象,形成结伴现象,有时也会有结伴双方相互吮奶现象。大多数吮奶发生在下午挤奶前的一段时间。在自然状况下,母牛每天给犊牛哺乳6次左右,而机械挤乳每天只有2~3次,这是母牛愿意接受吮奶的原因。成牛吮奶除了损失牛奶之外,更大的危害是导致乳头损伤,继发乳房炎等,有的至造成乳头缺失。导致成牛吮奶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营养缺乏、管理方式不当、神经激素功能失调及模仿。矫正方法一般是给有此习惯的牛套上带有利齿的鼻环,一旦想要吮奶时,被吮奶者会被利齿刺痛而主动躲避。若装上有电击装置的鼻环,效果更好,并且不会伤害被吮牛。
3.幼犊吸吮。主要发生在育肥犊牛及育成牛,后备犊牛也可发生,表现为吸吮同伴身体的许多部位,如嘴、耳、脐部、包皮、乳房等。群养牛表现最为普遍,有时相互吸吮。吸吮的危害是导致被吸吮部位的炎症,严重者导致死亡。另外,吸吮者往往吞食被毛。如果吞食量过多,会在瘤.胃中形成毛球,引起胃、肠异物,甚至发生肠阻塞。吸吮还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吸吮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早期断奶或人工哺乳引起的。
四、马的异常行为
1.异食。厩舍马常常食地面上的异物,习惯一旦形成,连霉变的垫草或被粪便污染的异物都成了采食的对象,易引发腹痛。导致异食的原因可能为:①食物不充足或营养不平衡;②饲喂时间不合理(马有吃夜草的习惯);③寄生虫感染。另外,舍饲使马的采食时间大大地缩短,减少了采食活动。有人建议增加粗饲料的投喂量,并留意饲料的质量及清洁度等。对于本行为,预防是最好的矫正。
2.自残。马的自残主要表现为啃咬侧腹,常导致自身的损伤或局部被毛的破损。个别马匹侧咬现象严重,公马多于母马。这种行为不是源于采食行为,而是攻击行为。最好的矫正方法是给有侧咬习惯的马匹充足的放牧采食或活动时间。
3.垂舌。马将舌头伸出,并长时间垂于口前或口的两侧,这一现象叫垂舌。垂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静止悬垂较长时间,另一种是伸出后再收回反复运动。马的这一异常行为多在厩舍中表现,原因不详。矫正该行为的办法是使用网套将口罩住,阻止舌头下垂。手术切去舌尖可除去垂舌症状,但无法去除病因,而且易引起动物福利问题。
异常行为的特点是,无目的性或是对自身或是对其他个体有害(如啄肛、啄羽、咬尾等)。动物一旦染上这类行为,会给生产及管理带来麻烦,必须找出异常行为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猪的异常行为
1.嗜血症。主要表现为咬尾、咬耳、咬外阴及关节等部位,以咬尾最为突出。嗜血症的危害除了导致患处感染以外,还会导致全群攻击某头猪,被咬猪因失血、食欲降低而生长受阻,甚至急性死亡。同时,行为发生者也会因过度兴奋而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因此,嗜血症给集约化生产带来的损失日益为生产者所重视。导致嗜血症的原因很多,如猪群过大、密度过高、饲喂不规律、采食空间不足、舍内噪音过高、有害气体 (二氧化碳、氨气)浓度过高、温度、湿度过高、环境刺激、猪群骚动不安等。
嗜血症的表现程度主要取决于管理条件。另外,品种、年龄、性别、气候等也影响嗜血癥的表现程度。体重在30~70kg或3~5个月龄之间的个体多发。性别似乎也起一定的作用,雌性往往比雄性更活跃。咬尾活动一般上午多于下午,采食前多于采食后,这是未满足采食动机所致。
2.咬栏。咬栏是繁殖母猪在限位饲养条件下最常见的异常表现。母猪通常将面前的铁栏含在嘴里,或前后或左右地啃咬,铁栏始终被含在口中,同时发出短促有力的咬栏声。生活在不能随意转身和活动的环境中,且地面无任何杂物时母猪无以消闲,又无法进行社会性接触或探求活动等,咬栏就成了增加刺激的唯一途径。咬栏行为并不直接导致对个体的损害,只是加大了饲料的消耗。矫正的办法是通过改进管理方式,如废除使用限位栏,母猪采用散放群养方式,在饲料中增加粗饲料以及在栏内铺设垫草或锯末等。
3.食仔。食仔通常是动物社会行为的一种现象,又称同类相残。多发生在初产母猪,表现为母猪咬伤、咬死,甚至吃掉所生仔猪。猪的食仔行为大体上有三种表现形式:①母猪表现接受仔猪,但易被仔猪惊扰,对仔猪的干扰表现暴躁,虽然不攻击仔猪,但由于行动过急或无法控制,经常伤害或致死仔猪;②母猪对声音和运动物体表现极度的紧张和敏感,袭击所有靠近的物体,也包括仔猪;③母猪表现出害怕仔猪,想躲避,但由于圈栏空间的狭小,无法避开,这样就由害怕转为攻击,袭击靠近的仔猪。出现食仔现象后,母猪多被淘汰,所以很难探求母猪食仔的真正原因。
二、鸡的异常行为
1.啄羽。啄羽是家禽常见的异常行为,从一日龄到成年鸡均有表现。鸡的啄羽没有特殊部位的选择,颈、胸、背、尾及翅膀等部位均可.被啄鸡会因裸秃而影响其商业价值,更大的影响是啄羽引起鸡群骚动不安,导致生长受阻,产蛋量下降。生产上通常采用断喙的办法防止啄羽,但从动物福利
角度看,这种方法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个体的痛苦。导致鸡啄羽的原因很多,社会行为中的“啄序”可能是一个影响因素。饲养密度增大以及日龄的增长,使啄羽活动随之增加。另外,还与生产管理有关,舍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缺氧、有害气体增多、光线过强等诸多问题均会导致鸡对上述环境刺激的过度敏感,集约化生产中的严重啄羽问题证实了这一观点。再有,与饲料和饲喂方法有关,应注意的是每天的饲喂量和日粮的平衡。啄羽若不能得到及时控制,会引起严重的啄羽癖,很难纠正,应引起特别重视。
2.嗜血症。鸡的嗜血症多数是由啄羽引起的。啄羽有时过强,常造成表皮破损、出血,红色及血液进一步刺激了啄羽行为,尾尖及肛门是鸡最喜爱的部位。啄羽通常由某个个体引发,同群其他鸡只随即加入,受害个体最初是试图躲避,但因空间狭小,躲避无效,很快变得虚弱,直至无法站立,
最后被啄死,有时至还啄食死鸡暴露的内脏。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啄羽活跃的鸡,及时发现受伤个体,立即将它们隔离,以免殃及全群。
3.啄趾。这是嗜血症的另一种表现,主要发生在雏鸡的早期阶段,是与采食活动有关的异常行为。多数表现啄同伴的脚趾,个别的则啄自己的脚趾,一般不会导致脚趾的损伤,但个别用力过大,致使破损、出血。一般平养条件下的啄趾现象多于笼养。
4.食蛋。这是笼养条件下十分普遍的一个现象,表现为母鸡啄食所产蛋。引发这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营养缺乏有关。
三、牛的异常行为
1.卷舌。这是十分常见的行为异常,表现为牛将头向前伸出,舌头伸出口外或由一侧摆向另一侧,或将舌头伸出再卷回,如此反复不断。一般多在喂食前或采食后表现,持续时间约从几分钟到几小时。各种年龄及饲养方式的牛都会发生卷舌,青年牛表现得更为频繁。导致卷舌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营养缺乏有关,特别是铜、钴及镁等矿物质元素缺乏。精料多、粗料少、缺乏充分的咀嚼活动,亦可引起卷舌现象。对发生卷舌的牛应隔离,以免其他牛模仿。
2.成牛吮奶。这是泌乳母牛及育成母牛所表现的行为。有两种形式,一是吸吮其他牛的奶;另一种是吸吮自己的奶。在许多情况下,吮奶牛多数在牛群中选择一个固定的对象,形成结伴现象,有时也会有结伴双方相互吮奶现象。大多数吮奶发生在下午挤奶前的一段时间。在自然状况下,母牛每天给犊牛哺乳6次左右,而机械挤乳每天只有2~3次,这是母牛愿意接受吮奶的原因。成牛吮奶除了损失牛奶之外,更大的危害是导致乳头损伤,继发乳房炎等,有的至造成乳头缺失。导致成牛吮奶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营养缺乏、管理方式不当、神经激素功能失调及模仿。矫正方法一般是给有此习惯的牛套上带有利齿的鼻环,一旦想要吮奶时,被吮奶者会被利齿刺痛而主动躲避。若装上有电击装置的鼻环,效果更好,并且不会伤害被吮牛。
3.幼犊吸吮。主要发生在育肥犊牛及育成牛,后备犊牛也可发生,表现为吸吮同伴身体的许多部位,如嘴、耳、脐部、包皮、乳房等。群养牛表现最为普遍,有时相互吸吮。吸吮的危害是导致被吸吮部位的炎症,严重者导致死亡。另外,吸吮者往往吞食被毛。如果吞食量过多,会在瘤.胃中形成毛球,引起胃、肠异物,甚至发生肠阻塞。吸吮还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吸吮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早期断奶或人工哺乳引起的。
四、马的异常行为
1.异食。厩舍马常常食地面上的异物,习惯一旦形成,连霉变的垫草或被粪便污染的异物都成了采食的对象,易引发腹痛。导致异食的原因可能为:①食物不充足或营养不平衡;②饲喂时间不合理(马有吃夜草的习惯);③寄生虫感染。另外,舍饲使马的采食时间大大地缩短,减少了采食活动。有人建议增加粗饲料的投喂量,并留意饲料的质量及清洁度等。对于本行为,预防是最好的矫正。
2.自残。马的自残主要表现为啃咬侧腹,常导致自身的损伤或局部被毛的破损。个别马匹侧咬现象严重,公马多于母马。这种行为不是源于采食行为,而是攻击行为。最好的矫正方法是给有侧咬习惯的马匹充足的放牧采食或活动时间。
3.垂舌。马将舌头伸出,并长时间垂于口前或口的两侧,这一现象叫垂舌。垂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静止悬垂较长时间,另一种是伸出后再收回反复运动。马的这一异常行为多在厩舍中表现,原因不详。矫正该行为的办法是使用网套将口罩住,阻止舌头下垂。手术切去舌尖可除去垂舌症状,但无法去除病因,而且易引起动物福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