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称谓语差异的文化折射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19871120w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西方远古人类不同的生存生活环境、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了中西不同民族认知特点、思维模式的不同,形成了他们各自的民族文化。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汉语称谓系统体系庞大、内涵复杂,与之相比,英语称谓系统简单、明了。汉英称谓语差异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观念、行为、风俗、制度和社会心理。
  关键词:汉英称谓语;差异;文化
  作者简介:李秉芬(1979-),女,彝族,云南凤庆人,硕士研究生,云南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2
  《现代汉语词典》给“称谓”的定义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支书等。它包括亲属称谓语和非亲属称谓语(社会称谓语)。称谓语具有很强的民族特性,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称谓语其数量和指称不尽相同。
  一、汉英称谓语的差异
  汉语的亲属称谓有两套区分极为严格的父系和母系称谓系统。父系的亲属称谓有祖父(母)、叔、伯、姑、婶、堂兄(弟)、堂姐(妹)等,母系的亲属称谓有外祖父(母)、姨、舅、表兄(弟)、表姐(妹)等。其非亲属称谓语主要有三种形式:姓 职衔,如:“李师傅”、“王老师”、“赵科长”等;借用亲属称谓,如:“周奶奶”、“的哥”、“空姐”等;通用称谓,如:“同志”、“师傅”、“先生”、“小姐”等;零称谓及第二人称代词,如:“你好,请问……”,“你”,“您”等。
  英语的亲属称谓语数量较少,而且语义较模糊,指代比较宽泛。祖父母辈的称谓主要有grandfather, grandmother;父母辈的称谓主要有uncle,aunt;兄弟辈的称谓主要有cousin。其非亲属称谓也有三种形式:职衔称谓,如:Queen Elizabeth,President George Washington等;姓名称谓,如:Jim,Green,Mary等。通用称谓及人称的使用,如:Mr. Smith,Ms. White,you等等。
  二、汉英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内涵
  (一)汉语称谓语形成的文化根源
  一方面,汉民族的祖先最早出现在黄河和长江流域,那里土壤肥沃,适合发展农业。农业生产对自然的依赖很大,强调人与天调。他们认为人类命运与天命统一,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和睦相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依赖多于对抗。这种把人和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天人合一”思想形成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最终促成了汉民族整体思维模式的形成。汉民族的整体性认知特点使得中国人特别强调整体,特别注重和谐群体关系的构建、群体目标的统率和群体利益的维护,强调个人对群体的服从,不突出个人和个性。
  汉民族重视整体、重视关系的认知方式导致汉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文化。中国是大家庭(延伸家庭)的家庭结构模式,三代甚至四代同堂,不像西方的核心家庭,与三代之外的直系血亲和两代之外的旁系血亲关系淡薄。而且,中国家庭内部每个成员在家族中的地位都十分明确,只有这样,他们在家族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履行的义务、享受的权利等等也才能够得到明确,他们也才会获得相应的家族继承权、管理权等权力、财产的分配以及各种家族责任的分担等等。因此,汉语的亲属称谓表达十分明白、精确,不但严格区分长幼,而且还要仔细区分丈夫方面、妻子方面、兄弟方面和姐妹方面的亲缘来历,以区分亲缘的远近。这种家庭伦理观念投射于社会领域,在社会上中国人也要求明确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自母系氏族社会开始,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至近现代,血缘亲族一直是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深层结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祖先,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宗法家庭观念对中国人的家庭及其结构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汉语的亲属称谓语严格区分内外远近、上下长幼。不仅如此,中国人还将这种家庭伦理关系投射于社会领域,把亲属称谓泛化到亲属关系之外的范围,因此也就有了我们对不熟悉的人的“叔叔”、“大哥”之类的亲属称谓的借用,这样的借用,符合汉民族注重血亲的伦理观念和“天下一家亲”等宗族思想,能使交际双方感到尊重和亲近,缩小交际双方的距离,从而受到较好的交际效果。汉语社会称谓中的等级观念也是家庭中长幼尊卑的宗法制度的衍变。
  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伦理关系及其道德规范。在传统的“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亲疏分明”的宗法血统关系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下,汉语形成了体系庞大、内涵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和与之对应的非亲属称谓系统,具有极强的民族特性。
  (二)英语称谓语形成的文化根源
  西方文化源于古希腊文明,希腊半岛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山地面积大而平原面积有限,人类只能通过海上贸易换回自己所需的粮食等日用必需品,其所处环境较之汉民族要恶劣很多,这种自然环境培养了西方民族原始的冒险外倾的民族性格,他们与自然更多的时候是对抗状态。在与自然抗争、不断思考如何征服自然的漫长历程中,西方民族发展生成了重分析、强调事物自身特性的思维方式。
  另外,西方民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航海业,这种生产方式使得西方民族习惯于动荡的生活,家庭关系松散易变,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认知上忽视整体而重视个体,价值观上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和个人利益的追求的特点。因此,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是一个独立的点,是一个不依赖他人而独立存在的实体。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家庭内部不严格区分上下长幼,在社会领域称谓总体上也趋于平等,人们更习惯于直呼对方的名字,而不像汉语社会称谓那样等级森严、序列分明。
  中西方人思维方式上的分歧也影响到各自的认知,使得汉民族与西方民族在认知上产生一定的差异。不同于擅长形象思维的中国人,西方人擅长抽象思维,概况能力较强。所以,英语中的称谓语也具有简单、概括性强的特点。比如汉语中的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夫这些称谓表现了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在西方人眼中,这些人际关系几乎是等价的,没有区分的必要,因此英语表达这些称谓的词只有一个:uncle;与此相应的伯母、婶母、姑母、舅母等,在英语中也只是用aunt一词指称,这与西方人长于抽象概括有关。
  不同于以血缘纽带维系,有群体取向,重关系的中国社会文化,西方社会文化以契约关系为基础,个人主义取向,重平等,因此其称谓系统简单、明了,不但称谓语数量少,而且指代宽泛,亲属称谓语内外不分,血姻含混,有时也没有辈分之分。
  中西方远古人类不同的生存生活环境、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了中西不同民族认知特点、思维模式的不同,形成了他们各自的民族文化。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汉语称谓系统具有社会化、虚拟化、情感化等显著特点,这种系统、多样的称谓反映出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的文化观念、行为、风俗、制度和社会心理。
  参考文献:
  [1]荣晨朴.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汉语称谓语的差异[D].天津:天津大学,2005.
  [2]李万敬.从称谓语看西方文化差异[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3]张丹秋.从“称谓”看中西文化[J].吉林广播大学学报,2015(01).
  [4]倪秀英.从称谓看中西文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9(06).
其他文献
摘 要:斯蒂芬·克莱恩是美国自然主义先驱,《街头女郎梅季》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梅季的刻画,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影响,以及性格对命运的影响。本文通过荣格性格哲学中的心灵结构理论剖析梅季的性格特征,挖掘其悲剧命运的主要成因,即自身性格注定了她的悲剧。  关键词:梅季;荣格;性格;命运  作者简介:韩乐猛(1982.4-),女,汉族,吉林长
叙事诗《卡蒙斯》被认定为是葡萄牙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开端,其作者阿尔梅达·加雷特(1799-1854),他用自己的作品在葡萄牙促使浪漫主义这一新的文学思潮,取代表达悲情与恨的新
摘 要: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批西方学者将当代叙事学理论运用于对圣经叙事作品的研究,出版了一批重要著作,有力地深化了学术界对圣经文学特质的理解和认识。本文拟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圣经》中参孙和大利拉的故事进行阐释。  关键词:《圣经》;叙事学;参孙  作者简介:左万芳(1987.11-),女,湖北潜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借助于米克·巴尔的叙述学理论探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叙述技巧,从聚焦、时间、行为者等方面入手进行剖析,以此探求作者运用这种叙述手法的深层意义。 By means of
摘 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其悲剧理论进行了全面论述,对后世悲剧创作产生巨大影响,不断被研读学习。“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赖声川在其舞台剧《暗恋桃花源》中运用了亚的部分理论并在此之上进行了创新与超越。本文采用亚的摹仿说、净化和过失说赏析《暗恋桃花源》,也帮助读者理解该理论与话剧。  关键词:悲剧理论;模仿与净化;过失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
摘 要:电影作为折射社会,表达追求的方式,也是社会的缩影。本文对中美两国老年题材电影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对比:中美老年题材电影中子女的彰显与缺失,场景设置以及情节设置三个维度来探讨中美两国电影所折射的养老差异。并从传统、立法、制度和观念方面分析了中美养老差异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老年电影;养老差异;差异产生根源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
本文旨在研究在全新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受众群体的影响下的叙事视角改变对电视剧《红高粱》改编的影响,探索经典在不同语境下保留的文化内核以及迸发出的鲜活力量,总结经典改
摘 要: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网络以其便捷、高效、互动性强的特点吸引了很多受众。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生儿”,其起步时间较晚,现在仍然处于发展时期。文章以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国内一些比较成功的电视栏目来找到其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网络自制;脱口秀;突破研究  作者简介:吴存文(1991.10-),男,汉,安徽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广播影视编导。
摘 要:美国非裔作家赖特于1940年出版的代表作《土生子》,猛烈地抨击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压迫以及种族歧视,并通过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在种族主义猖狂的社会下,黑人受尽迫害而走向犯罪的故事。此前的专家学者将矛头共同指向了白人,认为白人对黑人的压迫和歧视是导致悲剧的最大原因,而笔者认为黑人和白人同样是种族主义的受害者。本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土生子》中种族主义对黑人和白人的共同伤
摘 要:自上世纪50年代语言哲学家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以来,语言学家对言语如何在实际语境中发挥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塞尔创立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利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分析日本人的日常交际言语,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言语交际。  关键词:奥斯汀;塞尔;间接言语行为;日语  作者简介:廉月仙(1974-),女,青岛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