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作为母语,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教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而且要着重于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努力思考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207
引言
阅读依赖思维,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其阅读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摒弃传统的“知识填塞”的教学模式,将“能力获取”的教学目标融入课堂教学中,让语文阅读课堂成为思维的“训练场”,以此赋予语文阅读更多的创造性与趣味性。
一、在联系生活中强化阅读认知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是语文阅读教学独特的优势,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认读而不理解、不体会,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价值,而要读出一篇文章表达的某种情感或观点,也必须经历思维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引入文本,充分发掘思维的作用,让学生在共情中掌握文本阅读方法。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桃花源记》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如下问题:如果有机会让你进入文中的桃花源,你会选择接受这个机会还是放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过程中有学生说道:“我们的人生总是充满选择,如果给我进入桃花源的机会,我会选择放弃。桃花源中的一切都很完美,但生活本就是不完美的,在现在的社会,我们会为了买菜便宜了一点而沾沾自喜,也会为战胜困难而欢呼雀跃,这些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以互动和共享的方式多角度理解文本,从而达到强化阅读认知的目的,锻炼了学生的深层次思维。
二、鼓励想象,激发思维活力
想象力也是思维能力的一种,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发展阶段。只是有些教师并不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展开学习,导致学生的想象力还停留在浅层化的发展阶段。如今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则可从想象力这方面入手。即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利用丰富的想象内容对课文进行理解。为了有效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想象,让自己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运转状态。
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一课时,笔者鼓励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画自己心中藤野先生的形象。许多学生为了使自己所画的图像更加接近人物原型,反复阅读文章,斟酌文章细节,还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对日本人形象的了解去构图,整个构图过程新鲜感十足。本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笔者收集了几幅学生的作品,并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藤野先生的画像,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一些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补充了一些对真人形象的看法,创意性十足。
三、引导学生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以一篇篇文章的形式来进行学习的,对于初中生来讲,阅读长篇的文章,他们很难去掌握文章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只有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积极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是基于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上的。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是喜欢将问题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仍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去质疑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加以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得以培养,让他们的个性思维得到发展,有利于他们的能力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及时质疑,教师才能够及时地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就能够根据学生所描述的问题对接下来的授课进行调整,让整个课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学生进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身的能力。学生能够积极去发现问题,说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一边阅读文章一边寻找自己遇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学习方式将极大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提升个人思维能力的目的。
比如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背影》一文时,肯定会有很多学生疑惑为何作者要以“背影”两字作为文章的题目,而且全文也就只有一处描述了作者父亲的背影。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描写背影的深处意义,让学生自己通过作者交代的时代背景,以及文章中作者通过自己看到的景象所表现出来的意图,去揣度用“背影”二字的意义,让他们能够在思考过程中,明白作者利用“背影”二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学会利用这样的表现形式与角度来丰富自己的文章。经过这样的问题思考,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离开自己家到非常远的地方上学,学生也就无法体会作者离家那么远,在父亲来信后的情绪变化,因此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考,当自己独自一人远离父母,然后收到父亲来信说到自己“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之时的内心感受,透过文章来思考自身,让学生明白在这个阶段应当努力学习,好好陪伴父母。通过文章来实现知识的学习只是教学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探寻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内涵、价值及培养策略,克服自身阅读思维的惯性,尊重学生阅读思维的自主性,通过优化阅读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建安.浅析初中語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2):58.
[2]王娟.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9(12):217.
[3]郑金华.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课外语文,2018(01):40.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207
引言
阅读依赖思维,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其阅读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摒弃传统的“知识填塞”的教学模式,将“能力获取”的教学目标融入课堂教学中,让语文阅读课堂成为思维的“训练场”,以此赋予语文阅读更多的创造性与趣味性。
一、在联系生活中强化阅读认知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是语文阅读教学独特的优势,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认读而不理解、不体会,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价值,而要读出一篇文章表达的某种情感或观点,也必须经历思维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引入文本,充分发掘思维的作用,让学生在共情中掌握文本阅读方法。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桃花源记》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如下问题:如果有机会让你进入文中的桃花源,你会选择接受这个机会还是放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过程中有学生说道:“我们的人生总是充满选择,如果给我进入桃花源的机会,我会选择放弃。桃花源中的一切都很完美,但生活本就是不完美的,在现在的社会,我们会为了买菜便宜了一点而沾沾自喜,也会为战胜困难而欢呼雀跃,这些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以互动和共享的方式多角度理解文本,从而达到强化阅读认知的目的,锻炼了学生的深层次思维。
二、鼓励想象,激发思维活力
想象力也是思维能力的一种,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发展阶段。只是有些教师并不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展开学习,导致学生的想象力还停留在浅层化的发展阶段。如今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则可从想象力这方面入手。即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利用丰富的想象内容对课文进行理解。为了有效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想象,让自己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运转状态。
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一课时,笔者鼓励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画自己心中藤野先生的形象。许多学生为了使自己所画的图像更加接近人物原型,反复阅读文章,斟酌文章细节,还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对日本人形象的了解去构图,整个构图过程新鲜感十足。本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笔者收集了几幅学生的作品,并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藤野先生的画像,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一些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补充了一些对真人形象的看法,创意性十足。
三、引导学生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以一篇篇文章的形式来进行学习的,对于初中生来讲,阅读长篇的文章,他们很难去掌握文章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只有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积极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是基于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上的。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是喜欢将问题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仍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去质疑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加以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得以培养,让他们的个性思维得到发展,有利于他们的能力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及时质疑,教师才能够及时地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就能够根据学生所描述的问题对接下来的授课进行调整,让整个课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学生进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身的能力。学生能够积极去发现问题,说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一边阅读文章一边寻找自己遇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学习方式将极大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提升个人思维能力的目的。
比如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背影》一文时,肯定会有很多学生疑惑为何作者要以“背影”两字作为文章的题目,而且全文也就只有一处描述了作者父亲的背影。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描写背影的深处意义,让学生自己通过作者交代的时代背景,以及文章中作者通过自己看到的景象所表现出来的意图,去揣度用“背影”二字的意义,让他们能够在思考过程中,明白作者利用“背影”二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学会利用这样的表现形式与角度来丰富自己的文章。经过这样的问题思考,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离开自己家到非常远的地方上学,学生也就无法体会作者离家那么远,在父亲来信后的情绪变化,因此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考,当自己独自一人远离父母,然后收到父亲来信说到自己“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之时的内心感受,透过文章来思考自身,让学生明白在这个阶段应当努力学习,好好陪伴父母。通过文章来实现知识的学习只是教学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探寻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内涵、价值及培养策略,克服自身阅读思维的惯性,尊重学生阅读思维的自主性,通过优化阅读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建安.浅析初中語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2):58.
[2]王娟.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9(12):217.
[3]郑金华.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课外语文,2018(01):40.