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把课堂的主导权还给学生。同时要注重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相当重要。另外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爱上阅读。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只有学会感悟,才能理解文章深层次的感情。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低年级
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课程,是学生有效理解掌握其它科目的前提条件,对学生的审美情操及人文素养提升都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本更加重视阅读素材的积累,以大量的阅读内容取代枯燥无味的字词辨析,将音、字、词融入阅读中,期待学生在读中学到知识,在读中学会应用。而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正在逐步发生改变,力求在有限的阅读课堂中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们注意力易分散,自我约束力不强,在听讲过程中很容易走神,对阅读内容的一知半解,但与此同时,小学生也是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这一点,采取多样化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导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就从谈话导入:
“我们都知道牛马有脚,鸟有翅膀,它们都可以去各地旅行,可植物没脚,没翅膀,它们要旅行靠什么办法呢?聪明的植物妈妈想出了很多的办法,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认识这些植物妈妈。”
然后图文对照,学文理解;
接着通过扩展活动,说一说除了课文中讲到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观察植物,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最后总结回顾,提出希望: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很多大自然的奥秘!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也在互动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同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特点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目光,例如二年级下册《葡萄沟》的导入:
(1)伴随第三单元课文学习进程,我们饱览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祖国西北边疆作客葡萄沟,品尝那色鲜味美的葡萄。
(2)板书课题(幻灯—题目放大),齐读课题,教“沟”。
(3)释题:“沟”本与水有关,“葡萄沟”与水有关吗?为什么叫“葡萄沟”呢?(让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4)短片欣赏,初识“葡萄沟”。
(5)提问:?看了短片,你知道葡萄沟是什么了吗?(新疆吐鲁番的一个地方)?你有什么想法吗?(想去看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有效激发,生动的画面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阅读课堂效率的提升。
二、注重总结,教给学生阅读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最终目标,阅读内容取之不尽,从课内到课外,教师不可能每一篇都去讲解,因此,平日里教师应注重阅读技巧的传授,而不是一味地讲解阅读内容自身。而针对低年级小学生阅读文章的特点,一方面阅读教学应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掌握生字、生词和优美词句,另一方面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积极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先进行阅读,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词,每个学生知识掌握不同,勾画出的词语也有所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聆听教师讲解时会更具针对性,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小学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而新课程改革正是期待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充分挖掘与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有意识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描绘的内容,如一年级下册《夏夜多美》阅读后,教师给学生一小段时间让其闭眼想象一下文中描绘的夜景是什么样子的,可辅以轻音乐,创设良好的氛围,而后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夏夜美景,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如《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这类课文可采取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欢快心情,体会文字的感染力;而对于古诗词则可采取诵读的方式,在反复阅读中想象古人的世界,体会精炼文字中传达的情丝。
三、自主探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肯定学生的不同思路与见解,例如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阅读讨论中,针对青蛙跳出井后会看到什么这一问题,多数学生表示青蛙会看到广阔的世界,知道自己的渺小,而有的学生却提出青蛙会见到满目疮痍的流血的大地,这一想法得到大家的支持,学生们联想到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种种行为,课堂讨论氛围热烈,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保护地球家园,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联系实际生活,总结出许多环保行为与不文明行为,在这一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其环保意识也得到增强,体现了语文教学为人文素养提升奠定基础的作用。
此外,还应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以丰富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低年级小学生能力有限,识字不多,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故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阅读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良好阅读习惯得不到有效塑造,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可鼓励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名同学带一本或多本课外读物,放在班级同学间共享,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学生一起阅读,并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和交流,在一点一滴的渗透与引导中,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05)
[2]张晓英.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性思维训练[J].小学教学参考,2011(16)
[3]柴冬梅.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的几种创新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2(02)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低年级
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课程,是学生有效理解掌握其它科目的前提条件,对学生的审美情操及人文素养提升都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本更加重视阅读素材的积累,以大量的阅读内容取代枯燥无味的字词辨析,将音、字、词融入阅读中,期待学生在读中学到知识,在读中学会应用。而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正在逐步发生改变,力求在有限的阅读课堂中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们注意力易分散,自我约束力不强,在听讲过程中很容易走神,对阅读内容的一知半解,但与此同时,小学生也是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这一点,采取多样化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导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就从谈话导入:
“我们都知道牛马有脚,鸟有翅膀,它们都可以去各地旅行,可植物没脚,没翅膀,它们要旅行靠什么办法呢?聪明的植物妈妈想出了很多的办法,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认识这些植物妈妈。”
然后图文对照,学文理解;
接着通过扩展活动,说一说除了课文中讲到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观察植物,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最后总结回顾,提出希望: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很多大自然的奥秘!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也在互动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同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特点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目光,例如二年级下册《葡萄沟》的导入:
(1)伴随第三单元课文学习进程,我们饱览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祖国西北边疆作客葡萄沟,品尝那色鲜味美的葡萄。
(2)板书课题(幻灯—题目放大),齐读课题,教“沟”。
(3)释题:“沟”本与水有关,“葡萄沟”与水有关吗?为什么叫“葡萄沟”呢?(让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4)短片欣赏,初识“葡萄沟”。
(5)提问:?看了短片,你知道葡萄沟是什么了吗?(新疆吐鲁番的一个地方)?你有什么想法吗?(想去看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有效激发,生动的画面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阅读课堂效率的提升。
二、注重总结,教给学生阅读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最终目标,阅读内容取之不尽,从课内到课外,教师不可能每一篇都去讲解,因此,平日里教师应注重阅读技巧的传授,而不是一味地讲解阅读内容自身。而针对低年级小学生阅读文章的特点,一方面阅读教学应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掌握生字、生词和优美词句,另一方面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积极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先进行阅读,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词,每个学生知识掌握不同,勾画出的词语也有所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聆听教师讲解时会更具针对性,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小学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而新课程改革正是期待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充分挖掘与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有意识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描绘的内容,如一年级下册《夏夜多美》阅读后,教师给学生一小段时间让其闭眼想象一下文中描绘的夜景是什么样子的,可辅以轻音乐,创设良好的氛围,而后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夏夜美景,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如《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这类课文可采取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欢快心情,体会文字的感染力;而对于古诗词则可采取诵读的方式,在反复阅读中想象古人的世界,体会精炼文字中传达的情丝。
三、自主探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肯定学生的不同思路与见解,例如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阅读讨论中,针对青蛙跳出井后会看到什么这一问题,多数学生表示青蛙会看到广阔的世界,知道自己的渺小,而有的学生却提出青蛙会见到满目疮痍的流血的大地,这一想法得到大家的支持,学生们联想到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种种行为,课堂讨论氛围热烈,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保护地球家园,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联系实际生活,总结出许多环保行为与不文明行为,在这一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其环保意识也得到增强,体现了语文教学为人文素养提升奠定基础的作用。
此外,还应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以丰富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低年级小学生能力有限,识字不多,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故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阅读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良好阅读习惯得不到有效塑造,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可鼓励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名同学带一本或多本课外读物,放在班级同学间共享,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学生一起阅读,并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和交流,在一点一滴的渗透与引导中,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05)
[2]张晓英.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性思维训练[J].小学教学参考,2011(16)
[3]柴冬梅.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的几种创新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